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冰雕

作爲軍事重鎮,尤其還是剛建成不久、位於河套地區北門戶,與高闕隔大河而相望的特殊城池,博望城的日常,其實頗有些詭異。

首先,作爲軍鎮,博望城的軍事氣息頗爲濃厚。

城牆上,是牀弩、架弩等大型守城器械。

城牆外,在博望城東、西、南三個方向,三座軍營呈‘碗’狀,將博望城往北托起。

至於城牆內,也看不到太多民居,又或多少生活氣息。

——城內居民區,多半都是分配給博望城守軍將士的屋舍,幾乎都沒人住。

畢竟守軍將士們基本都在城外的軍營,隔三差五回‘家’看看而已,卻根本沒人真把博望城當家。

除了佔據城池不到三分之一區域的民居外,便是佔據城池近半區域的交易市場。

一小半,是周邊地區的牧民、部族,來售賣牛羊牧畜,乳製品、肉食及皮毛的。

多半則是內陸來的漢商,想要將手裡五花八門的商品,換成在河套不咋值錢,在內陸卻價值不菲的草原特產。

只是時間已經來到凜冬臘月,博望城內的市集,早已冷清到看不見人影。

——哪怕身處草原絕無僅有的溫暖區域:河套,各部族也仍舊是各自於祖地安營紮寨,藉着那一塊塊窪地下,層層疊疊堆積起的牧畜幹糞層,以及窪地相對較高的溫度、較小的寒風而艱難過冬。

河套各部族都在貓冬,內陸漢商,自是即沒了來博望城的興致,也沒有在這臘月凜冬做生意的心氣。

來得及的,多半都自北地返回了通俗意義上的漢地。

即便是來不及走的,也基本都是租了個宅、院之類,湊合着在博望城過冬。

博望城有多冷?

後世有這樣的詩句,說:胡天八月即飛雪。

河套地區,或許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胡天’,卻也離得並不遠。

——博望城北不足百里,大河對岸的高闕,便是文明與野蠻、漢地與‘胡天’的劃分界限!

所以,在這臘月凜冬時分,博望城,幾乎是處於冰封狀態。

城門無不緊閉,僅開了大門側的小門洞,以供人必要的出入。

城外三營的守軍將士們,更是多半都不願回博望城,會自己分配到的‘家’看一眼,而是更願意在軍營內報團取暖。

冷。

相當的冷。

勉強還能忍受,衣食還算富足,但仍舊是漢地幾乎不會出現的寒冷。

便是在這般寒冷中,博望侯程不識的身影,也隨即出現在了城東大營外,一處高地上的瞭望、觀遠位。

——博望城;

博望侯。

單就是這城池名稱,與爵號之間的羈絆,就使得程不識與這座北塞軍鎮,多了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

但此刻,程不識的注意力,卻並不在身側幾裡處的博望城。

而是在數十里開外,那一望無際的白茫茫一片中,仍好似依稀可見輪廓的先秦關牆。

“高闕……”

作爲如今還是軍方數一數二的高級將領,程不識當然是第一時間,便接收到了有關高闕之戰的軍事命令。

而眼下,距離最終的戰役發起時間,也僅剩下最後的三天。

感受着周遭空氣傳來的刺骨冰寒,以及視野所及,天地上下一白,程不識目光凝沉之際,也不忘本能的緊了緊身上披風。

——程不識是雁門郡人,照理來說,也算是漢家少有的,能經受一定苦寒、能更快適應寒冷的高級將官。

但從此刻,程不識的衣着打扮,就不難看出這河套-幕南交界處,究竟冷到了怎樣的程度。

由下而上,程不識腳底踩着的,是一雙少府專門爲邊塞將官定製的鹿皮靴。

皮靴內,程不識更是傳了一層布襪,一層軟皮襪。

下身,更是從裡褲、外絝,再到將下身衣物與皮靴連接在一起的束腿——裡外裡也足有三成。

上身,同樣是一層裡衣,一層皮甲,一層外穿軍袍。

再有,便是能將程不識大半個身軀,藏進風雪無法觸及之地的巨大披風。

至於甲、胄?

莫說眼下,程不識並非身臨前線戰陣;

便是真上了戰場、到了前線,也根本沒人敢在這冰天雪地,去穿金屬製的甲、胄。

便如此刻,程不識頭頂,只一頂裘帽將程不識的脖頸、耳朵藏起,就連面門,都有小半藏在了披風上部立起的領口之內。

如果說早先,程不識還只是從理論層面,能明白‘塞外苦寒’四個字的含義;

那在博望城這不到一年時間,程不識卻是切身體會到:塞外遊牧之民,爲什麼會那般不遺餘力的,在除冬季外的其餘季節,悍不畏死的搶掠漢邊軍民。

——在身臨其境後,塞外苦寒四字,終於在程不識的心中具象化。

而在程不識看來,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即便是升爲華夏軍人、當今漢室將官的程不識,也想不到除搶掠外,遊牧之民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能在物資貧瘠的遼闊草原,儲備足夠的過冬物資。

當然,理解了遊牧之民爲什麼這麼做,並不意味着程不識就接受、認可這種情況的存在。

作爲漢將——尤其還是邊郡出身,在那場漢家喪師失地的衛國戰爭中嶄露頭角的高級將官,程不識對於遊牧之民的恨意,只有血液能洗清。

至於程不識對‘塞外苦寒’四子的理解,以及對遊牧之民南下劫掠的動機感悟,自然是讓程不識心中,多了一些思考。

既然遊牧之民,是因爲活不下去、是因爲‘塞外苦寒’這四個字,纔不得已南下拼命劫掠;

那將來有朝一日,倘若漢家能解決這個問題——能讓遊牧之民即便不搶掠,也同樣能安穩過冬,那遊牧之民對長城以內的威脅,或許也能得到相當有效的控制……

“郅都所部,到何處了?”

沉默間,程不識冷不丁發出一問,當即惹得身旁親兵上前稟報。

“郅將軍所部,於前日、昨日晚間,分批次潛出東、西大營,已於今日辰時於大河南畔聚集。”

“按照戰前部署,郅將軍所部,今日會在南畔潛伏、修整至日昏。”“待夜幕,方會再度拔營背上,涉大河而臨高闕。”

親兵低沉的彙報聲,只引得程不識微微一點頭。

遙望向高闕的目光中,更是陡然帶上了滿滿的凝重。

——郅都,是在七日前秘密抵達博望城。

至於參加此戰的大軍,則是採取了更爲高效、更爲省時省力的輪轉調防。

長安派出的部隊,除了羽林、虎賁、北軍三部的精銳低調抵達博望城,餘者多半去了北地,接替朝那塞一線的防務。

而北地、隴右,則分調近半邊軍,進駐河套。

這麼做的目的,自然是爲了最大限度的節省行軍時間,以求在匈奴人得到情報前,提前打響,甚至結束高闕之戰。

道理很簡單。

如果此戰,盡由長安派出的大軍作爲參戰主力,那就要等十數萬戰卒,從長安一路長途跋涉——先背上抵達蕭關,出蕭關而踏足北地;

再橫穿北地出朝他,踏足河套再行背上,方能抵達博望前線。

在這個過程中,匈奴人在關中暗藏的探子、在北地埋下的眼線——甚至是河套地區,這些個看似歸降漢室,實則卻也隨時做好‘重歸單于庭懷抱’之準備的各部族,必然會察覺到漢家異常的軍事調動。

時間拖得越久,匈奴人提前得到消息、提前加強高闕防務的概率就越大,漢家獲取此戰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小。

還是那句話。

在封建時代——在人口流動被嚴格控制的古華夏,十萬人數量級的軍事調動,是不可能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完全不引起敵對勢力的關注的。

所以,與其去費心費力,去追求不可能實現的信息封閉,倒不如看開些,打一個時間差。

——漢室的軍事調動,匈奴人肯定會收到消息。

只是有關軍事、戰略方面的情報,往往都是具備時效性的。

好比此戰,漢家暗中籌備、不宣而戰,即將‘暴起’而開啓高闕之戰。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高闕的匈奴守軍,還是幕南的右賢王伊稚斜,其受到情報是在戰前、戰中、戰後,其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糟糕的狀況,自然是高闕於戰前得到消息,提前有了防備。

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那此戰,漢家最好的選擇就是鳴金收兵,在戰役打響之前,便推翻關於這場高闕之戰的一切軍事計劃。

稍好一點的情況,則是右賢王伊稚斜提前收到消息,卻無法及時告知高闕,只能率援軍向高闕飛奔而來。

這種情況下,漢家仍舊會有一個窗口期,能爭取攻下高闕。

只不過,若是直到右賢王部的援軍抵達,漢軍將士也依舊攻奪高闕無望,那此戰,也同樣會失去繼續往下的必要。

再好一些的狀況,同時也是發生概率最大、漢家最希望達成的狀況,便是右賢王庭、高闕,皆於戰中得知這一軍事情報。

高闕沒的說——漢家這邊一開打,他們就會有體感了。

而伊稚斜那邊,若是在戰役爆發後纔得到情報,那即便是立刻召集大軍,也很難來得及支援高闕。

此戰,長安天子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戰略預案!

十日內攻下高闕,方可進行下一步計劃,重兵駐守高闕。

攻奪高闕的時間超過二十日,計劃就要從駐守高闕,變成自高闕主動出擊,侵擾幕南,爲後方大部隊從漢地源源不斷涌出,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若是到戰役爆發第三十日,仍舊沒能攻下高闕,則終止戰役。

十日,二十日,三十日,三條紅線清清楚楚畫在那裡,也算是最大限度的明確了此戰,漢軍上下的總體戰略思想。

——能在匈奴人反應過來前,把高闕捏在手裡,漢家纔算是真正掌握了高闕一些!

若是在匈奴人援軍抵達之前攻取高闕,漢家則需要加大此戰的投入力量,需要更多部隊抵達高闕一線。

在這種情況下,高闕之戰的參戰部隊,便需要‘虛張聲勢’,主動出擊,把匈奴人拖在高闕之外,以免高闕再度易手。

最差的狀況,自然是直到匈奴人援軍抵達,高闕卻仍舊久攻不下。

若果真如此,那此戰,漢家便幾乎沒有了勝算,只能終止戰役,並承受此戰不能勝、不能速勝的後果。

往小了說,是軍事誤判,是軍心低迷,是戰略失誤。

往大了說,是損兵折將,乃至於窮兵黷武,卻又一無所獲……

“傳令博望三營。”

“明日正午時分,凡博望守軍,皆至博望西南聚集,以行冬訓。”

望着高闕的模糊輪廓,程不識沉聲一語,當即惹得那親兵領命而去。

而在那親兵離開之後,程不識身邊的其餘護衛,則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各自苦笑着搖了搖頭。

——程不識治軍嚴謹,向來都是出了名的。

所以,早在博望城纔剛建成、程不識才剛上任朔方太守時,便不斷有小道消息傳出,說程不識喜歡動不動就搞野外拉練。

且尤其喜歡於冬天,通過拉練、演習來判斷麾下軍隊的極限!

早先,親兵們聽着底下兵士們的抱怨,還多少曾動搖過,也曾生出‘要不要勸勸將軍,不要這般苛待兵士’的念頭。

直到此刻,看着程不識臉不紅、心不跳,說博望三營要在明日午時——在高闕之戰開啓前的兩天,開始今年的‘冬訓’拉練,親衛們才後知後覺意識到:今日,只怕程不識早已籌謀、佈局許久。

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也就是可以預見的了。

——兵士們滿腹牢騷的走出軍營,到博望城西南角的丘林帶‘冬訓’。

結果冬訓的第一個項目,是潛行北上,涉大河而兵臨高闕,模擬偷襲高闕!

再然後,便是模擬變成實戰……

“將軍,真乃神人也……”

親衛們暗下感嘆着,不由覺得程不識那並不算十分高大、威猛的身形,居然莫名偉岸了些。

而在丘林頂部,程不識只駐足遠眺向高闕,宛若一尊冰雕。

“郅都啊郅都……”

“可千萬不要讓陛下失望啊……”

第50章 有樣學樣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調的一手好作息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兒童節快樂睡一覺第594章 斟酌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章 左膀右臂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24章 划算第268章 削藩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08章 太上皇?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87章 僵持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594章 斟酌晚點更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92章 蒙王?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336章 下一步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454章 故年晚點更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488章 駭人!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540章 冬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90章 變天了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請假條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589章 不難辦第371章 鹽鐵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268章 削藩第465章 酷吏?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20章 洗腦?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63章 人心啊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108章 誓師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594章 斟酌第353章 吞金獸!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
第50章 有樣學樣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調的一手好作息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兒童節快樂睡一覺第594章 斟酌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章 左膀右臂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24章 划算第268章 削藩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08章 太上皇?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87章 僵持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594章 斟酌晚點更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92章 蒙王?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336章 下一步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454章 故年晚點更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488章 駭人!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540章 冬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90章 變天了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請假條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589章 不難辦第371章 鹽鐵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268章 削藩第465章 酷吏?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20章 洗腦?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63章 人心啊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108章 誓師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594章 斟酌第353章 吞金獸!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