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

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

鄭公的話語樸素又簡單,但卻十分深刻,能夠引經據典地來勸人。

可惜,大唐只有一個鄭公,但願鄭公的話語能夠一直流傳,成爲唐人的精神所在。

於社稷有益的事都是重要的,無關乎一個皇帝的愛好,所以治國上,該做的都要做。

現在的涇陽印書坊還在不停地虧損,倒也虧損得起,所印的書籍中就有鄭公的語錄。

誰能想到鄭公活着的時候能夠幫扶皇帝。

鄭公死後也能夠成爲社稷的寶貴精神財富。

李承幹獨坐在凌煙閣,看着一幅幅畫像,有神色兇悍的武將,也有面容慈祥的老人。

當盆中的火焰熄滅,只留下了紙灰。

年邁的楊內侍朝着凌煙閣內看去,陛下獨坐其內,火盆中的書信已燃盡。

寒風從窗戶吹入凌煙閣,吹得火盆中的紙灰揚起,飄蕩在凌煙閣內,功臣們的畫像也跟着晃動。

李承幹拿起一幅畫像,掛在了這裡的牆上,這是郭駱駝的畫像,從此他也能位列凌煙閣了,第二十五位凌煙閣功臣。

宮中有了傳聞,當今皇帝每年都會寫書信,在凌煙閣焚燒,告慰大唐的英傑。

自登基以來,這位皇帝每到新年,皆是如此。

而這種傳聞很快就傳播到了朝野,也隨着朝野傳到了坊間。

這位皇帝的形象在坊間,人心中顯得更聖明瞭。

不忘功臣的皇帝,當然是好皇帝,而且每年都去凌煙閣,若大唐以後的皇帝,每年都如此告慰英傑。

那麼大唐當代的年輕人,畢生理想就是爲國立功,有生之年位列凌煙閣。

如此,就能得到大唐歷代皇帝的告慰,一死又何懼,哪怕家裡沒人上香了,還有皇帝記得他們。

安邑坊有一個巨大的食鋪,這裡的食物價格低廉,不過都是朝中官吏或者是官吏的家眷來這裡用飯。

長安城一到冬季物價就會上漲,朝中一些俸祿單薄的官吏多數會來這裡用飯。

每天只需要花一錢就能吃三頓飽飯,官吏來此地用飯幾乎是不用錢的,這是朝中新設立的,方便朝中官吏在長安居住。

朝中就差直接給官吏的衣食住,一手包辦。

這就是朝堂富裕的好處,不過皇帝依舊是提倡節儉的。

對皇帝來說,這種事很簡單,只需要做個表率,就能夠帶起一股風氣。

如果家裡太過奢靡,輕則會被朝中官吏指指點點,重則會被御史盯上。

除非你位高權重,一切都是皇帝所賜的。

在長安還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如崇文館,文學館,四方館都有這樣的食鋪。

衆多官吏都在這裡用飯,盧照鄰獨自一人喝着酒水,他在長安的朋友並不多,時常獨來獨往。

有一個孩子高聲道:“我駱賓王!此生必定要位列凌煙閣!”

聞言,盧照鄰側目看去,啞然失笑。

而酒肆內的官吏也紛紛大笑。

駱賓王面色通紅,他看看一旁老師,見老師也不卑不亢。

他駱賓王也昂首,眼神睥睨衆人地取笑。

白方用胳膊撞了撞一旁的裴行儉。

“作甚?”

“裴將軍,將來我是不是也可以位列凌煙閣?”

裴行儉擱下筷子道:“位列凌煙閣……很難。”

白方追問道:“有多難?”

裴行儉遲疑道:“王玄策的功勞夠大吧?”

“王將軍征討天竺,又千里帶兵奔襲馳援蔥嶺,的確能位列凌煙閣。”

“那你呢?”

“我!”白方欲言又止,他正色道:“那我也去滅一個小國?”

裴行儉頷首道:“滅哪個小國?”

白方當即回道:“大食!”

“呵呵……”裴行儉笑着道:“禮部蒐集關於大食的很多消息,他們可不是什麼小國。”

誰知,白方聽聞之後眼神的戰意更甚。

裴行儉也由着他去了。

離開這裡的時候,裴行儉回到領軍衛將軍府,聽這裡的將士們都在議論凌煙閣。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

短短几天間,這已是長安城內有志之士掛在嘴邊的話語。

但凌煙閣豈是這麼容易上的,貞觀一朝,幾次東征西討,用了整整一代人,纔有了二十四位凌煙閣功臣。

那是整整一代人吶,當年的功臣都已老去,裴行儉深知自己這一輩人想要入凌煙閣,就要在當代有遠超其他人的功績。

整整一代人,能夠位列凌煙閣有幾個?

以前郭駱駝是個很不起眼的人,直到他在關中種出了葡萄又在西域建設了坎兒井,讓司農寺的人在遼東種下了大片的糧食。

至此,幹慶一朝,目前爲止只有郭駱駝一人位列凌煙閣

裴行儉覺得王玄策入凌煙閣也是早晚的。

長安城內還在議論不停,靜謐的咸陽橋邊,正是冰雪消融,陽光高照,百里河開的溫暖時節。

寒冬終於開始退去了,臨近上元節,松贊干布坐在咸陽橋邊與天可汗正在釣魚。

四周護衛的兵馬將方圓三裡內的行人都驅散了。

松贊干布道:“桑布扎來信了,他說今年要來長安的吐蕃孩子有三十人。”

“是覺得少了還是多了?”

“陛下,不論吐蕃多少孩子來長安,他們是否都可以回家?”

李承乾道:“當然,那是朕與你的約定。”

英公也坐在一旁,提着魚竿,目光平靜地看着河邊。

松贊干布如今的氣色比之以往沒有好轉,也沒有惡化,他依舊穿着吐蕃人的衣裳,可是他吃的都是唐人的食物。

李承幹遞給他一份名冊,道:“這是今年要調去吐蕃的司農寺官吏名冊。”

松贊干布頗有敬意雙手接過名冊,看着名冊上的一個個名字,問道:“他們能讓吐蕃更富庶嗎?”

李承乾道:“但願吧。”

英公忽然猛提魚竿,魚線在晃動,魚竿都被拉得彎曲,隨着魚竿緩緩提起,能夠見到魚兒翻出水面正在掙扎。

英公稍稍放鬆魚竿,放任魚兒掙扎,消耗這條大魚的體力。

松贊干布目光盯着水面,眼看着魚線朝着河中央而去,半刻時辰之後,這條魚終於不再掙扎。

見到英公輕而易舉地將這條大魚拉到岸邊,松贊干布神色多了幾分不安與落寞。

在外釣魚半天,除了英公有一條大魚,李承干與松贊干布都是一無所獲。

有時也覺得父皇的釣魚方式是有道理的,讓內侍手拿魚竿,若釣不到魚還能數落別人。

陽光比前幾天更熱烈了幾分,當皇帝回到皇宮之後,也就在午後,關中徹底度過了嚴寒。

李淳風回到了長安城,他爲當今陛下選擇了乾陵。

本意上,李承幹並不在意自己的身後事是什麼樣的,將來又會葬在何處。

父皇的身後事是在昭陵。

聽着李淳風講山或者水的走勢,聽得讓人一知半解,明達坐在一旁也並不在意這些講究。

李承幹看罷圖,又道:“那就有勞李道長了。”

李淳風行禮道:“陛下爲欽天監製造出望遠鏡,貧道所做這些不足掛齒。”

李承幹看向一旁的明達,又道:“朕會讓人在老君山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望遠鏡,讓後人可以多看星空。”

李淳風朗聲道:“謝陛下。”

現在的李淳風不如當年那般精神了,李承干與他走在宮裡道:“李道長至今都不願意將絕學傳授給朕。”

李淳風道:“陛下不需要貧道的絕學,其實陛下本就是個身懷絕學的人,何必執着貧道的本領,或許陛下的絕學比之貧道更好。”

李承幹又道:“朕還以爲伱找個藉口搪塞,說你的絕學只適合年幼的孩子,或者是隻能傳授根骨奇佳的人。”

“陛下說笑了,這天下的學識是學不盡的。”

李承干與明達又送別了李淳風道長,他又要遠行了,是要去建設陵寢。

這李道長與袁道長一樣,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剛來長安才三五天,就要離開。

離開之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

當年袁天罡告別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小鵲兒快步跑來,道:“明達姑姑。”

明達牽着侄女的手,道:“今天想玩什麼?”

“想學星像。”

李承幹看着女兒與明達走向欽天監。

楊內侍微笑地看着小公主與晉陽公主走在一起,他蒼老的聲音講着,“陛下,小公主善學。”

“嗯,她呀就是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學不通透。”

楊內侍又道:“小公主的心思很像陛下。”

李承乾道:“朕太苛刻了。”

“苛刻一些也好。”

楊內侍帶着笑容,走在陛下的身後。

上元節這天夜裡,長安城結束了宵禁,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人們歡慶度過了新年,幹慶六年正式開始了。

張柬之正在與白方大口喝着酒水,“明天你就要去西域赴任,走之前我們定要大醉一場。”

再往碗中倒滿酒水,張柬之正要去喝,卻見酒碗被人奪走了,回頭看去,張柬之熱淚盈眶,他撲上前道:“晉王,紀王!”

李治冷哼道:“怎麼?我被禁足了一個月,你還能在這裡安坐飲酒?”

李慎也冷着臉道:“你弟弟不懂事,我們幫你教訓了,害得我們被父皇禁足了一個月,你還不來看望我們?”

張柬之哀嘆道:“家中胞弟不懂事,讓晉王與紀王擔憂了。”

李治看了看四下,又道:“張晦之人呢?”

“在下去了崇文館才知曉,他去支教了,多半是怕再被捱打,去了遼東支教。”

“呵呵……逃得夠遠的。”李治對身後的侍從吩咐道:“告訴懷英,讓他安排幾個不良人去遼東,再揍張晦之一頓。”

“喏。”

相較於張柬之,李治更瞧不上張晦之。

至少在李治回來之後,張晦之被揍得很悽慘,比之當年張柬之的下場更甚。

李治在兩人的酒桌邊坐下,詢問道:“聽裴行儉說你要位列凌煙閣?”

白方重重點頭道:“滅了大食,我就能位列凌煙閣。”

李治與他一碰酒碗,兩人豪爽地一飲而盡,都是在蔥嶺一起殺過敵的,一拍即合。

不多時,裴行儉,王玄策,蔣師仁也一起來了。

待薛仁貴與程處默,裴炎一起到了這裡。

當年一同征戰蔥嶺的年輕將領們,再一次相聚。

裴炎還是老樣子,一直板着一張臉,沒有話語,只是與衆人一起喝着酒水。

薛仁貴說起了滅大食人的大計。

先是說了兩句,裴行儉道:“大食地界很遼闊,多半與如今的大唐相當,想要滅大食只有一路兵馬是不夠的。”

見衆人看向自己,王玄策驚詫道:“看着我做什麼?我又不想去滅大食。”

狄仁傑來遲了,他走入這間酒肆,搬了一把凳子而來,“安西大都護府未建成,朝中是不會答應西征大食的,況且蔥嶺以西的諸多小國還未平定。”

當衆人聊着怎麼滅了大食人,狄仁傑當即給衆人撲了一盆冷水,一個現實問題放在眼前,安西大都護何時才能建設好,安西四鎮也沒有着落。

大軍在外,沒有後方的支持,一旦後路被截斷,後果不堪設想。

這不是開玩笑,難度比拿下蔥嶺那四座城大了數倍。

衆人聽到了酒肆外的歡呼聲,擡眼看去原來是夜空中有着一盞盞的孔明燈,正在掠過長安城的上空。

張柬之笑着道:“這是崇文館安排的,他們讓各縣的夫子召集學子一起放孔明燈。”

祥和又繁華的長安城,人們看到漫天的孔明燈一時安靜了幾分。

狄仁傑站在最前方,看着漫天的孔明燈面帶笑意,朗聲道:“都快忘了,上元節就是要放燈的。”

皇宮的城牆上,李承幹從父皇手中拿過一把長刀。

“早該給你了,不過朕善用弓,不善用刀。”

聽着父皇的話語,李承干將長刀拔出鞘,看着凜冽的刀光,笑道:“好刀。”

夜風吹動着夜空的孔明燈,父子兩人的衣袍也隨風而動。

李淵坐在後方,看着父子,笑呵呵地道:“哪個朝代能有三個皇帝活在一起。”

小鵲兒道:“老太爺要長命百歲,三個皇帝是我大唐的佳話。”

李淵緩緩道:“朕在皇位上就坐了九年,你爺爺在皇位上坐了二十年,也不知你爹會在皇位上坐多久。”

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57.第257章 活捉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54章 陳年舊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77章 立冬宴席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250.第250章 夜釣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04.第304章 寒冬250.第250章 夜釣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50.第250章 夜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77章 立冬宴席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150章 仗義出手368.第368章 新設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98.第298章 中秋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59章 不可分割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316章 人的孤獨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38章 從不退讓423.第423章 江邊第104章 夕死可矣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37.第237章 笄禮第54章 臣來告老第91章 及冠賀禮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6章 小女徐慧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86.第286章 轉變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190.第190章 下蛋了78.第78章 解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63章 杖責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75章 莫要內耗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41章 大勝而歸第43章 一朝一夕間
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57.第257章 活捉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54章 陳年舊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77章 立冬宴席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250.第250章 夜釣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04.第304章 寒冬250.第250章 夜釣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50.第250章 夜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77章 立冬宴席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150章 仗義出手368.第368章 新設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98.第298章 中秋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59章 不可分割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316章 人的孤獨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38章 從不退讓423.第423章 江邊第104章 夕死可矣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37.第237章 笄禮第54章 臣來告老第91章 及冠賀禮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6章 小女徐慧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86.第286章 轉變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190.第190章 下蛋了78.第78章 解氣?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63章 杖責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75章 莫要內耗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41章 大勝而歸第43章 一朝一夕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