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

發生在雙流縣的桐油競價風波最終還是以一個參與者們勉強接受的結局收場。

在官府的調停下,四海商行並沒把事情做絕,最後還是給這些桐油商們留了一條活路,桐油發售價定在了每斤三分八,雙流縣所產桐油四海商行拿走一半份額,剩下的一半由這些桐油商自己分配。

畢竟這夥人也在這裡待了一兩個月時間了,中間食宿費用也花了不少,也算是給雙流做出了些許貢獻,將來雙流縣成爲桐油產出基地後,還要指望這些人把產品銷售出去。

東羅村兩百畝金絲油桐的出產,則全部由四海商行以每斤一錢的價格包銷,幾名大桐油商雖說心中痛恨無比,但面對四海商行這個龐然大物,卻是沒有絲毫反抗之力。

至於大宗桐油三分八的定價,也是孫克敵考慮到蜀地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昂、總要給商人留出適當利潤空間後作出的決定。

爲了本地經濟發展的長遠前景着想,他也不希望桐油競價風波影響到雙流縣的聲譽。

畢竟當地還有其他產業出產的貨物需要由商人發賣出去,要是因爲這件事而讓其他行業的商人,對雙流縣產生很深的誤解,那可是得不償失之事。

而四海商行拿走的這批桐油,除了拿出一部分以評價供應兩大船廠所需之外,其餘的將會被賣給同樣急需的荷蘭商人,價格初步定爲每斤三錢,相比進價,這可是接近十倍的暴利了。

外國人的錢不賺白不賺,尤其是這種稀缺商品。

歐洲國家海運業十分發達,對防鏽油漆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優質桐油是調製油漆必不可少的部分。

儘管此前因桐油資源稀少的緣故,四海商行並沒有售賣桐油的業務,但既然是雙流縣有成爲桐油生產基地的意向,那四海商行當然會迅速組織力量進入到這一行業之中。

在桐油定價協議達成之後,四海商行派來的這位神秘來客第二天便返回成都府,後續商行自然會安排相應人手接續桐油運銷之事,那位年輕攪局者使命已經完成,可以回去交差了。

由於四海商行的突然插手,使得雙流這次桐油交易裡獲取了巨大利益。

三分八一斤的價格,已經遠高於孫克敵當初的預估,首批出產的這近二十六萬斤桐油,就給本地農戶帶來了近一萬銀幣的新增收益,縣衙也從中抽取了近三百銀幣的稅。

雙流縣種植油桐的村子共計二十三個,總人口共計一萬七千三百餘口,而首批發賣桐油的花峪村是其中最大的村落,距離縣城最近,種植油桐面積也是最多。

全村共有三百餘戶、一千一百餘口,按照此次油桐的收益計算,每人可得銀近九銀幣,這筆巨大的額外收入足可抵得上往常幾年辛苦所得了。

爲了讓這筆銀錢用在實處,孫克敵對原有的收入分配方案進行了較大的改動。

刨除官稅,此次花峪村桐油收益爲九千五百銀幣,這其中每人可得銀幣六枚,另外須拿出兩百銀幣,用於酬賞兩名育苗行家,其餘銀幣作爲村民共同財產,存入縣城裡的四海票號,收據憑證由本村三名里正分別保管。

花峪村今後所有公用支出,須由這三名里正提前上報縣衙,獲准後,支取現銀時,也須三名里正一起出面,簽字畫押,將支取數額憑證留存四海票號,以供日後上峰審查所用。

縣衙將會派人幫助花峪村修建容納兩百名適齡孩童進學的學堂一座,解散村內大戶所辦私塾,由縣衙負責聘請教書先生若干,爲學生進行授課,所授課業以朝廷所頒教材爲主。

本村所有適齡孩童均要進學,所需書本筆墨紙硯均由村公款支出,學堂五日一休。

除此之外,村裡還要建設小型診所一座,配備一名郎中及學徒若干,其月薪與縣城公立醫院人等相同,診所日常所需藥材及相關醫用耗材,均由村集體所獲中支出,村民就診拿藥全部免費。

花峪村村內及通往縣城主路進行拓寬硬化,所需資金由縣衙及本村共同負擔。

由於縣城裡已經設立養濟院,本縣所有附和條件者都被收容在內,所以村內不再單獨設立養濟院。

在結清所有桐油款項的第二天,孫克敵與押運桐油款的車隊一道抵達花峪村,在監督款項當場發放後,宣佈了上述幾條修改後的新規。

對於花峪村一千餘口男女老少來說,絕大部分人從沒有一次性拿到過六枚銀幣這樣的鉅款,所有人都沒想到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油桐樹居然有如此大的產出收益,每一個從里正手中接過沉甸甸銀幣的村名,無一例外感激涕零地向孫克敵跪倒磕頭謝恩。

這些最底層的百姓絕大多數都不識字,也沒什麼見識,但最起碼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是有的,當他們聽懂知縣大老爺大聲宣佈的幾項新政策後,所有人都表示了絕對認可和服從。

辦學堂、建診所、修道路,哪一項都是爲農戶們着想,這樣好的官府,如此愛民的青天大老爺可是打着燈籠都難找,這樣的大老爺就應該公侯萬代纔好。

在宣佈完相關政策後,孫克敵在花峪村村民跪送下打道回府,心裡的成就感和得意之情也是不禁溢於言表。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裡,整個花峪村陷入到一場大改造之中。

學堂、診所開始修建,道路開始拓寬平整,有了錢的農戶們利用農閒時間,抓緊從縣城和其他村子僱請各種匠人,翻修擴建自己的宅院。

原先不算富裕的家庭驟然間多了一注大財,少不得抓緊時間修房蓋屋,給家中已經成年的男丁迎娶婆姨,一時之間,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村子成了全縣矚目的焦點。

崇禎二十四年年末,雙流縣四千餘畝油桐所產桐油全部售罄,桐油總產量達到一百五十萬斤之多,平均畝產也有三百六十斤,總產值五萬六千餘銀幣,僅此一項便創造稅收近兩千銀幣,足可抵得上原先半年上繳的稅收了。

這一切只是個開始而已。

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
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