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

方生這番話說的倒是很有水準,不外如是敲打孫和鼎,好在孫和鼎雖然有些不知分寸,但孫和鬥還是有的,長兄爲父也不是一句空話,所以孫和鼎低聲認罪,這事也算翻了過去。

“哈哈,方老弟真會辦事。”耿仲明親暱的叫着,在衆人裡也顯得與衆不同。

他和衆人的確不同,他耿仲明當初跟着方生一塊離開山東未必是懷着什麼好心思,可這到了義州之後兩個人可就是一條船上了,要收他耿仲明確實是勞苦功高,方老弟的叫喚也習慣了。

耿仲明不打算改,方生也無所謂,反正這只是個稱呼而已,規矩就是規矩,稱呼再大也打不過規矩去。

好在耿仲明也識趣,安安分分的待在島上練兵,即使身邊有個劉四制衡,也沒表現出什麼不滿,要說他也不是沒想過折騰出事來,可方生是什麼人?

既然對耿仲明早有疑心,自然也不可能沒有防備,先不說兵營駐地剛開始那陣子方生是天天在場,恨不得把自己刻成雕像豎在那,後來更是直接的軍政分離,耿仲明一無人心,二無後勤,就是想作亂也得琢磨琢磨,所以最後只能安安分分的待在濟州島上待了十個月。

這不是耿仲明他想,不得已而爲之,再說難聽,那就是心不甘情不願,但人是慣性的,要說濟州島上雖然他耿仲明想作亂那是沒門,可這分量還是不輕的,光是直接用方老弟相稱的,全濟州島就他耿仲明一號。

方生被耿仲明的叫喚眉毛一挑,這倒不是有什麼想法,而是許久沒聽過了,要說當初剛從萊蕪礦逃出來那會,雖然時時刻刻都可能死的悽慘,但那至少比現在好點,除了想自己的小命外什麼都不用想。

哪像現在,方生只覺得自己分身都不夠,更別說顧及濟州島、慶尚港、登州三地了。

“順勢而爲而已。”方生說了一句,然後示意耿仲明跟他出去走走,要說濟州島上目前能用的,除了他自己,就是耿仲明。

當然,這個能用是指對外戰爭,至於劉四,趙孟,尚需鍛鍊,至少也要再歷練一陣子。

孫和鬥、孫和鼎、孫和京告退,這才本身就只招來了互相指責的雙方,也沒多餘的人,上次在兵營開的會已經將大小事宜都講過了,包括日後濟州島上的官階,政衙爲主官,副官;兵衙爲主將,副將;

以品級論,不同的是大明,甚至是朝鮮,後金都是以幾品,幾品,方生看不慣,乾脆就直接叫幾級,幾級,這樣既便於理解,而且又區別於大明。

順帶分配了一些職位的職權,這樣也仿製有人越過了界,或者說是意圖‘不軌’,目前來看,濟州島的體系中,武官大於文官,這也是必須得,因爲濟州島目前還很弱小,相比之下武人的作用也比文官大得多,不管是開疆擴土,還是攻擊敵人,那都需要武人。

至於文官,也不是說沒用,只是文官的作用更在於太平年間,而不是戰亂時。

孫家三兄弟一走,方生也就用不着和耿仲明出去走走,劉四相比較耿仲明恐怕還更貼心一點,而且,要說的事也是有關於兵衙的。

上次開會方生就說過了,不過當時不但沒被諸人認同,反而引發了包括‘不合作’的車晚真都出言反對。

兵家大事,豈可與商販爲伍!乃至於受其僱傭!

這簡直就是蠻夷所爲,自然是引發了濟州島上所有讀書人的齊齊反對,這些人並不是讀書讀傻了腦子,相反的,不管是車晚真,還是孫和鬥、孫和鼎、孫和京,都還算這個時代開明的讀書人,孫家傳承的就是西學,車晚真雖然只是到過大明遊歷,可這相比下也開明一些,但他們還是不容置疑的反對這項方法。

方生可以強行將僱傭兵制推行出去,不過那樣無疑會得罪讀書人而不得人心,這種事要說方生也可以完全當做無所謂,濟州島如今自成體系,在確定了職位之後更是顯示出向心力。

讀書人依舊很重要,但離了讀書人也不是轉不動,他不像其他的封建勢力,需要所謂的‘大才’‘大能’來治理國家。

相比較車晚真,孫和鬥,李越,孟千等人,方生更需要的是他們識文斷字,以及對待事務有邏輯性,也就是所謂的不迂腐,不會照着常理,讀書人大多都不笨,所以他們也會更快的接受新的事務,這纔是方生不顧一切需求大明讀書人的原因。

他需要的而不是所謂的儒家學說,儒家那種‘初無捨己爲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甚至是以身飼虎,這可不是所謂的佛家學說,反而是儒家一直提倡的。

所以,方生不崇尚儒學,但他也說不上討厭,畢竟不管是什麼,它能傳承上千年就自有它的道理。

這類似於天道學說,甚至還能和因果搭上一點關係,如果再牽強一些,和春秋時期百家之一的陰陽家大有牽連。

儒學確實有應當提倡的東西,比如儒家提倡的百善孝爲先,以及早早的提出過家國之道。

甚至往遠了說,如果不是儒家的堅挺,漢文化也不可能殘存到後世,要說到了後世,四大文明古國,可就只有以後漢人還能屹立在世界上。

這就是儒學的魅力,儒家的功勞薄可以記載上整個上下三千年,只是即使如此,方生還是不喜歡儒家,不喜歡也不討厭,模棱兩可。

好在方生以下也沒什麼別的學說,文人們又大多是不情不願的做事的,都是半強迫性的,也就不存在黨派之爭,反倒避免了一些事。

方生想岔了,表面上看得出來是在發呆,不過好在沒發呆多久,等到孫家三兄弟離開後就回過神來,從容的坐好,道:“劉四,最近可好?”

方生淡淡的打了聲招呼,劉四點點頭,迴應道:“方大哥,一切都還好。”

劉四和方生有自己的默契,而且劉四這句話就等於告訴方生,一切真的很好,沒發生什麼太大的意外。

方生相信劉四,就像當初還在萊蕪礦場的時候,是劉四狠着心下了殺手,最後才讓所有人能逃出生天,包括他方生。

兩個人是過命的交情,本身就可以毫無保留的互相信任,所以有了劉四的這番話就足夠了。

“耿仲明。”方生轉過頭來接着道:“上次會議時候說的,你們回去考慮過了麼?”

耿仲明一怔,顯然沒想起什麼事情,過了半刻,這才道:“方主將,是否說的是給商人做僱傭的事?”

耿仲明知道事情輕重,在與文人爭執之時自然可以拉關係,但如今談的是兵家大事,自然就要以官職想稱。

“恩。”方生點點頭,上次雖然遭到文人的集體反對,再加上現如今孫家三兄弟都在島上,反對的力度有些大,至少方生拉不下面子直接當場反駁,所以這事就一直拖着。

如今拿出來說倒是正好,孫和鼎企圖找耿仲明麻煩,最後卻自己栽了跟頭,這事又是背地裡,他們管不着,至於武人們,那就更沒問題了,有自己的話就行。

“一幫商家賤役、、、”耿仲明有些遲疑,顯然也略有不屑,這倒不是他耿仲明和那幫書生一聲固執於聖人語,而是大明不比前朝,一向以商戶爲賤民,地位僅僅比僕役好上那麼一點。

所以耿仲明才如此遲疑。

不過耿仲明說道這裡,隨即看到方生皺起了眉頭,這才話鋒一轉,接着道:“此法甚佳,既可練兵,又可賺些銀錢,大善。”

耿仲明滿臉欣喜,雖然這欣喜有些勉強,十有八九是裝出來,可說到底,他耿仲明還是寄人籬下,雖然這地位看似不錯,可那也是依靠體系的主人方生。

不過好在方生僅僅是需要他這句話而已,至於是否是自願的,這和他沒太大關係。

方生聽了耿仲明一番咬文嚼字,立馬眉開眼笑道:“如此就好。”

不過隨即方生又嚴肅的道:“銀錢是小事,此番着重於練兵,茫茫大海,海盜不計其數,商人來往必有風險,如此一來既可以防止風險,又可以讓士卒見血,這樣纔是重中之重!”

方生將最後四個字咬的很大聲,顯然是叮囑耿仲明和劉四,這可是事實,錢是小事,濟州島雖然目前看似寬裕,但以後用錢的地方肯定更多,也就是說,島上還是缺錢的,可這練兵纔是大事。

兵卒見了血,這就好似寶刀開刃,方纔能大殺四方!

方生這一番解釋,耿仲明這才知道方生還真不是爲了那麼點銀錢,還是真的想兵卒見血,耿仲明不是笨人,如此一想,倒是比旁人要想的多的多。

出海?僱傭?見血?

看似毫無道理,但也連貫在一起,兵卒受到僱傭那就要跟隨商人出海,這些商人們受到海盜打劫時自然需要受到僱傭的兵丁護衛,這樣一來派出去的兵丁自然可以獲得鍛鍊。

海盜雖然足夠殘酷,但耿仲明是見過那個什麼‘研究局’新制造的‘滑膛槍’的,這款‘滑膛槍’雖然還沒被命名,只是被草草的叫做‘滑膛槍’,但要說起來,不管是大明的鳥銃,還是朝鮮人的鳥銃,損壞率那都是一個賽過一個。

唯獨這種槍算得上只做精良兩個字,不容易炸膛,準確率相比較大明的鳥銃大大加強,這樣就可以使用所謂的三段擊,兵卒的戰鬥力毫無疑問增強了一大截。

至於單兵作戰能力,他耿仲明又不是吃乾飯的?這多多少少也訓練了半年多了,要說光是方生提倡的體能訓練,就讓一大幫本身連飯都吃不飽而骨瘦如柴的小夥子健壯很多,耿仲明自信,雖然只有兩千人。

但這兩千人只要開過了刃,有了膽氣,就算是對陣同樣數量的女真八旗怕也毫不遜色!

“如此一來,是否水師也要出海?”耿仲明是將佐,自然是一問就問道了點子上,如今濟州島有多少艘船?

早已經不是當初的區區九艘了,而是擴充之後了二十三艘船,這還是指的全部的兩桅福船,這些船隻裡部分是從他處購買來的,還有四艘是慶尚港的船塢造出來的。

方生手上還不是太缺錢,所以趁機聯繫上駐紮在大員島的荷蘭人購買火炮,不過這些火炮並不好買,如今二十三艘船大多還是用的大明的火器,差是差了些,不過聊勝於無。

如今研究局已經成立,又說了孫和京的協助,想來製造火炮也就旦夕之間,畢竟,不管是西芒還是孫和京那都不是第一次製造火炮。

而且登州孔有德最近也會投奔濟州島,那可是有一大幫子工匠的,想來擴充了人手,火炮自然不成問題。

“輪流出海,不光是兵卒需要鍛鍊,這水師也是要的。”方生點頭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六十章 回家第十三章 成效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八章 登州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十六章 定局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
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六十章 回家第十三章 成效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八章 登州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十六章 定局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