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

警告過侯恂之後的幾天裡,錦衣衛從南京查沒的金銀財寶陸續送達了京師。

朱由檢現在對這些東西興趣不大,金銀再多,對他而言也不過是一些數字而已。

財大氣粗的他對財富已經感到麻木。

現不是初到大明時,那種窮到貼身裡衣都要打補丁的時候了。

毫不誇張的說,他的個人財富比周邊那些小國家加起來還要多。

以前是嫌銀子少,做什麼事都要算計着花,現在卻是愁的怎麼把錢花出去才行。

花錢也是一門學問。

雖然他的金融知識非常匱乏,但前世也曾經聽說過,短時間內大量財富流入到市場上,很可能造成通貨膨脹,會讓普通百姓手裡僅有的那點財產大幅度縮水,讓窮人更加貧困。

不過,閒來無事細細想過一番之後,朱由檢有些懷疑,這種理論在當下的大明是不是行得通。

在貧困人口占據八成以上的大明,哪怕是你給每家每戶發一百兩銀子,這些窮怕了的人們,也絕不會因爲突然暴富後大肆揮霍。

除了會拿出相應的銀子來改善一下居住條件,然後購買一些正常的生活物資外,百姓們百分百會把剩餘的銀子藏到老鼠都找不到的地方去,而不是用來瘋狂購物。

在這個物質極度缺乏的時代,佔總人口九成的農戶們,平時根本沒有地方去掙錢,他們一年所求不過是個溫飽而已。

可是,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難吃上幾頓飽飯,很多地方的百姓在數九寒天也沒有棉衣傍身,腳上也是隻有一雙草鞋可供穿着。

由於沒有看得見摸得着的持續收入,就算有了大把的銀子,可誰敢胡亂花錢?

花點一分銀子就意味着再也回不來了。

現在想刺激手工業的大力發展,就必須有大量的消費羣體才行,而只有有了穩定持續的收入,農戶們纔會捨得花錢消費。

如何讓農民增收的確是個難題。

糧食增產成爲了目前爲止朱由檢想到的唯一解決辦法。

單靠發錢的方式治標不治本,必須要有長期規劃,讓更多農戶在溫飽問題解決後能夠慢慢富裕起來。

在化肥沒有問世前,糧食產量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

按照目前大明各地的糧食產量來看,江南還是要佔據更大的份額。

山陝兩省以及河南、山東部分受災比較輕的府縣,在水利設施日漸完備的情況下,平均畝產在一石左右,在大範圍實施深耕細作等一系列舉措後,這個數據會達到一石半,部分良田會達到兩石左右,這個畝產量會長久的保持下去,不會再有明顯的提升。

除了荊襄地區和關外的移民安置還在繼續進行外,已經基本完成移民安置工作的各地官府上報的數據上顯示,經過幾年來各方的不懈努力,這些地區的糧食產量正在穩步增長中。

絕大部分移民安置點的糧食已經做到了能夠自足,不論是官府還是農戶家中都有相當數量的糧食儲備,並且大部分地區已經基本不用再看天吃飯。

等到過幾年荊襄地區移民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其他地區的開荒田地數目繼續增長,那麼以現有的人口計算,大明將不會再有缺糧之憂,全面解決大明人口溫飽的目標就會達成了。

南京大清洗的成果還是十分喜人的。

這次嚴打不僅是徹底解決了千百年來的一個頑疾,讓一向享受優待的士紳階層開始繳納賦稅,而且清洗運動的直接成果也是極爲豐厚。

錦衣衛此次共抄獲金銀九百餘萬兩,田地七百餘萬畝,工坊三十餘座,商行店鋪有三百餘間,其餘的古玩字畫暫時無法計數,需等到變現後纔會知道價值。

除了這些資產以外,這些官紳大戶、士紳豪門被抄家滅族後,遺留下來的各種豪宅山居也是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

除卻田地之外,其他的財產已經全部交由四海商行進行清資盤點,然後再予以消化吸收,變現的資產也將會送到京師來。

這七百餘萬畝田地七成種植桑棉,其餘種植稻米。

主持此事的盧象升除了拿出部分田地分派給衆多私農外,剩餘田地將會劃歸所屬地方官府作爲公田對外佃租。

這部分公田除了須繳納三成賦稅外,佃租者還需向當地官府另外繳納兩成賦稅,以充實官府糧倉,防備饑年之用。

在寸土寸金的江南,哪怕是這種五五分賬的高佃租也不用擔心租不出去。

當地的大戶不缺糧食,他們缺的是種植桑棉後加工成商品謀取更大利潤的田地,對他們來說,自己僱人種植只是給出一些糧食,而這些田地最後產生的價值,卻是那些糧食的十倍甚至數十倍,這種好事何樂而不爲?

此次江南大戶人家中總共釋放出了十二萬有餘的私農,盧象升按照成丁每口十畝,未成丁每口五畝的數量把田地分派下去。

這些私農會都是失地農戶或者破產平民,在分到田地的同時,他們的各種資料都會被官府重新登記造冊並取得戶籍,他們所分到的田地也被嚴令禁止專賣,違者將會被沒收田地不說,全家還會被髮往關外服勞役五年。

這條規定杜絕了某些大戶想從這些新佃戶手中花費高價購買良田的行爲,也是抑制土地兼併的有效手段。

對於江南廣植桑棉的傳統做法,朱由檢並不排斥和反對。

江南是大明手工業最爲發達的地區,它的繁盛正是建立在遍地工坊的基礎之上。

在本地遍植桑棉,可以有效地降低運輸成本,使得這些經濟作物經過短途運輸後,很快就能轉化成全世界都缺少的商品。

這種現象形成已有百餘年,江南人所需的糧米從自給自足,逐步發展到了從湖廣買米家用,原先大量種植水稻的良田也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在溫飽問題全面解決後,輪耕輪種就要提上議事日程了。

玉米、蜀黍、大豆、油菜、花生、芝麻,以及不佔地的紅薯等經濟作物將會被全面推廣開來,在豐富大衆的消費需求的同時,也能讓農戶們得到額外的受益。

玉米早在萬曆年間便已傳播到了大明,但近十餘年持續的天災人禍下,全大明玉米的種植面積並不大,僅僅在兩廣地區、陝西、山東等地有一定的種植,至於紅薯,也就是在朱由檢的重視下,這兩年經過大量的育苗改良,纔開始在京畿一帶小範圍種植,而在最早引進的江南地區則是被棄若敝履。

玉米和紅薯都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它們既可以作爲主糧,同時也是餵養畜禽的最佳飼料。

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八章 皇莊4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
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八章 皇莊4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