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

“殿下,臣留在這裡,並無不可,但臣不能說服自己留下,大明軍,皆是陛下手下的利劍,陛下劍指之處,纔是大明軍兵鋒所向,臣雖略有薄功,不敢忘本。”駱尚志再次明確的拒絕了朱翊鏐的拉攏。

潞王就藩,其實等同於分家了,潞王獲得的自由,不是沒有代價。

攻伐墨西哥爲大明爭取百年國祚的功勞,駱尚志當然心動,但他的態度卻格外的明確。

只要金山國施行軍功爵名田宅,墨西哥總督府,必然是主要目標,墨西哥總督府有着世界級的龐大銀礦,以大明生產力而言,根本採不完的銀礦。

駱尚志有選擇的權力,到了他這個地位,他留在金山國,大明皇帝和潞王之間的關係,大明對金山水師的需要等等原因,沒人會拿駱尚志如何,甚至日後青史,也都是他的美名。

他不留在金山城,是因爲忠誠。

忠不僅僅是忠於帝王,更要忠於自己的內心。

身在行伍之間的駱尚志很清楚,大明軍容耀天威這幾個字,再次出現在日月之下,是一種偶然,完全是因爲陛下。

張居正一個文進士,他就是再厲害,他的振武永遠是淺嘗輒止,他的身份、立場就決定了,他無法給戚繼光封侯,也無法提高軍兵地位,只要他一死,託庇於他的戚繼光等武將被針對一番,大明還會回到自己原先興文匽武的軌道之上。

張居正死了,託庇於張居正的武將們,反抗就證明了暴力非常容易失控,興文匽武的共識會加速形成,不反抗,張居正新政裡,振武的成果,全都會化爲烏有。

這根本就是個死結,萬曆初年,戚繼光、李成樑、馬芳、俞大猷、劉顯、劉綎等將領,大明兩百萬軍兵是有些絕望,所有的掙扎,都像是苟延殘喘。

如果按照矛盾說去理解,大明武備已經進入了不可逆的下行螺旋。

矛盾的雙方需要有大致相同的實力,才能對抗,在對抗和鬥爭中,誕生新的秩序,而大明武備的實力已經衰弱到了不足以和興文匽武的力量相抗衡,如此之下,文武矛盾,就已經陷入了不可逆下行螺旋。

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抵抗,都會加速這一個下行螺旋,擁兵自重、養寇自重,只有自保,對大明整體武力水平,沒有任何益處。

大明陷入兩宋重文輕武的境地,基本已成定局。

這個時候,一個怪胎出現了,大明皇帝朱翊鈞。

大明振武有今日這番景象,完全是陛下弘毅的結果,無論是陛下不務正業的習武,還是突然而然給戚繼光封了遷安伯,都是陛下在做。

給戚繼光封爵提領京營,是陛下押上一切,把自己的性命、大明國祚全都作爲賭注,賭戚繼光的忠誠,賭戚繼光不想做司馬懿。

陛下登基十九年,時間證明,陛下是個特別穩重的人,穩重的甚至像個保守派,那是陛下唯一一次豪賭。

駱尚志、大明軍必須要回報忠誠,這也是京營銳卒、大明水師的共識,這種近乎於狂熱的忠誠,就是要證明給世人看,陛下是對的!

軍隊是可以信任的,暴力不是那麼容易失控的,興文匽武是錯的,興文振武纔是對的。

軍隊忠誠等同於陛下的路線正確,軍隊不忠誠證明陛下路線錯誤。

唯有上報天子,大明軍才能繼續維持自己超高的社會地位,營造在京營的惠民藥局、三級學堂、講武大學堂,還有滿餉以及各種恩賞。

駱尚志是執掌一方的大帥,他對這些理解很透徹,他知道自己爲何要忠誠,他不會背叛,潞王就是給金山銀山,駱尚志也不會留下。

他的主公是陛下,而不是潞王。

他的話已經非常直接了,潞王是個聰明人,自然完全聽懂了。

“哎。”朱翊鏐重重的嘆了口氣,靠在椅背上,果然自己人只能自己去培養。

說難聽點,如果駱尚志真的留下,朱翊鏐也不敢真的完全放心,像陛下放心戚繼光一樣放心駱尚志,一個能被功名利祿所打動的將領,這把刀再快,也是一把刀,而非心腹。

“軍功爵名田宅,駱帥如何看待?”朱翊鏐的情緒只持續了幾秒鐘,就恢復了過來,不是自己的,無論如何留都留不住,不如趁着駱尚志還在,多問問他戎事。

“金山國需要一個以前、現在、未來的金山國人都認可的分配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共識,才能完成國朝構建。”駱尚志斟酌了一番,講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進一步說道:“像金山伯那樣做個老好人,是無法完成這種共識的。”

權天沛的老好人做事風格,給金山城帶來了些麻煩,而潞王殿下的雷厲風行,彌補了這一點。

朱翊鏐還真問對人了,駱尚志還真懂。

戰爭,打的就是意志,打的就是徹底打掉敵人的抵抗意志,屈服於己方意志,這就是戰爭的根本面目。

而敵方抵抗意志的強弱,則完全看共識的寡衆,共識多則強,共識少則弱。

戚繼光的戰爭論,可是大明講武大學堂重要的理論基石。

“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認可?”朱翊鏐一愣,甚至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他抓住了那稍縱即逝的靈光,在孟金泉拿出了秦法之後,朱翊鏐本能覺得是對的,但爲何對,他說不上來。

但駱尚志這麼一講,朱翊鏐豁然開朗,原來如此。

駱尚志繼續說道:“現在的金山國人,都是過去抵達金山城的人;趙穆是現在抵達金山城的人;而未來還有很多的人前來金山城;如何讓他們融入到金山國,成爲金山國人?”

“他們需要認可,需要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人的認可,來自制度的認可,而制度的權威,並非來自於制度的合理性,而是來自於認同,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最高的共識,就是過去身、現在身、未來身,全都獲得了廣泛認可的制度。

就像是大明認可大唐,大明認爲自己是明承唐制,是中華正統的延續。

戚繼光講,如果有如此三花聚頂般的認可,那就不必去攻伐了,就是軍事勝利,也難以贏的政治勝利。

“過去的人知道當下的情況,是否能含笑九泉;現在的人是否願意承受苦難,繼續前赴後繼;未來的人是否會對過去、現在所有的努力,而感恩戴德;這三樣,是認可的標準,三個問題的答案是是,就是天命。”朱翊鏐望着天空,悵然若失的說道。

時至今日,他終於徹底理解了天命二字,從來不是虛無縹緲之物。

駱尚志笑了笑,朱翊鏐理解還不對,這裡面要加個限定,那就是多數,沒有任何制度是可以滿足所有人的利益,多數認可已經實屬不易。

駱尚志沒有說,潞王殿下是個聰明人,時日稍長,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駱帥,講武大學堂還講這些嗎?”朱翊鏐略顯迷茫,駱尚志所言所欲,似乎和他這個武將的身份有點不太相符,比孟金泉講的還要深入的多得多,朱翊鏐甚至有一種面對皇兄的錯覺。

駱尚志理所當然的說道:“講武大學堂當然要講這些,大明面臨天變,陛下要大軍軍管北方,可不是在胡鬧。”

“不僅是我,大明軍將,庶弁將,也都要理解這些。”

軍隊自然也要講思想政治,甚至陛下還會親自講解,駱尚志可是講武大學堂第四期甲上優等生畢業,得到了陛下的高度認可和褒獎。

做西方天白虎殺伐第一星婁虎,可不是隻知道打打殺殺就行,對於駱尚志這等鎮守一方的大帥而言,他要率領全軍,贏得軍事勝利,也要贏得政治勝利。

“皇兄睿哲天成,打小就知道了這些道理,而我現在纔有所明悟。”朱翊鏐再次震驚於皇兄對萬物之理的理解,但很快就有點釋然的說道:“幸好,皇兄是我親哥!哈哈哈。”

一想到皇兄如此厲害,朱翊鏐就有點恐懼,但一想到這是自己親哥,就立刻開懷大笑起來。

朱翊鏐想起來,他六歲的時候,還故意尿了皇兄一身,皇兄都沒怎麼生氣,只是揍了他一頓而已,而且還沒狠揍。

“皇兄真的是個脾氣很好的人。”朱翊鏐說着說着,又有點想家了,甚至露出了代表着軟弱的委屈。

他想回去看看母親,看看皇兄,看看自己的孩子們,跟他們講講太平洋彼岸的故事,但隔着一個太平洋,金山國事,千頭萬緒,短時間內他回不去。

皇帝陛下脾氣很好?駱尚志不置可否,可能在潞王眼裡,陛下脾氣真的很好。

五年平定墨西哥,拿走墨西哥礦羣,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做不得真,就是給軍功爵名田宅制度一個合理性,豎立一個敵人,而後圍繞着這個敵人構建共識。

畫大餅,講故事,自古就不稀奇,大秦就講東出敘事,維持軍功爵名田宅制度的執行。

朱翊鏐寫好了金山國事疏,駱尚志也寫好了自己的奏疏,大明環太商船離開的時候,奏疏一起送往了大明。

奏疏抵達大明的時候,已經是萬曆二十年的新年。

京師一片喜氣洋洋,而皇帝陛下照例沒有參加鰲山燈火,他也沒有忙碌到過年也要上磨的地步,所以帶着朱常治、朱常潮二人,去了太白樓看年戲。

大明京師的繁華,讓人目不暇接,過年這十七日不設宵禁,已經入了夜,依舊是人潮涌動,天空的煙花總是忽然騰起,朗朗星空、煙花之下,是孩童放的盞盞花燈。

一個個女子戴着撩紗,行走在街上,出了胭脂鋪,又進了成衣坊;

人潮洶涌,孩子們在街頭巷尾的奔跑,總是引起父母的陣陣訓斥;

酒家燈火通明,樓閣內,琵琶女的身形若隱若現,坐在車裡,依舊能聽到彈奏的是《訴衷情》。

轉朱樓,近曲塘,美人奏琴,是誰家玉指冰弦,動晚涼?

韻泠泠,似鶴翔,訴盡宮商,直教人魄散魂飛,錯認作,廣寒仙唱。

朱常治和朱常潮兩兄弟,看着車窗外,小聲的說着話,朱翊鈞則看着窗外出神。

每一次朱翊鈞感覺到疲憊時,走出皇宮,看到了這人間,所有的疲憊都會一掃而空,他要做的事兒,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守住這萬家燈火明。

今天這次出門,並沒有公務纏身,也不是來太白樓聽讀書人們聚談,他就是單純的出來過個年。

車駕到了太白樓,無人打擾,大將軍府的招牌是真的好用,攔了所有叨擾的人,朱翊鈞也樂的清淨。

太白樓年戲,算是這幾年在京師過年不得不看的大戲。

朱翊鈞不喜歡聽戲,所以樓下連連叫好,他在包廂裡,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覺得吵鬧,他就是心血來潮出來遊玩,等真的走了出來,又覺得無趣,簡單賞了點銀子,禍害了下大將軍的名聲。

京師人人都知道,大將軍府出了個大將軍都管不住的紈絝黃公子。

朱翊鈞覺得無趣,原因倒是簡單,京師第二紈絝王謙跑到松江府做官去了,朱翊鈞這個第一紈絝,做什麼都缺了個捧哏,便無聊了起來。

這一無聊,時間就過得很慢,他趕在了亥時人定之前,帶着兩個孩子,回到了宮中。

“皇后那邊如何了?”朱翊鈞問起了王夭灼,這幾日有了胎動,王夭灼和顧眉生的預產期在一月,這還在過年,肚子裡的孩子,已然待不住了。

“皇后千歲無恙,吳太醫說,皇后和莊妃,都在這兩日。”馮保笑呵呵的奏聞了情況。

“嗯。”朱翊鈞答應了一聲,看了看時間,還早,左右無事,便說道:“拿本世宗實錄來看。”

“陛下,今天過年。”馮保沒有應,而是反駁了一句,過年,就什麼都不看了。

“也行。”朱翊鈞也沒強求,坐在躺椅上,看着窗欄愣愣的發呆。沒了國事,陛下好像已經,完全無事可做了。

陛下的這個狀態,馮保非常擔心,馮保是急在心裡,毫無辦法。

陛下正在從朝氣蓬勃、春秋鼎盛的少年天子,向着被皇權完全異化的孤家寡人轉變,這個轉變所有人都束手無策。

出門去看年戲,也是馮保的安排,他希望這些熱鬧,能驅散一些異化,但沒有任何效果。

馮保想了想,取了潞王殿下的奏疏說道:“潞王殿下的奏疏下午到了,值守內閣大臣陸光祖,寫了浮票,送到了宮裡來。”

臘月二十五休沐到正月初六,奏疏不入宮,但潞王的奏疏除外,這是皇帝早就下過的聖旨。

朱翊鈞來了興致,看了潞王流水賬一樣的奏疏,他把這些日子金山國發生的事,都寫在了奏疏裡。

主要是一肚子的委屈,朱翊鏐也無人可以說,只能寫在奏疏裡,說與皇帝聽了。

朱翊鏐憤怒韓卿德的得寸進尺,更加憤怒金山士族們的無法無天,連陛下都敢詆譭,關鍵是這些詆譭都是奔着下三路去的,更加無恥了。

這些個瑣碎閒事之外,則是想家。

朱翊鏐問了李太后,問了自己潞王府裡的萬國美人,還問了兩個孩子,當然潞王也沒忘記告訴皇帝,他在金山城弄了幾個萬國美人,讓皇兄不必擔心,他在金山國過得還好。

“孩子氣。”朱翊鈞將奏疏看完,遞給了馮保說道:“把潞王給孃親的信送去慈寧宮。”

潞王也給李太后寫了封信,朱翊鈞沒有拆開看,而是直接送去了慈寧宮,自從潞王就藩後,李太后生了足足六個月的悶氣,才讓皇帝仍然照舊,可以在初一十五去拜見。

朱翊鈞也明白了,爲何金池總督府拒收流放犯,這些個流放犯到了海外,仍舊不老實,惹是生非,處置起來也比較麻煩。

金池總督府寧願要地痞流氓去甩鞭子,都不要這些讀過書的士族人家,可見這些人,到哪裡都惹人生厭。

大明皇帝覺得無事可做,盥洗了一番,就潦草的睡下了。

大明反腐司當紅人物,反腐御史徐成楚,覺得非常厭煩,直接在門前掛了‘主家有事,不便見客’的牌子,大門緊閉,連在京師的遠方親朋,都不讓上門拜年,無論是誰,一律被擋在了門外。

徐成楚頂着個大瘤子,被人欺辱的時候,這些個親朋們無人理會,他中了進士,這些個親朋突然就出現了。

徐成楚現在的名聲很大,被譽爲海瑞第二,反腐司三把大火燒下去,燒的貪官污吏人人驚懼不安,現在反腐司堪稱權勢滔天,慕名而來的絡繹不絕,拜訪的人很多。

他一個人沒見,看着那麼多的拜帖,立刻回過神來,直接閉門謝客了,只要他開門見客,旁人求而不得的名利雙收,唾手可得,但他思來想去,把這些拜帖上的人,都加入了明年反腐的名冊。

徐成楚想:若是這些人沒問題,爲何要來拜謁自己?那必然是心裡有鬼,纔來敲門。

“這刑部右侍郎王篆,爲何要遞來拜帖,無論是官秩,還是全楚會館的座次,都該我去拜見他,而不是他拜見我,是收到什麼消息了嗎?”徐成楚拿着一張拜帖,眼神有些冷厲。

去年十一月,元輔張居正讓徐成楚查一查同爲張黨門下的王篆,查到了很多的東西。

和徐成楚完全不同的則是申時行,張居正把全楚會館讓給了申時行,去了宜城侯府過年,這個舉動,算是張居正把張黨交給了申時行。

申時行正式成爲了張黨的黨魁,今年是第一年,當然要大肆操辦一番,就接連見了很多人,很多申時行都不認識,忙的腳打後腦勺,連年夜飯都沒吃一口,有些人面熟,有些人面生,更有些人連見都沒見過。

申時行令人做了個職官書屏,他確定這東西真的有用,至少以後見面,能知道對方是幹什麼的,防止見面時候,不知所云。

讓申時行疑惑的是,徐成楚居然沒有拜會他這個新黨魁。

萬曆二十年正月初六,一篇奏疏入朝,震動朝野,高啓愚以‘柔而多欲、任用私人、靡然壞政’爲由,寫了篇數千字的長文,加上四名御史聯名上奏,發起了對申時行的彈劾。

高啓愚的奏疏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場彈劾來的十分突然,在申時行最志得意滿時候,高啓愚當頭給了他一棒,讓他不要得志就猖狂。

這讓申時行有點無所適從,連陳情疏都不知道該如何寫了。

高啓愚當然不是誣告,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全楚會館可謂是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柔而多欲,說的就是這麼多人拜見,申時行非但不避嫌,還要一個個見。

這多大的官癮,敢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如此囂張跋扈,結黨營私!

正月初八早朝廷議,朱翊鈞拿着高啓愚的奏疏,他已經壓了這本奏疏兩日了,因爲張居正一直沒有表態。

“先生以爲呢?”朱翊鈞見張居正不說,只好自己問了,這奏疏壓了兩日,該處置了。

張居正出班俯首說道:“陛下,臣過年在宜城侯府。”

“朕知道先生在宜城侯府,跟大將軍府一條街,朕初一下午去了先生府上。”朱翊鈞見張居正打啞謎,答了一句。

“宜城侯府距離全楚會館十二里,臣不知道全楚會館的情況。”張居正說的更加明白了,這件事,他不會幫申時行,甚至不會插手。

有些風雨終究是要自己去抗。

“陛下,臣請陛下訓誡申時行閉門悔過,日後此等事,絕不可再做了。”高啓愚出班俯首說道,他當然不是要一棒子打死申時行,申時行的功勞很大,不可能因爲這點小事,就被彈劾倒臺。

“臣有罪。”申時行有些錯愕,一看這架勢,趕忙出班俯首請罪。

“申愛卿,確實做的有些過了,很容易落人口實,日後,決計不可如此了。”朱翊鈞連罰俸都沒有罰,只是口頭訓誡了一句,得志歸得志,但不要太張狂的好。

現在張居正還在,哪怕元輔明確表示自己不插手,言官們也不敢羣起而攻之,但張居正若是不在了,就這一件事,申時行都得被連章彈劾。

“臣遵旨。”申時行再拜和高啓愚一起歸班。

出班奏事,只剩下了張居正一人,張居正深吸了口氣鄭重的說道:“陛下,去年冬日連下三場大雪,瑞雪兆豐年,萬象更新,新年伊始,臣請陛下執利劍,斬不法。”

“臣當國二十年,張黨盤根錯節,勢大無比,言官結舌,不敢劾張黨任何一人,臣請骨鯁正臣反腐御史徐成楚,今歲,嚴查張黨貪官污吏,以儆效尤。”

萬曆二十年的第一條新政,清查張黨蠹蟲。

朱翊鈞全然明白了,這是個局。

高啓愚彈劾申時行爲因,申時行認罪爲果,刀刃向內,纔是張居正把全楚會館交給申時行的根本目的。

這些年,皇帝給張居正撐腰,張居正的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張黨半天下,絕非虛言,那麼張黨上下,全都是忠臣良臣賢臣,就沒有佞臣具臣奸臣嗎?

當然不是。

但因爲張居正的緣故,大明的糾錯機制,監察系統,無法對張黨有效糾錯和監察,那麼新的黨魁申時行,如此囂張跋扈,引起了皇帝的忌憚,對張党進行一次內部清查,就變得順理成章了起來。

張居正從一開始就是狠人,對自己狠,纔是真的狠。

王崇古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人情過重的弊端,但他改不了,只能寄希望於後來者,寄希望於陛下。

張居正知道自己當國二十年的弊病症結所在,直接就是一刀。

“先生思慮,朕已全然知曉,可茲事體大,容朕緩思。”朱翊鈞沒有立刻答應下來。

張居正捨得刀刃向內對準張黨,朱翊鈞不捨得,因爲張居正不是要做表面文章,可一旦真的動刀,就很容易牽連到張居正。

朱翊鈞的意思也很明確,等張居正百年之後,他再慢慢梳理就是。

皇帝看着羣臣繼續說道:“先生教朕,上下相疑,猶水火之相滅,人君不可不察,不可不明。”

君臣之道,絕不可弄得上下互相猜忌,水火不容,到那個時候,就是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挽天傾了。

張居正再俯首說道:“陛下,人君亦不可不察:大盛其臣下,此私門盛而公家毀也,人君不察焉,則國家危殆矣,田氏代齊,前車之鑑。”

這段話出自《韓非子》,意思是人君必須要警惕臣子的勢力過於龐大。

君主若不加考察,放任臣子勢力坐大,臣子勢力膨脹會導致私家即權臣集團的利益,凌駕於國家公家之上,侵蝕君主權威與國家整體利益。

皇帝扔回旋鏢,張居正打出了一張閃,並且告訴皇帝,已經是時候去做了,再不做,就晚了。

顯然,發生了什麼事兒,讓張居正有了這種急迫感,着急將禍患扼殺在萌芽狀態,而非等到矛盾劇烈爆發之後,再進行梳理。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治不行,自上犯之。臣劾刑部右侍郎王篆,貪贓枉法。”張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御前。

刑部右侍郎王篆滿臉死灰,看着張居正不敢置信,朝臣,人人皆知,他可是張門第一鷹犬!

張居正刀刃向內,第一把刀砍向了他這個同鄉、嫡系門生弟子、鷹犬!

朱翊鈞也是驚駭的看了王篆一眼,打開了奏疏。

張居正嘆了口氣說道:“王篆,我數次讓你懸崖勒馬,你卻始終執迷不悟。”

王篆面露掙扎,大聲說道:“先生,嘉靖四十五年…”

“閉嘴!”朱翊鈞一聲暴喝,打斷了王篆的話,厲聲呵斥道:“你瘋了?”

王篆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出班瑟瑟發抖的跪下,不敢再說一句話。

羣臣都被陛下的暴喝嚇住了,文華殿內,安靜到掉根針都能聽到。

嘉靖四十五年,張居正讓王篆,送了首輔徐階、次輔李春芳南海明珠各一斛,金銀若干,張居正這才被李春芳舉薦,從侍讀學士,超擢爲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大學士。

這事兒朱翊鈞早就知道了,王篆說出來,纔是必死無疑,皇帝打斷他的話,是在救他。

這就是朱翊鈞之前拒絕的原因,對內清黨可以做,但一定會傷到張居正。

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
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