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

經過了傳統的納采納吉納徵請期等幾道程序後,崇禎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巳時,天氣晴好,大明皇太子朱慈烺的婚禮儀式順利舉行。朱慈烺身着袞冕九章,(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導,紅組纓,兩玉瑱。圭長九寸五分),在給朱由檢、周後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後,乘坐裝飾豪華的特質四輪馬車,出宮後由正陽門出發,前往西城王家的新宅,親迎太子妃王芝蘭。

普通人家成親娶妻還要竭力向外人展示自家實力呢,何況皇太子的婚禮,那可說啥也不能寒酸了。

服章之美,謂之華;禮義之大,謂之夏。

爲了在前來賀喜的一衆藩屬國貴賓們面前彰顯泱泱皇明的氣度和風範,朱由檢特地自內帑撥出兩百萬銀幣以供婚禮所用。

自正陽門至西城王家,共計十里路程的大街兩側,由着裝一新的錦衣親軍肅立警戒,親軍每隔十步便有一人誇刀直立,以防沿途有不測發生。

京城所有主幹道都是大塊的青石鋪就,平時都有專人打掃,而在太子大婚前幾天,順天府及轄下大興、宛平兩縣,上至主官、下到普通衙差全員出動,再次對迎親隊伍必經路段進行了清掃。

也就因爲是冬天的關係,所以纔沒用清水沖刷,不過就算如此,現在路面上可以說是比很多人的家裡還乾淨。

迎親隊伍由五百名大漢將軍組成的儀仗打頭,禮部尚書銜的方以智騎白馬,率領禮部、鴻臚寺、光祿寺及其他有司官吏跟隨在後,然後是朱慈烺的車駕,再後面就是擡着各種彩禮的上千名太監宮人了。

太監宮人或擡或挑,每一個裝着彩禮的箱子、擔子都扎着大紅綢緞,箱子或擔子都是敞開着,以供來賓和路人觀賞。

彩禮種類之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大部分彩禮別說普通人,就算是豪門大戶也不見得叫得上名字來。

這其中既有綢緞布帛、棉花茶葉等日常之物,也有嵌東珠珊瑚金項圈、銜珍珠的大小金簪、耳墜、金鐲等飾物,更有金領約和做各式襖褂被褥的貂皮、獺皮、狐皮等貂裘,還有飯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銀盤銀碗銀壺銀碟等若干。

此外還有朱由檢和周後賜給王方夫妻二人的禮物,有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頂,金帶環、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飾一份,備鞍馬一匹;賜予王蘭芝母親銜珍珠的金耳飾三對,狐皮袍一件,獺皮六張,雕玲瓏鞍馬一匹。

除了上述的這些物品外,朱由檢還賜下三十萬銀幣的彩金,單單這些彩金便裝了兩百多箱,分別由兩名身強力壯的太監擡着前行。

由於早就知道皇太子大婚的吉日,初六這天天色剛剛放亮,京城裡無數人便涌到事先打聽好的迎親隊伍經過的大街兩側,搶先站好位置,冒着嚴寒翹首以盼,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相熟之人彼此之間大聲談笑着,都在祝福這場多年未見過的盛大婚禮。

除了站在大街兩旁等待的人羣外,很多身份高貴之人則是早就將沿途的酒樓茶莊的二層預定了下來,然後在初六辰時剛過,這些大戶人家的家眷便穿的嚴嚴實實,感到預定的地方,或是讓僕從點起暖爐,或是捧着手爐,一邊議論着,一邊居高臨下,從敞開的窗戶往街面上打望着。

如果說每個朝代和時代都有既得利益羣體的話,那現在的大明,現在的京師,不管是官紳大戶還是底層庶民,絕大部分人都是既得利益者,每個人都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好的變化,而且這種改變正在以不可阻擋的的勢頭,向着更好的方向堅定前行着。

而這一切,都是現在的皇帝給大家帶來的,愛屋及烏的緣故,連帶着大家對天家的所有人都有着發自內心的的愛戴,都希望這樣的天家能夠好事連連。

長長的迎親隊伍彷彿沒有盡頭一樣,各色彩禮讓圍觀者目不暇接,每當朱慈烺乘坐的馬車經過,圍觀者隨即點燃鞭炮,一時之間,鞭炮聲不絕於耳,瀰漫的煙氣裡,無數人都是衝着朱慈烺的馬車躬身行禮,然後便是拍掌叫好。

“恭喜太子千歲!”

“賀喜太子大婚!”

“天家福壽延年!”

之類的叫喊聲不絕於耳,朱慈烺不顧陪同的太監勸阻,打開車窗向觀禮的人羣頻頻揮手致意,這一幕更是讓所有人爲止動容,很多人歡呼雀躍着,向馬車裡的太子揚手喊叫着,漸漸地,呼喊聲連成一片,壓過了爆響的鞭炮聲,內容也變得一致起來。

“皇明千秋萬載!”

此刻,幾乎所有人都在縱情的呼喊着,兩側樓上觀禮的大戶人家的家眷,也是把早就準備好的包着銀幣、銅錢、碎銀的賀喜錢投向迎親隊伍,幸好人羣的熱情被點燃後,注意力都明顯渙散,也幸虧有大批錦衣親軍護衛着,要不然這種舉動很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哄搶踩踏事件,所以,有時候好心真的會辦成壞事的。

就在這一路喧囂叫嚷聲中,迎親隊伍來到了王家新宅大門前,五百儀仗隊前出列隊,王方夫婦及王蘭芝的弟弟,分別身着朝服和命服在敞開的大門外恭迎。

方以智翻身下馬,一旁的禮部官員將聖旨奉上,方以智手捧聖旨緩步來至王家人面前,將聖旨展開後朗聲誦讀,無非是王家有女,賢良淑德之類的吉祥話,最後結尾則是“夙夜恪勤,毋或違命”,王方夫婦則回“爾父有訓,往承惟欽”。

作爲祖祖輩輩的小門小戶之人家,王方夫婦做夢也沒想到,那個從小就跟自家女兒一起長大的男童,居然是太子,而自家兒子曾蒙皇帝救過命。在一切真相大白的時候,夫婦二人愣是連續數天徹夜不眠,兩人猶如魔怔了一般,口中念念叨叨也不知在說些什麼,直到禮部官員前來教導他們禮儀,二人這才恢復了神智。

直到搬入了豪宅,身邊僕從成羣,王方夫婦仍舊是覺得一切恍如夢中。

如果這真的是一場大夢,那他們寧願沉醉其中,不願醒來。

在王方一家人往宮城方向叩拜後,女官宮人擡着紅綢圍就的八擡彩轎進入內宅中堂前,服侍的女官宮人去往閣中,請出一身吉服的太子妃,然後攙扶其上轎,待轎子擡出王家宅院後,儀仗引導在前,朱慈烺乘坐的馬車在後,太子妃彩轎緊跟,按照不走回頭路的習俗繞路回返。

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章 證據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章 洪承疇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
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章 證據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章 洪承疇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