第251章

這是一場沉默的戰鬥。

兩軍接觸前沒有箭雨。因爲這年頭。商品的結算單位是拳頭,沒人再挖礦鍊鐵,所有的青壯勞力要麼被拉入軍隊,要麼被扔進鍋裡煮食,沒有刀槍的保護,誰還能生存下去?

燕軍不射箭,是因爲他們已把所有的鐵器全部鑄造成刀槍。弓箭的箭頭只能用骨頭和石頭來代替,這種箭頭射不穿魏軍的鎧甲——他們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武器卻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遼刀遼甲,裝備這些武器他們花了十萬婦孺。

魏軍不射箭,是因爲他們沒有弓箭手。曾經握過鋤頭的手,塞給一把刀槍他們就能戰鬥,但一名弓箭手卻至少要花三個月訓練。他們沒這個時間,也沒那份財力。

兩支軍隊撞在了一起,荒原上,只有兩軍士兵粗重的喘息聲和刀劍的碰撞聲。

不能不說,兩軍的裝備相較起來,還是魏軍佔優。他們揮舞着高翼全力支援的上品戰刀,一刀斬下去,燕軍那單薄的皮盾,立刻被砍成兩半兒。盾後的士兵也被砍翻在地,擋擊的燕軍,常常被砍得刀斷槍折。

剛一照面,魏軍的鋒銳無人阻擋,他們深深的殺入燕軍陣中,身後留下一片殘肢斷臂,受傷士兵的哀號與呻吟,響徹整個原野。

遠遠的慕容恪立馬在一座小山坡上。此時,他那俊秀的面龐已經隱藏在一副猙獰的獸面具下。

“魏王之勇真是萬夫莫敵!”獸面具下慕容恪甕聲甕氣的讚歎道。

他身邊的慕容貴族面帶羞愧,紛紛低下了頭。

傳令兵拍馬趕到了山坡,彙報說:“將軍,柯莫部三個千人隊已經潰散,莫赫部三個千人隊傷亡過半。”

慕容恪的面孔隱藏在獸面具下看不見表情,他的聲音依然平靜:“調慕容奎的萬人隊上去,告訴他,要把萬人隊分成三部,一部一部層層阻截。”

不一會兒,傳令兵再度來報,慕容奎部萬人隊潰散,傷亡過半。

慕容恪身邊的貴族面紅耳赤,慕容恪依舊語調平淡:“輪到楊氏部族了。”

果然,魏軍擊穿了燕軍三個萬騎隊,迎頭撞上了楊兀統領的五萬漢軍。

這五萬漢軍結成厚厚的五個大方陣,勇悍的魏軍連續撕開兩陣,與第三陣慘烈的廝殺起來。

陣中,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文化,血管裡流着相同血脈,漢人爲着不同的主子,忘我的廝殺起來。他們有着相同的習慣,一邊廝殺一邊吶喊,喊殺聲震天動地。

山包上,慕容恪側耳傾聽。

“有意思”,慕容恪的話裡帶上了笑意:“潰兵收攏了嗎?讓他們布在漢軍陣後,繼續廝殺。”

當慕容恪說“有意思”時,山坡上待在慕容貴族社後的漢臣們表情各異,他們有的腆了腆肚子,露出驕傲的微笑;有的則扭臉旁顧作心不在焉狀;還有的目光灼灼,一副狂熱的表情。

慕容恪說“有意思”是因爲,兩支漢軍的吶喊聲完全相同,只不過魏軍吶喊是爲了不願受奴役,而燕軍吶喊是爲了保持被奴役。他們爲着不同的命運,流淌着同樣的鮮血。

冉閔一馬當先,他騎着硃紅色的戰馬,一手持鉤矛,一手持戰刀,左鉤右擋,所向披靡。在他的帶動下,強悍的魏軍擊穿了燕國漢軍,殺入陣後的鮮卑騎兵中。

此時,戰場離小山坡近了,慕容恪站在山坡上,已經可以看清廝殺的戰場,他揮了揮手,輕聲說:“可以出動了。”

此時,漁陽郡雍奴城,慕容攀與高翼討價還價完畢,滿意的衝出了縣衙,忙着蒐羅他的奴隸,完成交易。

陳嬰望着他離去的背影,接過話茬詢問高翼:“漢王,你剛纔說,遼漢擅長水戰?”

高翼正翻看着地圖,聽到陣嬰的問話心不在焉的點點頭。

他手裡的地圖是在粗糙,然而這份地圖卻是三山上人花了數年精力勘測完成的。

古時候,根本沒有較好的道路。大多數情況下,所謂的官道只是一條黃土墊出來的路。每年汛期過後,道路就會發生變化,通暢的地方會莫名其妙的出現一支河流。不通暢的地方則變成坦途。

在這種地圖上,尋找合適的行軍路線實在是個難題。這也是爲何古代戰役中分進合擊無一成功的原因。

“大軍行軍,必須貼近水源。”陳嬰望了望高翼手中的地圖,試探的說。

“嗯”,高翼還在研究手上的地圖。

這幾年,北方的戰爭對民生破壞巨大,許多地方往往千里無人煙。

大軍行進中,無法正常獲得補給,安營紮在的時候,就必須找到一處水源,最好是一條河流,才能供給幾千人飲水。高翼就是想從地圖上,找出一條最快捷最方便的行軍路線。

陳嬰邁前一步,一指高翼手上的地圖說“若如此,漢王何必跋涉去要涿縣,不如直接南下平曲城。而後取平曲城船舶,逆滹沱河而上,三日之內必可直抵廉臺。”

“平曲城?那裡有船?船多麼?”高翼訝然,連連追問。

“當然”,陳嬰回答:“滹沱河在平曲城形成一個大湖,稱‘平曲湖’。漢景帝時,羌人公孫渾邪降漢,景帝封爲平曲侯。公孫渾邪後人曾助武帝伐匈奴,武帝許其平曲城專轄之權。

公孫渾邪後人居此500年,早養成捕魚的習慣。然而,由於公孫氏比較排外,所以數百年裡,平曲城仍保持着原來的模樣,被人戲稱爲‘平曲水寨’。

自三國公孫瓚敗亡之後,公孫氏日漸衰微。不久前,我路過平曲水寨時,曾拜望過公孫族當家公孫弘,與其有一面之緣。

方今北方戰亂,朝不保夕,若漢王許公孫族遷移遼漢,公孫弘定然願意借船。以公孫氏的船隻逆水而上至廉臺,戰罷,順水而下即至海口(今天津)。若大船在此接應,漢王可直下三山。”

陳嬰邊說邊用手,在高翼那份地圖上指點着,高翼乾脆把地圖遞給陳嬰,由他指出行軍路線。

“一路沿河走,倒是條好路線”,高翼看着地圖說:“可公孫表怎麼辦?”

廉臺就在滹沱河邊,遼漢的軍隊若是能乘船而至,突然出現在燕軍背後,確實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打完後順河而下,也讓燕軍無法追擊。可唯一的遺憾是公孫氏會借船嗎?

公孫氏衰微,可大宗族要倒臺也不是那麼輕易的。公孫氏中還有一人正在出仕燕國,當的官還不小,是個將軍,名叫公孫表,帶領五千人駐紮在盧龍塞。

盧龍塞是入關的重要管道之一。三山商人經過盧龍塞時,經常與公孫表打交道,所以高翼知道這個人。

在中國古代,大宗族們經常採取這種做法,派遣族內優秀子弟出仕,以此保持宗族在地方的話語權。若是該子弟混得比較好,則宗族就獲得擴張的機遇。

公孫表的出仕燕國,意味着公孫族的傾向性。在這種情況下,漢軍爲了攻擊燕軍向公孫氏借船,很可能自討沒趣。

陳嬰咧嘴一笑:“漢王多慮了……,公孫表仕燕,根本不代表什麼。遼漢雄居遼東,威名日盛一日,即使鄉野山村也知道漢帝器物製作之精美,漢商跋扈於郡縣,以漢王的身份,若肯去向公孫弘借船,公孫族必會倒履相迎。”

陳嬰說話意猶未盡,高翼看着他脣邊的微笑,想了半天,緩緩地說:“君且一試。”

高翼不知道的是,按正常的歷史,這位公孫表屢次轉投主家,最後在魏國做到了太尉的高官。

高翼還不知道的是,中國古代大宗族派遣弟子,分投不同的主人,這是常見的現象,比較著名的就是諸葛氏,諸葛亮跟劉備,諸葛瑾跟孫權,諸葛誕則隨了曹操。

這是大宗族保全家族的一種通常做法。由於高翼對此顯得很無知,陳嬰望向他的目光已經有點不同。

眼前此人,身上究竟是胡人的成分佔多數,還是漢人的身份佔多數?他怎麼會不知道這點呢?公孫氏根本不在意公孫表幹什麼?相反,他們能得到機會與遼東另一強勢人物搭上線,那是求之不得的。

我決定投奔此人,做對了嗎——這一刻,陳嬰心中翻江倒海,猶豫了片刻,他終於決定堅持下去。

晉公主在三山,三山以漢爲標榜,不管怎麼說,在遍地蠻夷的中原,遼東倒是漢民的一方樂土。

帶着這份覺悟,陳嬰帶領幾名衛士匆匆南下,高翼則在雍奴整頓隊伍,並接應後續補充隊。

三山,正當百姓對漢王收車費一事議論紛紛時,數名飽讀聖賢書的學者耐不住寂寞,首先上彈章,彈劾漢王與民爭利,要求漢王下罪己詔以示懺悔。

學者們引經論據,拿漢王這一行爲,跟漢靈帝筑西園賣官售爵相比,認爲這是“見小利而忘大義”的禍國行爲,要求漢王不得“從民取利”,向百姓承認錯誤。

說起來,鄉村儒生直接寫奏章直達天庭,這也是源自西漢時代的做法,叫做“鄉賢議政”。但這種做法隨即被廢止,自東漢時代朝庭打擊黨人後,“鄉賢上表”更成了惹禍行爲。高翼不久前才恢復了這一行爲,並設立專門的華表壇,接受民間上奏的表章。可一旦掌握了這一權利,鄉賢運用起這種武器來,卻一點不給高翼留面子。

當晚,五相組成的國務院公佈上年度遼漢國收支狀況,再度引起一片譁然。

高翼這幾年提倡經濟學,很多士子與官員能夠看懂財務報表。這份報表收入部分暫且不提,支出部分中,有一項特別支出引起了衆人的注意,它叫:王室贍養費。

當晚,上京城鄉賢拿着這份報表,詢問財相黃朝宗,“王室贍養費”究竟是什麼費用,爲何會有這項支出。

黃朝宗微微一笑,反問:“你們看了收入了嗎?”

“看了”,在“趙小丁事件”中出足風頭的鄉賢首腦潘睿理直氣壯的回答:“吾國收入雖多,可今年建城、修路、養軍,還有免費學堂,林林總總,支出浩大。如今收支相差無幾。可這筆‘王室贍養費’數目如此龐大,令人驚訝。

我等粗算了一下,它竟然站到全國總收入的5%,如此龐大的比例……這是驕奢淫慾,這是枉顧民生!古之桀紂亦不如也。省下這筆錢,可以蓋多少學堂,修多少道路,教化多少百姓。”

黃朝宗不驚不乍,只反問:“收入都到了哪裡?”

“收入……到了哪裡?”,潘睿不知所措的看了看手裡的報表,不知這話什麼意思?

“你沒看到嗎?‘收入項’全進了國庫。國庫,懂嗎?不是君王之私庫”,黃朝宗嘴角露出嘲諷的笑:“你們從不看律法麼?漢王已經三令五申——稅乃公權!

什麼是公權?國家權力!也就是說,我漢國所有稅收都由國家統一收納,進入了國之公庫。稅收進入王室私庫,還叫公權麼。

王室贍養費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除這筆費用外,漢王再從國庫拿出一個小錢,也需國務院認可,‘五相’聯署。嗯,假使王儲成年後,婚禮所花的額外費用,也要往自己掏腰包——邀請的國賓不算,那是官府招待。

稅收的5%,你覺得多嗎?漢王衛隊的薪水,花園、馬車、座舟的維護費用,全要從這裡出……這筆賬很複雜,我一時半時跟你無法解釋,你去看法典,我們的稅法都有規定呢!”

“這個……”潘睿冷汗淋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舉國之財,莫非,莫非……”

“國王也要謀生啊!普天之土,與王何干?舉國之財,與王何干?”黃朝宗意味深長地補充說:“聖人怎麼說的——克己復禮,這纔是未加篡改的聖人之說……知道嗎,這就是封建!”

當其時也,天下大亂,諸侯林立。這一刻,諸侯國朝睦夕戰的紛爭局面,恰似戰國時期的中原。在這苦難深重的日子裡,中國知識分子都在研究脫離苦難的方法。中原儒士依靠賣身投靠,倡應“五德始終”來使自己脫離苦海。而遼東,在高翼有意無意的誘導下,人們舉起了“克己復禮”。

在孔子看來,對戰國亂世的救治之道,就是回到周朝禮制的秩序之中。但在歷史上,當他提出這一主張時,也沒有逃過信奉者的歪曲。他的信奉者只談“禮”,而不談“制”。這個“制”就是“封建制”。

國王也要謀生,這話在當時講是絕對的叛逆。誅九族的十惡大罪,他樁樁件件都觸犯了——大不敬、大逆,謀反、謀叛、惡逆、不道……

但其實,黃朝宗講的道理並不高深。君主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在實行封建制的周朝,是件很普通的事。

比如西周末期,周朝國庫空虛,周赧王只好向豪門富戶借款。但他又換不上錢,借款給周赧王的豪富們紛紛拿着借據找上門來要帳,周赧王只好整天躲在宮中的一座高臺上愁眉苦臉。後來人們就把這個高臺叫“避債臺”,用“債臺高築”來比喻欠債很多。

而秦統一六國後,中國再度返回到奴隸制,這一制度的全稱是“郡縣制農奴社會”,可中國歷史學家只說前半句。在郡縣農奴之下,君權極端擴張,天下人的勞動所得全是君主的。纔有了“君王富有天下”的說法。

三山最近一直在談論“克己復禮”,以恢復周朝“封建制”來號召北地士子,黃朝宗一提“封建”,潘睿立刻明白了。

“原來如此……哈,此前有樁‘趙小丁事件’。若如此說,則殿下收取車費,理所應當”,潘睿斬釘截鐵地回答:“此國爲殿下所建,每一磚一瓦全由殿下所出,殿下不取天下之財而自享,只取自己分所應當之財,古之聖賢亦不如也。”

“哪裡哪裡”,自己追隨的主公得到北地鄉賢的認可,黃朝宗也覺得很榮耀,他隨口謙遜着:“我國四面皆敵,內部種族複雜,若想國泰民安,無他——法度公平則無訟。

民按勞取酬、商依法經營、兵論功行賞、有司各安其位,雖國王之尊,也需養活自己,如此,我國之倡,孰可阻擋?”

潘睿連連點頭,同去的鄉賢們嘖嘖讚歎,告辭而去。

隨着這晚的談話,“國王也要謀生”的消息傳遍了漢國。“趙小丁事件”隨即平息,許多變種說法相繼演變而出。

比如,當官員隨意侵佔時,人們常理直氣壯地說,國王購物也要付錢,你憑啥不付錢拿東西?

工人們催討欠薪時,也常說:國王勞動也要收費,我幹活了,你憑啥不發薪;

此外,還有類似“國王也要遵守合約”;“國王來了我也要討價還價”等等說法……

第233章第219章第246章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83章 冒險之旅(上)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258章第95章 時尚魅力(下)第114章 清麗脫俗(上)第154章 排除異己(上)第268章第118章 泄露身份(上)第26章 兩族分制(下)第256章第36章 意外收穫(下)第245章第116章 維護尊嚴(上)第24章 鮮血四濺(下)第121章 如沐春風(下)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266章第186章 (下)第136章 遭遇險情(上)第209章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16章第193章第129章 熱血四濺(下)第151章 威懾力量(下)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231章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34章 見勢不妙(下)第212章第230章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244章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3章 英雄救美第197章第179章 (上)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44章 語氣強硬(下)第237章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256章第91章 匪夷所思(下)第263章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89章第84章 冒險之旅(下)第262章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27章 我回來了(上)第64章 半喜半憂(上)第260章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92章 環佩叮噹(上)第186章 (下)第235章第46章 陰損招數(下)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237章第194章第91章 匪夷所思(下)第203章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232章第250章第190章第173章 突破重圍(下)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79章 神機妙算(上)第216章第185章 (上)第199章第90章 匪夷所思(中)第70章 肆意侮辱(上)第205章第183章 (上)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270章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7章 勉爲其難(中)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55章第161章 進爵封侯(下)第214章第168章 以血換血(上)第51章 餓虎撲食(下)第28章 我回來了(下)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198章第127章 難以改變(下)第221章第252章第55章 顛倒黑白(下)
第233章第219章第246章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83章 冒險之旅(上)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258章第95章 時尚魅力(下)第114章 清麗脫俗(上)第154章 排除異己(上)第268章第118章 泄露身份(上)第26章 兩族分制(下)第256章第36章 意外收穫(下)第245章第116章 維護尊嚴(上)第24章 鮮血四濺(下)第121章 如沐春風(下)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266章第186章 (下)第136章 遭遇險情(上)第209章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16章第193章第129章 熱血四濺(下)第151章 威懾力量(下)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231章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34章 見勢不妙(下)第212章第230章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244章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3章 英雄救美第197章第179章 (上)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44章 語氣強硬(下)第237章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256章第91章 匪夷所思(下)第263章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89章第84章 冒險之旅(下)第262章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27章 我回來了(上)第64章 半喜半憂(上)第260章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92章 環佩叮噹(上)第186章 (下)第235章第46章 陰損招數(下)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237章第194章第91章 匪夷所思(下)第203章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232章第250章第190章第173章 突破重圍(下)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79章 神機妙算(上)第216章第185章 (上)第199章第90章 匪夷所思(中)第70章 肆意侮辱(上)第205章第183章 (上)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270章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7章 勉爲其難(中)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55章第161章 進爵封侯(下)第214章第168章 以血換血(上)第51章 餓虎撲食(下)第28章 我回來了(下)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198章第127章 難以改變(下)第221章第252章第55章 顛倒黑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