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

眼見林榮依舊是一臉擔心的樣子,吳羣耐着性子繼續道:“老林你且安心,據某所知,南邊紅毛賊人數不足千人,若是其要來攻我,定會留下守城之人,以防被我抄了老窩。如此算來,若其來攻,人數當在六到八百之數。老林,你雖是文官,也不知兵,可你算算,兩千對八百,誰能贏?唵?”

“老吳,你的話雖是不差,可我也看過一些雜書,以少勝多之事可是不少,你可莫要大意纔好!”

林榮眼睛看向堂外,不放心的提醒道。

“嘿!我說老林,你從何處看的這些狗屁雜文?以少勝多也要看兩邊是何等陣容!不是吹的,我這兩千人就算對上一萬流賊也能殺他個七進七出!這紅毛賊也是火銃大炮,咱這邊也是同樣不缺,你覺着他有多大能耐敗了我?”

自崇禎九年登陸臺灣至今近兩年以來,吳羣與林榮之間一文一武倒是相處融洽,在多數大事小情上也是配合默契,兩人之間的友情不斷升溫,直到發展到現在不分你我的狀況。

二人先是在摸清了島上的狀況後,動用武力斬殺了數名鄭家留在島上的首領頭目,逼迫其他人向朝廷歸順,然後便在島上這片中部靠南的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

不得不說,朱由檢先安排工匠上島一事是多麼正確的舉措,在這些工匠及其家眷的努力下,在島上原有兩千多移民的配合下,四個各相距十里的大型村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建了起來。

村子的絕大部分房屋建築都是用木材打造的,爲此林榮特意回了福州一次,在請見了福建巡撫鄒維璉後陳述島上現狀,懇請能得到福建官府更多的支持。

鄒維璉因在鄭芝龍及移民一事上有功,已被朱由檢特晉爲東閣大學士之銜。

而據他所聞,他在福建的日子可能不多了,皇帝念他勞苦功高,準備將他往內地省份調派,以免受南方潮溼酷熱之苦。

鄒維璉當然清楚臺灣移民的重要性了,在心情大好之下特意接見了林榮,並且大筆一揮,用朱由檢撥下的銀子採購了大批臺灣急需的物資,僱傭船隻分批送到了島上。

這批包括錘鐮刀斧鐵釘生漆石灰繩索布匹藥材蚊帳磚石等等在內的生產生活物資,極大的緩解了島上物資匱乏的狀況,也使得各項建設速度提升了不少。

隨災民前來的各個州縣的官吏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們的管束和指揮下,工匠們打井修渠、修路鋪磚,很快便讓每個村子都具備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和設施。

四個村莊之所以建設的如此規範,得益於福建巡撫署衙工房派人上島做的規劃和佈局。

這些工房的書辦吏目對於村落的佈置都用石灰做了標記,尤其是對中的飲水井做了嚴格細緻的安排。

每個村子的正中間以及村內的四角各置一口水井,內壁全部用磚石砌成,井口成拱形而略高於地面,一張方圓內全部用青石鋪就,防止泥土雜物進入井中污染水源。

由於臺灣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打井並沒費多大氣力,每口水井也都不深,水質清澈甘冽,水量充沛,五眼水井足以供兩千口人日常使用。

每個村落都建在了地勢較高之處,村裡的排水溝渠也都挖的夠深夠寬,就算遇上暴雨來襲也不致太大內澇的發生。

因爲勞力充足的緣故,幾個村子的基礎設施沒用十天就已建完,隨後就是修建各家的住宅了。

在林榮以及官吏們的統一調配下,移民們以及鄭家移過來的壯年男子組建了數只施工隊,無償幫助各家修建房屋宅院,而老弱婦孺則是負責洗衣做飯打下手,沒用幾個月工夫,所有的移民全部搬入了新居。

臺灣中南部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也爲開荒屯田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而島上的水稻可以做到每年三熟,鄭家原先在島上修建的幾處糧倉裡早就囤滿了稻米。

隨着村莊建設與開荒拓田的同時進行,島上的糧米已經足夠這萬餘人的食用,再也不需依賴鄭家船隊從外往島內輸送糧食了。

在災民的住宅建完之後,坐落在四個村子的中心位置、規制簡單的臺中縣衙終於也修建起來,林榮也終於找到了做官的感覺。

隨後,兩座大小不一的兵營也相繼建成。

吳羣在考慮再三之後,將中軍兵營建在了最南面村子的西南方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防備來自南面荷蘭人的威脅。

這座兵營建成後,吳羣親率一千五百人駐紮其中。

兵營除了靠海的方向以外,其他三面夯土壘磚建了三座寬敞的炮臺,每座炮臺上各配備六架佛郎機,在這樣強大的火力壓制下,想要打破兵營向移民區推進可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另一座規模較小的兵營建在西北靠海的方向,這是爲了防範被自海上登陸的敵人抄了後路設計的,兩座兵營的規制基本相同。

吳羣今天是特意從三十里外的中軍跑到縣衙裡,找林榮討要郎中和藥材,以預防開戰時的傷損,順便在這裡蹭一頓飯吃。

林榮身邊的廚子林三可是燒了一手好菜,精緻的閩南菜讓吳羣這個北方土包子百吃不厭。

“我說老林,林三呢?某可是有些日子沒見着他了,這傢伙該不會又出去找那個寡婦了吧?這眼看着快到午時了,這小子還不趕緊滾回來!”

“呸!你前幾日剛來我這裡蹭過飯,還有臉說好些日子沒見着林三!你就別惦記林三找不着寡婦之事了,他現下正在竈間忙活着呢!”

就在島上明軍正在準備抵擋可能來犯之敵時,位於臺灣到東南的熱蘭遮城內,荷蘭住臺最高長官普特曼,正在長官公署內召集相關人員商討大明向島內移民之事。

熱蘭遮城爲典型之近代歐洲棱堡,壕溝圍繞四周,斜坡土堤爲臺基。

牆面乃紅磚砌成,用糖水、糯米、蚵殼灰、砂搗和黏之。內城爲方型,有上下兩層,長寬皆爲一百二十步,城壁高約三丈,厚達四尺餘,四角棱堡厚度足有五尺,這樣的厚度加上硬度,就算是用大炮轟也轟不開。

熱蘭遮城內的地下室爲倉庫,爲儲存彈藥、糧食及雜物之用,上層設有長官公署、教堂、瞭望臺、士兵營房等設施。

外城(四角附城)爲長方型,長約兩百步,寬近一百,較內城稍低,內有長官及職員宿舍、辦公室、會議廳、醫院、倉庫等公共建築。

“諸位,經過我方偵察兵數次抵近偵察,現在可以確定的是,除了鄭伯爵家族歷年來移來島上的兩千多人以外,明國政府正在向臺灣島組織大規模移民,甚至還派有大量的軍隊來保護這些移民地安全。明國政府這些行爲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我們荷蘭在東南亞的利益,我們總督府必須要採取適當的方法予以阻止此類行動的延續!”

四十多歲的普特曼臉上的神情嚴峻異常,話語間也是透着些許的焦慮和擔憂。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荷蘭來往於大洋上的商船以及艦隊便傳來了各種消息。

他們發現懸掛着鄭家旗幟的大小船隻頻繁的往來於臺灣海峽兩岸,不斷地向島上運送大量各種物資,而且今年上半年中,類似的行爲並未減少。

當他們將這一情況反饋到臺灣總督府後,引起了普特曼的高度警惕。

普特曼早就知道島上有鄭家從大明移過來的幾千口人,但由於移民數量過少的原因,荷蘭人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

可是鄭家船隊最近的舉動卻是有些反常,普特曼決定派出小股偵察兵前往鄭家碼頭附近查看具體情況。

經過偵察兵數月時間內幾次抵近偵察,傳回來的消息令普特曼意識到情況不對。

島上不但新增添了大量的人口,並且還有數量不少於一千人的軍隊保護,而這些軍隊顯然並非鄭家的武裝,他們更像是明國的政府軍。

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二十一章 密旨
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二十一章 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