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漢國離燕國近。若是出兵能討好慕容雋,漢國會搶先一步,讓代國成爲最後一個姍姍來遲者,讓慕容雋的怒火集中在代國身上。但也許是出於同宗之誼,也許是宇文福沒多少政治鬥爭經驗,他居然問了出來。
“不管代國如何想法,我漢國勇士的血決不會爲燕國而流淌”,宇文福及如此老實,高翼也打算坦誠相待:“此時出兵助戰,慕容雋不會感激我們,相反,他會因爲我們的拖延而心存睚眥。也許他不會當面發作,但我的士兵一定回不來了,他會把我的勇士當炮灰,想盡方法削弱我們,直到他們消耗完畢。”
宇文福憂心忡忡地說:“我倒是想討好燕國,但我們自去年開始就與匈奴鐵弗的劉虎(赫連勃勃曾祖)纏鬥不休,劉虎恰好被我們代國隔開,與燕國不相鄰,想必,無論慕容雋再怎麼狂妄,他也不會要求匈奴鐵弗出兵。若我國精兵盡出,而劉虎實力未損,也許,幫助燕國之後,我們的將士們該在野地裡尋找他們家人的屍骨了。”
劉虎背後正是漢人建立的涼政權,側面則是氐人的仇池國。按說劉虎的匈奴政權曾經俘虜過晉帝,甚至讓晉帝去倒馬桶。以晉人自居的涼國一定對劉虎恨之入骨。若是挑動涼國夾攻劉虎,那代國恰好可以永除心腹之患。
不過,這都是代國自己的事,高翼不便插嘴做這樣損人不利己的事。他一聲輕笑,岔開了話題,問:“宇文鳧鴨見過小昭了麼?”
所謂“鳧鴨”是鮮卑名稱,它就是“使者”的意思,取其飛的快的含義,而候補官員稱之爲“白鷺”,因爲他們都在伸長脖子等名額。
宇文福似乎還沉浸在心事裡,他順嘴答:“沒有,你漢國出面接待的是位女官,我數次求見昭公主,但昭公主說:出嫁之人不便見客。嫁雞隨雞,漢國大事由你做主。”
“去見她吧”,高翼勸解。他倒不是想用親情打動宇文福,因爲關係一個部族的興亡,以宇文福代國女婿的身份,說了也不管用。但文昭現在以一個出嫁女自居,不在高翼與宇文福商談前私會親戚,擺明了不敢以私情耽誤國事的態度,倒讓高翼深爲感動。
望着宇文福的背影,高翼若有所思。
中國政治從來不講親情,中國政治只基於一個原則:權術。
代王拓跋什翼犍與燕國的關係是一團漿糊。幾年前,什翼犍娶了慕容皝的妹妹爲皇后,所以他是慕容皝的妹夫,現任燕王慕容雋的姨父,但這個慕容皇后在兩年後就因病而亡。而後,什翼犍又娶了慕容皝的女兒,所以,什翼犍又是慕容皝的女婿,現任燕王慕容雋的姐夫。
但這還沒有完,慕容皝又娶了什翼犍的侄女,所以,什翼犍可以把慕容皝稱爲侄女婿,而慕容皝把什翼犍稱作妹夫或者女婿,都是正確的,至於現任燕王慕容雋……嗯哼,高翼想到這裡,已經爲這複雜的稱謂眼暈不止。
論實力,高翼現在遠不及燕國,論遠近關係,代國一個駙馬與漢國形成的那一絲說不清的親戚關係,遠不及代王本人與燕國達成的姻親關係密切。現在,什翼犍派人跑過來說:他不想幫助他的小外甥、小侄子或者小內兄(都是指同一人),這是多麼滑稽的一件事。高翼沒有捧腹大笑,已經使出全身力氣忍耐了。
那麼,代國到底想幹什麼?
只有一個原因:代國正在籌劃大的軍事行動,所以他抽不出兵力援助燕國。但他又不想因此得罪慕容雋,這纔派出宇文福四處拉攏,讓別人與他同進退。這一軍事行動很可能早已準備完畢,所以他們才一接到燕國的催軍令,便立刻派出宇文福出使。宇文福不是代國核心人員,所以他對代國的準備一點不知。但真相就在他說的那番話裡。
“匈奴鐵弗”,“無法出兵”——這就說明了問題。
高翼不知道的是:代國因匈奴鐵弗而得以興,因匈奴鐵弗而得以亡。正是在燕國陷入與趙國的征戰中,代國得以絞殺世仇匈奴鐵弗,吞併了匈奴鐵弗之後,實力強大起來的代國滅了陷入內亂的燕國。
但強中自有強中手,劉虎死後,其子依附於拓跋代王什翼健,後來,赫連勃勃的父親聽從拓跋什翼健的命令進攻前秦苻堅——就是發動淝水之戰的那個猛人,戰敗後舉族投降。什翼健不滿匈奴鐵弗的投降,攻擊庇護匈奴鐵弗的符堅,結果碰的頭破血流。又讓符堅順手滅了代國。
淝水之戰後,苻堅政權分裂。赫連勃勃與拓跋什翼健的後人各自復國,赫連勃勃建設統萬城(黃易小說中提到),建立大夏國。拓跋鮮卑再滅大夏,成就了北魏政權。
在這個殺戮時代,整個世界如同一團亂麻,讓人看不清前進的方向。
趙國強大吧,曾經有段時間,燕國匍匐在趙國的腳下瑟瑟發抖,而趙國的軍隊甚至兵臨燕國的國都。然而時過境遷,現在輪到燕國發威了,他們咄咄逼人地向趙國的權威發出挑戰。
戰勝了趙國的燕國強大吧,誰能想到這個巨人竟然倒在不停地相其乞求姻親的代國手中。
當代國滅了強大的燕國時,苻堅還是一支初始依附趙國,後來依附燕國的地方武裝,但誰能想到,有能力將強大的燕國全體滅國,殺盡慕容宗室的代國,竟然倒在了昔日的小廝手中。
前秦強大吧,連絞殺燕國的草原之雄代王什翼健都被他滅國。但誰能想到,昔日曾被趙國石虎予取予奪的、欺凌壓迫的、軟弱的、偏安一隅的晉國,竟然將他的百萬大軍一舉消滅。
這世界誰是英雄?誰能百年?
知道歷史的人讀到這裡,都常常感到疑惑,不知道歷史的高翼更是看不到前進的方向。
前途,籠罩在重重的迷霧中,高翼舉手在空中,久久落不下來。
這顆棋子應該投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