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

“諸卿,有關大明海外子民爲紅夷屠殺一事現已是塵埃落定。西班牙駐呂宋島之勢力,自總督以下已被盡數誅除或成擒,不日此事將會傳遍天下。

朕之所以遣發大兵遠涉重洋行此攻掠之事,其目的便是爲警示天下各國:犯我皇明者,雖遠必誅!

此一條當作爲國之基石,後人須當謹記!

蓋我皇明者,承繼千百年之華夏正統,以諸多璀璨之文明遙領當今之世,凡我華夏子民者,皆有凜然之尊嚴,任何外力皆不可將其侮加之與我,此方爲我華夏傲氣之所在!

亦是我華夏曆經諸多朝代更迭,但依然傲立於世界之根本!”

昭仁殿中,朱由檢目光炯炯地掃視着殿下內閣諸臣,以堅定的語氣向羣臣傳達着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是在爲新出臺的身份證章程背書。

以溫體仁爲首的重臣們一個個神色端肅、凝神靜聽皇帝的大論。

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從史書中見慣了朝代更替,所以他們普遍養成了土地還是那塊土地,王朝的更迭只不過是換了一家做主人而已,不論是誰做了皇帝,都要用他們這個羣體去約束底層的草民,所以當朱由檢提出國家這個理念後,很多人心中並不以爲然。

“一個國家若想有凝聚力,若想使天下黎庶人人擁戴,那便要有使生民安居樂業之責任及義務,此便爲設立朝廷之初衷。

蓋因朝廷身具舉國之力量,其職權之龐大,非個體所能相抗也。

而維護朝廷之正常運行,則需天下人聚力相奉,此便是稅賦之聚合。

而天下人以其勞力奉養朝廷,那朝廷自當有爲天下人解危助困之義務!

朝廷只有多行凝心聚德之舉,方能使天下歸心,以便在國朝遭逢鉅變時,不致陷入人人皆欲將其推翻之境地。

此番朕決意發兵攻擊呂宋,其目的便是如此。

不論在諸卿眼中,前番遇害之萬千人等是否爲大明之子民,但朕以爲,其人識漢字、讀漢書、着漢服、未曾披髮左衽,那此番人等便爲我華夏同根同源之羣體。

其爲謀財也罷,爲生活所迫被迫背井離鄉也罷,聚衆而下南洋,但其祖輩世居華夏之土,亦曾爲皇明繳納租賦,是故理當以華夏子民視之。”

朱由檢知道,要想讓天下人產生對大明的強烈認同感,還需要長時間的宣傳和洗腦,僅憑自己簡單幾句話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之喜歡做實事、不願講空話的他來講,只有儘量想辦法讓大多數人獲得實惠,潛移默化之下,天下人自然會對大明政權產生歸屬感。

“現下馬尼拉既已平定,數萬大明移民大仇得報,那接下來如何處置呂宋島相關事宜,便已成迫在眉睫之事,諸卿對此議一議吧,內閣要於三日內拿出相關條陳上稟,待朕閱示過後立即付諸實施,相關人等切勿遷延誤事!”

越來越不喜長篇大論的朱由檢並未展開詳細闡述國家的概念,只是簡單一提之後,隨即話鋒一轉,把今日召集羣臣來的目的講了出來。

“啓奏聖上,老臣以爲,聖上當給出聖意,之後臣等自會圍繞聖意建言獻策,直至制訂相關條陳,不然的話,臣恐閣臣之間會因意見相左而爭執不休,致使貽誤聖上之大計!”

朱由檢話音一落,首輔溫體仁立刻起身拱手奏道。

當初在派遣大軍攻伐馬尼拉的時候,內閣裡就沒有統一起意見來。

李邦華、侯恂、範景文等人便對此事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爲,興師動衆之下,耗費巨量國帑去爲那些已不是大明子民的人報仇,實是有些荒謬不堪的舉動。

國雖大,好戰必亡。

現在國內的局勢雖已大好,但今後的長時間內還是應該與民生息爲主,不應該再大興刀兵。這樣的征戰太過頻繁的話,會很快耗盡國力,如果爲了支撐這些無意義的戰事,皇帝再強行加徵賦稅,若再遇上大型的天災,勢必會導致局勢迅速惡化。

不過由於輔臣排在前幾位的都是從戰場上下來的,所以李邦華等人的反對聲音被強行壓制,而作爲首輔的溫體仁自然是一切以朱由檢的意見爲準,因此朱由檢的旨意很快便在內閣中得以通過。

現在馬尼拉已經被攻下,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的話,應該是大軍經過短暫修整之後即刻回返就可以了,爲了讓倖存的大明移民有自保能力,大軍撤退時可以給他們留下相應的武備嘛。

沒有西班牙正規軍的壓制,當地那些茹毛飲血的野人能成的了什麼氣候。

儘管不承認那些流落海外的人還是大明子民,但李邦華等人都認爲,以這些“棄民”的頭腦和智慧,收拾一羣猴子還不跟玩兒似的。

如果連那些猴子都壓制不住,那活該他們被人家屠戮。

我皇明威壓天下,出去的雖然是邊角廢料,那也應該在當地稱王,要不然就不配識得漢字。

溫體仁聽到朱由檢關於呂宋島後續事宜的處置後,立刻意識到這次出兵不僅僅是爲了報仇這麼簡單,皇帝肯定還有其他打算。

儘管此前朱由檢提到過呂宋島上的物產如何如何豐富,但重臣們根本沒往心裡去。

物產再豐富能抵得上大明豐富?土地再肥沃能趕得上湖廣和江南?

關外的土地已經被驗證過了,地力比湖廣還要肥沃,如此近的距離都還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一個遙遠的海外之地,肥沃不肥沃,與大明有什麼關係?

兩千多年的農耕社會觀念已是根深蒂固,幾乎所有人聽到物產豐富的概念後,想當然地便以爲是能出產更多的糧食,根本不會往礦產和其他資源上去聯想。

他們當然不知道豐富的資源在後世意味着什麼。

派兵報仇只是朱由檢目的之一,另一個目的當然就是爲了呂宋島上的各種資源了。

大明地大物博是不假,但很多礦產資源的品質卻是不足以承擔起大明高速發展的基本所需。

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七章 皇莊3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章 皇莊3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章 駱養性
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七章 皇莊3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章 皇莊3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章 駱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