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

既得利益者從來沒有理所當然的,對皇帝來說是這樣的,對大唐來說更是這樣。

當吐蕃要成爲大唐的一部分,所有的利益都要進行重新分配之前,大唐已經給了吐蕃十年時間。

十年時間準備,對大唐來說足夠了。

吐蕃都護府內,李安期安排着一批又一批的兵馬離開這裡,前往吐蕃腹地。

祿東贊坐在都護府的門口道:“你們會讓吐蕃人自相殘殺嗎?”

李安期道:“長痛不如短痛,只要殺極少數的人,流放極少數的人去荒漠種樹,用這點代價就可以讓吐蕃長治久安,對大相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

祿東贊雙目無神地坐在都護府的屋檐下,自從郭待舉去見吐蕃贊普之後,他就一直守在吐蕃的都護府。

看着李安期臉上的笑容,祿東贊又道:“記得當初,我還見過你的父親李百藥。”

李安期低下頭,苦澀一笑,“家父過世了。”

“你父親雖說不在,可大唐有了很多更厲害的人。”祿東贊回想起了當初與李百藥在禮部叫罵的場面。

當年的對手有幾個都已過世了,可祿東贊心中沒有半分的高興,甚至更憂慮了。

再看李安期的神色,祿東贊又道:“你看起來很有興致。”

“嗯,只要忙完這裡的事,我就回長安了。”

聞言,祿東贊拿出酒囊遞給他,道:“朋友,這是我自己釀的青稞酒。”

李安期接過水囊,飲下一口酒水道:“等回了長安,我還會讓人來買你們的青稞酒。”

祿東贊坐在一張胡凳上,後背靠着都護府的木門,身後的都護府內還有一張巨大的地圖,這張地圖所畫的是吐蕃的全境。

唐人所畫的地圖與吐蕃人的地圖不同,不過在唐人說他們的地圖更好。

在唐人的地圖中,其實吐蕃很廣袤,而吐蕃的人口卻很少。

這張地圖是唐人的文學館學子在吐蕃數年走動所畫出來,祿東贊每每看到這張地圖都會感覺到天可汗的野心。

其實在很早以前,天可汗讓人來畫這張地圖的時候,就開始圖謀吐蕃了。

李安期走回都護府,就有一個裨將走上前,小聲問道:“李都護,這個吐蕃大相怎麼一直在這?”

自從郭待舉去吐蕃腹地之後,祿東贊就一直坐在這裡。

李安期沒有回這個裨將的話,繼續看着遞來的文書。

要是唐人真的開始屠戮吐蕃人,祿東贊多半會第一個衝進都護府拼命。

這個大相還是很愛惜吐蕃子民的。

到了吐蕃六月的時節,一羣吐蕃貴族被押送到了都護府,李安期吩咐道:“押送西域種樹,爲首三個送去長安城處置。”

這些天,祿東贊幾乎每天都會在這裡看到這樣的事,被押送過來的這些吐蕃貴族,祿東贊認識。

這些貴族都是當年贊普一統吐蕃後形成的。

“大相!你要救我們啊!”一個年邁的吐蕃貴族大喊着。

祿東贊沒有理會他們,而是閉着眼繼續端坐着,任由吐蕃兵將他們押送離開。

若是唐人押送他們,祿東贊或許會反抗。

可押送這些貴族的是吐蕃的孩子,吐蕃的孩子押送着吐蕃的貴族前往長安城,祿東贊就會漠視旁觀。

一道道文書從吐蕃腹地不斷送出來,李安期將人手吩咐下去,讓他們將文書送去長安城。

今天的高原陰雲密佈,看起來會起大風,聽着天空傳來的雷聲。

吐蕃也是有春雷的,今年四月的時候就響過春雷。

到了現在的六月份,是吐蕃雷雨最多的時節,雨點從高空砸下,落在地上面,打在人身上甚至還有些疼。

李安期扶着祿東贊走進都護府內,轉身間再回頭看去,外面已是傾盆大雨。

祿東贊要求很簡單,只要唐人在這裡行事不要越過他的底線,也就是不能殺戮吐蕃的平民。

松贊干布的要求也很簡單,只要現在的皇帝依舊坐在皇位上,求得安寧。

都護府外是傾盆大雨,甚至還有雷光閃過,剎那間閃過,而後又消失。

李安期與祿東贊坐在溫暖的都護府內,兩人喝着奶茶,說着以前的事。

祿東贊與大唐的過往要從他在貞觀七年來使大唐開始。

第一次來使大唐就見到了當時還是太子的陛下,祿東贊覺得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之後祿東贊又說起了關於以前與禮部往來的事。

李安期也聽着他與家父的過往,疑惑道:“如此說來,當年與家父動手在鴻臚寺打架的並不是大相,而是桑布扎?”

祿東贊喝下一口奶茶,頷首道:“嗯,我不會與大唐的官吏動手,若要動手我只會與大唐的兵馬動手。”

李安期感受到對方話語中帶着警告的意味,現在他還是吐蕃的大相,在吐蕃依舊有號召力,只要他下令,吐蕃依舊可以拉起一支兵馬,與唐軍作戰。

“對大唐來說,大唐希望吐蕃的平民也能夠安寧,若吐蕃有亂軍,大唐也會將其剷除。”

祿東贊放下了奶茶,又拿起了水囊往口中灌下一口青稞酒。

李安期蹙眉道:“聽說大相在長安時不會這般酗酒,那時候的大相喜喝茶。”

“你們唐人喜歡將這種事當成酗酒?你們唐人也喜喝酒。”

李安期聞到對方身上傳來的酒氣,又是無奈一笑。

誰也不知道郭待舉是如何行事的,這是兵部的事,就連吐蕃都護府與崇文館都無法得知,也無法參與,只能從旁協助。

李安期也只是猜測,郭待舉帶着兵部的調令,帶着兵部的人手,甚至還有禮部與刑部官吏。

這件事兵部直接下達,朝中直接派人,皇帝直接下令。

其中緣由是如何,以及郭待舉如何進行牧場劃分,都護府與崇文館都沒有過問的權力。

祿東贊自顧自喝着酒水,外面的雷雨也減弱了,見他神色並不好看,又問道:“你在想什麼?”

李安期嘖舌道:“你知道嗎?現在的朝堂與以前不一樣了。”

“皇帝都換了,當然不一樣了。”祿東贊有些醉了,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

“大相在長安多年,可能大相所聽到的,所見到的都是人們口耳相傳,或者是史書上的記錄。”李安期低聲道:“我在關中任職縣令時就感受到了,雖說朝中官吏都是吏部指派,皇帝批覆的。”

祿東贊追問道:“你們的每個官吏皇帝都會記得嗎?”

李安期道:“每個官吏在上任前,皇帝都會批覆,都會親自查閱。”

“每一個?每個人的名字都會看?”

“聽說是這樣的。”

“那又有什麼不一樣的?”

“行事不同,地方官吏不能干預朝中的官吏的行爲,朝中官吏到了地方不會干預地方官吏,在一些原則上,雙方其實是兩批人。”

祿東贊打了一個酒嗝,使勁眨了眨眼,“就像你與郭待舉?”

李安期點頭,“讓大相見笑了。”

“嗯,的確不一樣。”

這句話說完,祿東贊就醉倒在了都護府內。

李安期往口中送了一片牛肉,而後從一堆風乾牛肉中挑選了一些較好的,裝入一個盒子中。

“來人。”

裨將走到門前,道:“都護!”

李安期將裝了風乾牛肉的盒子遞上,“交給東宮太子。”

裨將雙手接過木盒,行禮道:“喏。”

見李都護點頭,這個裨將又看了眼躺在地上的祿東贊,道:“是否……”

李安期扛起醉酒的祿東贊,“你把牛肉送去長安,我會照顧大相的。”

“喏。”

這位大相的安危事關吐蕃與大唐的穩定,所以李安期要保證他活着,至少要好好地活着。

將他放到榻上,看着這位已年邁的吐蕃大相,李安期感觸良多。

處置完眼前的事,李安期還要爲長遠考慮,從長遠來看他不會在吐蕃留很多年,李安期也需要爲自己考慮,爲將來的晉升做準備。

當年太子在蔥嶺兩年,那時候就聽聞太子經常吃牛肉。

現在李安期聽說太子想念蔥嶺的牛肉了,多半是太子還在懷念蔥嶺的生活。

這個消息是禮部的官吏送來的,李安期便這麼做了,等待着東宮是否還會再送來消息。

如果將來能夠回到長安,或者說將來的太子還記得自己送過的牛肉,那也是一件好事。

做這些事,李安期並不覺得丟人,再者說只是一些牛肉而已,御史臺也不會過問。

“都護,兵部的文書。”

李安期接過文書,讓送文書的官吏先下去了,聽着祿東讚的鼾聲,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吐蕃到了八月,李安期才見到了時隔兩月不見的郭待舉。

郭待舉憔悴了許多,也瘦了許多。

李安期本想與他再商議一番吐蕃的事宜,可郭待舉並沒有在這裡久留,拿幾道文書就離開了。

他這一離開,李安期又很失落,在都護府門前坐下來,看着策馬離開的郭待舉。

渾身酒氣的祿東贊湊過來,問道:“他的事還沒辦完嗎?”

“不知道。”

兩人喝着青稞酒,一起望着郭待舉的兵馬走遠。

李安期道:“你說家父若得知,我和你成了好友,他老人家會作何感想?”

祿東贊爽朗一笑,道:“只要你在吐蕃,你就有喝不完的青稞酒。”

換作以前,李安期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與祿東贊會成爲朋友。

原本也沒想着與祿東贊成爲朋友,只是祿東贊幾乎每天都來,兩人就此成了朋友。

人與人之間很奇怪,李安期覺得如果自己與祿東贊成爲了生死仇敵,才應該是正常的,莫名成了朋友纔是不應該。

喝不完的青稞酒……

李安期苦笑,在祿東贊這裡的確有喝不完的青稞酒,大唐都護府的都護竟然被酒水收買了。

又過了半月,有文書送到了都護府,說是郭待舉在吐蕃腹地的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數十個吐蕃的貴族被拿下,吐蕃的牧民在歡呼,有很多人在慶賀這一次成果,唐人的官吏在吐蕃的行爲贏得了巨大的人心。

李安期與祿東贊走在藏布江邊,“你到現在還不肯相信這個結果。”

祿東贊笑着道:“西域也是,唐人在西域的治理成果贏得了西域人的稱頌,因爲郭駱駝在西域開墾了很多的坎兒井。”

“治理吐蕃不容易啊。”李安期頗爲驕傲地道:“我們還是做到了。”

祿東贊無言搖頭。

治理吐蕃,還需要安排很多事,郭待舉回來了之後,就離開了吐蕃回了長安城。

李安期依舊留在吐蕃都護府,似乎自己給太子送去的牛肉,沒有引起太子的注意。

心中儘管失落,可那又如何,李安期還要應付各種事。

兵部的郭待舉回長安之後,戶部與吏部,甚至來了三位中書侍郎。

與先前一樣,不論朝中派人的官吏來吐蕃做什麼,但凡有什麼需要,都護府都要全力協助。

祿東贊笑道:“哈哈,皇帝派了這麼多人來吐蕃,看來這裡的事讓皇帝很頭疼,郭待舉回了長安城沒帶走你,你就還要留在這裡,朋友!與我一起喝酒!”

幹慶十三年,九月下旬,朝中在吐蕃建設了官邸,任用一些吐蕃人爲吐蕃的官吏,執行唐人的規矩,並且將吐蕃的律法進行了規範。

深夜時分,松贊干布正在看書,聽到門外的羊叫了。

祿東贊就在門檻上坐下來,夜風吹起白髮,他語氣疲憊地道:“這吐蕃還會變成什麼樣?”

松贊干布道:“天可汗說過,總不會變得更差了。”

“你給天可汗寫一封書信吧,讓李安期回長安,就說他不適合在吐蕃。”

未等贊普回話,祿東贊又道:“我知道贊普與天可汗還有書信往來,三天前贊普給天可汗送了信。”

這些事瞞得住吐蕃都護府,瞞不住祿東贊,因爲書信是吐蕃人送去長安城的,送到了鴻臚寺卿郭正一手裡。

誰能想到吐蕃的變化其實是吐蕃的贊普與天可汗合謀的,不然……又怎會有這麼多人支持。

“大相和他不是朋友嗎?他走了大相又該與誰喝酒。”

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33章 冬至大壽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533章 冬至大壽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58.第358章 軍心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54章 陳年舊事339.第339章 議東征471.第471章 河東裴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6章 小女徐慧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57.第257章 活捉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524章 同盟第88章 活得明白360.第360章 歸心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73章 “肥羊”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01章 東宮爭吵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2章 “人肥”第152章 東宮舊人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84.第484章 比試第49章 上架感言第512章 倒春寒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323章 新爺孫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6章 德智體美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15章 各縣彈劾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98.第298章 中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
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33章 冬至大壽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533章 冬至大壽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58.第358章 軍心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54章 陳年舊事339.第339章 議東征471.第471章 河東裴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6章 小女徐慧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57.第257章 活捉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524章 同盟第88章 活得明白360.第360章 歸心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73章 “肥羊”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01章 東宮爭吵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2章 “人肥”第152章 東宮舊人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84.第484章 比試第49章 上架感言第512章 倒春寒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323章 新爺孫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6章 德智體美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15章 各縣彈劾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98.第298章 中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