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

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

甘露殿的往事要從當初爺爺進入長安城開始講,其實這些事在宮裡的卷宗中早有記錄。

那時還正值大業年間,隋煬帝已對天下失去了掌控力,而那時候的爺爺也算是一方勢力,也是當時走在時代最前沿的人,而那時的爺爺身邊,也有很多能人謀士。

直到楊廣真的在江都出了事,天下就徹底亂套了,隨着楊廣被一起埋下的,除了楊侑還有很多人,如竇建德,宇文化及,只不過他們這些人被埋得晚一些而已。

舅爺像是在說前隋朝的教訓,要牢記大唐不能走前隋的老路。

本來,舅爺就不是一個患得患失的人,他不過是順路來拿一些物件,順路叮囑了幾句。

說不定在心裡,舅爺十分同情楊侑這個孩子的境遇,可在當時的鬥爭中,生死都不在自己手中了,何談明天?

李承幹揣着手走到了殿外,等舅爺也走出來,這裡又重新關上了門窗,甘露殿又回到了原本的模樣。

風雪還在下着,地面上的積雪也很厚實,宮裡還有人正在清掃着積雪,在地上面有一條條在積雪中清掃出的小道,它們連通各個宮殿。

皇宮的太液池,這裡比以前更漂亮,今年又修繕了幾次。

風雪讓太液池的水面上有了一層薄冰,北方的雪呼嘯而來,雪花靠近地面時忽然放緩速度,安靜落下。

太液池邊,父皇母后,還有一羣弟弟正在這裡。

高士廉在一旁坐下來,與李淵一起坐在暖爐邊,喝着茶水,道:“你們李家的孩子,都長這麼大了。”

李淵道:“嗯,看着他們還是孩子般的模樣,卻已都有自己的事了。”

高士廉捧着溫熱的茶杯,道:“你這個祥瑞,真是享盡了人間之福。”

李淵道:“你看看他們,還這麼年輕。”

“是啊。”高士廉撫須道:“越年輕的人,越有勇氣,”

李承幹從麗質懷中接過外甥女,還在襁褓中的孩子也不會喊舅舅,小手掙扎着要從襁褓中伸出來。

“這孩子總是愛鬧騰。”

李承幹又將孩子交給了一旁的母后,道:“以前照顧東宮的弟弟妹妹們,也是這般。”

李麗質站在皇兄身邊,笑道:“都習慣了。”

杜荷正在父皇面前戰戰兢兢地沏茶,低着頭是十分順從的模樣,而父皇一直板着一張臉。

哪怕父皇現在咳一聲,他就差當場下跪了。

李麗質拿出一張紙道:“這是北苑近來的文章。”

“伱現在還管着北苑的事嗎?”

李麗質接過寧兒姐遞來的暖手袋,這個暖手袋外面毛茸茸的,裡面有個裝着熱水的水囊,將手揣在袋子內,很溫暖,低聲道:“去年懷着孩子時,有些疏忽了,那時候是臨川在主持北苑,如今才能出來走動。”

她又道:“聽聞有好多勳貴還有宗室的叔叔們想要往皇兄的宮裡塞美人?”

李承乾的目光還看着紙張上的內容,“嗯,這都是前兩年的事了。”

東宮的兄弟姐妹是一起長大的,只要看一看弟弟妹妹的眼神,李承幹就能知道她們過得如何。

如今都長大了,也能夠互相幫扶,清楚得就像是自家的孩子那般。

李麗質道:“還記得稚奴小時候說,要是被人欺負了,留着一口氣也要讓父皇還有皇兄給他報仇。”

聞言,李承乾笑了笑道:“他現在善欺負別人。”

李麗質輕笑着道:“讓他去西域歷練了兩年,也沒見他沉穩半分。”

看着紙張上的內容,李承幹在寒風中長出一口氣,又道:“你現在已開始論證人口與生存資料之間的問題了嗎?”

“嗯,皇兄覺得呢?”

李承幹收起這篇文章,道:“現在關中與洛陽形勢正如你在文章中所寫。”

李麗質拿起一旁的茶碗,飲下一口茶水,神色也有幾分凝重。

“有人說大唐就要迎來盛世,遼東的糧食豐收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可從貞觀至今,我們所掌握的生存資料很少,生產條件增長得並不多,因此增加生產工具與生產知識,比及必要的物質需求是很重要的。”

“妹妹也是如此認爲的,因此技術院也招收不少名匠,他們可以參與勞作,也可以在技術院做客。”

自小,在東宮的兄弟姐妹中,麗質都是最出色的一個,也是學習最強的一個。

相關知識,她掌握得最快。

也正是如此,李承幹覺得麗質已快摸到馬爾薩斯陷阱的關鍵,一種人口與生存條件的論證關係。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生產與物質需求,而早期,也就是很早以前,人們的生活依舊是以兩河流域的古老經濟爲基礎的。

僅僅憑藉這些年的努力與改造,現在連個工業的雛形都說不上。

洛陽與關中雖說初具規模,也僅僅只是初具規模而已,多了一些紡車,多了一些作坊。

人們的物質生活除了煤與棉布,本質上還沒有太大的改觀。

唐人是有創業與冒險精神的,但如今的大唐冒險精神大於創業精神。

李承幹揉了揉眉間,思量了一番,大致想象一下大唐的下一個版本,簡而言之活得更好一點。

李麗質道:“皇兄,其實這並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現在也不是火燒眉毛的時候,麗質的目光很遠,她或許想到了大唐幾十年或許百年後的場景,人們還需要更多的生產工具與物質需求。

李承乾笑道:“沒關係的,放在眼前的天下,不如再多看幾年。”

“嗯。”

待李泰與李恪也來到了太液池邊,一大家子也終於到齊了,冬至的宴席一如既往地豐盛。

父皇與爺爺坐在上首,李承幹坐在母后身邊,衆人圍着桌子吃着飯菜。

正吃着高陽與清河新做出來的餅,李承幹忽然想起了今天早晨,舅爺在甘露殿說過的話,講述着爺爺與父皇在長安的事蹟,其實就像李白說過的,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說是時勢造出了當年的多少豪傑好漢,他們也因那個時代揭竿而起,他們的行爲都來源於勇氣。

正想着,卻又聽孩子哭了起來,是李泰的兒子李欣又哭了,因爲於菟拿走了碗中的最後一個雞腿。

無可奈何,又讓內侍多端了一隻雞腿來。

太液池邊的這場家宴很安寧,有孩子的哭鬧聲,有大人的笑聲,還有兄弟姐妹之間的低語。

寒冬下,風雪終於停歇了。

茶餘飯後,爺爺吃好飯食,又去午睡了。

楊內侍遞上一張圖,道:“陛下,這是洛陽刺史高季輔讓人送來的畫。”

李承幹打開這卷畫紙,看着畫中的船隻,笑道:“高季輔還真是不論大事小事都會呈報。”

楊內侍回道:“陛下,當初洛陽城的人們都見過千舟運糧,人們都說盛世要來了。”

說着話,這位楊內侍還高興地抹了抹眼淚,心中很高興,這位年邁的老內侍是從當年最難的階段中活到現在的。

李承幹收好這張畫紙,繼續看着眼前的美景。

楊內侍定了定情緒,就站在陛下的身邊,是不是盛世?陛下也沒說,不過現在的大唐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風雪停歇的第二天,冬至之後的長安城依舊熱鬧。

張柬之得到京兆府的吩咐,急匆匆來到這裡。

狄仁傑正坐在京兆府門口,吃着面,擡頭道:“你怎麼來了?”

“哈哈……”張柬之尷尬一笑,撓頭四望道:“是啊,我怎麼來了?你們京兆府的人讓我來的。”

狄仁傑示意他坐在一旁,問道:“近來教書如何?”

“嗯,還挺順利的。”

說着話語,張柬之在冷風中縮着脖子,又往合實的手掌中吐了吐熱氣,儘可能讓雙手暖和一些。

其實雙腳也很冷,倒也顧不上了。

眼前,京兆府的官吏不斷走動,就連各縣的縣令也都來了。

張柬之越看越不對,左顧右看地,還聽着周遭人們議論着現在的關中事宜。

狄仁傑好奇道:“是府尹讓你來的?”

張柬之搖頭,“有人讓我來一趟,說完就走了。”

這個瓜慫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會闖禍的人,張柬之就算再不着調也不會去闖禍了,被晉王揍了這麼多次還忍氣吞聲,顯然是個憨貨。

這貨多半是不會犯事的,要多聽話就有多聽話,那他來做什麼?

狄仁傑道:“柬之兄,你該不會調任要來京兆府了吧?”

張柬之又是撓頭,道:“我就一個教書的,我怎麼知道。”

言罷,張柬之又是上下打量,道:“懷英啊。”

“嗯?”

“當初去西域兩年你瘦了,怎麼來長安才過一年,又胖了。”

狄仁傑蹙眉道:“胖了嗎?”

“嗯。”

“這長安真是太養人。”

“你們兩個!入堂內來聽。”

聽到京兆府少尹劉仁軌的話語聲,狄仁傑與張柬之一起走入京兆府的堂內。

在這裡的人有很多,除了各縣的縣官,就連工部的人也來了。

許敬宗道:“張柬之!”

“在。”

走到人前,張柬之還有些不適應。

許敬宗遞給他一小袋銅錢,道:“這是你的月錢。”

“咦?”

“不要?”

張柬之伸手猶猶豫豫,終究還是接過了錢袋子,反問道:“府尹,在下……”

許敬宗神色不悅地喝下一口茶水,道:“有話你就直說,老夫很煩,別惹老夫揍你。”

“在下不過是個教書的,是犯了事纔來京兆府的,下官的月錢應該是崇文館給的,雖說拖欠了兩月,在下也不着急,可收京兆府的月錢,這不好吧?”

他是一股腦將心中的疑惑都說了出來,語速很快。

坐在一旁的顏勤禮解釋道:“誰說你是崇文館的人?你是京兆府的人。”

“啊……”

顏勤禮又道:“你先試用了一個月,現在給你的是你上月的月錢,現在可明白了?”

張柬之這才心安理得地收下錢袋子,有些賣乖地問道:“原來京兆府也支教啊。”

劉仁軌咳了咳嗓子,又道:“京兆府不支教,你在崇文館接的差事,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聞言,張柬之又愣住了,很想說自己確實只知道教書,但這個時候開口,再問也不好。

京兆府的大堂內很安靜,衆人的目光都落在張柬之身上。

狄仁傑忙站出來道:“府尹,張柬之他匆忙從崇文館接任,朝中也沒有明文的安排,多半是不知的。”

見到有人爲自己的站出來,果然是一起在西域吃過沙子的好兄弟,張柬之向他作揖,低聲道:“懷英,仗義。”

許敬宗飲下一口茶水,道:“這天寒地凍,有些事還是能簡短說就簡短一些。”

“嗯。”顏勤禮頷首道:“明天會有一批縣裡的官吏去你那裡讀書,你去教他們如何在各縣行事。”

張柬之愣愣點頭。

顏勤禮接着道:“以後每個月都會有一批,你會很忙,做好準備。”

張柬之又詢問道:“在下教他們什麼?”

顏勤禮看了眼還坐在這裡的諸多縣令,低聲道:“社稷,治理,安民,你覺得還能是什麼?”

張柬之想起了當初從崇文館帶來的那些書卷,大致上也就明白了。

許敬宗道:“各地官吏良莠不齊,要是人人都能辦事得力,我們京兆府與朝中也不用多費心了。”

聽到話語,又見到許府尹的目光帶着深意看了一眼自己,張柬之神色凜然,而後端正入座。

接下來就是京兆府與關中各縣的事,一張地圖的地圖放在衆人面前,隨着劉仁軌的講述,朝中要在各縣之間建設一個個的坊市,並且建設驛館與弛道。

有縣令抱怨道:“關中修建房子的價格很昂貴,工匠們的工錢也越來越貴。”

隨着關中的建設,土木工匠成了如今最搶手的行當,很多土木匠也是讓孩子子承父業。

“這錢難道要我們各縣出各家出嗎?”

對此,許敬宗神色淡定道:“朝中給錢。”

一聽朝中有錢,衆人就安靜了。

許敬宗又道:“朝中的錢也不是白給的,要你們各縣按照約定完成建設,並且由工部的官吏確認後才行,至於經營的事不歸朝中管,朝中只管修建弛道。”

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07.第207章 演武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33章 孫神醫286.第286章 轉變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267.第267章 蘇亶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11章 圖表第61章 迎接陛下360.第360章 歸心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517章 大宛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314章 臘月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68章 一夜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37.第237章 笄禮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326章 蘇亶家事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34章 儲君心事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365.第365章 宴席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13章 華清宮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
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07.第207章 演武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33章 孫神醫286.第286章 轉變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267.第267章 蘇亶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11章 圖表第61章 迎接陛下360.第360章 歸心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517章 大宛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314章 臘月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68章 一夜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37.第237章 笄禮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326章 蘇亶家事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34章 儲君心事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365.第365章 宴席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13章 華清宮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