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

製造貨幣只是銅諸多屬性中最基本的一種,而一直到朱由檢穿越過來的後世,銅仍然是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的戰略資源,在電子、通訊、機械製造、航天航空、建築、汽車等行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當前所能具備的條件下拿下呂宋,利用大明當下較爲先進的開採技術,對呂宋各處的銅礦進行大規模的開採,運回大明後將一部分冶煉成銅錠,然後將剩餘大部分礦石填入天津近海之中儲存起來,以備後世的中國人繼續使用,這便是朱由檢的戰略規劃。

щшш● ttκa n● ¢o

呂宋銅礦只是其中之一,待航海技術突飛猛進後,大明還要派遣大量船隊前往南美,不間斷地從智利和秘魯採購銅礦石運回國內進行填海。

戰略資源的儲備就要在整個世界還未意識到的時候進行,這是在爲華夏文明的延續積蓄足夠的實力,打破後世中國那種在某些資源上受制於人、不得不以天價進口的局面。

除了銅礦如此,鐵礦、煤礦也要採取相同的辦法。

要儘量避免國內的各種礦產資源過度開發。

不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如畫江山給污染和破壞嘍,至於別人的地方,污染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嘛,並且可以先污染後治理啊。

這種思路並非朱由檢獨創。

英法美日等發達國家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現在自己只不過是提前動手而已。

先下手爲強,後下手就貴了。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銅錢只能作爲輔助貨幣來使用。

就目前,甚至是兩百年之內的形勢來看,金屬貨幣還是要佔據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導地位,而這段時期內,就需要一種價值更高的貨幣來佔據商品交易的主要環節。

銅錢的幣值太小,如果是大宗商品交易,銅錢的價值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一箱子的銅錢其實也就值一百兩銀子,攜帶太不方便了。

鑄造銀幣已經勢在必行。

自隆萬開海以後,大量白銀流入大明,使得衆多大明本土富豪個人財富暴漲,但是,令人尷尬的是,除了大明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並沒有將一塊塊的銀錠當做主要流通貨幣使用,這些銀塊絕大部分只能在大明所屬的地方流通。

這並不是說外國人不認同白銀的價值,他們不認同的是這種沒有貨幣形狀的貴金屬。

比如,你要拿着法國製造的兩面都有精美圖案的銀幣或其他金屬貨幣,那麼你的商品交易對象就會很樂意將貨物出售給你,但如果你拿着同樣價值的銀塊,那你就會無法完成交易。

很簡單,人家根本不相信這種銀塊的價值。

基於這種對外貿易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那儘早製造出大明專屬銀幣就成了非常緊迫的問題。

但是,大明目前的工業水平,尤其是機械製造方面,還是要落後歐洲幾個重要國家的,依靠自己的力量還無法造出鑄幣機。

據朱由檢高中時看到的世界歷史資料來看,這個時期的法國、意大利、英國都已經有了大型的鑄幣機,生產貴金屬貨幣的經驗已經相當成熟,所以,引進這種現今的製造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個時期法國的螺旋壓印機就是最好的標的物,而且獲取也應該不難,只要價格合適,唯利是圖的法國佬沒理由不出售給大明。

現在先鑄造銅錢吧,等到出訪使團回國帶回鑄幣機再說銀幣的事。

等到銀幣鑄造出來後,就先在大明境內的市場上推廣,成爲繼白銀和銅錢後的第三種貨幣,隨後再逐步想辦法將市面上流通的銀塊收回,變成銀幣後再放到世面上進行流通,爭取在三到五年內消滅銀塊,確立銀幣的主導地位。

這個需要慢慢來,不能在銀幣投放的同時便禁止銀錠的流通,那樣會造成貨幣短缺的惡劣局面,導致整個商品市場出現失衡的狀況。

銀幣的投放就首先從在京的四品以上高官開始吧。

當然了,朱由檢要率先垂範,先把內帑中的銀子兌換成同等價值的銀幣,在這個示範效應下,高官們就不會出現很大的牴觸情緒。

在新貨幣流通的問題上,四海商行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

以四海商行在當今大明商業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只要它能率先使用這種銀幣,那與其相關聯的諸多行業就會羣起從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那些觀望風色的商人就會開始試探性的接受,並在確認其價值不會貶值後,整個市場就會逐漸認可它的屬性。

現在只是設想和構思,等到實施後,再將其中存在的問題逐一解決,最終使之徹底完善起來。

至於會有人想利用銀幣不稱重的機會,趁機從中獲利的事情,這個很難杜絕,不過這種現象的出現應該是極其稀少的,到時候加大打擊力度就可以了。

新銀幣在周邊都鑄有圖案和文字,一旦破壞便會被視爲廢幣,所以要想從中獲利,難度還是極高的。

只要這種銀幣在大明的得到廣泛使用,那周邊的國家便會很快予以接受和認同,那樣的話,在不久的將來,大明的銀幣和銅錢將會成爲硬通貨。

而大明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用各種商品從南美和日本換取大量白銀,然後加工成貨幣,再從其他國家獲取大量的戰略物資。

這個過程中,大明可是最大的贏家。

就拿白糖來說,白糖不過就是將長在土裡的甘蔗加工一下,賣給日本就會變成白銀,加工成貨幣後,再從海外採購更多的物資,這個過程大明其實並沒有付出多少,但卻讓不值錢的甘蔗轉化成幾十倍的利潤後回到了大明。

銀幣制造的過程也是個產生利潤的過程。

因爲它不可能是純銀的,只要能達到後世流通甚廣的墨西哥鷹元那種程度就足夠了。

八成銀,兩成鉛。

鉛根本不值錢,無形之中就產生出了近兩成的利潤。

至於金幣,朱由檢沒打算鑄造。

後世的實踐證明,銀子並不值錢,而金子卻是一直保值或超值的,鑄造金幣太虧了,以後要想辦法把全世界的金子儘量多的搞到大明來才行。

想到鑄幣機,朱由檢便想到遠航的使團,而這個時候,他突然意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
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