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本心上來講,劉榮倒還真不排斥這種變化。

——如果時機成熟,且真有這麼做的可能,劉榮還真不排斥自己,成爲華夏曆史上最後一位封建帝王。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連封建王朝都還沒玩兒明白,就要大踏步埋進新時代、新整體,那純粹就是在自尋死路。

始皇嬴政一統天下,不過是從分封制到封建制的步子邁的大了些,尚且都扯到了蛋,搞得嬴秦二世而亡!

還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嬴政那‘震驚歷史的一步’的基礎上,稍稍退了半步,在歷史倒車的油門上輕踩了一腳,才總算是穩住局面,享國兩漢四百年。

就更別提在短短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在華夏文明纔剛步入封建王朝的當下,搞那隻存在於理想中的無政府體制了。

但這些話,劉榮沒法跟墨家的那些個理想主義者去說——非但說不明白,也必然說不通。

畢竟事涉墨家的學派根基,以及核心理念,單靠劉榮上下嘴皮子一碰,根本不可能讓墨家動搖信念。

所以,劉榮得出結論:過去這些年,漢家對待墨家,以及諸子百家當中,其他奇奇怪怪的學派的方式,是對的。

——冷處理。

即不承認你的存在,也不否認你的價值。

不將你視作一個整體的學派,而是隻關注你內部的具體個人。

如墨家,漢家從來不在正式場合提及這個學派,也不會在任何行文、詔令當中,引用《墨子》所記載的典故。

但對墨家的成員,尤其是那些技藝高超的墨者匠,漢家則給予其‘官匠’的待遇。

不在乎此人是否爲墨家出生,而是和其他所有工匠一視同仁。

工匠技術好,那即便是墨家出生,也同樣優待;

技術不好,那即便是再怎麼根正苗紅,也根本沒有特殊待遇。

一切都以技術水平爲準,水平高則待遇高。

說白了,就是把墨者當工匠來看待,全然無視所謂的‘墨者’身份,以及墨家作爲學派學說存在。

其他學派也差不多。

小說家,漢家也歷來是即不承認,也不否認。

加之該學派的成員,大都是有錢有閒的權貴,所以就更不去理會了。

平日裡,該學派寫點《宮廷秘聞》《太宗秘錄》之類的小說讀物,漢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必要時,還會主動找上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爲漢家定製一些正向的,具備統戰意義的小說作品。

但要說小說家的執政理念?

別說如今漢室,又或是劉榮了——怕是小說家自己,都早就忘了自己是個正兒八經有理想、有執政理念的學術學派了。

還有幾家,也是類似的情況,但混的比墨家、小說家要好很多。

——如農家,已經被無縫銜接進了漢家的官員體制,成爲了‘農稼官’爲代表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

再比如陰陽家,以‘觀星官’‘卜者’爲代表,成爲了漢室官方神學部門、天文部門的重要技術骨幹。

而在一場失敗的實驗之後,劉榮對墨家的未來,也已經有了基本的判斷。

——讓墨家成爲秦時的法家、漢初的黃老,亦或是未來的儒家那般的執政學派,顯然不可取。

至少在未來千兒八百年內,墨家那套過於先進的力量,還不適合尚處於落後、愚昧時期的古華夏。

但墨家的科學技術,以及‘格物致知’的科學理念,卻是劉榮非常贊同,且對華夏文明具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價值觀。

所以,墨家也沒必要,或者說不應該被完全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不能成爲執政學派,又不應該徹底被埋沒,自然,就只能和過去一樣,以‘工匠’,或者說是工科專業人才的方式繼續存在。

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墨家的技術很好,對技術和科學的理念、態度也很值得采納。

但搞政治之類的,墨家還是算了吧。

專業人士就應該專注於本專業,工程師就應該專注於搞工程。

政治這門複雜的藝術,實在不應該讓墨家那些極致的理想主義者去插手。

又不是沒有別的選擇?

法家那些個酷吏,就很好嘛!

橫眉冷對千夫指,抗壓能力一絕,對上級——尤其是對統治者更是唯命是從。

黃老也不是完全被時代拋棄了嘛!

雖然懶了點,但總歸也是一門政治哲學,尤其可取之處。

甚至就連儒家,那也有着相當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比如董仲舒、胡毋生哥兒倆爲代表的《公羊春秋》,提倡大復仇,並對大一統、中央集權有着近乎偏執的堅持。

這就很好嘛!

對於知識分子個人來說,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對於某個學派政體,以及某個統一政權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對學派而言,這個政權如何,不外乎一句‘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

當然,這裡的‘有道’‘無道’,未必是客觀現實,而是各學派根據自身的狀況,做出主觀判斷。

大致類似於:一個打壓豪強、鄉紳的政權,對儒家而言便是‘無道’的,就應該暫時蟄伏,靜待時機。

而一個風氣開放,法治觀念淡薄的王朝,則是法家認知中的‘無道’。

諸如此類。

但對政權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什麼諸子百家,什麼是非對錯——好用就拿來用唄?

至於對不對、該不該之類,只要用着順手、舒服,便總有辦法粉飾。

自有大儒爲我辨經嘛~

咳咳咳······

在放棄墨家這個綜合性大學派,不再將其視作制衡漢室執政學派的某一方力量之後,劉榮‘三足鼎立’的執政學派制衡方案,無疑便胎死腹中。

黃老死而不僵是既定事實,短期內不會倒塌,也不能倒塌,更是劉榮清晰認識到的。

儒家憑藉‘有教無類’而積累的人數優勢,以及量變所引發的質變,還有儒家學說本身海納百川的宏達底蘊,也使得儒家的復興、顯赫,成爲了未來必然會發生的事。

一方日薄西山,一方朝氣蓬勃。

看上去是新老交替,但劉榮卻很清楚:除了這兩方,漢室還迫切需要第三方力量,來充當二者之間的緩衝地帶,並起到制衡作用。

щшш¤ttκá n¤c o

因爲執政學派的交替,其實和王朝更迭一樣,往往並不會太過溫和。

王朝更迭,興亡皆爲百姓苦。

執政學派的交替也一樣——如果單純是舊的淡退、新的登上歷史舞臺,那這個過程也同樣不會風平浪靜。

描述一個非常具體的畫面,就不難意識到這一點。

你是一個黃老血官員,在太宗皇帝年間入仕,並在先孝景皇帝年間小有所成,官至千石。

而且,不單你出生黃老,你父親、你祖父,也都是有名的黃老巨擘。

在精力秦末戰國,對華夏文化的全方位洗禮之後,像你這樣三代傳承的黃老學鐵桿知識分子,已經能算作是頑固的黃老世家了。

那麼,在當今劉榮這一朝,你,或者說你的家族,乃至於你的子孫後代所面臨的問題,就變得有些棘手了。

——儒家愈發強盛,且步步緊逼,很快就會取代黃老學,成爲漢家新的執政學派。

而作爲舊的執政學派,你們黃老學說的頭部代表人物們,不是去了深山老林修仙,就是窩在家裡煉製仙丹。

你很痛苦,也很頭疼。

因爲你很清楚,儒家一旦的是,那就不可能允許你們黃老之士體面的退出歷史舞臺。

爲了加快執政學派的交替,儒家必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將你們黃老之學貶低的一無是處。

甚至於,爲了避免黃老學死灰復燃,在未來威脅到儒家‘新執政學派’的地位,儒家還可能會挖掘黃老學的學術根基,將黃老學貶爲小說家、縱橫家那樣的小學,甚至歪門邪道。

具體的體現方式或許是:你所在的部門,空降了一個儒家出身的領導,然後你很快被架空,開始被穿小鞋。

若是情況糟糕一點,甚至可能是某個儒家出身的下屬突然冒出來,明明是你下級,卻對你穎指氣使,原因只是你出生黃老,早晚要被他們儒家所取締。

在這種時候,如果有個墨家或法家出身的官員,能在你們兩方之間充當和事佬,那就再好不過了。

比如:你出生黃老,你的頂頭上司是空間的儒家官員,但他的副手,卻是法家出身的積年老吏。

如此一來,你那個儒家出身的領導,就不可能再有精力給你這個黃老學的遺老遺少穿小鞋,而是要專心去和那個法家出身的副官鬥法。

若是二者之間的爭鬥足夠激烈,你甚至可能會被那個儒家出身的領導拉攏!

當類似的場景,出現在漢家每一級、每一地的政府部門時,黃老學體面退出歷史舞臺,就成了可能。

至於替你們黃老學吸引火力的第三方——墨家也好,法家也罷,那就不是你該關心的事了。

他們會成爲儒家新的競爭者,和儒家‘競爭上崗’,誰行誰接替黃老學,成爲漢家新的執政學派。

而在墨家被淘汰之後,留給劉榮的選擇,似乎就只剩下法家一個選項了。

不然呢?

雜家?

還是陰陽家、縱橫家?

顯然都不合適。

而這,就有涉及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法家,到底能不能用?

或者說,秦的滅亡,法家的責任到底有多少、佔比大不大?

以及,如果漢家也重用法家,那會不會布秦法律嚴苛過度,導致宗廟、社稷不穩的情況發生?

秦的教訓,法家這些年總結了沒有、總結了多少,又做出了多少針對性的改變?

這些問題,劉榮都需要仔細斟酌。

對於法家,劉榮的情感倒沒有像針對墨家那般複雜。

既沒有先帝那樣的特殊濾鏡,也沒有高皇帝、太宗皇帝那樣的有色眼鏡。

在劉榮看來,法家和墨家、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一樣。

墨家適合搞技術,小說家適合搞輿論,陰陽家適合搞天文,縱橫家適合搞外交。

而法家,正如其名:其實就適合專精於法律。

根據現實狀況,研究新法也好,在舊有的法律體系框架內,尋求查漏補缺也罷——都是法家擅長,且必然能做好的。

但若要說成爲執政學派,主導一個封建王朝的整體大方向,劉榮還是有些無法信任法家。

不單是因爲法家的履歷上,有‘暴秦’這個無論如何都洗不掉的污點,也同樣是因爲法家的治世哲學,實在很難讓劉榮溝通。

後世有這麼一種說法。

商鞅,李斯,董仲舒三賊,接替完成了華夏統治者對華夏底層民衆的愚化、奴化,讓華夏底層民衆再也擡不起頭,只能世世代代接受統治者的壓迫。

這個說法固然偏激,但既然能出現這種說法,就說明其中,也未必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而這其中,最爲核心的論點,便是法家對底層民衆的治理方式,是存在極爲嚴重的漏洞的。

——人,不是牛羊牧畜。

不是你說往哪幹趕就往哪趕,你說宰了吃肉就宰了吃肉的。

尤其是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華夏,統治者和底層民衆的關係,是幾乎不可能以絕對支配權,長久、穩定的存在的。

偏偏法家就是這麼想的,也恰恰是這麼做的。

將百姓視作牛羊,甚至是奴隸,認爲百姓應該無條件遵從統治者的支配,且無論如何,都絕對不應該反抗?

如果說,墨家想要達成的‘大同世界’是理想化,那法家所追求的這個遠大目標,便堪稱是幻想了。

人有七情六慾,故而爲人。

秩序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秩序的出現,本身就是大多數人一致認同,能爲大多數人帶來好處的,公約興致的協議;

而非少數人認同,只能給少數人帶來利益、損害大多數人利益的條令。

誠然,封建時代的法律條令,本質就是維護少數人利益的剝削工具。

但如果做的太過,如果完全照顧不到大多數人的利益——甚至連大多數人的感受都照顧不到,那就別怪再冒出來個某勝某廣,從魚肚子裡掏出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了。

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46章 廟算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58章 難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205章 羽林第44章 長安侯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婚假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59章 社稷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371章 鹽鐵第585章 別鬧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86章 絞肉機?第263章 人心啊第101章 即刻拿下!請假條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章 左膀右臂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6章 歲末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31章 序幕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99章 十日?!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53章 呵!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449章 戰鼓擂第484章 爆!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11章 幽冥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36章 絕戶計第9章 執棋者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565章 調節閥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566章 如果?第152章 博望苑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46章 墨者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108章 誓師
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46章 廟算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58章 難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205章 羽林第44章 長安侯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婚假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59章 社稷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371章 鹽鐵第585章 別鬧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86章 絞肉機?第263章 人心啊第101章 即刻拿下!請假條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章 左膀右臂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6章 歲末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31章 序幕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99章 十日?!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53章 呵!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449章 戰鼓擂第484章 爆!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11章 幽冥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36章 絕戶計第9章 執棋者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565章 調節閥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566章 如果?第152章 博望苑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46章 墨者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108章 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