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

朱媺娖的奶牛場是四座奶牛場裡規模最大的,共有奶牛四百頭,每頭奶牛購買價格是十五兩,總計花費了六千兩,僱請了三十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爲婦人,每月的薪水定在一兩五錢,旺季時,每頭奶牛產奶五十斤左右,淡季時約爲十幾斤,草料的供應由四海牧業負責。

牛的食量是非常大的,一頭奶牛每天至少要十斤左右的乾草,二十五斤用玉米秸稈加工成的青貯粗飼料,然後纔是玉米粒、豆餅、麥麩等精飼料。

奶牛如果不吃草,就會影響反芻和營養吸收,易生病,影響產奶的數量和質量,這四百頭奶牛每年的牧草需求量,大約需要兩百多畝草場來供應。也就是京師地處北邊,宣大邊牆外有大片的草場和牧民,所以草料的供應還是基本能得到滿足的。

其實大明人沒有喝牛奶的習慣,況且鮮奶的濃度較低、水分較大,口感也一般,但是爲了大力發展畜牧業,使得更多百姓從中受益,所以必須要讓更多有條件的家庭養成每天喝奶的習慣纔好。

於是,朱由檢祭出了法寶:輿論引導。

在奶牛場籌建開始,皇明週報便開始連篇累牘的介紹肉蛋奶等副食的巨大好處,並舉出塞外異族們爲何身體強健、很少生病,那就是因爲他們平時吃肉多喝奶多的緣故,尤其是牛奶,所含的養分非常多,常喝牛奶能讓人身體更加健康,能讓孩童的腦子更加聰明,也能讓婦人的容顏變得更有姿色等等。

別說在這個信息傳遞及其緩慢的年代,就算信息披露猶如閃電般快速的後世,大多數受衆對於輿論宣揚的東西還是盲從的。

以皇明週報現在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在刊登過幾期喝牛奶的好處後,京師裡的達官貴人、豪門大戶,以及中下級官員、商人、工匠等中產羣體便很自然的接受了報紙上傳遞的信息,甚至還有不少人自動將之轉化爲“喝牛奶的纔是上等人”這種觀念。

這個倒不是空穴來風,之所以有人自覺形成這種觀念,無非就是皇明週報有意無意的透露出“宮裡貴人們都是每天一杯牛奶”的信息,於是乎,還沒等奶牛從邊牆外運進來,那些達官貴人們便打發自家的管家僕從,每日都去離家最近的奶牛場打探一番,只要奶牛場開始正式運營,那一定要率先搶上,這也導致了牛奶上市後出現了一罐難求的場面。

在經歷過最初生產和管理上的混亂後,奶牛場在崇禎二十年陸續進入正軌,朱媺娖接手之後,爲了方便自己管理和溝通,先是把皇莊裡與自己交好的妞妞給調來,作爲管事直接打理場裡的日常事務,後來更是在自己父親的指導下,陸續開發出了牛奶系列新品種。

尤其是夏秋兩季各種水果大量上市時,已經被朱媺娖改名爲“聖源乳業”的北城奶牛場,先後推出了各種風味和口感的水果布丁酸奶、加了白糖和香料的奶油刨冰、炒酸奶、奶油酥山等冷飲系列。

這些新品種一經面世便深受歡迎,尤其是那些大戶人家,根本不管價格是不是高昂,往往一買就是幾十件,因爲上市數量過少的原因,這些冷品經常不到一個時辰便被搶購一空。

這主要得益於他有個眼光長遠的好爹。

在朱媺娖於冬季接受奶牛場時,朱由檢便命人在奶牛場以及女兒設在京師門面的後院,修建了大型的地窖,儲藏了大量的冰塊,以備來年使用,於是便有了“聖源乳業”新冷品的誕生。

年底盤賬的時候,朱媺娖也是興奮無比。

因爲單單是崇禎二十年五月到十月,她名下設在京城裡的門店,通過售賣牛奶系列製品,便給她帶來了一千多兩銀幣的收入,再加上一年牛奶的利潤,加起來足有三千多兩的純收入,這可都是朱媺娖憑自己本事掙來的錢財,

過年放假前,很有她爹風範的朱媺娖小手一揮,給場裡每名僱工、店裡每名掌櫃夥計發了十枚、妞妞五十枚銀幣的年終獎,另外還有米麪油鹽肉布匹等其他福利,並且安排奶牛場送貨的四輪馬車,把分發的福利挨家挨戶送到家中。

當僱工們誠心誠意跪下謝恩時,朱媺娖的心裡也是感到無比的愜意和舒心,另外就是心裡的感動。

平時她只要沒事就往奶牛場跑,親眼目睹了僱工們的勤勞和辛苦,自己只不過將他們該得的發下去,就收穫了他們衷心的愛戴和感激。

怪不得自己的父親常說,慈善是人性的光輝,贈與者的心理滿足感是一種極度的快樂,並且是做了一次後便停不下來的行爲。

崇禎二十一年初春,朱媺娖徵詢父親的意見後,決定擴大“聖源乳業”的規模,她再次投資購買了兩百頭未成年奶牛,並且委託“四海遠洋”從歐洲購買奶牛,以便嘗試與大明本土奶牛雜交,以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和抗病能力。

當然了,這都是朱由檢給出的主意。

朱由檢雖說對這個並不內行,但他卻知道後世歐洲的奶業十分發達,乳製品在華夏最受歡迎,是一門利潤很高的產業,從這點應該看出,歐洲的奶牛品種應該不錯,要是能雜交育種,新品種的奶牛或許會帶來驚喜。

雖說“聖源乳業”只是朱媺娖名下產業中的一項,但相比其他諸如酒樓、店鋪之類的資產,她還是最喜歡這種奶牛場能夠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的事物,這或許是出於人類對大自然的天然親近感的原因吧,那種收穫感和熱鬧的場面、僱工們發自內心歡快的笑容,都讓朱媺娖既感安心又覺愉悅。

奶牛場規模擴大後,僱工人數又增加了二十人,每當月底親自給僱工們開支時,看到他們臉上由衷地笑容,朱媺娖也是開心不已。

她在跟朱由檢閒聊時誇下海口,要把“聖源乳業”做成天下最大的奶製品牌子,養活更多的百姓,替自己父親減輕一點負擔,朱由檢聽罷也是倍感欣慰。

崇禎二十一年十一月,大明海軍編隊在戰事結束並得到充分修整後順利返回了大明。

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
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