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

除了溫侃因自身出色的表現引起了朱由檢重視之外,孫克敵到達湖北後的言行舉止也是朱由檢重點關注的目標。

相較於因職責和出身而格外引人注目的溫侃,在國子監中小有名氣地孫克敵去往湖北一事卻並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而孫克敵的表現也並沒有讓朱由檢失望。

名臣的家教確實不是蓋的,名臣的後代,的確有人繼承了祖輩身體裡優良的基因。

雖然朱由檢對孫克敵與其父大相徑庭的行事風格感到有些奇怪,但仔細琢磨過後便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孫克敵剛一降生,孫傳庭便外出爲官,在其兩歲時,孫傳庭辭官歸家,隨後便在代州老家待了十四年之久,直至崇禎八年被朱由檢再次起復。

可以說,在孫克敵人生最爲重要的階段,正好是孫傳庭言傳身教下陪伴度過的,這就爲孫克敵形成正確的三觀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因爲這個時期的孫傳庭正處在報國無門的鬱悶期,在教育自己兒子時肯定是將自己對時局的觀點不遺餘力地灌輸給了孫克敵,其中也會夾雜着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

比如,爲了施展才能,就必須身居高位,而升官的過程中,你可不能像爲父這樣任性使氣,要圓滑,要學會曲線救國。

單單是說教是遠遠不夠地,要想將父親這些教誨付諸於實踐之中,那就必須要有個平臺和環境。

恰好,崇禎八年,孫傳庭離家赴任陝西,朱由檢爲了安撫這位名臣,派人將孫傳庭的家眷接到了京師,孫克敵隨即入國子監進修。

正是朱由檢這種無意中的舉動,給了孫克敵將父親灌輸的思想運用到實踐中的機會,在不斷地嘗試中,孫克敵終於找到了與人打交道中最受歡迎的方式。

據錦衣衛定期呈送來的奏報來看,在一千多名上山下鄉的舉子中,孫克敵的表現可以說是卓然出衆,迥異於他人。

當絕大部分舉子們身處惡劣環境下怨天怨地時,在渡過最初的不適之後,孫克敵很快便融入到了所處的環境當中,展現出良好的悟性以及非常強大的組織能力。

在配合當地官吏開展一系列繁雜瑣碎的安置事物中,孫克敵毫無世家公子的架子,也從未對他人表露自己的身份,遇事總是不恥下問,並很快將新學到的知識和手段運用到實踐中去。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深諳此道的孫克敵自知,想以一己之力做出超人的功績是相當難的,於是這位孫公子很快便從同處一地的舉子中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者。

在經過兩個月的磨合之後,又將這隻十五人組成的小團隊分成兩組,他和另一名來自山東青州府的舉子方來運各領一組,劃定各自區域後,相約在結束任務後比較各自的成績,以此來激勵團隊中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

實踐證明,只要在遇到困難時想辦法克服,自己也撲下身子投入其中,這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想不成功都難。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支小團隊也基本適應了所處的環境,通過親身投入,也對大明普通農戶日常地艱辛有了更真切地領悟。

在閒暇之時,孫克敵也不忘以經書和先賢的教誨引導團隊中人,鼓舞大家一切以爲生民立命爲宗旨,力爭在開創盛世地過程中獻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這些平日裡衣食無憂,或者錦衣玉食地士子們,把現在所經受的一切,與往昔那種悠閒自得的生活相對照,這才明白了何謂民間疾苦。

那些爲求溫飽而終日辛苦勞作地黎庶們,給他們的心靈深處帶來了極大地震撼。

每當這些“草民們”從他們這夥人的身上得到幫助地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感恩戴德,每每讓士子們感懷不已。

任何人在施恩與人而得到真誠感激的時候,那種滿足感會不自覺間讓心靈得到不同程度的淨化。

爲了表達對官府和這些文曲星的感激之情,農戶們會將剛剛從田間水塘中捉到的一條草魚、一兜田螺、幾隻螃蟹、數條黃鱔等自己不捨得吃的食物,打發自家的孩童送到士子們居住的草屋木棚裡。

當這些怕生的孩童們扭捏着將這些食物送來,並怯生生地告知士子們一聲,隨後扔下就跑掉的時候,這些讀書人的良心終於被徹底激發出來了。

在類似的事情發生過無數次之後,士子們終於將這些他們原先輕視地草民視爲了同胞,也深切地體會到了草民的不易,並更加盡心盡力地投入到了接下來的工作中。

在對孫克敵的表現感到欣慰的同時,在整個移民安置期間,其他表現出衆的舉子也被納入到了朱由檢的視線之中。

這個溫體仁出於自己內心不平衡而提出並實施地方案,卻在無意中成爲了大明未來人才的發掘和培養的重要途徑。

王陽明倡導的知行合一,在這個偶然出現的大潮當中被得到了良好的展現。

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是自古以來的難題,原因就在於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而就在今天,這個平臺誕生了。

朱由檢現在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瀏覽湖北各地官府、御史、錦衣衛送來的各種情報和信息,然後將其中表現出衆的人物記錄下來,列入持續觀察的目標之一,以後再結合其人後續地表現考慮如何安置。

治國理政、開創盛世,這個過程中需要無數各方面地人才。

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因材施用,不能求全責備,允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就是朱由檢的用人策略和方針。

人無完人,不能求全責備,自己都做不到的,就不要站在制高點上加以指責。

整個移民安置工作還會持續數年,等到大部分移民穩定下來之後,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優秀的舉子,會有很多人被就地授官,正式成爲大明體制內的一員。

爲了防止有人借進士和舉人的身份對他們將來的升遷提出異議,朱由檢打算開後門,借鑑宋時的鎖廳試製度,給這些舉子以進士身份。

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章 洪承疇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
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章 洪承疇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