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

自從穿越過來後,朱由檢的重心都放在了剿賊安民、經商賺錢、抄家發財這些大事上,對於刑部、大理寺這兩個部門並沒有太多關注過,也就是每年秋決批紅時纔想到這兩個部門的存在,直到今天馮英剛纔所言,朱由檢才意識到自己又犯了執政失衡的錯誤了。

“啓奏聖上,老臣所言首件事便是將提刑按察逐步下到州縣去,以便於更好地維護與加強聖上及朝廷之權威。太祖立國之初便於各行省設置按察使司,其意爲察地方官民之善惡,繩不法以糾錯,激濁揚清,懲惡揚善。自各省按察使司建立以來,其作用自是有目共睹,老臣今日便不再就此多言。而太祖更於洪武十五年下旨,於天下州縣特置提刑按察分司,雖因種種事由於半年後裁撤,但太祖之雄才偉略仍爲當世罕有!”

朱元璋當初爲了達到對地方官吏的全面監督的目的,於是在大明各州縣設立了按察分司,以五百餘名士人充任按察分司僉事,賦予其糾劾地方官吏廉潔清正與否的權利。

毋庸諱言,太祖的初衷和設想是好的,但他高估了這批所謂士人的節操。

這數百名按察僉事下到州縣之後,一部分人依仗手中特權而試圖凌駕於地方主官之上,在大耍官威的同時更是利用手中職權,對當地官紳鄉紳強行索賄,並且干涉主官的施政行爲,短短時間內便將衆多州縣搞得烏煙瘴氣,士紳百姓都是怨聲載道。

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朱元璋果斷下令裁撤了地方按察分司,對其中犯事的士人儒生全部予以斬首,這場僅僅維持了半年的新政最後草草收場。

朱由檢對這次非常短暫的新政並無過多的研究,在當下御史和錦衣衛已經具備了監視地方的實力之後,對於受刑部與都察院雙重領導的按察使司他也沒怎麼重視,沒想到今日馮英舊事重提,竟再次建議於地方州縣重開按察分司一事。

“馮卿既知太祖設而復裁之事,那今日爲何又有此念呢?”

“啓稟聖上,老臣今日之所以舊事重提,蓋因世易時移也,今之大明已與兩百餘載前有了天差地別之變,現下重設按察分司之條件遠勝國初之時,且更加合乎太祖當初之所欲也!”

“哦?卿且說說,不同之處何在,按察分司復設之後有何益處!”

“啓稟聖上,現下與國初之最大不同,便在於當今天下已非混亂之初,文風日昌之下致使無數讀書人空有其才而閒置,士紳文人大部生活優渥,其自律之心更甚;朝廷各種律令也已日見完備,而撫民官及佐貳更應主次分明、各負其公,以其專責而治所轄,如此便能使相關事宜由業務精熟之人承擔,更便於防治刑獄冤情之生髮!按察分司之設還有一項益處,那便是與都察院、親軍百戶所一道,在糾劾地方不法之時,彼此之間亦能相互監督,以防其中之情弊生髮!”

最後這一點纔是馮英的最終目的:與都察院和錦衣衛分權,擴大刑部的影響力和權利。

雖然各省按察使司是受刑部和都察院共同管轄的部門,但其主要職責仍是以刑獄判案爲主,所以其主官任免也是以刑部堂官的意見作爲重要的參考依據。

隨着地方巡按御史的出現,其原先糾劾和舉薦地方官吏的職能已經逐漸消失,受理刑獄上訴、糾正錯案、複查州縣文書卷宗並審覈其判決等變成了提刑按察使司的正經業務。

刑部上下對失去一項極爲重要的權利一直非常不滿,現在看到皇帝有將皇權延伸到基層的意向後,幾位堂官暗中商議一番後,決定趁機上本,以減少冤案發生、監督和預防禦史、錦衣衛以權亂政的名義奪回失去的權利。

朱由檢並未深究刑部的搶權本意,而是對馮英所奏一事的可行性和效果頗感興趣。

分權本來就是他未來準備施行的執政策略之一,他是打算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於明年下半年推出將地方官吏的職責和權限分散的決定,沒想到今天竟然有人搶在他的前面提出了此事。

“馮卿所奏之事頗爲緊要,朕會看過題本後再行決定!刑部亦要拿出相應細則纔好。馮卿現下可將後面二事一一道來,若是合乎合規合理,朕自會納而行之!”

這件事大體可行,但具體細節還要好好斟酌一番。待規則制定完備後,就選擇京畿幾處州縣試行,一年之後就能知道效果如何,到時再根據利弊加以完善,並逐步在大明境內推廣。

馮英所奏的後兩件事倒是非常具體,也是通過層層上報後傳遞回來的底層基本情況。

他提議改變現有獲徒刑犯人押解方式,由某地官府總責改爲分段式押解。

大明的刑律之中,除了被判斬監侯的死囚以外,執行最多的就是徒刑。

在大明律中,根據罪人所犯罪行,被依律判幾百裡到數千裡的徒刑佔據了犯罪人數中很大一部分比例。

比如這幾年被抄家的那些勳貴文臣,除了主犯授首以外,其家人都是被流到數千裡以外的荒僻之地,其他類似的情形也是非常之多。

這些罪人或者犯官家眷被流放到外地,從頭至尾是需要有人持械押送、以防犯人中途跑掉的,而各地方官府裡的衙役便是負責長途押解的主要人員。

在交通條件極度落後的時代,長途押解犯人可是一件苦差事,因爲不管路途多遠,這一路上都要步行前往。

缺乏相應的醫療、食宿、安全等保障措施,長途跋涉中遇到極端惡劣天氣更是常見,更別說蟲蛇猛獸、瘴氣惡疾等突發狀況了,就算是小小地風寒溼熱之症也很可能會讓押解之人送命。

這數千裡的行程中,不可能一直在人煙密集的城鎮鄉村附近行走,犯人被流之地也都是荒僻之所,根本沒有官道可走,翻山越嶺、露宿荒郊野外也是家常便飯,雖說官府不會規定需要多久便要押解到位,但這一路上卻是是辛苦異常,很多衙門的官差也是命喪路途之中。

但這門差事同時也是一個油水頗大的好差事,因爲怕官差們路上苛虐犯人,很多犯人親屬會事先給押解的官差送一些好處費,衙門裡也會根據路途遠近給出固定的津貼和費用,所以很多衙役也是搶着接手只要的差事。

而有些悲天憫人的地方官則是不忍見職下因公差送命,所以便將一些意見反映到了提刑按察使司衙門,這樣的意見多了之後,一些行省的按察使也就上稟給了刑部堂官們。

經過堂官們商議過後,覺着專責犯人由事發地解往徒刑地確實有些不太人道,於是便有了馮英今日的題本奏請。

按照馮英的建議,以後徒刑犯人押解差事改爲沿途州縣接力的方式,這樣就省卻了事發地衙役長途跋涉的辛勞,減少官差因傷病意外亡於路途的狀況發生。

“馮卿之奏切合實情,朕準了,內閣可依馮卿之奏擬定條文下發各行省按察使司,之後遵照執行便可!有關改善牢獄狀況之題本也交內閣議處吧!卿等還有無他奏?”

“啓奏聖上,臣有本要奏!”

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十章 困難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
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十章 困難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