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兩手準備

至於自己的訴求——什麼黑呂后,擡生母薄太后,亦或是通過自己的優秀,來襯托出自己入繼大統的正確性,太宗皇帝則都沒有急於一時。

呂太后的是非功過,太宗皇帝交給了歷史去評判;

自己的優秀,太宗皇帝更是用自己的一生,來身體力行的給出了證明。

而在太宗皇帝百年,先孝景皇帝駕崩,文景之治已經在漢室天下,綻放出一朵朵燦爛的花,結出一顆顆美味的果實後,當年那件事的政治定性,似乎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諸呂或許有錯;

——功臣們大抵有功;

太宗皇帝,或許原本不該被迎立。

但今天,人們回想起當年之事,只會說:還好是太宗皇帝被迎立,纔有的這文景之治,纔有的這天下人安居樂業的盛世。

放到現如今,劉榮打算在朝鮮半島有所動作,便要先給當年,衛滿顛覆芥子朝鮮政權一事定性,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具體作何定性,在千百年後——甚至在短短數十年後,便不再會有人在乎。

尤其是在劉榮推動漢家對朝鮮半島的掌控,並順利將朝鮮半島納入華夏文明的懷抱之後,更沒人會在意劉榮,對衛滿顛覆芥子朝鮮一事,究竟做出了怎樣的政治定性。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都是從事後,從結果出發倒看過程。

然若是從起點出發,從事態即將開始的眼下,來看到這一政治定性,卻是截然不同的情況。

——芥子朝鮮早已滅亡,芥子朝鮮末代君主所建立的馬韓政權,也同樣回到了馬韓人自己的掌控。

所以,劉榮做出這一政治定性,是不需要考慮芥子朝鮮政權的立場的。

說白了,就是不用照顧芥子朝鮮政權的感受。

畢竟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死人的感受是不需要在意的,死人更是不需要‘給交代’的。

政權也同樣如此。

滅亡的政權,和死亡的人一樣,無法開口說法,無法爲自己正名,無法爲自己辯解,更不需要有人給其一個‘交代’。

反倒是衛滿朝鮮,在顛覆芥子朝鮮,鳩佔鵲巢之後,政權非但延續至今,還成爲了朝鮮半島數一數二的龐大勢力。

如今的朝鮮半島,與亞洲大陸相連的北半島,幾乎完全在衛滿朝鮮的掌控之下,作爲衛滿朝鮮疆土而存在。

剩下的南半島,以及南、北半島交界處,還有被半島與漢室燕東地區的接連處,則被辰韓、馬韓、真番、高句麗等大大小小的政權所瓜分。

故而,在作出這一政治定性之前,劉榮必須要考慮清楚:如何定義衛滿朝鮮政權。

是將衛滿朝鮮,直接歸爲叛王臧荼餘孽,顛覆芥子朝鮮所建立的非法政權?

還是從現實利益的角度出發,對衛滿朝鮮政權的建立過程,進行一定程度的粉飾、對衛滿朝鮮政權的合法性,進行一定程度的承認和認可?

這兩種選擇,將會導致漢室未來,對朝鮮半島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態度。

如果劉榮選擇前者,那漢家‘正義’的形象,無疑會讓朝鮮其餘政權,對漢家產生更高的認同感。

他們會認爲,漢家是講道理的,是願意主持公道的。

但這一選擇,會將如今,佔據朝鮮半島半壁江山的衛滿朝鮮,直接推向漢室的絕對對立面,一場中等規模、烈度的戰爭,將不可避免。

若劉榮選擇後者,則是截然相反。

——漢家在朝鮮半島各政權心目中的形象,會逐漸朝着‘罔顧事實,只故自身利益’的負面方向靠近,漢家未來在朝鮮半島開展工作,必然會遇到許多無形當中的阻力。

得不到這些政權,尤其還是土著政權的認可,漢家掌控朝鮮半島的進程,必然會被大幅放緩。

甚至就連得了便宜,得到漢家示好的衛滿朝鮮,也未必就會領情。

而是大概率會想:都說漢家怎麼怎麼強大、怎麼怎麼牛逼,怎麼怎麼正義之士、師出有名;

到頭來,還不是給我衛滿朝鮮跪了?

漢家強大,吹的吧?

別是個紙老虎,連我都能給戳破的吧?

就算不到這個程度,衛滿朝鮮對漢家,也很難生出多少親近之意——甚至就連原有的敵意,都未必會減弱多少。

沒辦法,這純屬歷史遺留問題。

衛滿朝鮮‘燕王臧荼部將,叛賊餘孽’的出身,使得作爲反面角色的衛滿朝鮮,天然就對正面角色的漢家飽含敵意。

哪怕漢家釋放善意,哪怕知道自己沒資格拒絕,衛滿朝鮮也大概率會虛與委蛇,明面上和漢家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暗地裡卻臥薪嚐膽,包藏禍心。

這兩個選擇,說不上哪個絕對好、那個必然壞。

前者從長遠角度有利於漢家,卻會讓漢家在短期內,陷入一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

後者則能在短期內,爲避免這樣一場戰爭的發生,但在長遠角度,卻會爲漢家埋下很多隱患。

如果,漢家還是過去的漢家——還是過去,那個無所不用其極,只顧着別和匈奴人打起來,其他什麼事都顧不上的漢家,那最好的選擇,無疑是站邊衛滿朝鮮。

具體操作也很簡單;

以芥子朝鮮窩藏燕王臧荼餘孽,對宗主國漢家陽奉陰違,包藏禍心爲由,將芥子朝鮮被顛覆一事,歸爲‘咎由自取’,純屬蒼天有眼。

至於衛滿朝鮮,則可以扯幾句‘已經知道錯了’‘先祖的罪不該由後人承擔’之類,將如今的衛滿朝鮮,與那個隸屬於燕王臧荼的餘孽衛滿分割。

再說些衛滿朝鮮恭順漢室之類的場面話,這場政治定性便算是定下了。

只可惜,這都是‘如果’。

如果漢家還是曾經,那個羸弱貧窮的漢室,如果漢家還忙着穩住匈奴人,暗中苟發育,劉榮纔有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事實卻是:如今漢室,前所未有的強大,在匈奴人面前前所未有的硬氣,對匈奴人這一外部威脅的擔憂,也是前所未有的約等於零。

——如今的漢家,是能夠騰出手,不惜以一場戰爭爲代價,來處理包括匈奴人在內的所有外部問題的。

用最直白淺顯的話來說,便是如今漢室,連和匈奴人打一仗都不怕,還能怕你衛滿朝鮮?

對於如今漢室,對於天子劉榮而言,在朝鮮半島打一仗,真正需要顧慮的,並非是這場戰爭本身;

而是這場戰爭,是否會讓匈奴人有可乘之機,讓漢家陷入兩面開戰、雙線作戰——甚至連嶺南也摻和進來,讓漢家三面受敵的尷尬處境。這就好比後世的龍哥和禿頭鷹,雙方都並不懼怕對方,也都不抗拒和對方擺開架勢幹一場;

但雙方都擔心:若雙方打個兩敗俱傷,最終很可能會讓北極熊、約翰牛之流漁翁得利。

如今的漢匈雙方,其實也是一樣的。

——至少漢家完全不抗拒,甚至希望匈奴人能別跑,能和漢家擺開架勢打一仗。

匈奴人雖然抗拒,但也絕對不到‘怕’的程度。

至於漢匈雙方開打後,漢家也完全不擔心朝鮮半島、嶺南百越會乘機發難。

反倒是漢家若在這些地方開戰,或許就會讓匈奴人得到背後捅刀的機會,至不濟,也能讓匈奴人得到喘息之機。

劉榮很不喜歡做選擇。

但無論是劉榮自己的體會,還是先帝老爺子曾經的諄諄教誨,都告訴劉榮:做皇帝,其實就是做一輩子的選擇題。

底下的官員,不會把問題直接擺在皇帝面前,然後問怎麼辦;

哪怕官員真這麼幹了,皇帝也不能、更不應該親自想解決辦法。

專業的事,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幹。

而皇帝需要做的,便是在官員給出的諸多選擇中,選出那個相對性價比較高,且更有利於穩定的選項。

只不過,這都是對普通的,或者說是土著皇帝而言,才行得通的思維邏輯。

對於劉榮這樣的穿越者皇帝而言,只做選擇題,顯然是不可能的。

穿越者皇帝想做、能做、該做的事,是不可能由封建時代的土著官員,送到皇帝面前去選的。

所以,穿越者皇帝們,往往只能違背‘皇帝只做選擇題’這一潛規則,親自去主導問題的發現和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難免就會讓官僚系統感到不適,甚至將穿越者皇帝批爲獨夫,乃至於暴君。

劉榮不想做獨夫,更不想做暴君。

不是因爲劉榮在意身後名,亦或是歷史評價之類;

而是劉榮認爲,只有自己的名聲足夠好、歷史地位足夠高,自己爲華夏文明所佈的局、所指的路,纔會被後人更加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一個暴君的改革,是不可能被子孫後代沿用的;

——一個獨夫的律令,是不可能得到後世子孫的堅持的。

只有太宗皇帝這樣的‘在世聖人’,才能讓後世子孫心甘情願——甚至是再怎麼不情願,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去沿用、去堅持自己所制定的政策。

劉榮不怕成爲史家口中的獨夫、天下人口中的暴君;

但劉榮擔心自己成了獨夫、暴君,就會導致自己所有的成就,都會成爲獨夫的政策、暴君的律令,從而被歷史修正回原本的軌跡。

出於這些考慮,劉榮平日裡總是格外注意。

有些事,哪怕是劉榮決意去動、去做的,劉榮也會盡可能將其,粉飾爲‘底下某個官員偶然發現,朕這纔不得不去解決’的模樣。

而眼下,劉榮幾乎是毫無徵兆,且毫無必要的,主動要去動朝鮮半島的心思,而且起手就是關乎衛滿朝鮮、芥子朝鮮的政治定性;

此事,有直接關乎到太祖高皇帝——畢竟當年,衛滿顛覆芥子朝鮮,是在太祖高皇帝眼皮子底下發生,卻根本沒有得到漢家任何干涉的。

劉榮不確定自己的這個舉動,能否得到這個時代、得到朝堂內外的理解和支持。

只是穿越者的本能——穿越者‘必須做點什麼,以改變華夏文明的走向,避免華夏文明走彎路’的本能,讓劉榮還是艱難的下定了決心。

“擬詔。”

“着:衛氏朝鮮國君衛右渠,王太子衛建,又衛氏朝鮮國相、內史等,入長安覲見。”

“太常、典客有司屬衙,以待外藩之禮,出長安十里以迎之。”

“又真番、馬韓、辰韓、弁韓、高句麗等諸國之君,皆朝長安。”

話音落下,御榻旁的郎官筆走龍蛇,飛快記下劉榮的口諭,並將其落在紙上。

將紙上墨跡吹乾,送到劉榮面前檢閱,待劉榮微微點頭,那郎官便雙手捧着紙張,快步朝着宮門的方向——朝着宮外尚冠裡的丞相府小跑而去。

而在宣室殿的御榻之上,劉榮卻是緩緩站起身,望向殿門外的天空,悠然發出一聲長嘆。

劉榮這一舉動,看似是有意親近衛滿朝鮮,爲當年之事,做出‘芥子朝鮮自作自受,衛氏朝鮮罪不至死’的政治定性。

但熟悉劉榮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喜歡做選擇題的劉榮,把問題拋了出去。

——此番,得到劉榮召見的,不止衛氏朝鮮;

還有和衛氏朝鮮或多或少處於敵對的朝鮮半島其餘政權的國君。

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橫行霸道慣了,又遠離中原華夏多年,免不得就要生出什麼亂子。

比如一言不合,打殺了某位朝鮮半島政權的國君,亦或是和過去幾十年一般,堵住道路,不讓這些政權的國君、使團去長安覲見。

到底怎麼做?

能不能忍得住?

哪怕再怎麼敵視漢家,衛氏朝鮮此番,又能不能把對漢家的敵意,給完完全全埋藏在內心深處,儘可能不表現出來?

如果可以,那劉榮也不介意對衛氏朝鮮這個‘非法政權’,提供聊勝於無的支持——比如承認其合法性之類。

畢竟衛氏朝鮮再怎麼着,也是‘華裔’政權,無論是用還是滅,都比外人更順手。

至於衛氏朝鮮不承這個人情,仍舊我行我素,視漢家爲無物,那就是給劉榮遞了把刀,好讓劉榮更輕鬆的殺自己了。

兩手準備,劉榮都做好了。

剩下的,就看衛氏朝鮮——就看那所謂的‘朝鮮王’衛右渠怎麼選……

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90章 族!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9章 執棋者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9章 降維打擊?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73章 封印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請假條第5章 登門賠禮第93章 兒,斗膽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章 左膀右臂第432章 策問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550章 皇長子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520章 洗腦?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84章 爆!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421章 大喜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78章 展望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07章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25章 河西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561章 慢慢來第466章 點將!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24章 試探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34章 草原王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522章 漲工資!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532章 就不!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268章 削藩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22章 漲工資!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480章 意外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571章 還真是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159章 社稷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56章 死灰復燃
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90章 族!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9章 執棋者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9章 降維打擊?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73章 封印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請假條第5章 登門賠禮第93章 兒,斗膽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章 左膀右臂第432章 策問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550章 皇長子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520章 洗腦?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84章 爆!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421章 大喜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78章 展望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07章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25章 河西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561章 慢慢來第466章 點將!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24章 試探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34章 草原王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522章 漲工資!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532章 就不!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268章 削藩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22章 漲工資!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480章 意外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571章 還真是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159章 社稷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56章 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