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

令朱由檢和其他人沒想到的是,說話的又是禮部尚書張國維。

這廝剛被首輔打了臉,怎地又蹦了出來?難道嫌自己死的慢不成?

“有事奏來!”

在羣臣幸災樂禍的眼神中,朱由檢面無表情的開口道,語氣中沒有摻雜任何感情色彩。

“啓奏聖上,已薨衍聖公長子孔興燮連番上書禮部,分說請求下代衍聖公襲封之事,其請封之表臣也已呈於御前一月有餘;衍聖公之位乃我名教之標杆,其長期空缺之下恐引發士林紛議,致使天下讀書人心生惶恐。此事關乎天下教化之興衰、士林人心之向背,實是幾位緊要之事,還請聖上早日下旨賜其襲封,以安天下士人之心!”

距孔衍植被錦衣衛溺斃已經過去數月有餘,其長子孔興燮在兩個月前便上表朝廷,請求冊封襲爵一事能儘快辦妥。

而禮部早就將孔興燮的請封錶轉呈進宮,但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宮內的任何迴應。

孔興燮卻誤以爲是自己沒有打點到位的原因,在託請了數位名家大儒致信數位朝堂重臣後,又遣了親信進京,以重禮請託張國維等人面聖時提及此事,以求儘快襲封衍聖公之位。

張國維在接受了孔家送來的兩千兩銀子以及幾樣古董字畫之後,遂以禮部的名義繞過通政司,直接給皇帝上了部本,將衍聖公爵位的重要性,以及孔興燮襲封的合法性羅列其中,請求皇帝儘快賜封,以免引發士林清議的不滿。

沒想到部本進宮之後依舊是沒有任何迴音。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雖然張國維自知自己的前程不妙,但爲了在士林中贏得一片好評之聲,以便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一些人脈,這纔在連續被溫體仁擺了兩道之後,硬着頭皮站出來再次提及此事。

“據朕所知,孔家借衍聖公之名,於鄉里多行種種不法之事。近兩百年來,其通過巧取豪奪、強行逼迫等手段,於天災人禍之時強買百姓良田歸爲己有,期間更是有傷人害命之嫌。據查,衍聖公府名下田地有數千頃之多,且俱爲水澆良田,大部分原爲當地農戶所有。而其爲孔府強買之後,產出之糧亦均被其囤積居奇,於糧荒之際高價售賣謀取不義之利!此等行爲於聖人利義之喻完全相悖,此等行徑已背離聖人初衷,其以何德承繼爵位?朕以爲,孔家北宗於名教大義之上缺失嚴重,與孔家南宗耕讀傳世相比,其應當悔過自省方可言其餘!此事不必再提!朕自有決斷!”

朱由檢冷着臉將張國維的奏請駁了回去、

孔興燮遣人入京送禮的詳情錦衣衛早就呈報宮內,朱由檢並沒放在心上,誰收了禮都沒用,一些提及此事的題本都被他扔到了一旁。

他就等着有人站出來公開給孔家說話時,把孔家的醜事宣揚出來,向世人揭穿孔府北宗貪婪無恥的真面目,以此來打擊那些僞儒家、真小人的醜惡嘴臉。

一旦孔家的醜事曝光,那肯定會在士林中引發對孔家的爭議和批判,也會使世人對儒家經義如何作爲個人修身標準重新定義。

而最後自己再以朝廷的名義重新制定儒家標準,在大明推行新儒家學說,把仁義禮智信作爲最基礎的儒學理義,以約束更多人的言行。

朱由檢相信,自己今日這番言論很快就會被傳揚開去,到時候錦衣衛再借機暗中推波助瀾,拿出一些真憑實據用以輔證之後,這足以讓天下有頭腦的人去用疑慮的眼光看待孔家,那麼孔家所釋義的儒家學說也將會成爲士林中議論的話題。

只要有了懷疑就好,朱由檢並沒打算徹底否定儒家,只是想去其糟泊、留其精華而已。但這將會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大事,朱由檢也沒有太多精力參與其中,到時候就交給老溫處理吧,相信他會樂於替自己背黑鍋的。

張國維臉色訕訕的坐了下來,一股濃濃地挫敗感從他的心頭升起。

孔家不管做了什麼都與他無關,他只是想利用這個機會撈取一些私利,而皇帝對他的不耐讓他感到絕望。看來自己在京師的日子可以倒數了,可令張國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皇帝就是看不上他,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報~~~啓稟皇爺!關外緊急軍情送達!”

就在這時,殿外的一名小太監捧着一個紅漆木匣奔入殿內後大聲跪稟道。

王承恩趕忙小跑着過去接過了木匣,小太監躬身退到殿外。

“溫卿、楊卿、孫卿、陳卿留下,其餘諸卿且回本部處置公務去吧!”

隨着朱由檢的一聲令下,除了被點名留下的幾人以外,包括駱養性在內的內廷、外廷諸人施禮後退出了殿內。

王承恩在驗看過木匣封口未動後,將封口處的蜜蠟用火折融開,打開木匣將裡面的奏報拿出遞到了朱由檢手中。

洪承疇的奏報內容不多,朱由檢接過信箋看了一眼後先是微微一怔,繼而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不一會功夫,殿內的幾人便將奏報傳看一遍,王承恩收回後放在了御案上。

“諸位卿家議一議吧,此事雖說不知原委到底爲何,但對朝廷來說確是有益無害。那麼此間有無以供利用之處呢?衆位卿家不妨詳加考量!大伴,去吩咐一聲,朕今日午間留幾位卿家用食!”

朱由檢笑吟吟地說了幾句後轉頭對王承恩道,王承恩趕忙點頭應下,之後去後殿門口喚過一個小太監囑咐了幾句,小太監隨即飛奔而去。

見衆臣都在蹙眉思考當中,殿內一名小太監輕手輕腳的給幾位大佬續上茶水。

朱由檢並未催促衆人,而是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活動活動腿腳。

不知不覺已經是未時末了,坐了這麼久確實有些乏累的感覺。

穿越過來幾年,一直忙於各種事物,缺少了足夠的運動量,以致精力有時感覺不繼,看來以後要多活動活動了。

朱由檢這番伸胳膊蜷腿的舉動剛好被回來的王承恩看了個正着,王承恩趕忙小跑到他的近前壓低聲音問道:“皇爺,您是不是累了?這事一時半會怕是幾位大學士也想不出好法子來,要不您去後宮歇會兒,老奴陪着幾位學士在這靜思,待御膳備好,您和幾位學士用過膳食再商議此事可好?”

“大伴有心了,朕只是無事起來鬆緩鬆緩,眼下用膳還早,且稍待吧!對了,大伴,家人可曾安置妥當了?”

朱由檢笑着低聲問道。

早在前年的時候,他就讓王承恩從自家侄兒中過嗣一個,給他承繼香火的同時也能讓他的名字重回族譜之上。

要知道王承恩雖然位高權重,但畢竟是沒了子孫根的閹人,因爲自家絕後的原因,不管你多大官都要被從族譜上除名的,將來死後也不能葬入祖墳,因爲那樣會讓先人蒙受羞辱的,這件事已經成了王承恩長久以來的的一塊心病。

“回皇爺的話,老奴的侄兒前幾日已是入京,現已搬進了老奴於東城給他置辦的宅子裡;等瞅個良辰吉日,老奴就辦個磕頭宴,從此之後老奴也是有自家孩兒之人了!”

此刻的王承恩容光煥發,平時佝僂的身子也挺直了起來,語氣裡是滿滿的自豪與欣慰。

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
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