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

八千名白桿兵被分作兩處,於明軍火銃手左右兩翼展開了隊形。

白桿兵以營爲單位,每營有一百人,按例設五營分“左中右前後”,除中營由馬氏和秦氏子弟掌管外,其餘各營由兩家親信或境內豪族指揮。

五營各營有總旗一人,旗長一人,旗鼓一人,營兵的招募頗爲嚴格,入營者無不是各村寨的健兒。

原先因爲財力有限的原因,秦良玉手下的白桿兵只有五千人之數,其餘的都是兵刃甲冑不全、武力稍遜的士卒。

崇禎十年上半年,朱由檢自內帑出資,除了給現有將士按月全額發放月餉、糧米以外,還額外撥付巨資讓其徵召新兵。

有秦良玉的威望以及巨大的個人魅力,加上豐厚的糧餉、戰歿後的鉅額燒埋銀,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當地土家族青壯爭相應募,最終,白桿兵終於擴充到了萬人。

白桿兵的構成主要是由石柱宣府司轄區內的土家族人,間雜有爲數不多漢人、苗人中的勇猛之士。

土家族人生長於川渝楚交界的高山大川,在與自然洪荒猛獸、中原大一統王朝、內部自相殘殺的對抗中練就了一副好體魄和一顆勇敢的心。

身爲大明世襲土司的馬家,從來便把帳下白桿兵視爲安身立命之本,日常對其進行了嚴酷的軍事訓練。

白桿兵除了要訓練一般的戰鬥技能如鉤鐮槍弩技、短兵相接技、戰鬥陣法外,還有非常生猛的體能和勇氣訓練。

“一人搏虎,二十人助之。以必斃爲度,縱虎者重罰,獵其他獸亦如之,得擒則倍賞當先者·。。。。其追敵緣崖逾壁,務必擒殺之。”

白桿兵的戰場紀律比其訓練嚴苛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戰鬥中,勇敢向前者會得到重賞,怕死退縮和貪功誤事者事後會被嚴懲。

軍中盛行連坐法,加之士卒的組成以父子兄弟親戚爲主,故白桿兵每逢戰陣必勢如瘋虎銳不可當。

在後世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都以爲白桿兵是一支雖然勇猛善戰,但兵刃盔甲裝備極爲簡單的軍隊,實際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認知上的錯誤。

事實上,白桿兵的裝備非常精良,甚至遠遠超過了大多數明軍的武備。

在兩軍對壘時,敢於直面敵人近距離搏殺的士卒除了要有出色的戰技和不惜一切的勇氣,還非常依賴甲冑的保護。

白桿兵中位居戰陣前列的五營士卒,每人都是帶着裡面襯着棉絮的鐵盔,身披三十餘斤重的鐵質重甲。

這種重甲對弓箭的防禦能力非常強,除非被射中面部、脖頸等要害部位,否則以清軍的利箭在三十步內也難以穿透。

去年在朱由檢的吩咐下,軍器監特地爲白桿兵多打造出了一千具重甲,以備來年時的關外大戰。

已經遠遠超過原先五營的重甲士卒形同巨大的肉盾,將其餘穿戴普通盔甲的士卒保護在了身後。

而白桿兵採用的戰術也與明軍不同,因爲陣型的緣故,白桿兵的戰術既簡單又高效,對敵的殺傷力十分強悍。

白桿兵的陣型,一般以二十四旗爲陣,各旗以二十五人爲隊,組成旗頭一人,依次排列爲三、五、七、九人,形成尖錐狀隊伍,其餘士兵列於陣後。

如前排一人倒下,依次補上,以保證隊伍的嚴謹,若前者敗倒,則二重居中者補上,兩翼亦然。

勝負以五重爲限,若皆戰敗,勝無望矣。

每個旗的旗長和總司長均在本旗或本司隊列後陣,旗兵排列如尖錐,而二十四旗則排列成整體的尖錐體。

若是排成成千上萬人的大陣,尖錐狀的陣型依然不變,只是以人爲單位變成了以旗爲單位。

現在白桿兵在兩翼排出的就是六個近七百人組成的尖錐陣,中世紀時,歐洲戰場上,這種陣型叫做“野豬頭”。

萬曆年間的名將戚繼光就是借鑑白桿兵的陣型,創造出了著名的鴛鴦陣法。

嘹亮的號角聲連天響起,左翼的兩白旗、右翼兩藍旗的清軍大陣開始緩緩移動,向着兩翼排好陣型的白桿兵而來。

針對白桿兵的六個尖錐陣,左翼兩白旗萬餘人馬也分爲六部,中路兩部以一千五百人爲一隊,其餘四部皆爲八百人。

多爾袞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派遣重兵從中路強行突破,擊潰正面的白桿兵之後再向兩翼衝殺。

隨着清軍進入了佛郎機炮的射程之內,左翼的夠的上清軍的八門大炮相繼打響,一顆顆彈丸呼嘯着劃過天空,向清軍砸了過去。

但這次的炮擊殺傷效果並不如原先那樣明顯,八顆彈丸都是砸在地面上跳躍幾下,在造成了二十餘名清軍的傷亡後停止了滾動。

而軍紀嚴明的大隊清軍根本不顧傷者發出的慘叫,繼續默不作聲的向前推進。

早就見識過明軍火炮威力的清軍採用了比較鬆散的隊形,目的是硬挨明軍的數輪火炮轟擊後,在距離白桿兵二十步時開始發起衝鋒,到時雙方如果糾纏在了一起,明軍的火炮也就失去了作用。

明軍的炮手根本不看毀傷效果如何,只是接連將子銃迅速裝填完畢,然後繼續發射。

在佛郎機炮打了三輪、共計殺傷一百餘名清軍後,前隊清軍已經進入衝鋒的距離。

隨着各個帶隊牛錄章京的呼喝聲,六部的前鋒向前發起了衝鋒。

爲了一鼓作氣打穿白桿兵的陣型,多爾袞也是下了血本。

六部清軍選鋒各自配備了二十名白甲兵,共計一百二十名白甲兵投入了戰場當中,這在八旗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事。

歷史上清軍數次進入大明境內搶掠財物,每旗派出的白甲兵也不過就是百餘人左右,而且這百餘人的白甲兵並不是聚攏在一起,而是隨着各支小隊清軍四處尋找戰機與明軍廝殺。

正是因爲這些驍勇善戰的白甲兵的存在,所以才每每導致了明軍的屢次大敗。

要知道兩白旗的白甲兵總共只有五百餘人,這回一次性拿出來一小半,這可是八旗各旗的震旗之寶。

白甲兵每人皆着三層甲:最裡面是棉甲,中間一層爲鎖甲,最外層是刷了白漆的鐵甲。

白甲兵的挑選條件十分嚴苛,甚至比白桿兵的五營兵還要更加苛刻。

八旗士卒必須至少在歷次戰鬥中殺死兩百人以上,纔有資格穿上這件象徵無上榮耀的白甲。

而六陣白桿兵最前面的第一旗,也是銳不可當的五營勁卒,這些五營兵身穿的盔甲絲毫不遜色與三層甲冑的白甲兵。

論起戰力來,這兩支天下聞名的強軍幾乎相差無幾,都是猛士中的猛士,精英中的精英,雙方的碰撞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