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

正在沉睡中的崇禎被王承恩叫醒。

崇禎披衣下牀,打着哈欠在宮女的伺候下穿好衣服,王承恩已經把緊急軍情簡單敘述一遍。

崇禎用涼水淨面之後頓覺精神一振,終於來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清軍領軍的還是那個以勇悍聞名的阿濟格。

前世阿濟格領軍入寇,在打破十餘處州縣後,掠得十餘萬人口,五十餘萬兩金銀以及無數糧食布匹滿載而歸。臨走讓後隊伐木做板,上書“衆官免送”的字樣,洋洋得意的回了遼東,那這一次呢?

崇禎沉聲吩咐道:“讓駱養性開始散佈消息吧!朕要讓女真滿萬不可敵這句話成爲千古笑談!”

身材高大瘦削,肩寬腰細,身穿對襟鎖甲的阿濟格陰着臉看着山頂上的烽火。他本來想夜襲拿下關口,然後趁機打幾十裡外的昌平一個措手不及,現在已經暴露了。

剛被八哥皇太極封爲多羅武英郡王的阿濟格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從小隨着父親努爾哈赤東征西討,立下戰功無數。

這次他統領自己正白旗的十五個滿編牛錄,鑲藍旗五個牛錄,兩紅旗十個牛錄,蒙古正白,鑲白兩旗二十個牛錄,以及耿仲明的漢軍旗,還有數千名包衣,共計一萬八千人破關而入,目的就是掠奪更多的人口物資,充實八旗實力。

既然已經無法突襲,那就天亮之後直接攻擊好了。

阿濟格絲毫沒有把明軍放在眼裡。遼東數十萬兵馬號稱什麼鐵騎,不也只是龜縮於城中不敢出來嗎?

內地的官軍比起遼東明軍差得更遠。崇禎二年破口那次,八旗圍着京師搶了個遍,最後纔在飽掠之後退兵。明朝彙集十餘名總兵,數十名遊擊參將,近二十萬的人馬,在自家門口愣是沒人敢上前挑戰。

阿濟格下令全軍進關後就地歇息用飯,等天徹底大亮之後展開攻擊。

看着源源不斷的人馬從關外涌入邊牆內,阿濟格心中豪情萬丈。這次定要多搶人口錢糧,讓那個心狠手辣的八哥看看,自己和弟弟多爾袞、多鐸的兩白旗纔是八旗第一。就算你硬把鑲黃、正黃旗的旗子奪走,給俺們換成白旗,不管怎麼換,兩白旗子弟的心你奪不去!

天色已經漸漸亮了起來,清軍向周邊地區派出哨探,然後全軍歇息用食。

阿濟格的營帳裡,饒餘貝勒阿巴泰及額駙揚古利、正白旗都統譚太、鑲藍旗和正紅旗的幾名統領、蒙古正白、鑲白兩旗固山額真耿格爾、丹巴等人正在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這次扣關是八旗旗主合議的結果。原本皇太極想讓自己兒子豪格爲主帥,統帥兩黃旗以及蒙古兩黃旗和漢軍旗進入大明搶掠的,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給豪格立威,等自己百年之後豪格能順利接任。

但這一決定遭到阿濟格三人的兩白旗以及鑲藍旗旗主阿敏的激烈反對。理由就是豪格年幼,驟爲統軍大將,恐難服衆。八旗現下對明軍有壓倒性的優勢,倘若此次豪格領軍入境獲取財物失手,那對八旗士氣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反過來也助長了明軍的威勢。

阿濟格等人當然不願看到皇太極將豪格定爲接班人了。在他們眼中,八旗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們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除了父汗英明神武以外,你皇太極有何戰功?我們在外浴血死戰,你不過就是在背後出出主意,管管後勤罷了。你能登上皇帝的位子,還不是我等忍讓的結果?

你當皇帝也就罷了,還想讓你兒子成爲太子,這絕不可能!

豪格那小子驕橫莽撞,打的勝仗無非是手下統領得用罷了,他有什麼資格要位於這些叔叔之上?

因爲大明的人口物資誰搶來的就算誰的,並且明庭軟弱,明軍戰力不堪,所以誰都想帶兵進去搶一把以便壯大自己本旗的實力。有了實力將來纔有資格爭奪皇位,你兒子豪格就算了,好事不能都給了你家吧?

最後阿濟格在自家兄弟的兩白旗,阿敏的鑲藍旗以及代善的兩紅旗支持下,取得了這次領軍的統帥權。皇太極迫於無奈,只得妥協,但心裡對代善和阿敏則是恨之入骨。

饒餘貝勒阿巴泰開口道:“郡王,等大軍就食後,俺領先鋒去打昌平,郡王和額駙給俺壓陣就行了,兩個時辰定教郡王進城歇息!”

年已六旬的揚古利精神依然矍鑠,他聲若洪鐘的開口道:“饒餘貝勒身份尊貴,怎能當前鋒使?還是老漢我去打頭陣好了!”

其餘的統領、蒙古的固山額真也紛紛出言請戰。頭功賞賜最多,並且破城後能率先搶掠,獲得的物資更多。至於明軍的抵抗已經被他們忽略不計了,交手多次,明軍基本就是放一輪銃箭,被騎兵一衝既潰。

阿濟格擺了擺手,帳中頓時安靜下來,衆人對暴躁易怒的阿濟格都是十分懼怕。

“譚太你帶着五個本旗牛錄、鑲藍旗五個牛錄、兩紅旗五個牛錄,再加上一千包衣向東,去打懷柔,打下懷柔再往南打順義,香河,然後撤回。剩下的人跟着本王,打破昌平後進逼京師,之後分兵向南,打良鄉、房山、固安、永清等地,搶夠了就折返!這次要多搶糧食和工匠,有了糧食就穩得住,工匠多了能造槍炮箭只。吃過飯就走,莫要拖延!”阿濟格下令道。

揚古利開口道:“郡王,要不要留下點兵馬看着西面?明軍宣府那邊有不少邊軍,要是咱們在明地耽擱久了,怕他們會趁機撿便宜!”

阿濟格不屑的道:“前年俺領兵打哈喇慎蒙古,一直往西打到千里之外的萬全,宣府有個參將領着三千人出了邊牆迎戰俺,叫俺一個衝鋒就斬於馬下!什麼狗屁邊軍!不用防他,就怕他不來咧!”

天剛剛亮,京師開始戒嚴,建奴大軍破居庸關入寇的消息迅速傳遍大街小巷,整個京師人心惶惶。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猶在眼前,建奴竟然再次入寇。要是打破昌平,建奴就可以揮師長驅直入,直逼京師,難道這次又是一場慘禍不成?

京師的物價開始迅速上漲,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百姓,都趕緊採購米麪油鹽等生活物資,以防建奴再次圍困京師,到時漕運斷絕,糧食還不知道長成什麼樣。

京城的糧價已漲至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並且上漲的勢頭極爲迅猛,其餘的油鹽蔬菜之類雖然漲幅不大,但也是開始上漲。這還只是消息傳來的第一天,要是建奴在京畿肆虐日久,現在一兩銀子一石米的價格不知翻幾番呢。

就在幾乎所有人都憂心不已之時,一個消息在高官勳貴中迅速流傳:皇帝意欲讓各家遣人去昌平,觀看官軍如何大破建奴的場景。

因爲這個消息是錦衣衛派人通傳的,所以儘管接到通傳的高官勳貴們都是驚疑不定,但大都還是預備派出府中親信之人趕往昌平。去看看到底適合情形,傳說中的勇衛營是不是真的能打敗兇悍的建奴。

卯時正,京師北面的德勝門剛打開,一大羣青衣小帽之人或騎馬或乘馬車涌出城門,直奔數十里外的昌平而去。

一路之上衆人都感到奇怪,沒見到一個從北面往京師逃難的百姓。難道昌平已被攻下後屠城不成?不對呀,要是城池已破,那路上怎麼如此多騎馬往來的錦衣衛?

帶着對未知的恐慌憂懼,衆人又不敢違背主家的命令,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趕路。一路上衆人都是四處觀望,只要發現不對立刻翻身而逃。

他們不知道的是,勇衛營已在昌平附近紮營月餘,並且在城內放置千人以防建奴偷襲。在烽火點燃後全軍便集結整裝,一個時辰後,大軍便已進城。

在錦衣衛的配合下,昌平東西兩門俱已關閉,城內百姓被勒令閉門不得出入。勇衛營輪流就食之後,以營伍爲單位出北門外列陣,等候清軍的到來。哨探們往來奔馳,將探查到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回中軍,大戰一觸即發。

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八十章 困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
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八十章 困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