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

徐成楚已經不是當初剛中進士,當初海瑞把王崇古的書給徐成楚看,徐成楚都不願意看,認爲清流不該聽信濁流、奸臣的讒言,他現在是反腐司的幹臣,陸光祖不在,他就是反腐司堂上官。

他經過了複雜鬥爭,督辦數起反腐大案,纔有了今天的地位。

他是臣子,陛下是君王,身份不同,決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皇帝自然會以爲這是要破壞反腐司的逆舉,但徐成楚認爲這更多的是爲了下注。

範遠山經歷過一次這樣的事兒了,他的岳丈對他下注,供他讀書,只是那時候,他沒得選,現在他有的選了。

徐成楚仔細思索了下,把自己的理由告訴了陛下,他這麼判斷的原因,理由有三。

第一,如果只是圍獵的話,沒必要下林姑娘這樣的重注,林姑娘這樣的人,培養十分不容易,下到範遠山這樣的七品御史身上是不值當。

圍獵的本質是兌子,用手中的籌碼兌掉或者腐蝕掉某個位置的人,方便行事。

林姑娘真的要是個籌碼一樣兌子,最起碼也是個五品以上。

第二,對範遠山的接觸中,這位林姑娘背後的人,總是在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範遠山,直接就把美人計端上來了,沒有威逼利誘的環節。

反腐司剛剛被帶走了一個反腐御史,就是被圍獵了,不過沒有到美人計,僅僅是利誘,一點點的腐蝕,再加上一些困局,就徹底成功了。

第三,範遠山值得,他的才能,早就被陛下、陸光祖等大臣所注意到,這種注視,得益於考成法的推行,範遠山的考成遙遙領先,是當之無愧的卷王,完全值得這樣的重注。

有個成語叫囊錐露穎,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行囊裡,一定穿破行囊露出鋒芒。

範遠山是京師大學堂優秀的學子,得到了陛下的垂青,在稽稅院從不徇私枉法,符合公則生明廉則生威的論斷,這樣的人,在過去的官場上,或許會過剛易折,但在萬曆維新的大局面下,一定會快速升遷。

“陛下,自從吏舉法以來,咱大明官場以出身分成了兩派,一派可以看作是舊儒生,這些人出身舉人、進士,是過去選仕的人才,一派是出身吏舉法,大學堂培養的新國生,而範遠山是大學堂出身的人中龍鳳。”徐成楚思考了下又補充了一個理由。

範遠山還有一個陛下或許都沒有注意到的身份,他是吏舉法,或者說新選仕辦法的人傑,是新國生的代表人物,下重注,賭的就是範遠山飛黃騰達、鵬程萬里,而且賭贏的可能很大很大。

朱翊鈞點頭說道:“徐御史所言有理。”

“這其實也是圍獵。”徐成楚不認爲下注和圍獵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他是骨鯁正臣,在他看來這都是爲了以權謀私的行徑,只不過略顯溫和,他搖頭說道:“而且這些人,從來沒問過範遠山願意與否。”

誠然,範遠山的妻子是個沒見識的女子,林姑娘才名遠播,無論怎麼看,對現在的範遠山而言,林姑娘纔是那個良人。

範遠山不願做陳世美也沒關係,只要他和林姑娘的進展良好,有的是人,可以幫他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比如岳丈重病,妻子返鄉出了意外如此種種。

這樣,範遠山就可以問心無愧、明媒正娶,把林姑娘變成繼室了,完全不用擔心什麼當世陳世美的批評。

這就是權力,只要想,甚至不需要去表露,只要你有需要,就有人幫着去做,而要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有選擇性的使用手中權力,甚至是在合理的、可以討價還價的範圍內,高擡貴手。

所有人都拱破頭也想鑽進來,就是這個原因。

可整個過程,沒人問問範遠山願意與否,範遠山想不想那樣活着,若是一般人,或許無法察覺,或許乾脆順水推舟,但顯然,範遠山是不樂意的,他要是樂意,就不會告訴徐成楚了。

圍獵是敲掉或者腐化後利用某些權力,這提前下重注也是在圍獵,只不過隱藏的更深、更捨得下本罷了,本質上都是讓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門之利。

給了範遠山一塊帝黨腰牌,這件事就解決了,範遠山沒有靠山,才讓他如履薄冰,有了腰牌,再對他圍獵,那就是跟皇帝發生直接衝突了。

徐成楚稍微想了下這個過程,他發現,主要還是範遠山自己爭氣,從一開始範遠山就有足夠的警惕之心,從來沒有把林姑娘當成一個邂逅,其次範遠山找到了問題關鍵,也就是妻子變化來源於新的姐妹。

但凡是範遠山笨一點,已經中招。

朱翊鈞和徐成楚詳細聊了反腐司的幾個案子,徐成楚才選擇了告退。

等到徐成楚走後,朱翊鈞對着馮保說道:“讓緹騎查一查,看看這個林姑娘背後,是不是武定侯府,朕當面告訴武定侯,讓他不要爲難範遠山。”

武定侯郭大誠如果把皇帝的話當耳旁風,那武定侯府就要承受忤逆的代價。

徐成楚走出了通和宮御書房,他站在通和宮門前,又看了一眼這大明權力至高殿堂,坐上了車駕,車駕緩緩開動,走過了宮城的金瓦紅牆,走過了樹蔭遮住的硬化路面,走過了集市,走過了左長安門,在反腐司衙門口下車。

這一路走來,幾乎所有的車輛,都會下意識的避讓,即便是車上沒有任何的標識,但車伕之間也都彼此相識,反腐司勢頭正盛,無人敢擋。

徐成楚讓司務把範遠山叫來,將硃紅色的帝黨腰牌遞給了範遠山,才說道:“這是陛下給的,你日後遇到了麻煩,直接去通和宮就是,班直戍衛會讓你進的。”

範遠山將腰牌鄭重的收好,這就是他最大的儀仗了。

“陛下說了,林姑娘這個餌兒,吃不吃全看你心意,但不能耽誤了反腐大事。”徐成楚看着範遠山解釋道:“陛下不可能事必躬親,什麼都管,還是這陳記糖坊招惹到了武定侯府,陛下才親自詢問。”

“這就是過篩子,過了就過了,過不去也就過不去了。”

“下官明白。”範遠山仔細斟酌了徐成楚的話,話很直白,也很容易懂,這次陛下管,還是因爲陳記糖坊案身後有武定侯的影子,還有他督辦的四十四個逃稅案,都是法不容情。

其實範遠山也懷疑是武定侯府,這手筆實在是有些大了,他纔不敢自己擅自反擊,這畢竟是世襲官,得陛下來處置。

範遠山回到家中,見到了有些忐忑不安的妻子,露出了笑容,笑着說道:“你不必如此患得患失,都過去了。”

“我去給你盛飯。”妻子見範遠山沒有責怪她蠢笨,才歡天喜地的去盛飯了。

矛盾說是一個方法論,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論。

範遠山其實也是有點後怕,如果他只是個傳統儒學士,堅信夫綱,和妻子之間的矛盾就會隨着瑣事逐漸升級,最後在萬般煩悶的情況下,就直接中計了。

昨日,妻子的嘮叨,讓他眼前不斷浮現林姑娘溫婉的笑容和會說話的眼睛。

範遠山透過妻子明顯劇烈改變的現象,看到了有人在妻子耳邊胡言亂語這一關鍵,透過林姑娘的僞裝,看到了後面的危險,看到了自己被圍獵的本質。

矛盾說,不得不讀。

緹騎的調查很快,第二天下午,緹帥趙夢佑就把完整的過程,告知了皇帝陛下,和武定侯府一點關係沒有。

文化貴族,通過書院、私塾、座師等等方式,控制了舊官僚的遴選,或者說文化貴族就是舊官僚、舊儒生本身,進而掌控了大多數的權力。

沿海地區因爲開海,形成了新興資產階級,這些新興資產階級很難從舊文化貴人手中爭取權力,進而將目光看向了以大學堂出身爲主的新官僚、新國生。

林姑娘出身廣州新會林氏,林氏本身也是地方豪強,在萬曆六年遷徙富戶入京。

萬曆開海後,新會林氏的財富快速擴張,就成了新貴的一員,但苦於接觸不到權力的核心,生意的規模越大,盯着的人就越多,等同於待宰的羔羊。

“沒想到範遠山這麼受歡迎。”朱翊鈞看完了所有的卷宗。

林姑娘也是經過了數次爭奪,纔得到了獨家接觸範遠山,而給林姑娘的時間,只有六個月,如果林姑娘這六個月時間沒能成功,纔是其他人,而且還有順序,各個都稱得上名門閨秀,總有一款適合範遠山。

王謙反覆告訴陛下,好東西是不流通的,毫無疑問,範遠山是類似的優質資源。

有意思的是,緹騎調查發現,這林姑娘是真心想嫁範遠山,不是逗悶子。

範遠山只考中舉人,沒考中進士,不是範遠山天資不夠,而是因爲教育資源嚴重不足。

範遠山出身,其實比徐成楚還要差,幾乎等同於贅婿,他的岳丈也就是個鄉下地主,範遠山沒有名師,更沒有辦法寒窗苦讀,去浪費那麼多時間了。

但範遠山的才學是沒問題的,滿腹經綸、胸有浩然正氣,還前途一片光明,林姑娘和範遠山見面後,更加傾心於範遠山,他這樣的,對讀過書的女子,吸引力真的很大。

範遠山二十七歲,就已經是京堂七品官了。

可終究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範遠山已經明確告知林姑娘,緣盡於此。

“範遠山爲何沒有選更合適他的林姑娘,而是糟糠之妻呢?”朱翊鈞嘖嘖稱奇,他可是下旨,範遠山可以吃下這個餌,但範遠山直接徹底避開了。

馮保還真認真思考了一番才說道:“陛下,這不就是糟糠之妻嗎?一起吃糠喝稀,吃了那麼多苦頭,林姑娘就是再好,那也不屬於他範遠山的。”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

馮保之所以能夠理解範遠山的選擇,是他看得很清楚,陛下和皇后的感情,陛下還小的時候,有點擰巴的時候,就會去偏殿聽王皇后彈琴。

“馮大伴還是很有才學的。”朱翊鈞肯定了馮保的文學修養,畢竟當年也是用論語拍暈朝中士大夫的人,馮保喜歡在士大夫最擅長的領域打敗他們,這樣這些士大夫,就變得更加醜陋了。

緹騎調查,還查出了一張名單,這張名單很有意思,叫:賢婿表,都是新貴們試圖接近的官員名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大學堂出身,舊遴選機制的士大夫,輪不到他們接觸。

問題是,這張賢婿表上,有好多都是成婚的。

朱翊鈞看着這份名單,看了許久,最終他決定,不做干預,這也是一種過濾器,過濾出真正的人才。

圍獵,也是一種篩選機制。

而且現在新興資產階級面對舊文化貴族們,還是處於劣勢之中,尤其是在權力爭奪中,處於絕對的劣勢之中。

矛與盾的強度,一定要相匹配,否則就不是矛盾相繼,而是單方面碾壓了。兵部曾省吾呈送了一份奏報,這是皇帝親自詢問的遼東邊情,更加明確的說,是建州女真的情況。

陛下詢問遼東,還專門詢問了建州女真,兵部不是很理解陛下的目的,一個小小建州女真,有什麼好關注的?皇帝似乎對建州女真的發展有點過於關切了。

但陛下問,兵部自然詳細奏聞,除兵部外,遼東總兵王如龍也回覆了聖命。

建州女真,自萬曆九年起開始編民齊戶,現在建州地方,已經成了大明的屯耕之地,陛下所問建州女真早已經是過去的事兒,現在都是大明人了。

要做大明人就要蓄髮,不能再弄那個有點醜陋的金錢鼠尾辮,主要是真的太醜了,絕大部分的建州女真,都把後腦勺的辮子給剪了,讓頭髮長了起來。

萬曆十二年就已經完成了對建州的郡縣化,現在建州設有州衙,駐有遼軍三千人,建州領三縣,劃分七鄉二十九個裡,皆爲營莊法營莊。

算算時間,在原來的歷史線裡,萬曆二十年,努爾哈赤已經帶着十三副鎧甲,開始統一女真了。

朱翊鈞以不恭順爲由,把努爾哈赤送進了解刳院做了標本,現在建州,已經悉數變成了實土郡縣。

不過皇帝詢問也非常合理,天變還在持續,時日再久一些,大明若是沒有萬曆維新的話,遼東就會成爲龍興之地,這可是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們共同認可過的推斷。

山海關就是支點,關內關外,因爲天變,實力差距會快速縮小。

戶部呈送了一本奏疏,河南、山東等地推行營莊法不如江西那麼成功。

而失敗的原因,也不是河南山東百姓奸猾,懶漢太多,破壞營莊的集體生產,而是這些地方,素來重農輕商,缺少足夠的賬房先生。

這營莊沒有賬房,算不明白這工分、分配農業產出、農業剩餘等等,營莊法搞得一團糟。

“戶部今年準備劃撥一百五十萬銀,從陝西、山西、四川、河南、山東等地,遴選舉動靈敏、善珠算、精書法之徒入新營造好的各地大學堂、師範學堂,培養賬房,以促營莊法推行。”

“馮大伴,從內帑撥五十萬銀,今年國帑又減了一百五十萬銀的田賦,朕這五十萬銀,算是心意了,再撥二十萬銀,把北直隸也算進來。”朱翊鈞多給了七十萬銀,把北直隸加到了這一政策裡。

河北作爲京師的護城河,北直隸諸府,吃的虧比享的福要多得多,有好事,自然要帶上北直隸。

朱翊鈞給這七十萬銀,的確是因爲削減田賦的心意,但也是一把刀,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可是藉着萬壽聖節賀表的機會,公開在邸報上做過災年減租的承諾。

皇帝堅持帶頭讓利,讓朝廷向下讓利,勢豪們不遵守承諾,把百姓逼反了,逼出民亂來,那皇帝誅九族就很合理了。

敢公開耍皇帝陛下,把說過的話當屁放,真當皇帝是泥捏的?去年纔剛剛兵發容城!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內帑的確缺錢,但教育的錢,還是有的。

培養的這些賬房先生,他們本身就來自於田間地頭,讀完書回到鄉野之間,除了算賬之外,還要承擔三項職責,宣講朝廷政令聖旨、文化掃盲、醫療員。

宣講朝廷政令,防止鄉野縉紳們,欺負百姓不知朝廷政令;

文化掃盲,教育鄉野百姓讀書識字,從中遴選聰穎多智學子,主要是遴選人才、天才,天才是培養不出來的,只能篩選出來;

醫療員,負責鄉野之間的衛生預防,比如婦人規中的接生婆要洗乾淨手再接生、產後要臥牀七到十四日等等,別看這些不起眼的小規矩,都是救命的規矩。

其實就是培養基層村官鄉官,他們回到家鄉,因爲有朝廷認可的身份,村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會找他們,算是將皇權間接伸到鄉野之間,而不是侷限於府州縣城。

“呂宋每次來奏疏,都是要人,朕哪有那麼多地痞流氓給國姓爺,而且今年直接翻倍的要,朕是廟裡的佛像不成?在朕這裡許願呢!”朱翊鈞處理了一本新奏疏。

殷正茂缺人,不缺士族,自由流動到呂宋、流放的士大夫,足夠撐起呂宋士族的攤子,滿足各個漢鄉鎮的教育需求。

殷正茂缺甩鞭子的地痞流氓,朱翊鈞起初還不明白,殷正茂爲何數次索要這類人,這都些製造社會不安的人,朱翊鈞詢問之後,才清楚原因。

殷正茂不是給自己要的,而是給整個南洋要的。

南洋這些年種植園開拓速度極快,這南洋還沒開拓完,又有金池總督府搶人,導致甩鞭子的地痞流氓,就一直處於短缺的狀態。

而且甩鞭子的人,消耗很大。

因爲甩鞭子的奴隸管事,是莊園主和奴隸之間矛盾的緩衝帶。

莊園主很少會親自找奴隸的麻煩,都是找管事施壓,而奴隸一般也見不到莊園主,畢竟莊園主大多數時間都住在漢鄉鎮裡,而不是種植園裡。

所以奴隸暴亂,最先殺的就是這些奴隸管事。

等到暴亂持續一段時間,莊園主再站出來做那個好人,許諾多給兩口吃的,自然就不鬧騰了。

這就導致了殷正茂年年都問皇帝要這些地痞流氓,簡而言之,這都是耗材。

“就是地痞流氓,那也是個活生生的人,朕還能給他變出來不成?去年要了兩千,今年居然要四千,這又不是地裡的莊稼,一年就能長成的!”朱翊鈞倒不是捨不得。

而是殷正茂他年年要,朝廷今年就準備了兩千,呂宋要四千,有點多了。

“這不是種植園變多了嗎?陛下,這南洋可是重要的糧倉,實在不行,從福建、廣東湊點吧。”馮保也覺得殷正茂這麼翻倍的要,打亂了朝廷的佈置,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只能從福建廣東各地的牢房裡找了。

“也只能這樣了。”朱翊鈞硃批了這本奏疏。

南洋的種植園的確在快速增多,任何經濟現象,在快速膨脹的階段,都是亂象叢生,種植園也不例外,大明對南洋沒有直接管理的能力,只能靠總督府代管,導致這種亂象更多。

治安的混亂,促使了幾乎所有的莊園主和他們的家眷,都住在漢鄉鎮裡,這些莊園主拿走了種植園大部分的利潤,在漢鄉鎮消費,促進了漢鄉鎮的進一步繁華。

有些漢鄉鎮已經不能叫鎮了,比如銅祥鎮就有超過十萬丁口,已經有資格建立銅祥縣了。

住在漢鄉鎮裡的纔是人。

松江巡撫李樂、松江知府王謙奏聞了松江府黃埔行宮的營造,行宮已經完全建好,剩下的主要是綠化、花卉、莊園景觀營造。

王謙則額外多上了一本奏疏,關於松江府棉紡產業的發展。

松江府棉紡產業爲了降低成本,開始大量使用蒸汽機,但因爲松江機械廠搬到了徐州,松江府現在呈現出了一馬難求的景象。

一臺鐵馬往往會溢價兩成出售,供不應求的鐵馬,已經成爲了棉紡產業新的寵兒。

鐵馬的大量應用,也帶來了新的矛盾,那就是大量織工被清退,而最先被清退的就是織娘,除了產業工匠被清退之外,家庭式作坊正在破產。

鐵馬的應用,加速了棉紡產業的生產集中、資產集中,再加上本就嚴重的市場集中,都在加速中小棉紡工坊破產。

上不起鐵馬,你的產品成本就是高,甚至是質量也會差,最終導致被殘酷的市場所淘汰。

家庭式作坊的破產之後,就是人數在三十到五十的中小棉紡破產,退出競爭。

這讓王謙憂心忡忡,一旦完成了生產集中、資產集中和市場集中,那棉紡行業就會出現一個壟斷性的巨頭,王謙希望工部牽頭,國帑投資,營造松江棉紡廠,來應對這一情況。

王謙設想過拆分這個龐然大物,但他覺得這樣的拆分,只是徒有其表。

可以用很多很多的辦法規避這種拆分,王謙出身勢要豪右之家,他就想到了三種辦法,可以完美避開拆分,身處幕後,繼續壟斷棉紡。

對付壟斷資本的辦法,是讓其無法產生壟斷,而棉紡官廠,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官廠真的比民坊的效率低嗎?

根據工黨黨魁王崇古的論斷,官廠有兩個必須要面對的困局,臃腫和僵化,幾乎所有的問題都由這兩個問題衍生而出,王崇古後半生,也都在避免官廠的臃腫和僵化。

這兩個困局都指向了一件事,效率低下。

按照王崇古的論斷,松江棉紡廠必然在競爭中落敗,因爲工坊需要高效,纔會興盛。

但王謙不這麼認爲,他覺得自己父親文成公,是錯的,王謙是個逆子,父親已然離世,他依舊是忤逆。

事實上,就王謙觀察到的民坊而言,民坊在草創和持續擴張時期,的確比官廠高效,但在其產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民坊的臃腫和僵化,比官廠只多不少。

都是人構成的組織,組織越大就越容易臃腫和僵化,這不是歸屬於朝廷或者歸屬於民間,就有本質區別。

而民坊卻無法像官廠那樣強力糾錯。

文成公人情過重的問題,就在文成公死後,被快速糾錯,之前人情過重引發的連鎖問題,也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正。

王謙的觀點頗爲新穎,總結而言:朝廷是會砍頭的,民坊不會砍頭的。

民坊同樣會滋生蛀蟲,卻無法有效的清理這些蛀蟲。

所以王謙不認爲棉紡官廠會從市場的競爭中落敗,大家都是龐然大物,都具備臃腫、僵化、低效、貪腐的問題,官廠不見得一定會輸。

當然某些心懷叵測之輩,爲了謀取國有資產,故意讓官廠陷入經營困難,進而李代桃僵,那就是另外該誅九族的事兒了。

敢偷陛下的資產!

身股制的官廠,更能激發工匠的生產積極性,對生產工具進行更好的改良。

“官廠民坊,這不是咱大明左手打右手嗎?”朱翊鈞對這篇奏疏略顯猶豫,朝廷聚斂過甚,一斤煤就要賣二百文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