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

大明使團在馬尼拉足足修整了二十天,等到全員身體和精神狀態基本恢復後,方以智、鄭芝鳳方纔與張文耀等人告別,拔錨起航後向大明返航而去。

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船隊在北海艦隊派出的幾艘戰艦的護衛下抵達天津衛碼頭,在離開大明五年後終於回到了故土。

踏上碼頭的那一刻,自恃心志堅定的方以智也不禁雙眼溼潤,而隨後下船的使團成員中,有的人則是放聲大哭,但更多人則是歡呼和雀躍着,表達着對回到故鄉的那種激動的心情。

十天之後,回到京師的方以智和鄭芝鳳奉詔入宮覲見,陪同他們一起入宮的還有溫體仁、孫傳庭、陳奇瑜以及禮部尚書鄒維璉、鴻臚寺卿李進番等相關人員。

雖然朱由檢已明令廢除了叩首禮,但首次覲見天顏的方以智和鄭芝鳳,依舊是堅持着行了三跪九拜的大禮。

尤其是方以智,以一介白身直接被擢爲禮部侍郎銜出使歐洲,這種天大的恩遇可以說是自古罕見,尤其是在他自知名氣並不大的情形下,驟然有此榮耀加身,這種等同於再造的知遇之恩,是他無論如何都會感激涕零的。

“方卿、鄭卿且起!

卿二人在明知前路吉凶未卜,甚至隨時極有可能葬身魚腹之危時,依舊毅然奉命橫跨數萬裡之大洋,率團出訪極西之歐洲諸國,其心性之堅毅、勇於任事之擔當,用心辦差之能力,實爲天下官員之楷模!

朕對二位卿家於此行之諸多表現極爲滿意!

還望二位卿家今後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此優良作風,將此風格貫穿始終,在本職中充分發揚光大,爲建設一個嶄新之大明做出更多貢獻!

二位卿家對歐洲之行有何看法,現下可以大致講說一番。

方卿,你便代表鄭卿講一講吧!”

朱由檢打量着方以智這位後世傳頌的名人,心裡頭不禁暗歎:“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對於此次歐洲之行的所見所聞,方以智都做了詳細的筆錄,對歐洲各國的風土人情及所看到的國情大政都有描述,並在其間添加了自己的思考和評論,可謂是十分用心之至。

這本多達十幾萬字的遊記體的著作,朱由檢已經在數日內瀏覽完畢,並且對現在歐洲各國的概況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和認識,這本筆記可以說是相當珍貴的資料,對於大明制訂相關政策有着很好的借鑑作用。

這種極其認真敬業的態度,也是大明官場所需要的。

“微臣等愧不敢當!

若非聖君在位,臣與鄭鳴山此生怕是絕無機會能有如此見識。

臣等只願此行所獲能有助於我皇明日後之發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此次歐洲之行,臣等認識到天下是如此之大,有諸多國家在某些方面之建設中,還是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比如歐洲幾個強國所建立之大學,其爲人師者所教授之知識,俱是以日常實用爲主,許多工具若是於我皇明大力推廣,對於我國國力之提升還是有相當之裨益。

若非聖上如此開明睿智,臣等也是一直以爲,我煌煌大明,乃是全方位領先於天下,並且不管多少年月,也會始終保持此等優勢。

但臣等在遊歷諸國之後,心裡似有所感,要是照此境況發展下去,歐洲一些國家,諸如法國、普魯士國等,很可能在不遠之將來,在國力上超越我國。

臣觀歐洲諸國行事,皆以強者爲尊,舉國上下皆以物質財富爲尊:無論你是如何獲取財富,衆人都是隻講結果,不計較過程。

此等行舉,實與強盜無異,與我華夏之國千百年來倡導仁義禮智信截然不同!

臣觀此後亦是心生隱憂。

若有朝一日,歐洲些許國家國力強盛,說不得便會覬覦我國之財富,若其憑強橫之武力來犯我,最終結局如何實是難以預料!”

感受到朱由檢對自己既欣賞又親切的態度後,方以智心頭的一絲拘謹與忐忑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於是他接着朱由檢的話題,洋洋灑灑發表了長篇大論,昭仁殿中端坐的溫體仁等人有的在凝神靜思,有的則是流露出不以爲然的神情。

“大善!”

方以智講完之後,朱由檢不禁拍手讚道。

如果說徐光啓是大明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在這位名臣離世之後,經過此次歐洲之行的鍛鍊,方以智將會成爲當世當之無愧的大明對外第一人。

朱由檢獲悉,方以智爲了能夠更好地與歐洲各國政要交流和接觸,在這近五年的時間裡,已經學會了法語與葡萄牙語,在平時能夠較爲熟練地用法語與笛卡爾交流,這種語言上的溝通也促使兩人的關係得到迅速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方以智這種態度值得予以特別的誇讚。

“方卿上述言論甚合朕意!

方卿能於諸多細節中察端倪、識趨勢,如此思想遠超諸多世人!

卿以爲,接下來我大明該採用何種舉措加以應對?”

在稍微誇讚幾句後,朱由檢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他現在非常期待方以智提出的解決方案能與自己高度契合,那樣的話,自己的計劃就會增添更強的主動力。

“啓奏聖上,臣以爲,我皇明若想不被趕超,那就當學其重視實用人才之培養方法。

臣建議設立專門學堂直至大學,從幼童少年中發掘並培育人才,教授其數學等相關知識,多多與歐洲相關方面進行合作交流,並將其定爲長期之策,不因一時之成敗而止步不前。

長此以往,我皇明焉有不強之理!”

方以智從容施禮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甚好!

卿可願意擔此重任?”

方以智的回答讓朱由檢非常滿意,這與他創立皇家理工學院的思路完全一致。

“若能遂君王之志,臣願用畢生投入於此!”

方以智躬身慨然道。

“好!

方卿可能不知,朕已創立皇家理工學院,其目的與卿別無二致!

既是卿願意爲國育才,那學院祭酒之位便是卿的!”

方以智、鄭芝鳳陛見數日之後,聖旨發出。

方以智以禮部尚書銜出任皇家理工學院祭酒。

鴻臚寺卿李進番調任禮部左侍郎一職,其職位由鄭芝鳳以禮部侍郎銜接任。

與此同時,鴻臚寺升格爲正三品衙門,署衙所需人才以及職官升擢,由吏部及鴻臚寺堂官議定。

出訪歐洲使團成員中病歿者入英烈祠祭祀,有親屬者領燒埋銀五百兩;使團官吏均升兩級,擔任使團護衛的錦衣校尉同例。

選派留學的孤兒都進入理工學院繼續學習,照顧他們的護從全部轉爲學院吏員,俸祿照其他衙門人員例發放。

方以智、鄭芝鳳的正妻均獲五品宜人封贈,其餘人等每人賞銀一百兩。

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八章 皇莊4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
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八章 皇莊4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