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

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總體氛圍和風氣,與執政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是經過無數實踐驗證過的。

作爲天下之主的皇帝,他的喜好對整個國家的發展方向,起着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作爲穿越者的朱由檢,因爲出身寒微,再加上受到前世信息爆炸的深刻影響,對世事有着非同尋常敏銳的洞察力,行事風格崇尚的是親民務實,對誇誇其談、故弄玄虛者有着天然的排斥和厭惡感,所以他選擇的內閣輔臣也是與他風格相似或接近之人。

不論是孫傳庭還是盧象升、陳奇瑜,以及其他閣臣,無不是崇尚實務者,君臣之間商議國事,從無虛言假語,都是直接講出自己的主張和看法,然後其他人再予以補充或舉例反駁,最後再由朱由檢拍板。

這種對事不對人的良好風氣已經在大明官場蔓延開來。

上至京師部司,下到州縣衙門,每遇大事,各級官員都會舉行會商,最後形成人力所能及的最佳方案,這種形式已成爲大明各級衙門的定式,其結果也被無數事實證明,這是最爲高效的工作方式,對大明的社會發展和進步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尤其是自打破官員任命拔擢的身份後,不少能吏進入到各級衙門的決策層,這種鮎魚效應帶來的衝擊,給大明官場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

爲了消除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吏員出身的官員們無不是盡心任事,力爭在每件事務上都做到最好,生怕因爲做錯事而前功盡棄。

而進士舉人出身的官員們,內心本就驕傲,也不願在公務處置的過程中被學歷更低的同僚壓一頭。

在這種微妙的環境下,絕大部分官員都是打起精神,儘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展現出來。

因爲這樣既可以積累政績,利於將來的考覈升賞,又可以向外界證明:瞧見沒有?我們也不是死讀書的傻子,朝廷把我們安插到現在的位子,看重的還是我們的本事。

人都是有自己的尊嚴的。

能考中進士舉人的哪有智商低的?

之所以如此多的人精並沒有在青史上留名,是因爲受到歷史大環境的侷限而已。

要是把這些人放到後世,也基本都是學霸類,尤其是考中進士,比考清北的難度還要難。

或許有人會說,清北也不是個個都是人才。

是,這話沒錯。

但是清北出人才的機率,總比工地上搬磚出人才的機率要高出無數倍吧?

誰能跳出所處的歷史環境去俯瞰和展望?

從來沒有。

每個當世人也都是局中人。

除了穿越者。

當然了,一種優良制度的形成,僅靠自覺是遠遠不夠的,嚴格的、多方位的監督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吏部對各級官員的考覈依然是最重要的升黜方式和手段,但因爲受限於交通條件的制約,吏部根本不可能派遣人員下到每個府州縣去進行實地探查,而憑藉御史及各地錦衣衛的情況反饋的話,又怕不夠全面。

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在從內閣獲悉問題的癥結所在後,朱由檢仍舊採取了後世較爲成熟的做法:任期結束前,所有官員分別對其他人用文本進行評價,之後彙總上報,吏部再根據其他渠道的相關資料,對官員的政績進行綜合評定。

本來朱由檢打算採取在行省、府一級設立吏部分支機構,用於對下級官員進行考評的方式,後因考慮到,這樣一來,極有可能形成新的利益團體,造成官員抱團的現象,所以最後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其實以大明現在的官場氛圍,地方官員很難形成利益團體,而且想要如從前那樣混日子也不太可能,現有機制下,有政績很容易就有出頭的機會,適宜慵懶散者生存的生態環境機會不存在了。

只要直面百姓的地方官吏能夠實心任事,那整個國家就會沿着正確軌道向前運行,就算速度慢也沒什麼關係。

既然決定按照後世日耳曼人的經濟模式發展,那就沒必要着急。

現在大明的綜合實力遙遙領先整個世界,不存在需要羣策羣力、彎道超車的緊迫局面,只要路徑正確,慢一點對整個社會更有好處。

在朱由檢的整體規劃中,大明各地的經濟發展要始終維持大致平衡的局面,朝廷財政並不會大力向某個地域做出傾斜。

他不希望看到某地人因爲當地經濟狀況惡劣,從而被迫背井離鄉、離開雙親妻兒去異地打工的情況出現,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家人衣食無憂、其樂融融、安居樂業的場面。

經濟的快速發展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道德規範、法律約束跟不上,那整個社會就會出現無數醜惡現象,人們爲了撈取更多的金錢會不擇手段,根本不在乎是違法還是違背道德倫理。

現在絕大多數百姓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在工業革命尚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在全社會進行道德建設是最爲重要的。

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這纔是儒家文明的精華所在,也是華夏文明長盛不衰的重要支撐,這是整個社會的底線,任何敢於挑戰者,都將會遭到嚴厲打擊。

在有關大明未來的藍圖中,城市化是不會被提倡的。

城鎮化,甚至是美麗鄉村化纔是根本。

只要基礎設施發達,人們在小型城鎮和鄉村,都可以享受到各種優質服務,那就沒必要擴大城市人口和範圍。

當然,想要達成這個美好願景,是需要朝廷拿出天文數字的銀錢來持續投資的。

醫療衛生、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這兩者中的優質資源絕不能向大城匯聚,要均衡分佈,使每一個家庭都能就近享受到最好的醫療和教育資源,這樣才能實現安居。

如果京城的醫院郎中,環境和醫術與某縣城相差無幾,誰會捨近求遠跑到京城看病?

教育也同樣如此。

這兩種資源的再分配一定要公平公正,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

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
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