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

劉榮決定給天下官員加薪,自然是引得一陣歡呼雀躍。

但具體的加薪方案,卻成了朝堂內外關注的重點。

——按照劉榮最初的方案,天下官員,皆按照原本的品秩,繼續領取與品質相應的錢、糧。

只是糧食,從粟換成了麥粉,錢,則被恆定在了粟價的五倍。

如丞相、大司馬等萬石級別,實際俸祿四千石,在劉榮加薪後,便能領到每年二千石麥粉,以及粟的市場價:每石三十錢,乘以二千石,再乘以五——也就是三十萬錢。

九卿等中二千石級別,實際俸祿二千一百六十石,未來便能得到每年一千零八十石麥粉,外加30×1080×5,也就是十六萬二千錢。

真二千石,實俸祿一千九百二十石,則爲九百六十石麥粉,外加十四萬四千錢。

二千石,實俸祿一千六百八十石,爲八百四十石麥粉,外加十二萬六千錢。

比二千石,實俸祿一千四百石,爲七百石麥粉,外加十萬零五千錢。

——千石以上級別的官員,年俸祿都達到了足夠一家食用的口糧,外加至少十萬錢的水平。

而且是不受糧價波動影響的,恆定的數量糧食和錢——麥粉和五銖錢。

但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

——加薪,具體是怎麼個加法。

是直接按照原來的發放方式,把粟直接換成麥粉,把錢直接加五倍,並簡單說一句:陛下給你們加薪了?

還是稍微麻煩一點,先給官員發放粟,再允許官員拿着粟去找少府換麥粉;先按照原本的標準發錢,然後再由少府內帑額外發放加薪部分?

很顯然,這關乎到劉榮此番增加俸祿,能在漢室政壇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從中獲取到的政治聲望。

劉榮自然不是什麼做好事不留名、只單純想要天下人,又或者是天下官員獲利的大好人。

每年十幾二十萬萬錢砸下去,劉榮要的就是天下官吏,都知道自己是在捧誰的碗,吃誰的飯。

所以,此番加薪,究竟是怎麼一個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時代沒有微博,沒有網絡,也沒有電視、收音機。

地方官員瞭解中央政策的唯一渠道,便是朝堂發佈的正式公文,以及上級官員的口述。

劉榮很確定:如果這波加薪,長安朝堂沒有頒佈直言不諱指出‘這加薪的錢,是陛下自掏腰包,從內帑出的’的公文,那就必然會有無數官員借花獻佛。

比如,某個郡守告訴手底下的縣令:啊,你們的俸祿,粟被我自掏腰包換成了麥粉,錢也多加了些。

都好好幹啊~

不會讓你們吃虧。

再往下,縣令也跟手底下的人說了:這祿米,是郡守給咱們換成麥粉的;

可多出來的俸錢,那是本縣令給你們加的!

你們要是再不好好幹,可就對不起我這個縣太爺,對你們這些刀筆吏的知遇之恩了……

真要是搞成這樣,那劉榮還不如不瞎忙活,不如不加官員俸祿。

既然加了,那就必須讓官員——讓每一個俸祿得到增長的官員知道:加薪,是陛下的主意;

祿米的粟,是陛下行令少府,換成了太倉的麥粉;

多出來的幾倍俸錢,也同樣是陛下自掏腰包,給俺們大傢伙的辛苦費,又或是養廉金之類。

就算要感謝,也得感謝陛下!

就算要感恩,也得是感恩老劉家!

就算要好好幹,也得是爲了陛下的恩德,報效陛下的宗廟、社稷!

但顯而易見的是:但凡有可能,外朝便必然會爭取。

爭取什麼?

爭取讓劉榮含糊其辭,稀裡糊塗的就把官員俸祿加了。

這樣,就能一層一層借花獻佛下去,每一位官員,都能借此得到下屬的擁戴。

如果可以,劉榮最好意識不到這一點;

等意識到了,俸祿已經加了。

於是,在劉榮確定要爲天下官員增加俸祿之後,僅僅只過了一天時間,丞相魏其侯竇嬰,便出現在了未央宮宣室殿。

竇嬰的目的非常明確。

——在過去這短短一天之內,竇嬰便飛快草擬了此番,關於劉榮增加天下官員俸祿的詔書。

此番入宮,也是想要試着爭取一下,看能不能趁着劉榮沒反應過來、沒意識到這一點,就把生米煮成熟飯。

但可惜的是:此番加薪,並非劉榮心血來潮。

或者說,此番爲天下官員加薪,劉榮的原動力,就是藉此‘聞名’於天下官吏,並得到天下官吏的感恩戴德。

所以,僅僅只是掃了一眼竇嬰草擬的詔書,劉榮便已經是明白了竇嬰的意圖。

——什麼叫‘朝堂念官不聊生’?

什麼又叫‘公卿百官聯袂請求’?

最讓劉榮感到可笑的,是在詔書最後,竇嬰甚至還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般,莫名其妙加了一句:得如此榮寵、厚待,望天下各地方郡縣官、吏盡心竭力,不負家國厚望。

聽上去是沒啥毛病。

但在劉榮眼裡,可就全是毛病了。

不要辜負家國、天下的期望?

——合着此番增長俸祿,是家國、天下給官員們加的?

不需要!

劉榮不需要天下官員,對家國、天下——更甚至作爲家國、天下‘代表’的長安朝堂懷有感激!

冤有頭,債有主。

錢是劉榮討得,加薪的決定也是劉榮下的。

要感謝,天下官員只需要感謝劉榮一人即可!

至於未來,後世之君繼續自討腰包,從少府內帑繼續給官員發放額外的俸祿,天下官員自然就該感激、感恩後世之君。

但現在,漢天子是劉榮。

看透了竇嬰,以及竇嬰爲首的外朝的‘險惡用心’,劉榮卻並沒有當面揭穿竇嬰的小心思。

——畢竟竇嬰,是漢家如今的丞相,禮數上,基本與劉榮平起平坐的人物。

再加上竇嬰,又是東宮竇老太后族人當中,最拿得出手,同時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那一個,所以即便竇嬰‘暗懷鬼胎’,劉榮也不好太跌了竇嬰體面。

便也沒把話點破,只耐人詢問的回了一句:留中不發。

看似委婉,其實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在這個時代,某位臣子遞上的奏疏,被天子做出‘留中不發’的批示,那只有兩種可能。

要麼,是這封奏疏過於先進,暫時沒有可行性,卻在未來又巨大價值!

所以‘留中不發’,一來是保密,二來,也算是把計劃書封存,留待將來。

再或者,就是這封奏疏狗屁不是,但遞上奏疏的人有點身份、地位,天子礙於情面不好直接駁回,又或是正面表示‘不接受’‘不認可’。

便以一句‘留中不發’,算是給彼此都留夠體面。

——朕不做直接批示,不直接拒絕,給你留臉了;

你也明白了朕的意思,就不要再自討無趣,繼續反覆上這種垃圾奏疏了。卻不知,竇嬰是真的沒明白劉榮‘留中不發’所要表達的意圖,還是真的有心堅持。

在第一日碰壁後,竇嬰又是接連三日入宮請見,便先後又遞上了三封奏疏。

依舊是草擬的詔書草案,依舊是通篇充斥着‘朝堂研究決定’‘天下官吏要感恩’‘要好好工作’等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卻是無限淡化劉榮、無限拔高長安朝堂的內容。

至於劉榮愈發不滿的態度,也只是讓竇嬰,將措辭改的愈發銀灰了些、溫和了些。

但本質依舊沒變。

——此番加薪,是長安朝堂共決。

至於加薪的錢從哪來,相府國庫還是少府內帑——詔書裡隻字不提。

加薪的方案由誰人所提,誰表示支持、誰表示反對——也同樣一筆帶過。

被竇嬰這麼連續搞了幾天,劉榮也終究有些惱了。

便也顧不上給竇嬰,留漢相、竇氏外戚代表人物的體面,在竇嬰第五次入宮請見,遞上第五封草擬詔書時,劉榮也從懷中,拿出了一卷草擬的詔書。

相較於竇嬰遞上的草擬詔書,劉榮這一封,就無疑直白了許多。

——開篇便是劉榮的第一人稱,以‘朕嘗聞’起頭。

後續內容,也基本就是劉榮以第一人稱,給天下官吏寫公開信的畫風。

‘信’中,劉榮提到了過去這段時間,在天下引起轟動的奴籍案,順帶着,對天下官吏進行了一番敲打。

敲打過後,又話鋒一轉,以‘仿效太宗皇帝厚養其廉,使其不必再貪腐受賄’爲依據,擺出了增長俸祿的戲肉。

具體的俸祿增長方式、新的俸祿發放模式,劉榮也是一五一十,事無鉅細的寫了個明白。

——從今往後,官員的俸祿,不再是由相府國庫直接發放到官吏手中。

而是先由相府國庫,按照原先的俸祿標準,將祿米、俸錢,以及官員名單——也就是工資表移交少府。

收下相府送來的粟、錢,以及俸祿發放表後,再由少府內帑,去給天下官吏發放俸祿。

和過去,俸祿分祿米、俸錢這兩部分有所不同。

往後,漢家官吏的俸祿,將分爲:祿、俸、賞、賜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祿,自然是與品秩對應的麥粉。

比如丞相,食祿萬石,實俸四千石,‘祿’便是二千石麥粉。

——俸,也是和原先一樣的,與品秩對應的俸錢。

仍舊是丞相爲例,實俸四千石,俸錢,便是按照粟每石三十錢的市場價值,對應二千石粟的六萬錢俸錢。

至於多出來的賞、賜兩部分,便是其中的關鍵了。

賞,被劉榮明確爲:養廉賞金。

數額爲兩倍俸錢。

賜,則被劉榮描述爲:犒酬補貼。

同樣爲兩倍俸錢。

具體來說,食祿萬石、實俸四千石的丞相,除了能拿到二千石的麥粉作爲‘祿’,價值二千石粟的六萬錢作爲‘俸’,還能分別得到各十二萬錢的‘賞’‘賜’。

六萬的俸錢,十二萬的賞錢,再加十二萬的賜錢,這纔有的總共三十萬錢。

往下也一樣。

到最低一級的百石,也同樣是五十石麥粉作爲‘祿’,價值五十石粟的一千五百錢作爲‘俸’。

另外,還有三千錢的‘賞’,三千錢的‘賜’——加到一起,總共到手七千五百錢。

按照這個操作模式,官員們顯然是能無比直觀、清晰的明白:自己拿到的糧食,爲什麼會從粟變成麥粉;

自己拿到的錢,多出的部分是什麼,誰發的、爲什麼要發。

也只有這樣的操作模式,才能最大限度達成此番,劉榮自掏腰包給天下官員加薪的核心訴求。

這樣一封明確自己意圖,並戳破外朝‘險惡用心’的詔書被拿出,竇嬰當即心下了然:當今劉榮,還真沒那麼好忽悠。

但出乎劉榮意料的是,在得知自己‘不好忽悠’後,竇嬰並沒有就此偃旗息鼓。

準確的說,是以丞相竇嬰爲代表的外朝,即便是在計劃暴露之後,也依舊沒有選擇放棄。

——軟的不行,忽悠、偷襲不成,外朝開始打明牌了。

一開始,還有些遮遮掩掩,顧左右而言他,同劉榮說些‘陛下這樣鋒芒畢露不好’‘太宗皇帝從未標榜自己的功績,卻絲毫不影響天下人愛戴太宗皇帝’之類的話。

到最後,實在奈何不得劉榮,外朝更是開始耍賴了。

一副非暴力、不合作——陛下不同意我們的建議,那我們就不同意此番加薪的架勢。

這麼一鬧,劉榮當即就樂了。

——嘿!

——當朕是被嚇大的?

——還是以爲朕,是被嚇到漢家的天子之位上的?

被這麼反覆不斷的當傻子忽悠,劉榮也不再給外朝留體面了。

直接就是一手釜底抽薪——好啊!

不加薪是吧?

不加就不加!

然後,劉榮便以個人名義,草擬了一道告示。

內容也很簡單——便是告訴天下官員:朕本來想着給你們加薪,但朝堂內外反對的聲音太大,朕實在拗不過,只好作罷。

僅僅只是草擬,並沒有正式發佈,外朝就跪了。

後來的一切,也變得出人意料的順利。

只是又一番重大變動,長安朝堂,免不得又是一陣嘈雜和忙碌。

順帶着,一系列原本不存在,或者是存在,卻並沒有暴露的問題,也開始次序出現在劉榮的眼前。

但對於這越來越多、越來越麻煩的問題,劉榮卻是幹勁十足。

——封建王朝,從來都不怕問題暴露!

而是怕久不暴露,甚至不敢暴露的問題。

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28章 單于庭第365章 物論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553章 呵!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05章 西進!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7章 樑《孝》王第477章 凜冬將至我再改改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37章 且瞧着吧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31章 序幕第190章 族!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295章 女人心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99章 金布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22章 暴君!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399章 金布律?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36章 下一步第520章 洗腦?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532章 就不!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51章 新軍!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44章 長安侯第73章 封印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晚點更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01章 大魄力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458章 難啊第578章 展望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24章 划算第432章 策問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歇一天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13章 家宴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226章 朕!
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28章 單于庭第365章 物論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553章 呵!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05章 西進!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7章 樑《孝》王第477章 凜冬將至我再改改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37章 且瞧着吧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31章 序幕第190章 族!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295章 女人心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99章 金布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22章 暴君!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399章 金布律?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36章 下一步第520章 洗腦?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532章 就不!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51章 新軍!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44章 長安侯第73章 封印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晚點更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01章 大魄力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458章 難啊第578章 展望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24章 划算第432章 策問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歇一天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13章 家宴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226章 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