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

從戶部中選調司農寺左少卿的決定也是朱由檢慎重思考後才做出的。

宋應星畢竟沒有做過執政一方的主官,對於一個如此大的部門如何統籌佈局根本沒有絲毫經驗,現在最適合他的應該是副手的職位,這樣正好可以發揮他所擅長的技術類特點,投身於田間地頭、工坊窯爐的親身實踐之中。

戶部清吏司郎中的優勢前面已經講過,這些官員都屬於業務精熟的官場老手,知道如何去開展和推動寺務。只要侯恂嚴格把關,從十幾名郎中裡挑選一名各方面經驗都比較豐富、工作作風穩健紮實之人還是不難的。

司農寺少卿這個位子對於戶部的郎中們可謂是有着巨大的誘惑力,五品到四品對於中級官員來說可是個天花板,如果沒有強大的背景靠山,絕大多數官員升到五品也就到頭了。

侯恂現在的心裡已經是樂開了花。

他正在琢磨趙之用留下的空缺以及隨後的一系列人事問題呢,沒成想又一個從四品的高官位置給了戶部。

由堂官於部中舉薦一名正四品大員,這在戶部兩百年的歷史中可是絕無僅有之事。

這倒不是說戶部官員以前沒有升擢的先例,但那些升遷之人並不是由本部堂官舉薦的,而是靠着其他的途徑才得以拔擢的。

而這次由部中選拔人才一事外界並無任何干涉,是實打實的有幾位堂官們考察後定下的人選。

被拔擢的趙之用也是在部中待了十年的老人,憑藉着能力從主事一步步升到了郎中,這一切都是部裡上下有目共睹的,對他的升擢雖然也有人說三道四,但大多數人還是對此表示了認可,都認爲這次升賞是比較公正的。

對於自家尚書能升爲大學士,並且從皇帝那裡給部中官員討要到了升賞之權後,部裡上下對侯恂的尊敬之情可見於言表,所有人見到侯恂都會恭恭敬敬的施禮問候,看侯恂的眼神裡滿是尊敬和諂媚之意,每個人辦差都更加的勤勉敬業,都渴望自己做的一切會被部堂看在眼中。

兩位侍郎現在每天上值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分頭到侯恂的公房報道問安,請示彙報一下今天有哪些部務要處置,然後纔是回到自己的公房辦差,這在以前可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侯恂心裡自然清楚,自己入閣的事已經是十拿九穩了,接下來就是確定誰接他尚書位子的事了。

按照皇帝幾年來習慣於使用專業人才的作風,他空下來的位子應該會從兩名侍郎中選拔使用,而皇帝肯定會就此徵詢他的意見和看法,可以說自己的意見直接決定了誰能坐上尚書這個正二品位子。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左侍郎周志謙很有希望成爲新的戶部尚書。

不管是從能力還是爲人出事上看,周志謙都比右侍郎李鳳村要強一些,侯恂面聖時也刻意帶着周志謙露了幾次面,從皇帝的態度上看,對周志謙是比較滿意的。

對此心知肚明的周志謙對他的舉動也是感激萬分,與侯恂相處時言行中處處透着尊敬之意。

部裡的種種變化使得侯恂私底下也是得意非常。

自己既能蒙聖恩入閣,並且還能左右二品、四品大員的人選,這已經是人生的巔峰了。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幾件好事還不算完,皇帝竟然緊接着又向戶部扔出了一個大肉包子,自己竟然又可以對一位從四品高官的位子進行決定性的選擇,此事過後,自己在部中的威望可是更加的如日中天了。

“啓奏聖上,既是聖意欲放開茶禁,臣自是不敢置喙其中深意;只是從此之後,太倉又要減少一筆收入,而部中茶馬司、茶課司相關人等,以及都察院巡茶御史如何安插,還請聖上示下!”

“朕於此前曾查詢過相關數據,茶課每年於太倉納銀僅十餘萬兩之數,現下不論是國帑還是內帑都已日漸好轉,已不差這些許銀錢了。而茶禁放開之後,茶葉之銷量將會猛增數倍甚至更多,種茶農戶定會增加種植畝數,此後也必將長期受益其中。故而,茶葉放開經營已是大勢所趨!至於富餘人員安插,戶部自我消化即可,茶馬司、茶課司從即日起予以撤銷,巡茶御史自有都察院予以安插!”

促進和刺激商品流通是除了農業以外的重中之重,也是帶動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因素。

而作爲大明遠銷海外的三件套之一的茶葉更應該從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解除茶禁,把茶葉從官營改爲民營,這便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這條禁令的解除也給江南士紳們帶來新的財路,讓他們的利潤更加擴大化,同時也將帶動相關農戶的收入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茶禁的取消意味着朝廷將不再對茶葉的種植面積進行限制和管理,茶商們也不用再從官府手中購買茶葉再去進行銷售,這樣既降低了成本又減少了中間環節,從而使茶葉成爲完全自由流動的市場化商品。

明面上朝廷每年損失了十幾萬兩銀子的收入,但由此引發和產生的社會效益卻是無法估量和計算的,對海貿的發展和促進也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

其實朱由檢早就針對茶禁一事派人做過查訪,在江南一帶或者是雲貴等茶葉主產區,很多鄉紳土豪早就無視朝廷禁令,暗地或者半公開的擴大了茶樹的種植面積,用以滿足日益增長地市場需求,自己也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這些人都是地方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和當地官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則,地方官員們也默許了他們的這種做法。

如果不是這種私自種植採摘的茶園存在的話,每年大明自身消耗以及銷往海外、邊塞地區大批茶葉從哪裡來呢?

“啓奏聖上,臣有本要上!”

起身說話的是年過六旬的刑部尚書馮英。

作爲存在感及其微弱的馮英一向很少出言參與政務,每次會商也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靜坐無言,時間長了,包括朱由檢在內的閣老重臣們基本都忽略了還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

“哦?呵呵!馮卿可是難得發言!有話只管講來便可!朕亦想知卿有何建言呈上!”

朱由檢先是微微一怔,隨即微笑着對這位老臣示意道。

“啓奏聖上,臣只是觀聖上銳意圖新之連番舉動後,對照本部事物後偶有所感,於是便草擬題本一份,將今日所思之列於其上以供聖覽。老臣年齒已長,思慮或許仍有粗鄙疏漏之處,還請聖上御覽後予以指正!”

“馮卿且坐、且坐!不管卿之建言有何疏漏之處,但爲公務者,即可直言不諱!未曾想諸卿盡然於朝政之上均有獨特之思,朕心甚喜之!卿坐下回話即可!不知馮卿此番所奏大致爲何事?”

王承恩將馮英的題本拿來交到朱由檢的手中,朱由檢並未即可翻看,而是饒有興致地開口發問道。

他是有意爲之的,爲的就是讓馮英當着衆臣的面把自己的想法公開講出來,算是給這位老臣一次露臉的機會。

不管馮英在題本中寫了什麼,只要涉及的是公事,那就值得去肯定和讚揚。

“老臣謝過聖上恩典!臣於題本中所言爲刑部所涉之三事。其一爲提刑按察下州縣一事;其二爲改變押解流放犯人方式之事;其三爲改善各地官府刑獄之況一事!”

“哦?此三事實是令朕有耳目一新之感!卿快快講來,朕與衆卿均洗耳恭聽!”

馮英的話讓本來對他並沒什麼期待的朱由檢精神一振,隨即笑着催促道。

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
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