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窗外雪花飄飄。屋內數個大銅鼎火光熊熊,跳動的火焰讓陳浩的臉色忽陰忽陽。

這時候,三山的透明玻璃剛剛發明,還沒有用來做窗戶,即使用來做窗戶,那昂貴的價格連封奕也承受不起。

這時候,紙張還不是主要的書寫工具,竹簡纔是文字的主要載體。到了桓溫把持朝政時,他看到大秦(埃及)商人進貢的蜜香紙,才決定徹底廢除竹簡。但那時,紙仍不能用來糊窗戶。因爲它很脆。

據文獻記載,“王(王羲之,王獻之)真跡,多用會稽豎紋竹紙”,所以二王真跡不能保存至今。一直到北宋初期,我國所造竹紙仍比較脆弱,質量較差。

據記載,因爲宋代王安石好用小竹紙,士大夫翕然效之,一時成爲時尚。但用小竹紙寫成的書信,無人敢拆閱,因爲一拆,紙便碎成了粉末。《文房四譜·紙譜》說:“今江浙間有以嫩竹爲紙,如作密書,無人敢拆發之,蓋隨手便裂,不復粘也。”蔡襄《文房雜評》也說:“吾嘗禁所部不得輒用竹紙,至於獄訟未決而案牘已零落!”,說的就是這樣的事。

晉代離宋尚有600餘年,這時的紙,根本不能用來糊窗戶。這時的人糊窗戶,都用絹。

遼東寒冷,窗戶本就造的小,再用絹糊,只憑大鼎內的火苗照明,屋內的光線可想而知。再加上筵席拖得時間長,冬天遼東的白日短,此刻,房間裡一片黑影曈曈似乎是羣魔亂舞的地獄。

陳浩見封奕還沒有增添燭火的意思,他藉着醉意用銀籌敲着桌案,說:“謀生易,易在何處,沒生活在三山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比如說這遼東苦寒,屋外北風呼嘯,白雪皚皚,人跡泯滅;屋內滴水成冰,人人擁被而臥,若不是豪富之家,哪有錢燒幾鼎木炭取暖,窮人只好躺在牀上挺屍。

然而在三山則不一樣了,我國國主性好奢華,愛擺弄奇淫巧計,三山造房,石牆厚達五尺,屋內還有暖地龍,取火採用煤石。熱氣蒸騰,隨暖地龍散佈全屋,即無煙火之苦,又使屋內溫暖如春。

……照明,海中有鯤,國主把它叫做‘鯨’,取鯤之腦汁,加松香定型成爲蠟,數十隻蠟燃起,即使三更半夜,屋內也亮如白晝……

居暖屋,點明蠟,食有魚,行有車,神仙生活也不過如此。”

只是“居暖屋、點明蠟”嗎?

封奕嘴角露出一絲譏笑,這樣的生活怎麼不容易做到呢?俺們只要派遣一支大軍到三山晃一圈,抓住那些造房的工匠,我們在薊縣也能“居暖屋”,驅趕那些漁夫入海,逼迫他們交出勞動所得,俺們在薊縣也能“點明燭”。

陳浩的生活目標如此簡單,倒讓封奕爲之不恥。然而陳浩下面的話卻讓封奕爲之震驚。

“……且不說三山美食如何甲譽天下,且不說三山服飾如何受人追捧,三山建築如何令人仰視——三山之美,其一在於‘國人’也,然後便是規則。正是三山那繁瑣的律法,反而建立了一個規則社會……對,是規則社會,國主用的就是這個詞。”

什麼意思?

國人,這個說法起源於周朝。是中國上古時期,對公民,自由民的稱呼。

封奕約略聽說過三山搞得那些政治架構。據北地的一些老儒跟他解說,三山的很多規則都是採用上古時代的一些制度。比如這個“國人”制度。

只要被三山接納爲國人,三山會發給一個身份鐵牌,認可他國人的身份,他們叫做國民。成爲三山國民之後,農夫從此不用交稅,商人只需要交十分之一的稅,再無其它費用。軍人待遇最優厚,退役後可直接作治安小吏,若有可能進入學堂深造,會得到更大的官,並逐步升遷直至執掌一方。

封奕打聽了,高翼對三山外圍新增的屯民點還採用類似西漢初年的“鄉老治政”的方略,讓百姓自己管理自己。

不過在西漢,所謂鄉老是年過七十的長者。朝廷賜予這些長者鳩首杖,遇到官員有不法行爲,鄉老可以用這柄皇帝所賜的鳩首杖責打官員。官員還不能跑,必須“挺而受之”。

而高翼下轄的所謂鄉老,全不是年過七十的長者,反而是一羣年輕人,他們追隨高翼最初創業,後來因傷殘或者學識不足,退下來,由高翼賜勳,稱之爲鄉老,主管在鄉間監督官員。

類似西漢初年一樣,這些鄉老有個相當於秦代“上造”的爵位,擱現在,這一爵位稱之爲“士”。這羣鄉老也被稱爲“士員”,或者指其爵稱之謂“爵士”。他們是三山最基本的民間統治力量,依靠散佈在各個屯民點的爵士,高翼把國人的民心緊緊地捏在手裡。

這羣鄉老沒有司法權,他們不能審理犯人;他們也沒有軍權,不能組織軍隊;他們甚至沒有治權,治權掌握在高翼下派的地方官員手裡。然而,鄉老們卻有議政權。事關他們所在屯民點的大小事宜,必須經過鄉老點頭同意,地方官才能實行。

三山地區的政府架構並不是秘密,悠悠衆人之口,高翼也堵不住。隨着商隊的傳播,三山這種古樸的鄉老治政結構,早已傳遍了遼東大地。

陳浩提到“國人”這個詞,封奕立刻想到了“鄉老治政”這個三山商隊經常炫耀的村級行政特色,想必國人生活在這種古樸的體制下,一定很開心,至少沒有太多煎熬,沒有太多束縛。

考慮到三山自稱爲漢,它採用一些西漢體制,也就不足驚訝了。

封奕還打聽到,三山採用的歷法是太陽曆,有一位鄉間老儒告訴他,其實中國在“三代之治”時,採用的就是太陽曆,自大夏曆而後,才通用太陰曆。

在老儒嘴裡,漢國採用太陽曆,再加上恢復鄉老治政的行爲,那時向“三代之治”靠攏。但漢國以匠師爲尊,驅使商人逐利,這就不是“三代之治”了,高翼走了邪路。

“鄉老治政”讓國人自己掌握自己的政治命運,這封奕好理解。說實話,三山的這一行政特色,他也很羨慕,但他絕不會推薦燕王也實施這一措施。

說實話,打從“獨尊儒術”起,“鄉老治政”就成了一種違反“君臣綱常”的大毒草。老百姓,算什麼東西,竟敢毆打上級任命的貪污官員,“三綱五常”還要不要了,“上下尊卑”還講不講,組織觀念還要不要?

另一方面,封奕再位高權重,他也是個皇帝的寵臣,沒有皇帝的寵愛,他就是下等的漢奴。而胡人以部落爲單位聚居,本來部落酋長的權力就類似於鄉老。

爲了加強皇權,酋長的勢力只能消弱,不能助長。這種情況下,他怎會宣揚“鄉老治政”呢?加強臣民的權力,這不是給燕國添亂嗎?難怪那個鐵弗高一點也不掩飾他那套“鄉老治政”。

封奕所不能理解的是,按他所受的教育,秦之覆亡在於秦法過苛而民怨,“刑棄灰於道”正是世人指責秦法苛刻的標誌。故而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秦因此而亡。漢興,高祖初入關,只約法三章,取出了煩苛的秦律,兆民大悅,故漢得以興。

陳浩前面指責三山律法嚴苛繁瑣,跟秦法有的一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最後,他卻說“這也是三山美好的一面”,還提到一個新詞——“規則社會”,這什麼意思?

封奕想問,可看到陳浩一幅“就等你提問”的樣子,他又把問話咽回肚裡。

封奕何人也?強大燕國的太尉。陳浩算什麼?海邊小國的一個使節。

這種身份地位的懸殊,讓他與陳浩交流起來,總帶着一幅屈尊俯就的面具。這是傳統,上下尊卑的傳統觀念決定了他用這種態度與陳浩交談,纔是符合當時禮儀,否則,就是“失儀”。

陳浩提了個新詞,再表現出一幅高深莫測的姿態,封奕大人物,他只能裝出一付胸有成竹的模樣,意在表示:這點小學問,咱早就知道了,還用你說?!

不懂也必須裝懂,這是傳統禮儀。

此後,被陳浩態度觸怒的封奕無心再與對方周旋,擺出一副冷淡的神情,對於陳浩尋找的話題,封奕只用語氣詞回答。宴會就此進入垃圾時間,賓主間只在禮儀上維持着交流,直到最後,陳浩忍不住提出了請求。

“封太尉,我已達成與燕國媾和的使命,繼續呆在燕都也無事可做。我王大婚在即,我想即日起程,回去參加王的婚禮,不知燕國可否準行?”

陳浩的意思是:我的國王眼看大婚,燕國作爲上國,能否派出使節前去祝賀。如果燕國派出使節,我與他同返,面子上也光彩。可封奕心恨陳浩的無禮,故意裝糊塗,只簡單地答“可”,便再無下文。

陳浩等了一會,見封奕再無表示,頓時怒氣勃發。

太無理了,燕國近在咫尺卻毫無表示,代國遠在大漠還知道遣使祝賀,你燕國這是對待屬國的態度嗎?如此小視三山,我還有何面目待下去。

“既如此,下官告辭了”,陳浩怒氣衝衝地一拱手,封奕毫不動容,微一點頭,任陳浩拂袖而去。

陳浩的腳步聲才消失,大堂影壁後傳來另一個腳步,封奕起身恭迎,將來人迎入主座。

是慕容恪。他身邊還有一人,就是尚書令、輔義將軍,平州名士陽騖。

盧氏家族這座大堂,採用的是類似道教的陰陽廳佈局。

三國時代好玄學,將會客室佈置成陰陽廳的建築格局,正是在那時開始成形。

所謂陰陽廳,就是用一個照壁將大堂分割成兩半,一半招待男客,一般招待女客,稱之爲“陰陽廳”。如果兩邊大廳都用來招待男客,則稱爲“升斗廳”。才學高、名氣大、身份尊貴的客人將被迎入“鬥廳”,寓意爲“才學八斗”。否則就是“升廳”。

封奕用“升廳”招待陳浩,用“鬥廳”招待慕容恪,升廳鬥廳之間只隔一個照壁,慕容恪在鬥廳一直掩飾行藏,本想等陳浩答應出仕燕國後,他就顯身迎接,以示恩寵,沒想到卻等來了這樣一個結局。

慕容恪以手扶額,良久,才發出一聲嘆息:“沒想到呀,沒想到那個鐵弗高如此好手段!陳浩算什麼,一個剛歸附三山的小豪族,而且還是不受重用的小豪族,我以一州之地相誘,他竟不爲所動。

以小見大,以掌握人心的手段來說,我不如鐵弗高多矣。難怪我們竭盡所能,只打聽到一些表面上的東西,卻探不出漢國虛實。”

封奕沒來得及答話,相當燕國軍師的大儒陽騖陰陰一笑,答:“殿下,雖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那也得看看對手。我燕國與漢,實力相差不是一點。漢國殺了我們2萬精騎,那是我們一時疏忽,若我軍能耐下心來,步步爲營,緩緩推進,臣以爲,一支萬餘人的偏師,困住匠漢,足矣。”

“哦?”慕容恪追問:“陽尚書有什麼高見?”

陽騖振奮精神,指點江山:“漢國之利在於水,其水師縱橫大海之間,呼應南北,事急,則以水師求取外援,甚至遠飈海外,令我等無法實施久困之策。

欲滅漢國,必先滅其水軍。現如今,有兩策可以剪除三山水軍。下策曰高句麗。高句麗與三山,一江之隔,其民多習水戰,若我等成嚴冬季節,江水封凍之時,跨江擊高句麗,以其水軍進逼三山,則三山可傳檄而定。

上策曰青州。青州之地,黎民多靠海爲生,熟習舟船之技,若我等拿下中原,佔領青州,驅使青州百姓伐木造船,而後以大燕水軍困住匠漢水師,三山用什麼來跟我們打?他舉國動員,人口不過十萬,怎能擋我大軍一擊?”

慕容恪稍一沉吟,立刻回答:“下策太急,上策太緩。

如今高句麗與匠漢聯成一氣,我軍在隆冬季節繞過積翠山南擊高句麗,首先要跨過高句麗北方的十萬大山。若在以前,我輕騎急進,旬日可將高句麗擊垮。但現在不行了。

據說三山以巨石築城,難攻不下。萬一高句麗也學會用巨石築城,我軍只要在十萬大山處耽擱幾日,到了春暖花開,江水融化時,匠漢水軍一旦封鎖江面,我過江士兵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上策麼……拿下中原,拿下青州,我估計至少需兩年時間,也許需要十年。鐵弗高能在數年裡,從一個荒敝的漁村發展成爲我燕國肉中刺,再給他十年時間,我擔心,到時我慕容氏的祖先都無人祭祀了。”

陽騖不急不慌地回答:“若要不急不緩,臣還有一中策,可以慢慢地勒緊絞索上的繩子,置三山於死地。”

第248章第92章 環佩叮噹(上)第198章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32章 自立門戶(下)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240章 男兒氣概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247章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179章 (上)第100章 戰鬥狀態(上)第195章第16章 勉爲其難(上)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106章 心急如焚(上)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02章 威武之師(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247章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193章第121章 如沐春風(下)第211章第250章第198章第80章 神機妙算(下)第185章 (上)第177章 (上)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19章 絕世美男(上)第74章 石破天驚(上)第82章 起錨出航(下)第21章 威風凜凜(上)第191章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122章 敞開心懷(上)第50章 餓虎撲食(上)第217章第265章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201章第95章 時尚魅力(下)第132章 火山爆發(上)第73章 弱肉強食(下)第57章 火焰之城(下)第22章 威風凜凜(下)第127章 難以改變(下)第218章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9章 情愫漸起第134章 將門虎子(上)第4章 君何人也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49章 見機行事(下)第151章 威懾力量(下)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103章 威武之師(下)第233章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202章第13章 傳世之寶(下)第92章 環佩叮噹(上)第227章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263章第212章第59章 大雪無痕(下)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180章 (下)第76章 雄才大略(上)第53章 寡不敵衆(下)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176章 天理昭昭第45章 陰損招數(上)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239章 仗劍扶犁第248章第74章 石破天驚(上)第209章第107章 心急如焚(下)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31章 自立門戶(上)第264章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217章第13章 傳世之寶(下)第165章 殺聲震天(下)第155章 排除異己(下)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10章 落荒而逃(上)
第248章第92章 環佩叮噹(上)第198章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164章 殺聲震天(上)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32章 自立門戶(下)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240章 男兒氣概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247章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179章 (上)第100章 戰鬥狀態(上)第195章第16章 勉爲其難(上)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106章 心急如焚(上)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02章 威武之師(上)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247章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193章第121章 如沐春風(下)第211章第250章第198章第80章 神機妙算(下)第185章 (上)第177章 (上)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19章 絕世美男(上)第74章 石破天驚(上)第82章 起錨出航(下)第21章 威風凜凜(上)第191章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122章 敞開心懷(上)第50章 餓虎撲食(上)第217章第265章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201章第95章 時尚魅力(下)第132章 火山爆發(上)第73章 弱肉強食(下)第57章 火焰之城(下)第22章 威風凜凜(下)第127章 難以改變(下)第218章第99章 升旗儀式(下)第9章 情愫漸起第134章 將門虎子(上)第4章 君何人也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49章 見機行事(下)第151章 威懾力量(下)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103章 威武之師(下)第233章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202章第13章 傳世之寶(下)第92章 環佩叮噹(上)第227章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263章第212章第59章 大雪無痕(下)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180章 (下)第76章 雄才大略(上)第53章 寡不敵衆(下)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176章 天理昭昭第45章 陰損招數(上)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41章 粗鄙無禮(上)第239章 仗劍扶犁第248章第74章 石破天驚(上)第209章第107章 心急如焚(下)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39章 望君珍重(下)第31章 自立門戶(上)第264章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217章第13章 傳世之寶(下)第165章 殺聲震天(下)第155章 排除異己(下)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10章 落荒而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