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

不得不承認,所謂的虎父無犬子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溫體仁雖稱不上是能臣,但其畢竟爲官多年,對於揣摩人心這一套自是有了爐火純青的功力。

而從小日濡目染,加上這幾年跟隨在父親身側出入於最高行政機構,接觸形形色色的官吏人等,溫侃將父親的這套也學了個七七八八。

剛纔他對司農寺地位的判斷與朱由檢的設想確實是別無二致。

按照朱由檢的本意,他想一步到位的設立農業部,並且將農業部排在前面,在今後的十年之內將農業作爲重中之重來抓,從根本上提高和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

然而在史無前例的情況下,在缺少合適人選的時候,貿然設置一個正二品衙門,這一舉措實在是有點冒進了。

經過慎重思考,朱由檢才決定以仿前朝的名義復設司農寺,等到時機成熟後再提升其品級,到那時也不會引起太大的非議。

“我兒所思極是,爲父也是這般猜想!依着現下大明之局勢來看,聖上定是將農業作爲將來重中之重,竭力多產糧食,以求徹底安穩民心,不使再有流賊之禍生髮!”

聽到溫侃的一番話語後,溫體仁面上的笑容更盛。

次子跟在自己身邊幾年的時間,思路和眼界都是開闊了不少,對事物的判斷已經不僅僅是侷限於表面了。

“爲父這大司農之位明顯是臨時差遣,待一兩年之後,聖上必會派人接管此位。在此期間,爲父定要盡力助本部建功,以使司農寺能立下有目共睹之政績,以便讓大司農之位由本司左右少卿之一接任,我兒亦會順勢位次上移,如此方不負爲父之一片苦心吶!”

溫體仁看的很明白,自己這個大司農就是過渡性的職位,等有了合適人選,自己就該給人騰挪位子。

而若是由其他文臣接掌司農寺正卿這個位子,那就會將下面的人全部壓住,司農寺裡的人再想升遷就很難了,自己的兒子也會成爲受害者。

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讓左右少卿之一接掌大司農,溫侃也很有可能升到空下來的少卿之位,從而完成從中級官員向高級官員的轉變,成爲緋袍高官中的一員。

“爲父已着人打探過,嚴維卿此人於戶部任職多年,對於部務相當精熟,論才幹已初俱能臣之像;其性格沉穩剛毅、待人接物也是面面俱到,此番被擢至從四品之位,必然亦想有一番作爲,進而坐望大司農之位。對此上進能幹之輩,朝廷自會予以大力相助!”

嚴維卿就是新任的司農寺左少卿嚴俊山的表字,這次是在戶部堂官提名、朱由檢派人查訪過後受命上任的。

“父親大人,孩兒靜觀聖上之意,當下朝廷首要之責便是以糧爲本。在各地開荒拓田之同時,如何增加畝產便成爲當務之急。父親大人即爲大司農,何不就此提出相應之建言方略,以此來博得聖上歡心呢?”

“我兒此言甚是有理!此題實爲切入寺務之要點!這幾日你便就此準備一番,過幾日爲父會召集嚴維卿與宋長庚會商,商討寺務及田畝增產之事,力求尋到解決之道,待到來年春耕之時便於京畿擇地試行之!”

數日之後,內閣一處不算寬敞的公房內,司農寺復設以來的第一次高級別會商正在舉行中。

“呵呵,維卿、長庚,你二人可是初次入內閣一行?本官雖忝掌大司農之職,與你等份數上下,奈何內閣事物繁忙,直至今日方纔有些許空閒與你等商談寺務,還望兩位莫要怪本官輕怠纔好,呵呵呵呵!”

坐在主位上的溫體仁一改平時嚴峻之像,對分坐於兩側下手位的嚴俊山和宋應星面帶笑容的解釋道。

室內的牆角處放置着兩個燃着銀炭的火盆,使得狹小的公房內溫暖如春。

剛穿上緋袍沒多久的嚴俊山、宋應星二人都是正襟危坐、神情肅然,面對大明帝國的首輔,兩人的內心都感到有些緊張。

溫侃坐在宋應星身旁的位置,作爲司農寺的主官之一,他也得以列席了此次會商。

“不瞞首輔,下官之前隨部堂來過內閣幾次,但均未有下官之座位,此次還是下官有生以來首次坐於內閣公房之內,現下能得首輔垂問,心下亦是有些許緊張之感!”

相貌堂堂、濃眉大眼的嚴俊山笑着拱手坦承道。

“下官出身低微,此前一直任職於縣鄉之地。此次蒙聖上拔擢方登高位,內閣此等機要所在更是頭一回入內,若有失禮之處還望首輔海涵!”

膚色黢黑、一副老農模樣地宋應星起身拱手回道。

“長庚快快坐下!你我份數同僚,何必拘禮?本官久聞長庚之名,更是拜讀過長庚之鉅著,私下亦是對長庚之材大爲歎服。得虧聖上慧眼如炬,方能與鄉野之間識得長庚這等大才,並毅然予以拔擢重用。不然的話,長庚雖有才,或許亦會遺恨鄉間啊!”

溫體仁這話一點都不誇張,若不是現在的朱由檢是由後世穿來的,宋應星在歷史上確實未得任何重用。

像他這種情況歷朝歷代也不少見,野有遺賢不得用,這種事簡直數不勝數。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無論古今都是如此。

不善言辭與交際的宋應星施禮後默默地坐了下來。

看到溫體仁話語間對他的尊重之意,一旁的嚴俊山對宋應星又多了一份重視感。

這次在戶部遴選司農寺左少卿之位時,年過三旬的嚴俊山由於平常和左侍郎周志謙交好的關係,得以在這次競爭激烈的舉薦中一舉勝出。

在獲悉司農寺主要官員的底細後,嚴俊山自是很快就將其中的利害迅速理清,同時也對未來的大司農之位有了深深地渴望。

對於與自己搭檔的右少卿宋應星,此前從未聽說過其名的嚴俊山也是多方打探過,但卻發現幾乎沒人清楚這個人的來歷,最後只知道他是以舉人身份入職國子監,沒想到幾年的工夫又要晉升從四品的高位了。

就在嚴俊山疑惑於宋應星的後臺靠山到底是誰的時候,溫體仁適才的一番言語終於解開了他心中的疑團:原來是直達聖聽的人物,難怪幾年時間內躥升如此之快,以後日常相處可不能擺上官架子。

“維卿,長庚,禎玉雖爲本官次子,但日常於公務之上你二人須對其從嚴約束,勿要顧及本官顏面,一切以公事爲重,此一點定要切記!”

溫體仁收起笑容肅聲道。

“還請首輔放心,下官等與溫世兄於官職上雖有上下之分,但其實亦屬同僚之親,處公之時當以羣策羣力爲準,一定齊心協力將寺務處置妥當!”

嚴俊山趕緊表態:首輔您放心,您兒子雖然名義上是我和宋應星的下屬,但平時我們當然不會拿他當下級對待,寺裡的事就是我們三個商量着辦好了。

“下官才疏學淺,日後還要仰仗二位上官盡力提攜纔好,寺務如有跑腿出力、交通內外之事,下官自會當仁不讓、一力擔之!”

溫侃起身向着兩位上官行禮後笑着道。

щшш ●тт kan ●¢ 〇

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
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