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

“儼兒,你且坐吧。

爲父時日不多,此次或許是你我父子之間今生最後一次長談了!”

倚靠在軟枕上的溫體仁一改多年來在兒孫面前始終威嚴的模樣,臉上的神情變得柔和起來,看向長子的眼神裡透着傷感和不捨。

“父親大人千萬莫要口出此等不詳之言!您身子向來硬朗,此次不過是小疾,過些日子便能痊癒如初!

前番湖州知府劉松明劉府堂來府上探視時曾言道,他回去後便上本朝廷,稟明父親有恙之事,以聖上對父親大人之親厚,定會遣御醫前來診治,到時自可保父親無恙!”

溫體仁話音剛落,溫儼便跪倒在地,強忍心中悲痛寬慰父親道。

自家人知自家事。

這些時日來到溫府問診的郎中盡皆名滿江南之人,醫術都是相當精湛,日常行醫時也是活人無數,但他們在給溫體仁診治之後,普遍都隱晦地表達了對這位前首輔的壽限不看好之意,溫儼已經暗中着人打造壽材、準備壽衣,以免到時耽誤父親身後之事。

“癡兒,起來,坐下!”

溫體仁面帶笑容,用輕鬆中略帶傷感的語氣吩咐道。

溫儼不敢有違父親之意,遂爬起身來衝着溫體仁施了一禮後,坐在牀榻邊的錦墩上。

“生死乃天理循環,此乃天道不可違也!

爲父今年七十有六,就算身死也是喜喪。

對了,爲父病重之事你可有告知你二弟?”

溫體仁先是感慨兩句,隨後接着問道。

“稟父親大人,孩兒只是遣了僕從去到京師,將此事告知三弟,料想這幾日三弟便能趕回烏程。

至於二弟那裡,孩兒唯恐擾了二弟公務,未經父親同意,故此並未傳信與他!”

溫儼答道。

“唔,此事我兒做的不壞!

不過不僅如此,爲父希望身故之後,侃兒也無須回來守制!

稍後爲父口述,你執筆,爲父要給聖上去信言明心志,溫家人一切應以國事爲重,不可因私情而貽誤公事!”

溫體仁誇了長子一句後,隨即語出驚人道。

“父親,這。。。。。!

要不要與母親大人相商?”

溫體仁的這番話讓溫儼驚異不已。

若有一天正是父親離世,按朝廷的規矩,溫侃是要卸任官職,回家守孝三年,這纔是人倫常理,可父親的意思,竟然是不讓溫侃回來發喪,這種事雖說歷朝歷代也不少見,但發生在自家身上的話,溫儼還是覺得有些接受不了。

哪有老子死了,兒子不回來守孝的,這還不得叫鄉鄰們背後戳脊梁骨嗎?

再說,官員要不要回家守孝,這得看皇帝的態度,這可不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自家父親難道要在信裡明說讓皇帝奪情?

自家老爹這是豁出去不要臉了不成?

“爲父將來身故之後,數十年內,溫家之興衰,全寄於侃兒身上,至於溫佑,能不能成氣候,也要看侃兒前程如何!

只要今上身體康健,侃兒很有可能於十年後躋身於六部堂官之位,若其不出差錯的話,五十餘歲入閣當無問題!”

溫侃今年還不到四十歲,已經是大府襄陽府正四品知府了,以他幾年來的功績來看,再往上的空間還有很大。

溫體仁知道皇帝最喜歡的就是務實肯幹、遇事能想出辦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親自上陣的臣子,溫侃正是此類中的佼佼者。

從司農寺到參與移民工程,數年時間,溫侃沒有回過京師,其主持的各項工作也是完成的極爲出色,這一點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溫體仁一直以次子爲榮。

因爲皇帝不止一次當着他或者其他重臣的面前誇讚過溫侃,並言稱,如果全大明官吏能有一半路溫侃這般,那大治之世定會提前實現。

對於次子將來的前程,溫體仁一點都不擔心。

他了解兒子,知道他是一個謹慎務實,不喜歡炫耀的低調性子,有他在,溫家未來數十年的榮華可保。

至於下一代的長孫溫佑,由於年紀尚輕,目前還看不出前程在何處。但溫體仁曾將其招致近前,特提面命數次,要他一定要多向自家二叔學習,學會踏實肯幹的作風,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有溫侃在朝堂護持,溫佑將來的位子也不會很低。

“此事無須你母親同意,事關溫家未來之前景,此時你二弟回家守制並非好事!”

溫侃正處在事業的黃金上升期,要是被迫回家守制三年,那很可能就會從皇帝的視野中淡出,就算三年之後復出,一時半會也不一定找到合適個官位,要是因此耽誤了前程,那溫體仁在地下也不會甘心。

“爲父後事料理完畢,你這長房先留在老家,待到守孝期滿,再搬去京師,之後讓你三弟一家回祖籍守家。”

溫體仁繼續交代着後世。

“父親大人,孩兒自小體弱,不耐長途奔波,再加自身更喜本地氣候,而三弟比孩兒更善交際,他一家留在京師,當比孩兒更能排上用場,孩兒以爲,還是讓三弟留在京師,孩兒留在老家,奉養娘親和姨娘爲好。”

溫儼看到父親並不忌諱身死之事,於是便向父親坦言,自己不願再次回到京師。

“也罷,我兒即是想盡孝心,那便隨你吧,想必你那兩兄弟也會知道欠你一份人情。

即是如此,爲父便做主,把多年來攢下那五萬銀幣全數留在老家,另外京師幾家店鋪經營所得,每年也要拿五成給長房。

好在你兄弟三人向來兄友弟恭,在銀錢上都不太計較,此事也不至溫家不和。”

溫儼性子有些懦弱,不喜與外界交往,所以溫體仁致仕時便帶着長房一家回了祖籍,而把機靈善言的三子溫佶留在了京師,打的就是讓長房照料祠堂祖墳的主意,現在看到老大如此知情識趣,溫體仁更是老懷大慰。

“我兒,現下爲父口述,你來執筆,先給你二弟寫封書信,叮囑他,一定要時時處處與天家綁在一起,無須太過關注朝堂上其他人之臉色,此爲久盛不衰之道也!”

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章 皇莊1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
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章 皇莊1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