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

工匠分級從一級直到六級,薪酬根據崗位也會有所區別。

比如,軍工類別裡,製作棉甲和打製火銃的工匠,要是同爲五級技工,但因爲崗位技術含量以及重要程度來講,薪酬肯定不能一樣。

製作棉甲的會被話爲輕工。

一級輕工每月基本薪酬爲八錢,最高六級則爲三兩二錢。

製作火銃的會被劃爲重工。

一級重工每月基本薪酬爲一兩,最高六級爲四兩。

評級由軍器監和將作監的官吏,根據幾年來工匠們的綜合表現來進行評定,爲防止出現有人拿到高級職稱後出工不出力的局面,評級會每兩年進行一次,不合格者不管你此前幾級,會被直接降爲一級,讓你從新開始。

這些評定後的月俸只是基本薪酬,爲了提高工匠們的積極性,計件制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而嚴格地管理和監督更是不可或缺。

畢懋康因爲年紀太大的緣故,已經卸任了軍器監監丞一職,以東閣大學士銜致仕回鄉養老去了。

軍器監監丞已經交由他的弟子張繼孟接任,而將作局局正則有畢懋康的侄子畢登輔擔任。

通過錦衣衛呈報的信息來看,張繼孟和畢登輔還是勤勉盡職的。

這兩人繼承了畢懋康嚴謹務實的作風,在日常管理中從無懈怠消極,只要不是休沐歸家,每天到崗後,一早一晚必定到處巡視一圈,一邊隨時發現和處置各種大事小情,他們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也使得工匠們極少有怠工的情況發生。

由於把利益與識字掛到一起,成人學堂開設半年來成效還是很顯著的。

學堂初設時,聽到上官宣佈這項規定,工匠們的牴觸情緒還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閒暇時就一邊議論一邊抱怨,說與其休沐識字,還不如休沐讓大傢伙加班好。

大部分工匠認爲,自己憑的是手藝吃飯,這識字讀書有啥子用場?

現在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這可是做夢都沒想到的事,已經是祖墳上冒青煙了,識字多了不還是幹現在這行當嗎?

自己可沒想到能去應試做官,那是文曲星們的特權,作爲一個剛被取消賤籍沒幾年的平民百姓,還是指着手藝養活一家老小就成。

再說,真要論起來,當官的還不一定趕得上咱們掙得多呢。

軍器監那個獨一份的六級技工劉老二,薪酬和計件加起來,每月足有六七兩銀子的進項,一年就是大一百兩的樣子,家裡那三個兒子兩個四級,一個三級,他們爺四個,一年的可是收入幾百兩呢。

沒看劉老二整天嘚瑟那樣子,冬日裡居然穿上了鹿皮靴子,鞋鋪裡可是賣四兩二錢一雙咧。這都土埋半截的人了,還花好幾石糧食的錢去買這雙破靴子,見人就成心低頭彎腰擦擦靴子上那不存在的土,生怕別人看不見一樣,我呸!

這不是當年擱俺家門口撿菜葉子吃的時候了。

小人得志唄。

不過等到上官提到識字跟薪酬有關後,所有的抱怨聲立馬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可是朝廷定下的規矩,吃了幾年好飯可都是朝廷賞下來的,啥都別說了,上官說啥咱就得照做,要不這飯碗說給你敲了就敲了,以後再上哪找這種好差事去?

新設的成人學堂分爲四個班,每個班有四十個座位,所用的桌椅板凳也是朱由檢按照後世學校的樣子描述後,有將作局的木工打製的,學堂裡的佈置也是一模一樣。

黑板、粉筆、板擦都是很容易製作的,授課的先生請的都是年紀大的老生員,每月三兩薪酬,管兩頓飯,這待遇可是相當好了。

原本順天府貼出告示,徵集讀書人前來給工匠們開蒙時,絕大多數讀書人都認爲與這些老賤籍們打交道幼兒斯文,所以前來應募的只有兩個爲生計所迫的老生員,成年掃盲班也只得先開了兩班。

但到了第一個月的薪酬按時發放後,這兩名老生員得意之餘爲了顯擺一下,特意拿出銀錢購買了雞鴨魚肉等食材,在家門口各自擺上桌子,全家人開始大吃特吃,以此來讓向一直笑話他們窮的鄰居們示威。

沒想到的是,這件事很快便在小範圍內傳揚開來,第二天,就有十幾名讀書人前來順天府報名應募,結果因爲成人班和孩童班只要八名授課先生,最終在經過一番比較和挑選後,順天府留下了六人,其餘的則是高聲叫罵着離去。

據朱由檢得到的消息,在渡過了最初先生們打罵生氣的初級階段後,成年掃盲班已經有接近百人識字超過了八十個,其餘的工匠認字也大都超過了五十個,只有極少數腦子和心思都不在這上面的識字數不超過二十個的笨蛋,等到一年期滿考試的時候可就有他們哭的了。

而孩童班的進展情況比成年班要好上許多,這也是朱由檢最爲關心的。

由於正處在對新生事物大量吸收的階段,再加上沒有其他雜事掛心,每日按點上課的四個孩童班共計一百五十名學生,平均識字已經超過了一百個,個別聰明的甚至在半年內識字達到了近兩百個。

這樣的成績既讓授課的先生讚賞不已,也讓朱由檢從心裡感到高興,甚至有個授課的老生員提出來,要在一年後單獨教授那個識字最多的孩子經書文章,以便讓他走科舉出仕這條路,但在被稟報入宮後遭到朱由檢的無情否決。

朱由檢只是打算讓這些孩子會識字讀書,並不向再培養出那種舊式的官僚來。

等到孩子們普遍認識了一千字之後,就該輪到宋應星、湯若望等人來給他們當先生了。

他們將會把初級數學知識傳授給這些孩子,等到被朱由檢寄予厚望的方以智和鄭芝鳳迴歸時,這些工匠家的孩童應該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了。

當初離京下西洋時,鄭芝鳳接到了朱由檢的密令,要求他想方設法多在西夷各國遊走,打聽那些在數學、將作等方面有成就的西夷人,想方設法把他們拉到大明來,同時也要儘可能多的蒐集相關書籍帶回來。

朱由檢特別囑咐,一定要去尼德蘭國,將一個旅居當地、名叫笛卡爾的法蘭西人帶回大明。

那可是被稱爲“近代科學始祖”的大牛人。

遺憾的是,牛頓這時候還麼可有出生,要不然的話,幾年之後,他會成爲大明公民了。

朱由檢吩咐鄭芝鳳,不管花費多少銀錢也要儘量多招攬人才,甚至可以給他們爵位,只要來就行。

不願意來的就先踩點,等回返大明時強行擄來。

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十七章 樊城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十八章 陳家
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十七章 樊城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十八章 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