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

將來新組建的閣臣就是這些人了,排名是以孫傳庭爲次輔,準備接首輔的班,然後依次是盧象升、陳奇瑜、李邦華、楊嗣昌、侯恂、範景文。

關於新內閣處置公務的範圍和權限問題,朱由檢準備採用後世已經證明非常有效的分管制度,以此來樹立內閣的權威和影響力。

首先是確立閣臣的品級。

新內閣成員品級全部爲正一品,然後按照排序來確定在內閣中的地位。

首輔負責總攬全局,並及時完成皇帝交辦的任何職差。

由於即將成爲次輔的孫傳庭缺乏處理朝政的經驗,所以入閣後會以協助溫體仁處理政務爲主,多看多學多提問,這樣更有利於將來接好首輔的班。

盧象升分管刑部和大理寺兩個部門的相關事務。

對於這位忠直的重臣,事關律法是否公正的職位更適合一片公心的他。

陳奇瑜分管禮部、鴻臚寺、太常寺、通政司等部司的相關事務。

官威甚重的陳奇瑜手腕狠辣,適合給這些文氣過重的部司帶來一股新風。

李邦華還是分管督察院的相關事宜,剛直不阿的老李頭就像唐太宗時的魏徵,有他在內閣,至少可以起到監察他人是否結黨營私的作用。

楊嗣昌也是分管原先的本職工作,兵部尚書則由左侍郎王家楨接任。

侯恂和範景文也是一樣,還是分管原先的本職,熟知本部業務和人員的優勢將會使戶部和工部的運轉更加流暢。

戶部尚書一職由左侍郎周志謙接任。

朱由檢對於這位年富力強的官員印象頗佳,每逢有關戶部職權範圍內之事,侯恂總會帶着周志謙一起入宮覲見,在回答朱由檢提出的相關問題時,周志謙每每應答如流,並且會列舉出各種數據作爲旁證,這種務實的作風讓朱由檢讚賞不已。

既然是能臣,那就應當站在適合他施展的更高平臺上。

如果周志謙做的出色,四旬左右的他未來入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工部尚書的職位由範景文提名的左侍郎陳良胤擔任。

朱由檢對此人並不熟悉,但範景文對這位左侍郎卻是讚賞有加,直言陳良胤才能出衆、訥言敏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實幹型人才,基本完工的英烈祠便是由這位左侍郎親手設計並督造的,京師內的城市規劃和佈局也都是由陳良胤四處勘察地形地勢後彙總到範景文處,最後於工部幾位相關官員會商認定實施的。

既然不是那種擺着官架子、只知道在衙內當官做老爺的人物,朱由檢自然是欣然同意了陳良胤接任一事。

此番戶部和工部先後空出了三個重要職位,這就讓兩部衙門中的官吏們有了極大的晉升空間,從而會充分調動起他們認真辦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人人向上的良好風氣。

分管制度確立之後,各部寺主官每日都要親自到內閣,向分管閣臣彙報相關事務,然後分管閣臣們按事情的輕重緩急列出處置方略,在每日上午的閣臣會商中向首輔提出建議和處置方案,然後由首輔彙總票擬送達司禮監,由內廷根據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並批紅,最後交於皇帝聖裁。

如果司禮監在某些事情處置方案上提出與內閣不同的意見,而皇帝也會因爲雙方意見相左而吃不準的時候,則會將相關人等召集到一起,當面陳述各自的理由和主張,經過辯論,最終由皇帝選擇利大於弊的方案予以實施。

由於所涉及到朝廷大政方針的決策時,參與其中的人數衆多,所以從根源上杜絕了有人試圖欺上瞞下這種事例的發生,也會最大程度上防止權臣的產生,並且所有大事的最終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也避免了皇帝被架空的狀況發生,使得整個朝政的流程更加順暢和透明。

朱由檢還要準備實施一項新政------改革早朝以及各衙門的上值時間。

大明的早朝制度有點太不人道。

按照傳統,有資格上早朝的官員們必須在凌晨丑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左右起牀,收拾停當後出門,然後穿越半個京城,於寅時末,也就是早晨五點以前趕到午門外,等到午門上的鼓敲起,官員們按照品級排好隊,在卯時正的鐘聲敲響後,宮門開啓,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後在太和殿外的廣場上整隊,等候參見皇帝。

而現在朱由檢穿越時的前身崇禎帝更是一位最爲勤奮的帝王,比太祖朱元璋猶有過之。

崇禎帝登基之初便立志做一箇中興之主,每天夙興夜寐,有時爲了批改奏本甚至通宵達旦,並且每逢早朝必臨,然而就是這樣的工作態度下,大明最後還是亡了。

朱由檢一想到在極爲寒冷的冬天,這些四品以上的大臣們在正值酣睡的凌晨,便要從熱被窩裡鑽出來準備上朝,心裡邊都替他們感到不爽,同時更是爲崇禎帝感到深深地遺憾。

這具身體的前身究竟是具備多大的毅力和恆心,才十幾年如一日的如此堅持,難怪他在遺詔中痛罵那些大臣:“皆諸臣誤朕”。當他付出如此之多後,臨了還是沒有守住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換了誰,心中會沒有極深地怨念呢?

雖說朱由檢穿越後已經取消了日常的早朝,但每月初一、十五兩日的朔望大朝卻是沒法取消,再加上每年正旦、冬至和皇帝生日的大朝會,這林林總總算起來,每年還是有不少時日需要他強忍不適、被迫起牀應付公事。

其實想想這種朝會根本沒必要,尤其是朔望朝,大家忙活半天后只爲了向皇帝問一聲早安,那些低品級的官員甚至連大殿都進不去,只能站在臺階上遠遠地看一眼皇帝,至於看不看得見還是另一說呢。

既然無法取消,那就改時間吧。

從即日起,朔望正旦等大朝會,時間全部改爲辰時中,也就是後世的八點,各署衙上值時間也改爲相同時間。

這種改變肯定會得到官吏們的一致好評。都是正常人,尤其是冬日,誰還不貪戀個熱被窩呢?

衙門辦公時間的改變並不會耽誤大事。

大明署衙夜間均有值夜的官吏,一旦有緊急事件發生,這些值夜的官吏自然會根據情況向上層層稟報,最後直到值夜的閣臣手中,然後由其決定是否連夜送達宮內讓皇帝知道。

而日常辦公時,並沒有什麼事情緊急到非要在天亮的時候辦好,那何必非要點卯?辰時中上值啥事也耽擱不了。

“啓稟皇爺,溫閣老請見!”

一名小太監的稟報聲打斷了朱由檢的思緒。

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
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