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

範景文的訴苦讓朱由檢和殿內衆臣大感意外,除了朱由檢迅速反應過來之外,其餘衆人顯然一時之間有些摸不着頭腦。

衆人根本沒想到,一個向來冷清的工部衙門,竟然忙碌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隨後有人前後一琢磨便明白過來。

工部之所以到了現今無人可用的地步,不僅是大小官員吏目被派往各地指導勘察地形地勢、修建村鎮、興修水利、道路交通規劃等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不覺中,皇帝這幾年已經從工部拔擢了十餘名官員赴地方擔任一府主官,這在立國兩百多年的大明朝堂來講,實屬從未有過的景象。

千年尿壺突然之間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這讓醒過味來的衆臣都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這幾年工部自上至下爲大明各項濟民惠民之策出力良多,範卿及幾位堂官率先垂範、勤政有方,朕自是看在眼中,也記在心裡,朕實未想到,偌大之大明工部竟然到了無人可用之地步,此事令朕欣慰不已!

工部此等務實之作風,方爲朝廷各部寺及地方官府所學習之榜樣!

此事衆卿可有解決之道?有何建言大可以直說!若有人才舉薦,朕將不吝予以拔擢使用!”

其他有司衙門不像工部和戶部,大部分衙門根本不虞缺人之事。

因爲大明最不缺讀書人,有的是候選舉子等着朝廷徵召,大明現在最缺的就是那種實幹型的技術人才。

絕大部分文人寒窗苦讀,涉及到的知識都是經義類的,對整個社會可以說基本上沒啥用處,但這部分人卻一直是掌握權利的社會主流,這也是朱由檢最想改變、也最難改變的狀況之一。

“啓奏聖上,老臣作爲內閣首輔,居然於工部署衙缺人之狀不曾得知,此爲老臣失職,還請聖上恕臣失察之罪。對於如何解決此事,臣倒是有所計較,或許能對工部缺人之事有所緩解。”

溫體仁起身施禮後,首先做了一下不輕不重的自我檢討,而後將解決這件事的任務接了過去。

他畢竟是處理內政多年的首輔,對於大明目前所處的狀況十分明瞭,對各種事情都是知曉大概,所以很快便想出了相應的對策。

“哦?閣老有何高見?此事亦是朕疏忽了,未曾慮及兩年來鋪開的攤子過大,以至於出現如此狀況,閣老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朱由檢溫言安撫幾句後詢問道。

“謝聖上不罪之恩。老臣以爲,解決此事只能採取權宜之計,長久而言,還需大力培養此方面之人才,最佳之策略便是於落榜舉子中培育,而當下的解決之道便在此間,只是聖上日理萬機之下有所忽略罷了!”

溫體仁再次施禮後不慌不忙的把自己的策略講了出來,包括朱由檢在內的衆人聞言後頓時恍然大悟。

朱由檢更是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燈下黑再次出現。

去年春闈落榜的數千舉子仍在國子監中,自己當初制訂的因材施教的策略一直沒有間斷,雖說一年來成效甚微,並沒有多少人能應試後出仕爲官,但至少在這羣舉子中種下了朝廷已經把實用人才作爲爲官根本的印象。

“哈哈!溫卿不愧爲首輔之職,於朝廷大事小情上用心之至!確實,由國子監中選用相關人才,再配以有司人員加以指導,足可應對開發遼東前期之任務。

範卿、周卿,待會商完畢,你二人即刻與衙內諸官前往國子監,瞭解日常授課詳情後,對有志於此之出色舉子當場授官,職級便以從七品爲準,而後準其稍作收拾,便要準備前往遼東辦差!”

朱由檢略一思索之後,當即定下了選拔人才的章程。

“啓奏聖上,倉促授官怕是與制不合吧?若是所用非人,豈不是給世人以朝廷行事太過荒唐之嫌?”

範景文對朱由檢的決定倒是無可無不可,但周雲微微一怔之後,還是拱手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從七品的職級可是不低了,中試的進士們放官大多數也只是正七品,而這些落地的舉子猛然間就得了從七品的職差,這讓那些進士們心裡怎麼想?

“周卿不必多言。目下大明百廢待興,最缺的便是對民生百業有助之人,最不缺的便是袖手談心性之讀書人,若是有人提出異議,你就告訴他,如果你有此本領,別說從七品,正七品也給!且將來前程不低於從四品!此事不用再議,就按朕的說法去做!”

朱由檢眼見周雲的話有引起其他人共鳴的勢頭,立刻斬釘截鐵的打斷了有人想要接話的想法。

他之所以如此高調的從舉子中選官,就是想用千金市馬骨的方法來轉變讀書人思維上的慣性。

只要有才能,不用中試也能選官,並且職級不次於進士,並且如果做得好的話,從四品的高官也沒問題。

這數千舉子中,可以說大部分人壓根就沒想過非得做官要做到六部九卿、閣老尚書這個級別,從四品這個職級對很多進士都是天花板,更別提這些自知才學有限的舉人了。

這種誘惑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因爲這意味着可以不用再年年苦熬,非得去中試才能做到高官,很顯然,朝廷給他們提供了一條升官的捷徑,這些腦子不笨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地沿着成爲實用型人才這條路走下去。

這並不是意銀和異想天開。

從古至今,國人都有這個傳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只是過去不講究很系統的輿論引導而已,朱由檢的這番舉動,就是起到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引導作用,必定會在全天下的讀書人中引發巨大的爭議,但也會誘使很多聰明人跟風而來。

周雲看到皇帝的態度如此堅決,自己可不能因爲拔擢使用幾個官員一事惡了皇帝,所以也就沒再爭辯,拱手施禮後與範景文一道接旨。

殿內其他臣子中雖說也有人想抗爭一下,但轉念一想,這個政策說不定能讓自家子侄受益,而且在沒有互通聲氣的情況下與皇帝打擂臺,明顯有些身單力孤,故此也無人再挺身而出,這件事也就在衆人各懷心思的狀況下通過了。

“上述之事就如此吧,下面議一議大戰後軍制應該如何改變!”

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
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