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逢亂世

晉穆帝永和五年秋,殘陽如血。

昔日三國名城下邳之南,淮水北岸,烏鴉搖晃着肥胖的身軀在枝頭心滿意足地鴰叫,貪婪的禿鷲沒有吃飽的時候,挺着凸起的肚子在遍地屍骸間,舞動着那不祥的長喙。

該怎麼描述眼前的情景?

如果畢加索在這裡,他會再做出一幅油畫《格爾尼卡》,來描述這難以言表的悽慘與殘暴。但《格爾尼卡》所描繪的德軍轟炸後的慘象,遠遠不足訴說面前場景的百分之一。

或許德拉克羅瓦的《希奧島的屠殺》還能略略表現眼前這人間地獄的悲駭,但那場屠殺遠不及這片荒野體現出的血腥、恐怖以及絕望。

荒野上,一根根皮包骨頭的枯臂直立地伸向天空,似乎它的主人臨死尚在責問蒼天——可惜蒼天不語。

遍地屍骸像是一張奇形怪狀的地毯,嚴嚴實實遮蔽了大地,遮蔽了整個世界。屍骸身下的泥土已變成厚厚的褐色——那是血,那是乾枯的鮮血。

蒼天不語,唯有無數的昏鴉、黑鷲圍攏在乾枯手臂組成的森林中,它們放肆地啄食着手臂上僅餘的肌肉。不久,這支手臂就會跟無數同伴一樣,變成一根枯骨。

江水滔滔,逝而不分晝夜,順流而下的江水上飄滿了浮屍——他們都身着漢家衣冠,無論男女,毫無例外地帶着滿臉輕鬆、帶着一副解脫的微笑。他們個個把冠帽系得一絲不苟,即使投江而死,他們的衣帶也平整如新,彷彿他們不是在赴死,而是參加一場盛宴。

屍骸的縫隙裡,零零落落地散坐着幾個神情麻木的倖存者,他們個個恍若行屍走肉,呆滯的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對周圍烏鴉禿鷲的啄食視而不見。偶爾,也有些大膽的烏鴉甚至跳到了他們身上,啄食他們的臉頰上的皮肉,但他們渾然不察。

忽然間,數個烏鴉一聲鳴叫,拍打着翅膀飛了起來。一個士人打扮的倖存者緊接着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他默默地正了正冠帽,細心地理了理衣帶,自言自語地邁向了淮水:“王師已去,我輩與其生而爲奴,不如死而求了——諸位,兄弟先走一步。”

士子這番舉動並未驚醒那些麻木的倖存者,多日以來,他們見慣了赴水求死者,也許他們不久也會步其後塵。

士子搖搖晃晃走向河岸,登上高高的堤岸,像滾滾的河水揮舞着寬大的衣袖,長歌當哭。似乎打算在臨死前將所有的憤恨發泄出來。

堤岸邊有一片稀疏的小樹林,數日來,那樹林中最大的一棵樹木下一直端坐着一個奇怪的男子,他不知道從何處而來加入難民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坐到了樹下。他裝束打扮全不類似於晉人(當時把漢人都稱爲晉人),身上穿着類似於胡人的短衣箭袖,但又與胡人的羯衣不全相同,衣上綴滿了鋥亮的銅釦。腳上穿得也不是木屐,是一雙及膝的長筒皮靴,擦得蹭亮。

當時的晉人講究“身體毛髮受之父母,不忍輕棄”,故而,即使是僧人也沒有剃髮的習俗。但這人卻一頭短髮,整個中原找不出類似的髮型。更加離奇的是,他身邊還跟着一個壯實的、剃着鮮卑式髡髮、高鼻隆目的胡僕,幾天來,這位胡人一直恭敬地守在他身邊,爲他驅趕着身邊落下的羣鴉。

如果不是這位奇怪的男子長着一副完全的漢人面孔,如果不是他數日來只端坐在樹下,麻木地看着河水、看着沿江飄下的浮屍、看着羣鴉飛起,在他身邊的樹上跳來跳去,一臉的哀痛,一臉的憂心,卻沒對流民做出一點危害性舉動。那麼單憑他這身打扮與身邊的胡人奴僕,就足以讓那些憤怒的漢民羣起而攻之了。

不過,現在這一切無所謂了,這羣絕望的漢民已無暇追究這男子的身份,懷着決死之心投河的士子也無心探究,他邁着蹣跚的步伐,帶着微笑踏入河水。

“河對岸的王師在做什麼?”樹下那漢子突然開口了,他說着純正的漢話,像是在自言自語,但他最後一句話卻讓士子怒不可遏。

“也許,他們正在對岸彈冠相慶!”,那漢子平淡如水地說。

“胡扯!”士子憤怒地嘶聲大喊:“王師何慶之有?慶這遍地哀鴻滿江浮屍麼?慶這淮北之地再落到胡人之手麼?慶這數萬將士拋屍荒野埋骨江北麼?慶這流民投江勇於赴死麼?慶這中原大地被羶腥籠罩,百姓生不如死嗎?……”

高鼻隆目的胡僕對士子的不敬大爲不滿,一聲低吼拔刀而起,正準備痛毆那士子。但隨着樹下之人輕輕一嘆,胡僕立刻低眉順目,收刀坐下。

“慶賀這朝廷綱常維繼!”樹下端坐的那人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出了這話,語氣中充滿了輕蔑。

樹下那人這話說得也對也錯。江對岸的晉軍殘餘是沒有心情慶賀,畢竟他們損失了數千袍澤,但遠在建康(今南京)的晉朝廷裡,大臣們卻在暗自偷樂。

永和五年石虎的死,就像一頭巨獸的轟然倒地,震塌了本就搖搖欲墜的石趙帝國。石虎死後諸王子爭位,與此同時,各方勢力趁勢而起,慕容鮮卑的前燕軍隊從遼東南下,氐族苻洪所統華夷諸族向關中挺進,冉閔統領的漢軍、姚弋仲所統羌族、鮮卑段部、石趙舊部相互混戰,北方徹底大亂。這千載難逢的恢復中原之機,終於展現在了東晉君臣之前。曾經伐蜀滅成國的桓溫再三上疏請求出師北伐。

然而,東晉朝廷最擔心卻是桓溫在征伐中名聲鵲起。按儒學說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是天地間最不容逾越的綱常,因而臣子的威望決不能超越君父,否則便會“天地崩毀”。所以,如果桓溫再次北伐成功,他的功勳名望就要臨駕於皇帝之上。爲此大臣荀蕤提醒皇帝:“桓溫若復平河、洛,朝廷將何以賞之?”

皇帝恍然。

然而,阻撓恢復故土,從道義上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唯一的變通方法,便是由朝廷親自派遣一個信得過的自己人進行這項偉大的事業。於是,徵北大將軍、國丈褚裒被派遣作爲北伐主將。消息傳出,北方士民降附者日以千計。石趙揚州刺史王浹投誠,使東晉得到了壽春這一戰略要地。隨後晉廷兵進淮北,淪陷於石趙的淮南之地悉數收復。

當時,飽受石趙荼毒的山東遺民心存故國。褚裒是名士兼大儒,很得人心。故此魯郡之民五百餘家趁機起兵附晉,並求援於褚裒。擅長清談的名士褚裒慨然答應接應請求,在敵情未明下,派遣僅僅3000步兵孤軍深入石趙腹地,不幸,這支孤軍不出意外地與石趙兩萬騎兵遭遇於代陂。

兩軍初一接觸,名儒褚裒不敢交戰,丟下士卒望風而逃,晉軍大崩,被石趙軍隊沿途砍殺,將領王龕被俘,不屈而死。褚裒臨陣脫逃後對北伐失去信心,丟下翹首企盼的江北百萬漢民退屯廣陵,鎮守壽春的陳逵見到褚裒獨自逃命,隨即棄城而退。石趙不費吹灰之力恢復河北之地,晉遺民二十餘萬追着漢軍的足跡,想歸附在大河以南活動的晉軍。但此時晉軍已退,這些漢民在石趙騎兵的追擊下,屍橫遍野,血流漂杵。

這就是淮水北岸當時的現狀,此時,距離晉軍回撤已有十日,石趙軍隊追蹤晉軍而去,屠殺過後倖存的漢民無法渡河,徹夜眼望對岸哭嚎,凍餓饑饉侵襲之下,眼見得即將盡數死絕。對岸的晉軍卻以嚴防奸細的名義,屠殺奮力遊過河去的遺民。

此戰過後,恆溫見江北胡人百尺之蟲死而不僵,不敢再叫喊北伐,晉廷以微小的傷亡平息了主戰的聲音,完美地維護了君臣綱常,大臣們能不彈冠相慶?

至於江北萬民哀號——由它去吧!

樹下那漢子講的正是東晉朝廷的內鬥,那士子雖不清楚朝堂內幕,但“綱常維繼”這四個字他還是明白的,略略一想便猜出了其中的黑暗,不覺癡了。

“民不畏死,天下尚有何事可以畏之”,樹下人平淡如水地說:“你想死?也罷,昨日之日譬如死,今日之日譬如生——你就當自己已經死了,你這條命我買下了,跟着我,我帶你走出這地獄。”

樹下之人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出這番話,沒有任何許諾,也沒透露絲毫前進目標,但那位士子已生無可憐死有何哀,相識臨死前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的溺水者,他慨然回答:“好,我這條命歸你了!”

那漢子伸出手,似乎略微遲疑了片刻,復語氣堅決地說:“我名高翼,字元華。”

士子似乎感染了對方的躊躇,伸手相握之前也猶豫了一下,答:“高飛之翼,好名字,那我就叫王祥,字子川。”

歷史在這一刻定格。

這一年,延續了1125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羅馬帝王廢止。這項羣衆運動會因爲舉辦場所環境差,加上天氣炎熱,參與人數太多,導致觀賞奧運會成一種刑罰。此前,曾有奴隸主對奴隸說:不好好幹活,罰你去看奧運會!

同年,強烈大地震毀滅了黎巴嫩的貝魯特古城。而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梵蒂岡聖彼得教堂於當年竣工,這教堂始建於公元329年,後屢經擴建改建,至今仍屹立如初。

與此同時,在中國更北更西的地方,也發生了一件改變世界的大事。

當時,那個歷史性日子人們疏忽了,我們現在只能確定:那是在高翼與王祥會晤後的某日,或許正是高翼站在淮河邊的那天清晨。一頭小鹿正在莫提斯大沼澤(今亞速海大沼澤)的東緣悠閒地吃着草。恰好被幾個騎馬的獵人發現,於是一場追逐立即開始了。小鹿蹦蹦跳跳地跑進了莫提斯沼澤的深處。

莫提斯大沼澤是古代歐洲最龐大的沼澤,它裡面魚蝦豐盛,水草繁茂,但深不可測的泥潭也使它成了幾乎所有陸生動物的死亡陷阱,由於它看上去完全無法穿行,所以千百年來,居住在其兩側的人類,都把這裡當作世界的盡頭。

當時,獵人們感到再追下去實在太危險,就勒住了他們的繮繩。但沒想到小鹿也停了下來,還歪着頭看着他們。見到這種情況,一個獵人提議說:“這頭鹿顯然已經累了,再追下去,也許就能逮住它。更何況,既然是鹿能去的地方,我們的馬當然也就能去!”同伴們聽他說得有理,便又繼續開始了追逐,並且在經過的地方都用丟下的樹枝做上了記號。

小鹿向西跑跑停停,獵人們就是抓不住它。當天色已經開始黯淡下來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小鹿失蹤了,而自己腳下的土地也已經不再潮溼。在不知不覺中,靠着小鹿的指引,他們成爲第一批走通了莫提斯大沼澤的人。他們腳下的這塊土地,就是肥沃的西徐亞草原,古希臘神話中經常提到的尋找金羊毛一事就發生在此。

這些獵人們既不是日耳曼人,也不是波斯人,更不是羅馬人或希臘人。據拜佔廷史料記載,他們身材矮瘦,膚色深暗,顴骨寬闊,鼻翼扁平,鼻樑細長,五官的體積都明顯小於東歐的原住民,並且體毛稀疏,習慣剔光頭部兩側的頭髮,在天靈蓋上留一條短辮子——這完全是一副典型的黃種人面孔。

是匈奴人,被大漢鐵騎擊敗並驅逐而出的北匈奴人,在這一年終於踏上了肥沃的歐羅巴土地,並開始橫掃歐洲的歷程。

逐鹿——多麼典型的中國式傳說,姑且不去追究這個傳說的真假,但此後的數百年間,西徐亞大草原上,原主宰東哥特人一直在憤怒地詛咒着那頭無辜小鹿的亡魂。

與此同時,曾經強大的將暴虐匈奴逐出視線的中原王朝,在獨尊儒術之後逐漸走向衰敗,原先匍匐在匈奴腳下瑟瑟發抖的小姓胡族,現在竟騎在了曾趕走他們匈奴霸主漢民頭上作威作福,以刀劍爲鐮犁收割人頭,將儒家思想武裝下的中原百姓當作奴隸,將中原的城市當作牧場,開始了他們數百年放牧漢民的歷程。

血腥與殺戮,在這個時代剛剛拉開了厚重的帷幕。

站在滔滔的淮水北岸,高翼最後看了一眼滿江的浮屍,決絕地說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王祥,你去召集那些活着的人,告訴他們,跟我走,我帶他們走出這片地獄!”

“生當作人傑……”王祥喃喃重複着這句詩——這首詩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它應該出現在數百年後,在北宋南渡,女詩人李清照因悲憤而成此詩。這首詩的格律也不是屬於漢晉的,這種五言律詩是在胡人吟唱的短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了唐代才正式成爲詩詞格律,在當時,它有個名字叫“北歌”。

但王祥卻不可能知道這些,他只覺得,此刻,當衆人站在淮河北岸時,當漢民族正處於地獄深淵時,當岸邊的流民百姓苦尋生路時,高翼吟誦的這首詩實在是太貼切了,既表示出對南朝苟安的蔑視,又體現出對未知命運的義無反顧。

當時,由於胡人的血腥屠殺和殘酷壓迫——現在把這種行爲叫做民族大融合——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石虎曾將邯鄲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爲狩獵圍場,這個狩獵圍場之大,創下了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同時,石虎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

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而住在富麗唐皇宮殿裡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都是如此,除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

就在高翼與王祥會面的那一天,漢民又遭遇了一個屠殺高潮。石虎部將、羌人首領姚弋仲和氐人首領蒲洪因爲不滿石遵殺石世稱帝,他們決定擁立石衝爲帝。由於石遵的主要武力支持是石閔,姚弋仲與蒲洪便移檄中外,號召天下胡人殺掉冉閔,殺盡國中漢人,這就是著名的《殺漢令》。在《殺漢令》下,氐族羌族慕容鮮卑聯合起來,在中原大地展開了又一輪屠殺。

“去哪裡?”高翼此時也在心中問自己這個問題。

五胡相殺,胡漢相殺,紛紛擾擾要持續三百多年,而現在只不過是開始。中原大地目前正是漢民族最艱難的時刻,經過胡人連續四十多年的殺戮,漢民在北方已成少數民族,眼前被深重壓迫的漢民即將發出最後的怒吼,在這場復仇之戰中,東晉朝廷也加加入到胡人那一邊,幫助屠殺北方漢民,從此之後的數十年,中原將成爲血池。

“人皆向南,我獨向北”,高翼只用了片刻便做了決定。

“北方?爲什麼是北方?”王祥詫異地問。

“我在北方有片基業——走,你招呼人手,我們向北、向海邊走,我有船停在那裡接應”,高翼沒有過多地解釋,他指天劃日,鄭重誓言:“我起誓:我土我天,吾國吾民,不容輕誨;皇天在上,厚土爲證,約以期日,我必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面對眼前這地獄,高翼的血誓充滿了惡狠狠地猙獰。王祥聽罷,微微一愣。

這不符合儒家思想。儒學講究恕道,認爲應該以德服人,只要內修聖德,強敵自然會俯首稱臣,這便是“內聖外王,垂拱而治”的道理。拱拱手,禮節到了敵人自然會投降,眼前這位叫高翼的漢子怎能赤裸裸地喊出“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殺戮口號呢?

也罷!反正自己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反正這條命已經賣給了對方,便由他帶自己到天涯海角。只要能走出這殺戮戰場,只要能在這亂世“乞活”,其他的,也顧及不到了。

王祥愣過之後,立刻高聲大喊:“鄉民們,還有力氣麼?跟我們走,望海邊走,哪裡有食物,有船,我們會帶大家離開這地方。能動的動一下,走,我們走!”

隨着王祥的召喚,屍山血海裡稀稀落落地站起幾個人,漸漸的,這些人聚攏在大樹下。人不多,一百餘人而已,全部是男性。

生逢亂世,這些人命賤如草,任何一支軍隊攻來,他們都是被劫掠的對象。軍隊會殺掉部分他們看不順眼的人,以此來震懾倖存者。僥倖活下來的人則被挾裹到軍隊所屬的領地內,他們活下來的唯一價值就是做牛做馬,而在某些胡人領地,他們還是饑荒時期的食物。對於這種遭遇他們已經麻木了,當有個人站出來,表示自己願意帶他們走出這片墳地時,他們無喜無悲,只知道麻木地隨人流行動,穿州過縣。

與此同時,北方大陸的大混戰在這一刻上升到最高潮,石閔率迎擊羌人姚弋仲、氐人蒲洪與羯趙石衝組成的二十萬聯合大軍,七千漢軍殺得二十萬胡人聯軍大敗。此戰勝利後,石閔活捉了石衝,並將俘虜的三萬羯人士兵全體坑殺。

石閔而後回軍鄴城,戰前石遵曾答應立石閔爲太子。但石閔歸來後他又反悔了,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石閔一氣之下,聯手石虎另一位兒子石鑑發動政變,斬殺石遵,立石鑑爲新皇。同時,石閔受胡人殺漢令的刺激,決定正式亮出自己漢人的身份,恢復漢姓冉。

石鑑登基後,表面上對冉閔百依百順,背地裡卻接二連三唆使羯人起來造反,意圖殺冉閔而自立。與此同時,石虎另一個兒子石砥在羯人的擁戴下,於襄城自立爲王,與石鑑抗衡。

冉閔一邊應付內鬥,還要對付外敵。在這樣的情況下,石趙政權對淮南、青州的控制力大大減弱,幾乎等於一片空白。這正好便宜了高翼,讓他順利引領百餘名劫後餘生的人,繞州過縣。不僅沒遇到半點阻礙,相反隊伍卻越來越龐大。許多晉軍攻來時未得到消息的漢民,聽說有人要帶他們脫離苦海,便義無反顧地棄家而出,追隨這股流民隊伍穿過青州,來到海邊。這裡面甚至還有數名羯胡政權的漢人縣丞。

一路上,高翼似乎心事重重,嘴裡老是喃喃的念着一些王祥聽不懂的字句,隨行的百餘名倖存者行屍走肉般的跟隨着人流,麻木的移動着腳步。

人羣沿着海岸彎彎曲曲的走了兩天,進入一道海岸邊聳立的山樑中。這山樑並不高,也就一二百米的樣子,臨海這一邊形成了壁立的山崖。高翼似乎對海水的漲落極有經驗,即使在麻木狀態下,也能引着衆人沿着落潮後的淺灘走。

越來越龐大的流民隊伍又在山裡繞了兩天,這時,即使是最能分辨方向的人也被高翼繞的辨不清東南西北,幸好這羣劫後餘生者多是體力強健的人,這一個月橫跨青州的旅程,他們吃草根咽樹皮,堅持下來了。

海邊豐富的魚蝦、貝殼爲流民補充了營養。而只在退潮後才進行跋涉,又給流民帶來充足的休息,幾天過後,雖前途茫茫,但不少流民眼光已不再呆滯,隊伍中也逐漸有了笑聲。那時發現食物是的歡笑。

這天傍晚,隊伍在一個伸出海面的峽角處停留下來,海潮拍打着巖壁,發出轟隆隆的響聲。高翼站在那裡,低着頭,莫名其妙的發呆了片刻,又嚯地驚醒,沉聲吩咐那位鮮卑奴僕:“宇文虎,你到前面探路。”

那鮮卑奴僕叉手行了個大禮,唿哨一聲開始向山頂攀登。

不一會兒,宇文虎自山頂上打了一聲響亮的唿哨,隨之,山那面響起了一聲低沉的畫角聲。

畫角嗚咽,這是草原部族常用來做軍號的東西,中原的軍隊常以金鼓爲軍號。畫角聲響過之後,流民的隊伍稍稍一亂,但不久又平息下來。

“山那面有軍隊?胡人的軍隊?”王祥帶着疑問走到高翼身邊。

高翼沒有答話,他一馬當先的向山樑上爬去,並揮手示意隊伍跟上。

聽天由命吧,王祥暗歎一聲,緊緊地跟上了高翼。如果對方真要把自己出賣給胡人,在淮水北岸就可以做到,用不着跋山涉水來到這大海之濱纔開始動手。

先是兩三人,而後人流越來越多,整個隊伍開始涌動,流民們猶猶豫豫地登上山樑。他們之所以沒有逃走,是因爲無處可去。

山樑後是個峽灣,兩側大山深入大海,像雙臂環抱般將一泓海水攬入懷中,斷斷續續登上山樑的流民們眼望着峽灣中的情景,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個個目瞪口呆。

第244章第126章 難以改變(上)第221章第214章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46章 陰損招數(下)第84章 冒險之旅(下)第205章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108章 不加掩飾(上)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220章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59章 大雪無痕(下)第132章 火山爆發(上)第200章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51章 餓虎撲食(下)第207章第194章第26章 兩族分制(下)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149章 談婚論嫁(上)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251章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250章第222章第165章 殺聲震天(下)第248章第136章 遭遇險情(上)第54章 顛倒黑白(上)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255章第135章 將門虎子(下)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141章 幸運逃生(下)第204章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36章第237章第105章 無所顧忌(下)第70章 肆意侮辱(上)第217章第170章 情勢顛倒(上)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4章 震撼天地(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38章 刀劍結算(下)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44章 語氣強硬(下)第212章第140章 幸運逃生(上)第244章第102章 威武之師(上)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214章第2章 毛骨悚然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235章第65章 半喜半憂(下)第158章 打亂部署(上)第94章 時尚魅力(上)第112章 奢華無比(上)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30章 顛沛流離(下)第193章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205章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58章 打亂部署(上)第37章 刀劍結算(上)第201章第221章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87章第244章第268章第45章 陰損招數(上)第145章 脣槍舌劍(下)第269章第177章 (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140章 幸運逃生(上)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161章 進爵封侯(下)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74章 石破天驚(上)
第244章第126章 難以改變(上)第221章第214章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46章 陰損招數(下)第84章 冒險之旅(下)第205章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108章 不加掩飾(上)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220章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59章 大雪無痕(下)第132章 火山爆發(上)第200章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51章 餓虎撲食(下)第207章第194章第26章 兩族分制(下)第113章 奢華無比(下)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149章 談婚論嫁(上)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251章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93章 環佩叮噹(下)第250章第222章第165章 殺聲震天(下)第248章第136章 遭遇險情(上)第54章 顛倒黑白(上)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255章第135章 將門虎子(下)第15章 震撼天地(下)第141章 幸運逃生(下)第204章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36章第237章第105章 無所顧忌(下)第70章 肆意侮辱(上)第217章第170章 情勢顛倒(上)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4章 震撼天地(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38章 刀劍結算(下)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44章 語氣強硬(下)第212章第140章 幸運逃生(上)第244章第102章 威武之師(上)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214章第2章 毛骨悚然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235章第65章 半喜半憂(下)第158章 打亂部署(上)第94章 時尚魅力(上)第112章 奢華無比(上)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30章 顛沛流離(下)第193章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205章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58章 打亂部署(上)第37章 刀劍結算(上)第201章第221章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87章第244章第268章第45章 陰損招數(上)第145章 脣槍舌劍(下)第269章第177章 (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140章 幸運逃生(上)第128章 熱血四濺(上)第161章 進爵封侯(下)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74章 石破天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