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

按照竇老太后的認知體系,這天底下最大的事兒,既不是漢家宗廟社稷穩定,也不是漢家的國家利益。

而是‘太宗皇帝遺德’六個大字。

這也很好理解。

——竇老太后,之所以是孝景竇太后,以及當今劉榮一朝的太皇太后,其法理地位的根源,是其‘太宗皇帝正宮皇后’的身份。

對竇老太后而言,這一身份的重要性,甚至比‘先孝景皇帝生母’的身份都更高一些!

於是,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竇老太后之所以是先帝朝的太后、當今劉榮朝的太皇太后,是因爲她是太宗皇帝的正妻。

那麼,爲了維護自己的法理基礎,竇老太后天然就要維護太宗皇帝——哪怕太宗皇帝早已殯天,漢家的皇位,也已經傳到了太宗皇帝的孫輩。

或者換種方式來說:竇老太后哪怕是爲了自己,也必須維護太宗皇帝,確保太宗皇帝的‘遺德’不收任何損害。

太宗皇帝遺德無損,始終都是那個在世聖人,竇老太后才能憑藉‘在世聖人之妻’的身份,維持自己太皇太后的權威。

而在竇老太后的認知體系,或者說是立場排序中,與‘太宗皇帝遺德’並列的國家穩定,其實也還是和前者離不開關係。

——太宗皇帝遺德,是竇老太后在維護亡夫的生前身後名,從而間接維護自己的法理地位。

而維護漢家宗廟、社稷的安穩,則是竇老太后通過自己的作爲,來證明自己配得上如今的權勢、地位。

簡而言之就是:維護太宗皇帝,就是竇老太后在維護自己。

而維護國家穩定,則是竇老太后通過證明自己,來反向維護太宗皇帝,不去丟太宗皇帝的臉。

二者相輔相成,殊途同歸。

明白了這一點,其實就不難發現:對於竇老太后而言,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漢家的現在和未來。

而是竇老太后自己。

無論是維護太宗皇帝的遺德,還是力所能及的維護漢家宗廟社稷的安穩,實際上,竇老太后的目的都是維護自身地位。

再往下看。

在竇老太后心中,並列第一的太宗皇帝遺德、宗廟社稷穩定兩項之後,排在第二檔的,是竇老太后的個人利益,以及背後的竇氏外戚一族的利益。

前者不必贅述——自然是包括但不限於竇老太后自己的政治利益,個人名望,以及權利、財富在內的實質性利益。

後者,則是通過爲竇氏謀取利益,或維護竇氏的利益,來間接扶持這個能做自己臂膀的家族。

最終的目的,還是幫助自己鞏固地位,鞏固權勢。

最後,排在最後的,纔是漢家的國家利益。

甚至就連這排在最後的國家利益,也同樣是因爲竇老太后,有一定程度的‘野心’。

當然不是顛覆漢家的野心;

而是青史留名,爲漢‘賢后’,從而得到精神方面的滿足,併爲自己,以及竇氏進一步謀取利益的野心。

搞明白這些,先孝景皇帝劉啓、當朝竇老太后,以及當今劉榮這祖孫三人的不同,也就是一目瞭然得了。

——先孝景皇帝劉啓,知道自己不是一個驚才絕豔,千年不出的聖君雄主,卻也有着相當成熟,且必然達到合格線的政治手腕;

所以,先孝景皇帝劉啓,會把國家的穩定放在第一位,以此來保證自己不成爲‘禍亂宗廟社稷’的昏君、庸主。

說白了就是提高下限。

至於追求上限,也就是爲國家謀取利益,則被先帝放在了第二檔,與先帝自己的個人利益並列。

原因正如上文所言——人貴有自知之明。

先帝知道自己不是驚才絕豔,千年不出的聖君雄主。

尤其是在年過三十才即位,知道自己很難在有生之年,爲漢家做出太過於卓絕的貢獻、成績的前提下,先帝將‘穩’作爲了第一要務,將進去則放在了次要地位,主打一個‘穩中求進’。

至於激進的《削藩策》,以及《削藩策》所引發的吳楚七國之亂,則是不得已而爲之。

是爲了長久的穩定,而不得不採取一時的激進策略。

在吳楚之亂平定之後,無論是原本的歷史時間線,還是劉榮所身處的這個位面,先帝的諸般舉動,都是以求穩爲主的。

至於個人利益——這也是一個非常說道的點。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一個並不昏聵的帝王而言,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往往是沒有太過清晰的分界線的。

因爲在封建王朝,國家本身,就是屬於帝王的。

國家利益,就等同於帝王利益——只不過並非直接利益,而是間接利益。

這就好比一個公司的收益,與老闆個人的收益之間的關係。

天子的個人利益,就好比公司老總的個人收入,以及股票分紅。

而國家利益,則像是公司本身的收益。

公司老總的工資、分紅,老總自然是在乎的。

但公司很賺錢,老總難道不也是很開心?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講,公司的錢並不屬於老闆,但公司是屬於老闆的啊!

公司賺錢,不就等於老闆簡介賺錢?

一樣的道理——國家利益,雖然並不等於天子個人的直接利益,但國家本身屬於天子;

所以,但凡不是個極度昏聵,只顧着奢靡享樂、酒池肉林,而不顧天下人死活的昏君,便都會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儘可能保持在同一個頻道。

實際上,也不需要天子刻意去做什麼。

只要滿足‘並不昏聵’的要求,那天子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本身就是高度一致的。

因爲對於不昏聵的天子而言,哪怕只是箇中庸之主,其‘個人利益’,或者說是個人訴求,都必然是以國家的穩定,以及進一步的繁榮昌盛爲主。

而這,就使得天子的個人訴求、志向,與國家利益達成高度一致。

天子達成目的,則國家得到利益;

天子達成志向,則國家繁榮昌盛; 反之,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天子也同樣能得到民聲名望、聲威權勢等許多‘個人利益’層面的東西。

而這些看似屬於個人利益層面的東西,最終又同樣會被天子,用於爲國家謀取利益。

這就屬於一個良性循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自然是昏君。

昏君之所以是昏君,一言以蔽之,便是因扭曲的慾望,而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分割開來。

國家需要天子勤政,昏君卻‘從此君王不早朝’;

國家需要天子簡樸,昏君卻酒池肉林,極盡奢靡。

國家需要百姓得到善待,昏君卻坐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狀況發生。

國家需要什麼,昏君就不做什麼;

國家害怕什麼,昏君就給你來什麼;

什麼天下人,什麼宗廟、社稷,什麼歷史評價,在昏君眼中,都比不過二兩馬尿的滋味,以及褲襠裡的那點腌臢事兒。

很顯然——先孝景皇帝劉啓,固然算不上聖君,甚至未必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明君,但至少絕非昏君。

所以,先孝景皇帝劉啓的認知體系和立場,便是在明確自身能力侷限性,以及大概率無法在位太長時間(31歲繼承皇位)的前提下,從事實處罰,最大限度確保漢家的穩定。

並且在此基礎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以及非做不可的事,來做好太宗孝文皇帝,與當今劉榮一朝之間的過渡。

至於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別的方面,先孝景皇帝或許有值得中傷、批評的地方;

但劉榮敢拍着胸脯說一句:對先帝而言,國家利益與先帝個人利益的一致程度,至少達到了八成以上!

所以,劉榮在先帝面前,往往不需要藏着掖着,也不需要拐彎抹角,或是隱藏真實意圖。

因爲劉榮的認知體系和立場,也和先帝差不多。

對於劉榮而言,國家的穩定,自然是高於一切。

但與先帝稍有不同的是:劉榮將國家利益,也就是發展、進取,與國家穩定擺在了一起,並列第一檔。

究其原因,倒也不是劉榮自命不凡,自認爲自己比先帝睿智、英明許多;

而是單純的穿越者自帶外掛,以及二十來歲繼承皇位的年紀,還有歷史大勢的節點,讓劉榮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帶領漢家銳意進取。

如果說,先帝是‘穩中求進’,劉榮則是‘穩、進並求’。

進取困難的時候,就偏穩一點;

有機會進取的時候,也完全可以在適當範圍內,暫時犧牲‘穩’字。

二者處於動態平衡,視具體情況而定。

至於個人利益——和先帝一樣,劉榮認知中,自己的個人利益,和如今漢室的國家利益,同樣是高度一致的。

作爲天下共主,富擁天地萬物的劉榮,能有什麼個人利益?

吃穿用度,甚至於合理範疇內的奢靡享樂,劉榮都不需要操心,也完全不需要去爭取。

皇帝的身份,天然就滿足了劉榮,在想象力範疇內的一切物慾。

物慾無須爭取,便能得到全方位無死角的滿足,那剩下的,自然就只剩下精神慾望了。

精神慾望有很多種。

在後世,諸多貴族子弟,便在物慾得到滿足後,感到極致的精神匱乏時,選擇了許多消極的、負面的精神預防。

本分一點的,爲了追求刺激,玩兒跳傘、滑翔等極限運動;

出格一點的,飆車,濫交,亦或是沉迷扮豬吃虎。

最過分的,更有沾染du品,強迫女性,乃至以殺戮來求精神刺激的極端個例。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

精神慾望,有消極層面的,自然也有積極層面的。

好比如今的劉榮,一點都不覺得長安的紈絝子弟,鮮衣怒馬,出入成羣,又或是在長安街頭策馬狂奔,再撞死幾個人,是多麼炫酷、多麼令人感到精神滿足的事。

反倒是一個個原本吃不飽飯的農民,在劉榮的治理下能勉強吃飽了;

一個個差點凍死的苦命人,因爲劉榮的原因勉強活下來了;

亦或是原本前途暗淡,根本沒有未來可言的底層民衆,在劉榮的精心設計下,得以生活在一個未來有希望的社會體制之中。

——這一切,都會讓劉榮感到非常自豪,精神慾望得到極大滿足。

更進一步,劉榮希望自己在位的這幾十年,漢家能洗刷過往的許多屈辱,能愈發強大。

希望漢家的百姓,餓死、凍死的越來越少,自然死亡、壽終正寢的越來越多;

希望漢家的將士,戰死、傷殘致死的越來越少,光榮退伍,眼睜睜看着漢家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昌盛,並與有榮焉,含笑而終者越來越多;

希望漢家的官員,因貪污腐敗、殘害百姓,亦或尸位素餐而被罷官免爵,甚至坐罪問斬的人越來越少,致仕歸鄉,得百姓民愛戴,頤養天年,享兒孫繞膝之樂者越來越多。

劉榮希望漢家越來越好。

劉榮希望自己在位的這幾十年,能成爲漢家愈發強大的根本原因。

劉榮,也希望能得到天下萬民愛戴,能得後世子孫由衷的讚歎一句:漢x宗孝x皇帝劉榮,當真是千年難出的聖君雄主!

得漢x帝劉榮,乃我諸夏之大幸!

這,就是劉榮的精神慾望,甚至可以說是劉榮全部的個人利益。

很顯然,劉榮想得到的這一切,幾乎是完全與漢家的國家利益綁定的。

這就不難理解劉榮在先帝面前,往往都能坦誠相待了。

——父子二人,都希望國家穩定,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希望能爲國家帶來利益。

與此同時,父子二人都將漢家,當成自己現在或未來的個人擁有品,並將漢家的國家利益,與自身的個人利益高度綁定。

這還有什麼好瞞呢?

有什麼就說什麼唄?

若非二人之間那一層父子關係,這都算得上是志同道合的知音,乃至同志了!

但竇老太后不同。

在竇老太后的認知體系裡,無論是排在第一檔次的太宗皇帝遺德、宗廟社稷穩定,還是第二檔次的個人利益、竇氏利益;

乃至於排在最後的:漢家的國家利益,都是圍繞竇老太后自己所形成。

尤其關鍵的是:竇老太后的個人利益,和漢家的國家利益,就算沒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步,也絕對達不到先帝劉啓、當今劉榮這般,堪稱‘高度一致’的程度。

第479章 冰雕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34章 草原王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34章 還行吧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7章 樑《孝》王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486章 絞肉機?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36章 絕戶計第550章 皇長子第487章 僵持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08章 太上皇?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93章 兒,斗膽第340章 驗金石第399章 金布律?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89章 不難辦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21章 老兵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591章 妙,妙極第268章 削藩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49章 戰鼓擂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08章 將戰第206章 孤兒軍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84章 爆!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16章 大棒!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421章 大喜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311章 幽冥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5章 漢少府第411章 人才庫?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91章 妙,妙極第524章 划算第159章 社稷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7章 且瞧着吧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32章 策問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
第479章 冰雕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34章 草原王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34章 還行吧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7章 樑《孝》王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486章 絞肉機?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36章 絕戶計第550章 皇長子第487章 僵持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08章 太上皇?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93章 兒,斗膽第340章 驗金石第399章 金布律?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89章 不難辦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21章 老兵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591章 妙,妙極第268章 削藩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49章 戰鼓擂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08章 將戰第206章 孤兒軍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84章 爆!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16章 大棒!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421章 大喜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311章 幽冥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5章 漢少府第411章 人才庫?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91章 妙,妙極第524章 划算第159章 社稷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7章 且瞧着吧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32章 策問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