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把控力度

作爲穿越者,如何壓制一個在原本的歷史上走向強盛、獨尊,且幾乎沒有任何機緣巧合,完全屬於‘水到渠成’範疇的學派、學說?

這個命題很宏大,也很寬泛。

但若是把這個命題進一步具體爲:如何壓制儒家,不允許華夏文明,走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錯誤道路?

這個命題,就相對精確了一些。

具體的措施很多,也很繁雜。

作爲皇帝,劉榮也向來都不習慣事事親力親爲,而是更傾向於把控大方向,將具體的操作、推動,都甩給底下的官員去做。

在儒家的問題上,劉榮要把控的大方向,無疑便是‘鎮壓’二字。

儒家學說有沒有用?

當然是有的。

雖然劉榮不承認,客觀上也確實不是如此,但不得不說:諸子百家學說和儒家學說的關聯,真應了後世那句:諸子百家一大抄,家家都抄仲尼言。

——諸子百家一大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固然沒錯。

但除了站在對立面的楊朱和墨家之外,幾乎每一個學派的核心思想,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度影響。

所以,劉榮若是將儒家當做一個噁心腫瘤,直接從華夏文明的軀體上切割掉,那必然會導致思想學術界的大地震,甚至是綿綿無期的大混亂。

沒辦法。

在這個時代——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代,整個社會主流思想,幾乎都是走一個二極管模式。

即: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根本不存在介乎於對錯之間、善惡之間的灰色地帶。

好比民間,兩個老農起了爭執,鄉三老來評理,街坊鄰居來圍觀;

而最終結果,必然是其中一個人沒錯,是個好人。

那麼,另外一個人,肯定是錯全都在他身上,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壞人、爛人。

根本就不存在‘你也有錯,我也不對’這種說法,更沒有各退一步的中庸之道。

又好比兩個商人,在彼此進行貿易時,有筆賬目出了錯漏。

那最終結果,也必然是其中一人憨厚老實,被對方矇騙,另外一人狡詐陰險,無底線欺負老實人。

根本不存在‘雙方都有錯,都不小心,都沒留意’的可能性。

民間尚且如此,類似的事放在學術界和政壇,更是進一步極端化。

尤其學術界,思想極端化更是重災區。

旁的不說,就拿儒家和墨家的‘世仇’爲例。

——一本墨子半本黑孔丘,可不是空穴來風!

整本《墨子》,與其說是墨祖墨翟的思想理念合集,倒不如說,是在溫文爾雅的問候孔仲尼的八輩兒祖宗。

至於儒家,那更別提了——單一個孔夫子誅‘異端’少正卵,就足以說明在這個時代,各學派之間的碾壓究竟有多嚴重。

儒家甚至有這樣一句名言;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

什麼意思?

具體而言,就是相較於一個‘異教徒’墨者,更可恨的是那些同屬於儒家,卻分屬不同流派、分支的‘異端’。

簡而言之,便是儒家狠起來,那是連自己人都要打的!

而且打自己人,可比打‘外人’要用力的多!

考慮到這個背景,徹底取締、剷除儒家,自然就被劉榮本能排除。

因爲在這個時代‘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時代背景下,儒家若是被徹底取締,就等同於華夏官方,將儒家學說定義爲‘歪門邪說’。

既然儒家學說,整個都被官方打包定義爲歪門邪說,那其他學派的思想哲學中,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部分,自然也會都變成長歪了的、必須剔除的枝丫。

這,已經不能稱之爲思想學術大混亂了;

這甚至可能演變成一場思想學術大洗牌、大斷檔!

經過對本門學派‘涉儒’部分的剔除,很多學派,都將‘不再是自己’。

受影響教深的,如法家、雜家,更是可能在動盪中徹底絕傳,徹底消失在華夏曆史長河當中。

所以,哪怕是爲了其他各學派、學說,儒家也必須繼續存在。

劉榮也同樣不否認,在個別單一領域,儒家也同樣有着其他學派、學說無法取代的獨特優越性。

比如教化方面,儒家一句‘有教無類’,便是其他各學派成百上千年,都未必能悟到的格局。

再比如,民族意識的覺醒,也少不了公羊儒們‘十世之仇猶可復’的霸氣宣言。

但也僅限於此。

好比一個人,體內不能缺少各類微量元素一樣,攝入的食物要營養均衡,既不能沒有肉,也不能沒有菜,更不能沒有碳水化合物一樣。

儒家,是‘華夏’這個人體,必不可少的某一類攝入元素,卻非唯一攝入元素。

說得再直白點,就是華夏文明,不能沒有儒家,但更不能只有儒家。

儒家必須存在於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當中,但絕不能單獨存在。

既然如此,那劉榮需要把控的尺度,就相對比較好拿捏了。

——在不滅絕儒家的基礎、大前提下,放開手腳使勁兒打壓!

反正儒家‘有教無類’,有龐大的底層民衆基本盤,堪稱華夏學術界絕無僅有的史詩級抗壓王。

只要劉榮不直接派軍隊搞種族滅絕,儒家就不會滅亡。

當然,這也只是單從‘壓制儒家’的角度考慮,才得出的片面結論。

若只考慮華夏學術、思想界的健康,那劉榮最應該做的,固然是對儒家秉承‘反正打不死,就往死裡打’的原則。

但從其他角度綜合考慮,劉榮對儒家的打壓,也不可能完全放開手腳、完全無限制壓制。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儒家之所以是史詩級抗壓王,之所以能以龐大的底層民衆作爲基本盤,‘有教無類’,近乎來者不拒,還僅僅是其一。

是個人就能做儒生,不需要身份、地位、財富支撐,固然是底層民衆選擇儒家的重要原因,卻並非唯一原因。

除了儒家‘有教無類’之外,底層民衆選擇儒家的另外一個大前提,便是選擇儒家,並非沒有前途。民衆爲何讀書?

什麼豐富思想、積累知識——說白了,都是說給貴族老爺們聽的話。

對於底層民衆而言,知識也好,武力也罷,最終歸宿都不外乎那一句: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學算術有什麼用?

在後世可以做會計,可以做金融,在這個時代,則是爲了給某位富商或貴族做賬房先生;

學書法有什麼用?

在後世可能是爲了陶冶情操,亦或是多學一門特長,而在這個時代,則是上限爲官做吏,下限替人寫信、抄錄。

說一千道一萬——算術也好,書法也罷,匠術也好,武學也罷;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人世間的一切技能,對於底層民衆而言,都不外乎一門‘生計’,不外乎一項討生活的手段。

而一個底層農戶家庭,能支撐一個男丁勞力脫產讀書從文,顯然也不是爲了顯擺家族基因,亦或是爲家族注入文學氛圍;

對底層農戶而言,一個男丁的價值,是極其巨大的!

在這個世代,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改善經濟狀況的農戶家庭,必然是因爲家中,有了一個或多個溢出的壯勞力。

同樣的道理——在短時間內破敗,甚至直接破產爲佃農的農戶家庭,也必然是因爲家中,少了一個能扛起大梁的男丁。

事實上,在如今漢室,很多農戶家庭的生存,往往都寄託於一個壯年勞力身上。

好比一個青年,結婚生子,過上了一家四、五口,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

那這個青年,便是這個家庭唯一的壯勞力。

等過些年,孩子們長大了——尤其是一個或兩個兒子,能在天地間搭把手了,這個家庭就等於多出了一到兩個壯勞力;

在兒子長成,到兒子分門別戶,娶妻生子的這段時間,這個家庭享受着多出的勞動力,家庭狀況必然會得到好轉。

——且不說能不能奔小康,至少作爲頂樑柱的父親,不用那麼勞累了。

而在兒子們娶妻生子,分門別戶,父親又步入中年,氣力每況日下後,這個家庭就要進入低谷期。

溢出的勞動力沒了;

本有的勞動力,也已經不再是‘壯勞力’,而是進入了‘老弱’的範疇。

這樣的家庭,若是兒子們不成器,無力贍養父母,那最終大概率會比較悽慘。

所以在民間,子女分家之後,大兒子並不會分家出去,而是直接留在家中,繼承父母絕大多數家產的同時,直接肩負起父母的贍養義務。

事實上,別說這兩千多年前的漢室了——便是後世新時代的鄉村,也同樣有類似‘誰家男丁多,誰家就嗓門大、不好惹’的說法。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農戶家庭,非但願意讓一個原本可以下地種田、補貼家用的壯勞力部位家庭做貢獻,甚至還承擔起這個壯勞力的讀書費用及日常生活——這筆投資且不說風險大不大,至少投入極高!

尤其對於底層農戶而言,將一個原本的潛在壯勞力,投資爲一個成敗不明的讀書人,性質完全不亞於在賭桌上梭哈。

能付出如此巨大代價的農戶,所圖顯然也不會小。

——培養出一個讀書人,是最基本的底線!

至於這個讀書人培養出來後,如何反哺培養出自己的家庭,就看這個‘讀書人’能走多遠,能走哪條路了。

能做官自然最好。

實在不行,給大人物做門客,依附於貴族,也同樣不失爲一條好路。

實在實在退而求其次,大不了在家鄉做個教書先生嘛!

收一收學子拜師的束脩禮,再得幾個成器的學生孝敬、供養,也總好過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土裡刨食吃。

在這樣一套思維邏輯下,民衆選擇儒家,不只是因爲儒家門檻最低、需要投入的資金最少,也同樣是因爲儒家,具備培養讀書人,乃至官員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讓自家孩子從儒,最終只要學成,那就是能做官的!

若是做不了官,那還學個屁的儒?

還不如在當地找個鐵匠、木匠、泥瓦匠之類,拜師學門匠藝來的合算。

這就意味着劉榮對儒家的壓制,不單要以‘儒家不能滅亡’爲前置條件,也同樣要考慮到儒家‘有教無類’的根基,其實是以儒家的政治地位爲支撐的。

學子從儒,學成能做官,能成爲一個不受歧視的讀書人及儲備官員,纔是儒家‘有教無類’的提倡,能得到底層民衆買賬的根本原因。

所以,劉榮再怎麼壓制儒家,也絕不能把儒家壓到仕途無門。

這就很考驗劉榮對尺度的把控了。

——得壓着,得‘不喜’,得儘可能表達不滿;

同時又不能堵塞儒家的仕途,要保證儒家在漢家的官場,始終有存在感。

與此同時,考慮到儒家的超高洗腦能力、同化能力,以及在官場形成小團體後,對其他學術團體的降維打擊能力,還得控制儒家出身的官員,在漢家整個官僚體系的比例,以及具體的分佈。

即:劉榮不單要讓儒家出身的官員,在整個漢家的官僚羣體中,佔比儘量不超過四成,同時還要儘量達成每一郡、每一縣——甚至每一個官方行政部門,儒家的佔比都要在四層以下。

這其實已經不能稱之爲‘大方向’了。

這堪稱精準把控,甚至是監督、監控!

“呼~”

“真頭疼……”

“尤其儒家出身的官員,並不都會把‘儒家’二字貼在腦門上。”

“——朝堂內外,乃至郡縣地方,有的是晁錯那般‘儒皮某骨’,以及韓安國那般,‘某皮儒骨’的人。”

“甚至於,還有原本不屬於儒家,卻被爭取到儒家的、其他學說的‘背叛者’……”

“難吶~”

如是一聲感嘆發出,劉榮不由得疲憊的揉了揉眉角。

只是目光,卻不受控制的投降身側,正靜靜躺在母親懷中,提溜着大眼睛,打量四周一切的皇長子劉玄。

——初爲人父的感覺,奇妙至極。

雖然說不清是喜是憂,卻也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劉榮在感到疲憊、孤獨時,聊勝於無的心理慰藉……

第238章 宗祠第6章 困獸第295章 女人心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250章 單于庭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92章 蒙王?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71章 鹽鐵第351章 新軍!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7章 樑《孝》王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98章 轉戰!睡一覺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53章 呵!第421章 大喜第93章 兒,斗膽第162章 記住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42章 啊這?啊???第250章 單于庭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16章 大棒!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87章 僵持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82章 雲中魏尚!明天更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請假條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448章 墨家?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05章 西進!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50章 單于庭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21章 老兵第517章 上林宴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35章 稅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6章 困獸
第238章 宗祠第6章 困獸第295章 女人心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250章 單于庭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92章 蒙王?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71章 鹽鐵第351章 新軍!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7章 樑《孝》王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98章 轉戰!睡一覺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53章 呵!第421章 大喜第93章 兒,斗膽第162章 記住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42章 啊這?啊???第250章 單于庭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16章 大棒!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87章 僵持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82章 雲中魏尚!明天更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請假條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448章 墨家?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05章 西進!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50章 單于庭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21章 老兵第517章 上林宴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35章 稅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6章 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