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

在朱由檢的總體規劃中,未來的大明,江北及雲貴川、兩廣等地區,將會以發展農業和畜牧業、藥材和果品種植爲主爲主,礦產資源開採爲輔,給手工業發達、兼具地理優勢的江南一帶提供資源保障,推動大明的手工業向初級工業文明方向前進。

總體思路和佈局規劃都已經完成,將來的一切就交給時間吧。

所有的問題都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和改進,發展中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前進的方向正確,任何錯誤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寬容和諒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只有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纔會催化出更多的文明。

經濟發展越好,朝廷纔會有大量的稅收,纔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改善民生和社會福利中。

將來每一座縣城至少要配備兩家官營醫院,一家是對大明所有人敞開,另一家則是有針對性的婦幼保健院。

官營醫院屬於半福利性質,要由官府提供大量的銀錢補貼,減輕百姓們看病造成的經濟負擔。

要完成這項宏大的戰略規劃,僅僅有銀錢是遠遠不夠的。

基礎建設並不難,朝廷也投資的起。

關鍵是郎中嚴重缺乏,以及新式醫術的開展問題。

新式醫術指的就是後世的西醫外科手術。

接到指令的衛生署正在開辦大明第一期醫生培訓班。

在京師西城菸袋斜街的東南角有一處面積寬大的建築羣,這裡所有的建築都是以白牆黑瓦爲基調,給人一種寧靜肅穆的感覺。

這所建築羣南向寬敞的大門一側懸掛着一塊長條形的木牌,清漆刷就的木牌從上至下有八個鎏金大字:“北京第一人民醫院”,圓潤大氣的顏體看上去格外的舒展豪邁。

儘管木牌上的字沒有落款,但有心人都知道,這是當今聖上親筆題寫的。

這所醫院不僅是京師第一醫院,而且也是大明歷史上第一所面向公衆的大型醫院。

木牌掛出來之後,不少朝官得知後,心裡都對人民醫院這個新詞語疑惑不解,私下也是議論紛紛,有不少官員曾有意無意的去內閣打聽,但卻並沒得到任何相關解釋。

閣臣們自然不會去因爲這點屁大的事去找朱由檢詢問,那樣會讓皇帝覺得,怎麼着?你身爲閣臣每天不是操心國家大事,反倒是有閒工夫關心這個,你這閣臣不太稱職啊。

聖意難測啊。

關於人民醫院含義的議論聲,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大約旬日之後便煙消雲散了。

沒辦法,國人關心的事太多了,某某國公又納妾了、某某朝官家的僕從和小妾私通了,這些大事既有趣又帶着顏色,誰還管你究竟是人民醫院還是權貴醫院。

雖然對名堂不再感興趣,但經過順天府的大力宣傳後,京師的人們才知道,這所新型醫院裡,每天會有太醫院的御醫輪流坐鎮,醫院也是面向京師所有人全方位開放。

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黎庶,只要你生病,都可以前來這裡問診拿藥,診金只需五個銅錢,藥費更是比那些私人診所還要便宜很多。

聽到順天府的差役們每日沿着大街小巷敲鑼宣傳過後,將信將疑的民衆們再次三五成羣聚攏起來對此事展開了熱烈討論,但最後普遍對此事表示了懷疑的態度。

太醫院的御醫那是什麼樣的存在?

傳說中那可是懸絲搭脈、察言觀色便可知病情的神醫,整日奔忙與宮裡以及達官貴人們之間,怎麼可能來這個什麼人民醫院坐診,並且診費只有區區五枚銅錢,那不是糟踐人嗎?

別說五枚銅錢,就是五兩、五十兩銀子的診費,人家也不會給你這個穿着布衣的平民診治,還不夠掉價的呢。

什麼?

醫院是朝廷辦的,官府每年都會拿出一定數額的銀錢補貼醫院所耗,這是聖上下旨開設的醫院。

不會吧?

聖上已經是極爲仁慈的聖君了,對咱們老百姓那是沒得說,可他老人家再心善,也不會啥都爲咱着想吧?

老王,你家老父風寒發熱,看了幾家郎中一直未好嗎?

既是有這等消息,不行你帶着老父去試試看?

可別再耽擱下去了,年過五旬的老人了,再不及時診治,恐怕會有不忍言之事生髮呀。

於是乎,光祿寺的王姓小吏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僱了一輛四輪馬車,拉着病了十幾天的父親,從南城的住所來到了西城的醫院。

王姓小吏攙扶着老父進了門庭冷清的醫院大堂,立刻有一名身穿素色襦裙、身披對襟白色披風(隔離衣),年約三旬左右的婦人迎上前來。

在詢問過王姓小吏的來意後,隨即帶着他們父子二人來到與酒樓大堂收銀處類似的櫃檯前說了一聲,有些發矇的王姓小吏隨即排出五枚銅錢交上,櫃檯裡另一名同樣裝扮的婦人收下銅錢,然後開出了一張印有診費已付的紙條,引路的婦人輕聲說了一句“跟我來”,然後帶着二人繞過了大堂後面的屏風。

出了後門前行不遠,三人一前二後來到了一間掛着診室牌子的房子前,那名婦人微笑着肅手一請:“二位請進,劉太醫就在此間坐診。”,隨後便轉身原路返回。

王姓小吏雖也是衙門中人,但日常也沒機會見過什麼世面,剛纔的一番從未見識過的遭遇讓他心下慌亂不已,現在聽到裡面劉姓太醫的名頭後,心情緊張之下頓覺口乾舌燥。

猶豫片刻後,他感覺到老父已經有些站立不穩的樣子,於是一咬牙推門進了房間。

“小人光祿寺書吏王啓年見過劉太醫!”

進到屋裡後,王啓年偷眼一看,便知道這位正襟危坐,一臉嚴肅的先生確實是真的太醫。

因爲這位看上去保養的極好的中年人,身上有一股氣度,這種氣度只有久在官場才能養出來,一般人是絕對裝不出來的。

“唔,無須多禮。

此是你何人?

有何病症?”

劉姓太醫手捋鬍鬚神色淡然的回了一聲,隨即將目光投注到了王啓年父親的身上。

“此乃小人家父,前番風寒發熱,小人帶家父去看過兩家郎中,湯藥喝了十幾副,可是始終不曾好轉,聽說此地有太醫坐診,故而便帶家父前來問診,還請劉太醫多多費心!”

王啓年說罷,從懷中摸出一小錠約莫五兩重的銀子,臉上陪着笑臉將銀子慢慢放到了劉太醫面前的診案之上。

“扶着你父親近前坐下,本官向爲他試試脈!”

劉姓太醫彷彿對那錠銀子視若未見一般,面上仍是毫無表情的吩咐道。

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章 駱養性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
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章 駱養性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