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戰略藍圖

北方匈奴,是短時間內無法徹底解決。

東北的朝鮮半島、南方的嶺南百越,則都是武力解決不划算,不動用武力不好解決的情況。

結合實際情況,劉榮心中也有了大致的思路。

——匈奴人有心避戰,就意味着未來短時間內,漢家很難和匈奴人,再打一場高闕之戰級別的中大規模戰役。

既然和匈奴人打不起來,那朝鮮半島、嶺南百越,也就未必是完全不能動武的了。

至少二者其中一個,是漢家可以嘗試着通過武力解決的。

而在二者之間,劉榮比較傾向於通過武力,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

嶺南百越,則通過其他手段解決。

原因也很好理解。

——過往千百年間,朝鮮半島,終究不是始終沐浴在華夏文化的雨露當中。

朝鮮半島和華夏文明第一次產生交集,是商末周初,商紂王帝辛的叔父箕子遁走朝鮮半島,建立箕子朝鮮政權,並在隨後得到周朝的認可。

之後,朝鮮半島仍舊和先前一樣,與華夏中原並無往來。

衆所周知,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享國八百年。

周祚八百年,再加短暫一統數十年的秦,以及有漢以來近六十年;

林林總總算下來,箕子於朝鮮半島建立政權,已經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

九百年前,商朝滅亡、周朝將興之際,殷商王族箕子跑去朝鮮半島,建立國家,而後失聯數百年。

從箕子建國,到朝鮮半島下一次與華夏文明扯上聯繫,已經是六七百年後,戰國時期的燕國降服箕子朝鮮。

而且,箕子朝鮮臣服燕國,也並非直接成爲燕國郡縣,而是以類似附屬國的性質,繼續存在於朝鮮半島,幾乎不受燕國任何方式的支配,頂多就是朝貢之類。

如此百十年,秦一掃六合,燕國滅亡,箕子朝鮮恢復爲獨立政權;

再下一次——也就是第三次和華夏文明扯上關係,便是五十多年前的漢室初。

燕王臧荼謀反,太祖高皇帝劉邦御駕親征,臧荼兵敗身亡。

臧荼身死,其部衆、屬從自然作鳥獸散,其中一人,便是東走朝鮮半島,向箕子朝鮮尋求庇護,並最終鳩佔鵲巢的衛滿。

便這麼一樁樁、一件件,掰着指頭數下來,就不難發現:對於朝鮮半島的原住民,以及原有的‘文明’而言,華夏文明所帶來的影響,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尤其是在朝鮮半島原住民的視角中,時至今日,華夏文明都不曾將朝鮮半島納入其中。

——九百年前,華夏王朝更迭,商亡周興,殷商末代王族箕子去了朝鮮半島;

但去歸去,箕子卻一沒帶能工巧匠,二沒帶學術大拿。

箕子去朝鮮半島,與其說,是帶去了華夏文明的雨露,倒不如說,是作爲流亡的前朝遺老,一直跑到朝鮮,才終於在這天地間,找到了一片安身之所。

再者,箕子所創建的箕子朝鮮,也並非佔據整個朝鮮半島。

要知道如今,佔據朝鮮半島北半部的衛滿朝鮮,都還是將原有的箕子朝鮮,以及高句麗、真番、臨屯、沃沮、夫餘五國之土合併,才得以佔據半個朝鮮半島。

六國合兵,得朝鮮半島其半;

如此說來,原先的箕子朝鮮政權,領土只怕連朝鮮半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也就是說,箕子所創立的箕子朝鮮政權,其實算不上朝鮮半島舉足輕重的大勢力。

就算箕子朝鮮政權‘華夏之風’濃厚,但受限於領土,終歸無法將這影響力,擴張到整個朝鮮半島。

結合此間種種,便可知商末周初,箕子紮根朝鮮半島,對於朝鮮半島的原住民而言,其實就是:中原華夏王朝,跑來一個亡國的王族,在咱們這嘎達找了個角落,建立了個政權。

然後?

沒有然後。

大家該咋樣咋樣,井水不犯河水。

這個時代的朝鮮半島,以生存而第一,甚至是唯一要素。

和草原一樣——這個時代的朝鮮半島,也同樣沒有太過明確的國家、民族觀念,更多還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朝鮮半島和華夏文明的第一次碰撞,便大致是這麼個狀況。

那第二次呢?

第二次,是在箕子朝鮮政權建立七百多年後,華夏中原某個名爲‘燕’的王國,通過武力脅迫箕子朝鮮臣服。

與箕子朝鮮一同臣服燕國的,還有與之毗鄰的真番。

這一次碰撞,倒是終於把朝鮮半島的原住民、原有秩序給涵蓋其中了。

但造成的影響,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

——大家都苦哈哈求生存呢,突然有一天,一羣自稱‘燕人’的粗狂大漢跑上門,讓箕子朝鮮臣服納貢!

本以爲,這就是華夏人和華夏人之間的事兒,大家也就是看看熱鬧,圖一樂呵;

結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真番也被稍帶上了!

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作爲當事人的真番人,那更是慌的不行。

瑟瑟發抖着,找鄰居箕子朝鮮請教,得知燕人只是想讓自己下跪,這才鬆了一口氣。

藉此機會,大家也對半島以裡、以西的華夏中原文明,有了初步的瞭解。

——華夏人征服對方,好像並不會把對方收爲奴隸,而是僅僅只需要對方下跪磕頭。

然後,沒了。

又沒了。

朝鮮半島與中原華夏文明的第二次碰撞,也只讓朝鮮半島的原住民,有了這聊勝於無的淺顯瞭解。

第三次,又是過了二百來年後。

燕地來了個喪家之犬,求箕子朝鮮收留自己,結果鳩佔鵲巢,把人家的國家給佔了,還厚顏無恥的建立了所謂‘衛滿朝鮮’。

短短几年內,高句麗、真番、臨屯、沃沮、夫餘五國,也都相繼被這個‘小偷’建立的政權所吞併!

逼得馬韓人不得已,只能在半島剩下半部建立辰韓政權,並與其他半島土著報團取暖,與衛滿朝鮮抗衡。

這一次碰撞,又是隻教會了半島原住民一件事。

——華夏人無信!——華夏人,是恩將仇報的毒蛇!

存在於將近千年以前的箕子,早就被半島不曾存在過的歷史記載所淡忘。

最近數十年,朝鮮半島所能看到的、聽到的最有名的兩個漢人,一個是被人偷走國家,抑鬱而總的窩囊廢箕淮,另外一個,便是恩將仇報的毒蛇衛滿。

這個認知,使得朝鮮半島對華夏文明的影響,幾乎糟糕到了極點。

再加上箕子朝鮮、真番二國,曾經被燕國征服的經歷,華夏文明在朝鮮半島原住民視角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華夏文明,能出箕淮這樣的窩囊廢;

也能出衛滿那樣的毒蛇;

另外,還有一羣名爲‘燕人’的羣體,非常能打,且脾氣暴躁!

在這種情況下,讓朝鮮半島的原住民,認識到華夏文明的先進、優越,並對華夏文明產生認同感,從而最終投身於華夏文明的懷抱,顯然不是短時間所能達成的目標。

沒有個三、五代人的高頻率深入交流,根本就無法通過文化交融,來把朝鮮半島納入華夏文明。

所以,劉榮在朝鮮半島和嶺南百越二者間,傾向於武力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

——先打下來再說!

只要打下來了,分封也好,郡縣也罷,總歸是能加快朝鮮半島融入華夏文明的進程。

衆所周知,朝鮮半島古往今來,都是沒有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的。

這麼一片空白,遇上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華夏文明,只能說是降維打擊。

但嶺南大地,情況卻與朝鮮半島不同。

早在數百年前的春秋時期,嶺南大地,就處於‘爲越國所有/希望爲越國所有’的狀態當中。

‘百越’這個稱呼,也同樣是因爲嶺南大地,原住民以部族、宗族爲單位各成一派,卻又無一例外的自詡爲‘越王勾踐之臣民’。

南越也好,閩越也罷,東越也行;

總歸少不了一個‘越’字。

越王勾踐的‘越’。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漢家纔會在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非劉氏,不得王之後,仍舊保留長沙王吳氏一脈。

——長沙王吳氏,是吳王夫差的後人。

如果沒有吳氏長沙國存在,那嶺南百越之民的敵人,就會直接是漢室!

而吳氏長沙國存在,就會讓自詡爲‘勾踐臣民’的嶺南百越之民,將五嶺另一側的‘夫差後人’認定爲仇敵。

二者相互敵視,又誰也奈何不得誰,漢家才能以調和者、調停者的角色,將嶺南的問題無限期擱置,從而專心去應對匈奴人。

這就意味着早在數百年前,嶺南百越之民,就已經因越王勾踐的緣故,而沐浴在華夏文明的雨露之中了。

從幾百年前的春秋時期開始,百越之民就自詡爲‘越’人;

而越人,無疑也是華夏文明的成員。

自越王勾踐至今的數百年,嶺南百越與華夏文明的聯絡,也始終不曾斷絕。

——春秋時期,百越先爲越國所屬,而後與吳、越、楚等國往來密切。

戰國時期,華夏文明達到青銅時代的巔峰,而越人的冶金術和鑄劍術,則是達到了華夏文明的巔峰。

後世聞名遐邇的越王勾踐劍,以及干將、莫邪這對神兵,都是古越人登峰造極的鑄劍術最直接的佐證。

及至戰國,吳、越皆爲楚國所有,雖然未曾徹底融入楚國,仍自詡爲越人,但無疑已經完完全全融入了華夏文明,成爲了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便這麼過了三百多年,始皇一統天下,而後派大軍征討嶺南。

從征討嶺南成功後,直接在嶺南設置郡縣便不難看出:對於嶺南百越之地‘早已融入華夏文明’的事實,始皇嬴政也同樣是認可的。

如若不然——若嶺南當真是‘新服’之地,百姓民都是未開化的土著野人,那始皇且不說會不會在嶺南設郡縣,就算下了設郡縣的命令,只怕最終也無法成行。

誰能在野人的地盤直接設郡縣啊……

好歹人家也得聽得懂你的話,願意把官兒當官兒來看,設置郡縣纔有意義不是?

再加上始皇征服嶺南後,隨徵南大軍永久性移民嶺南的五十萬關中移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嶺南地區,已經不存在自己的土著語言和文字了。

頂天了去,也就是部分地區,還留有春秋時期的故越國文字,以及越國口音的漢語。

這麼一塊地方——這麼一塊對華夏文化有高度認同,雖然自詡爲越人,卻也不否認自己是華夏民族、諸夏之民的民衆,除非確有必要,且別無他法,劉榮是不願意通過武力解決的。

對於當今漢室而言,嶺南百越,從來都不是匈奴人那樣的‘外部問題’,也不是朝鮮半島那般,早晚都能同化,但短時間內必須動武的對外擴張問題。

至少在劉榮看來,百越,其實就是一塊原本應該存在於漢室版圖、應該作爲漢家的郡縣或諸侯國而存在,卻因爲趙佗這個意外因素,而走上歪路的內部問題。

說的稍微嚴重一點,便是有分裂隱患,因歷史遺留問題而起的內部問題。

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動武,甚至是不能動武的。

——現在的嶺南百越之民,對漢家既沒有根本的仇恨,也沒有敵對、仇視的立場。

唯一阻止南越迴歸漢室、迴歸華夏文明懷抱的,就是稱帝之心不死、割據之心未絕的趙佗。

事實上,自秦末至今,嶺南大地都是在割據自立的。

但雖然事實上割據,名義上,以南越王趙佗爲首的嶺南地區掌控者們,卻也都無一例外的,接受了漢家的冊封,成爲了名義上的‘漢臣’。

這就說明,想要割據、想要分裂,想要脫離華夏文明的,並非是嶺南百越之民,而僅僅只是這些各懷鬼胎的野心家。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趙佗一死,嶺南將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把百越整合到一起,統一戰線,共同抵抗漢家對嶺南地區的同化和掌控。

屆時,漢家都不用做什麼——只需要把從小養在長安,深受華夏文化薰陶,滿腦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南越王世孫送回去繼位,就可以坐等南越內附了。

南越內附,閩越、東越自然也只能照葫蘆畫瓢。

內附後,成爲漢家諸侯國的嶺南各越,也早完會和吳氏長沙國那般,走上‘絕嗣國除’的路。

嶺南各國絕嗣除國,異姓諸侯,便能變成宗親諸侯。

再通過推恩、削藩,一步步把宗親諸侯國,化作一個個直屬長安的郡縣……

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71章 鹽鐵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517章 上林宴第23章 好劇本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79章 冰雕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52章 瓷器成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42章 啊這?啊???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524章 划算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80章 魔改第353章 吞金獸!第486章 絞肉機?第557章 行吧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20章 衛青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6章 莢錢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46章 廟算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06章 孤兒軍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42章 啊這?啊???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156章 太后不敢睡一覺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3章 左膀右臂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調整一下狀態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61章 陛下!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26章 朕!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83章 不安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532章 就不!第351章 新軍!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34章 草原王第84章 上架感言
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71章 鹽鐵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517章 上林宴第23章 好劇本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79章 冰雕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52章 瓷器成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42章 啊這?啊???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524章 划算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80章 魔改第353章 吞金獸!第486章 絞肉機?第557章 行吧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20章 衛青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6章 莢錢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46章 廟算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06章 孤兒軍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42章 啊這?啊???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156章 太后不敢睡一覺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3章 左膀右臂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調整一下狀態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61章 陛下!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26章 朕!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83章 不安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532章 就不!第351章 新軍!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34章 草原王第84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