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

長孫無忌還想再開口,又是覺得悵然若失。

領着衆人走入承慶殿內,桌上放着不少菜餚,李承幹在上首座好,吩咐道:“諸位入座吧。”

“謝殿下。”

衆人入座之後,又有些沉默,他們看着眼前的菜色皆是正襟危坐,早朝結束到現在確實餓了。

年有四十三歲的皇帝出遊洛陽,現在又去了泰山,皇帝的中年生活似乎就此放飛了。

李承干將眼前的碗筷擺好,又道:“這些年人口增長一直是個很嚴峻的問題,除卻關中與洛陽的人口增長頗爲可觀,中原其餘各地的人口依舊沒有太大的成效。”

房玄齡撫須道:“如今看來中原人口的確還不如前隋鼎盛時期。”

人口關乎生產力,因此在東宮太子主張生產建設時,一直都在鼓勵關中的人口增長。

包括陛下將衛府改制折衝府之後,收納的兵員也都是二十歲往上的男子,獨子更是不上戰場。

而這一次發兵並沒有動用太多的關中人口,除了李績手中三千騎,以及李大亮的涼州兵馬,其餘的兵馬都是從幷州與河東抽調的人口。

見太子動了筷子,衆人也吃着眼前的飯食。

程咬金忽然道:“秦二哥,你兒子護衛在陛下身邊,近來有沒有家書送來?”

秦瓊搖頭道:“還未有消息送來,也不知道陛下此行是不是真去泰山封禪。”

陛下說過,還未收回遼東將士的屍骨前,不談泰山封禪的事,長孫無忌看了看一旁的房玄齡。

這位房相對此事隻字不提,任由朝野上下議論猜測,甚至有人恨不得現在就追去泰山問個清楚。

而就連太子也不提這件事。

這頓飯用得還算是不錯,程咬金大將軍在這裡氣氛就會很活潑。

當然了,這個活潑與宮裡平日裡的宴席相差甚遠,當下的飯桌邊衆人偶爾談論一兩句,也算是活潑了。

在用飯的時候,李承幹盡量不提國事,與秦瓊大將軍說着家常。

過了午時,送別了房相,舅舅,程咬金大將軍與尉遲大將軍。

承慶殿內,又剩下了自己一個人,讓太監收拾着碗筷,李承幹坐在殿內打算看一會兒李靖大將軍的兵略。

太監們將碗筷帶走,再將桌椅擺放整齊之後,這才紛紛離開。

午後有了片刻清閒,李承幹就來到了甘露殿,打量着父皇的書架,拿下一卷書,仔細翻看着。

這卷書是當初父皇與衛公奏對的記錄,也就是太宗與衛公問對,當然了這卷影響後世的兵書,至今還未成書。

“太子殿下,於侍郎與褚遂良求見。”

李承幹看着這卷書,頷首道:“嗯。”

兩人走入殿內,一起行禮。

李承幹手拿着一卷卷宗,坐在殿內,道:“來年科舉報名的人數有多少?”

于志寧回道:“回殿下,已有三千餘人,若等到來年開春或許可以有八千人。”

褚遂良道:“或許有上萬人。”

李承幹一聲嘆息。

太子不高興?難不成是覺得人少了?褚遂良又道:“殿下,如今的科舉規模已然足夠龐大。”

于志寧作揖道:“殿下,崇文館送來消息,有人說希望科舉可以延期五年一次,或六年一次。”

“嗯,於侍郎以爲呢?”

“臣……還請殿下定奪。”

李承乾道:“這些年,朝中科舉一直都是兩年一次,人生匆匆數十年,一個人最鼎盛的光陰也就短短十餘年,一個人一生有幾次機會可以通過科舉改變身份。”

“近來父皇出遊在外,時不時有人勸諫孤,身爲儲君自然要從善如流,但也不能聽之任之,不是嗎?”

褚遂良忙行禮道:“殿下所言極是。”

于志寧頷首遞上一卷卷宗,道:“殿下,這是青海近年來的人口記錄,青海牧民諸多戶籍都已定下。”

李承幹拿過卷宗翻看着又問道:“生產衛府的事如何了?”

于志寧回道:“如今生產衛府兩部人手,一部是郭駱駝爲首的天山生產爲主,另一部是李震將軍所帶的青海與河西走廊的生產爲主……”

兩人向太子殿下彙報了一個時辰。

李承幹讓人給他們倒茶,說了一個時辰也怪口渴的。

“就快入冬了,軍中準備多少棉服?”

于志寧回道:“兵部尚書段瓚遞交了賬目,共計六千套棉布,已送去了陰山。”

可能多年之後,當欲谷設再一次回想起,當年他並不喜歡的棉花,成爲了唐軍北征的利器,心中多少也會很懊悔吧。

與太子稟報了事宜,兩人這才退出了甘露殿。

深秋季節的關中眼看又要入冬了,太陽明亮,但也沒太多暖意。

平日裡,褚遂良與于志寧是互相看不慣的,可大家都是爲了社稷做事,即便是再不和睦,也不敢耽誤政事。

兩人安靜地走在一起,于志寧道:“恐怕將來,太子殿下不會如當今陛下這般納諫。”

褚遂良頷首道:“是啊,殿下行事向來是頗有主見的,殿下又不是陛下,只是朝野都覺得殿下太過嚴苛了。”

言至此處,他又嘆息一聲,道:“於侍郎不覺得嗎?”

于志寧回道:“朝中這麼多事要忙,我等且辦好眼前的事,少去聽那些閒言碎語。”

長安城內,長孫無忌來到了舅父的府中。

近來長安城的老人家一個接着一個去世,高士廉倒是活得清閒,他正在用一個小秤,秤的兩側有兩個盤子,當盤子上沒有東西時候,這個秤保持水平不動。

“你怎麼來了?”

“來看望舅父。”長孫無忌走入院內。

高士廉也沒去看他,還是自顧自鼓搗着陳皮,他道:“這小秤是東宮送來的,很是有意思。”

長孫無忌問道:“是太子殿下讓人鑄造的?”

高士廉搖頭道:“是太子殿下給晉王佈置了一個作業,晉王殿下便造出了此物,別看只是小小一個秤,這其中藏着的學識可不少,兩端長短相同,重量相同,嗯……少府監的鑄造技藝什麼時候這般了得?”

長孫無忌坐在一旁,自顧自倒了一碗茶水。

“哎!”高士廉又給放了幾片陳皮,道:“陳皮是個好東西,孫神醫說可以多喝點。”

“謝舅父。”

高士廉嚐了一口茶水,又道:“老朽近來心情好,就不趕你走了,說說吧,來找老朽是爲何事?”

“就是想來看看舅父,並無他事。”

高士廉整理着茶葉,又將一些陳皮放入布袋子中,對一旁的高林吩咐道:“送去歐陽詢的府上。”

高林接過這袋陳皮,點着頭離開。

長孫無忌盤腿而坐,目光打量着這個小秤,伸手拍了拍小盤,秤的兩端便開始晃動。

在桌上還有一副琉璃的眼鏡,倒是知道此物,房玄齡與鄭公都有一副。

如此剔透的琉璃很名貴,宮中也鮮有。

“別的你可以帶走,但這眼鏡不行,老朽也還要它看書。”高士廉笑呵呵地,問道:“太子近來如何了?”

長孫無忌回道:“太子主持朝政,監理國事,守備長安。”

高士廉撫須瞭然道:“房玄齡呢?”

“房相輔佐。”

“那你呢?”

聽舅爺這麼說,長孫無忌又道:“輔佐太子。”

“對。”高士廉中肯點頭,道:“你與房玄齡是一樣的,承幹是個好孩子,他想要當皇帝。”

長孫無忌煩悶地喝下一口茶水。

“你看看你,總是不將心思說出來。”

長孫無忌道:“太子讓褚遂良兼領禮部,這般升遷沒有經過吏部。”

高士廉撫須道:“你是覺得你與承幹有嫌隙了?”

看他還是一臉的沉默,高士廉飲下一口茶水,茶水入口之後,神色也好了一些,“老朽當年與你說過的話,你可還記得?”

長孫無忌頷首道:“當初舅父說,只要我扶持東宮太子,長孫家就一定能夠善終。”

“嗯,你記得就好。”

“孩兒不是懷疑舅父。”

高士廉坐在搖椅上,一手端着茶碗,擺手道:“你就算是懷疑老朽也無用,承幹就是大唐的下一個皇帝,這孩子很聰明,他不着急,也不急於求成。”

“輔機啊。”高士廉吩咐道:“你總是患得患失的。”

高林又回來了,他坐在一旁繼續挑揀着陳皮。

長孫無忌將茶水喝完,也不再多問,作揖離開了。

等人離開,高林低聲道:“趙國公看來心事很重。”

高士廉感慨一笑,繼續把玩着這個小秤,道:“他煩憂的事老朽已不能解矣。”

高林繼續道:“趙國公是擔憂陛下去泰山封禪吧。”

高士廉搖頭道:“若說封禪……承幹也很合適呀。”

兩位老人家面帶笑容,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到了夜裡,高士廉正在看着崇文館的文章,就聽到屋外的話語聲,他稍稍將眼鏡拉下鼻樑,蹙眉看向屋外。

月光下,是熟悉的身影。

高士廉確認了來人,雙腳忙放下塌,匆匆穿上了布鞋,也沒提上鞋後跟,就出了門。

寧兒將懷中的女兒交給高林抱着。

高林笑呵呵地抱着這個孫女,笑容滿臉。

李承幹站在院內,道:“舅爺,許久不見了。”

高士廉神色多了幾分慵懶與不在意,在屋前的門檻坐下,道:“老朽就要入睡了,殿下何苦再來打擾。”

李承幹從一旁拿了一張凳子,也在舅爺身邊坐下來,道:“孫兒得知今天舅舅來拜訪過,若孫兒明日再來,舅爺會覺得煩,煩一天總比煩兩天來得好。”

高林抱着孫女,好多年沒有這麼高興了。

李承幹又道:“打算等這個孩子懂事了,交給麗質教導。”

高士廉倚着門,側着身子,嘟囔道:“近來你是在故意刁難輔機?”

李承乾道:“可能是舅舅覺得父皇不在,他應該多多照看朝政,也照看孫兒這個太子。”

“哎呀。”高士廉神色多了幾分不悅,“別與老朽說這些。”

李承乾點頭道:“那就不說了。”

眼看夜色深了,長安城也到了該宵禁的時辰,李承乾沒再說朝中的事,與舅爺約好明日一起去釣魚。

回去的路上,朱雀大街兩側的街巷,坊內的那些窗戶都還亮着燭火。

巡夜的官兵見到太子殿下,紛紛行禮。

回到東宮,小福已準備好了宵夜,寧兒將睡着的女兒放入一旁的小牀。

蘇婉看着睡在一起的兄妹倆,小聲道:“孩子又重了不少,真是一天一個樣子。”

寧兒坐在一旁,道:“是呀,等過了今年冬天,就要準備衣裳。”

用了宵夜,李承幹桌上的一堆玩具放入一個小箱子中,又對兩人道:“家裡的玩具真是越來越多了,這孩子還不會玩,就算會玩也不能讓他們整天與玩具爲伍。”

看着殿下已開始爲孩子的將來擔憂,蘇婉神色上帶着有些許疲憊的笑容,照顧孩子很累。

但又不願意將孩子交給宮女照顧,一直以來孩子都是夫妻三人自己在照看着。

身爲父母,這輩子也是第一次養孩子,其中辛苦與感受都是從未有過的,因此什麼事都是親力親爲。

蘇婉從太子殿下手中拿過外衣,站在一旁道:“母后正在準備新衣,妾身明日去幫母后。”

李承乾洗了臉,頷首道:“嗯,也好。”

母后並沒有與父皇出遊,而是住在太液池邊的別苑。

東陽與臨川還有麗質就在母后左右。

翌日,天剛剛亮,李承幹在冷空氣中吐出一口熱氣,穿好鞋子便開始晨跑,用力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感受着一些露水落在身上。

早晨,宮裡很安靜,只有太子晨跑時的腳步聲,還未有人開始走動。

當朝中的早朝推遲一個時辰之後,宮裡也比平日裡更晚才恢復生機。

當晨光破曉,陽光從濃霧中照入長安城時,朱雀門前纔有三三兩兩的官吏來到這裡,等候着早朝開始,等着朱雀門開。

褚遂良睡眼惺忪,因最近這些天,他都是最後一個離開中書省的。

最近,處置朝政如此高效的原因,其實說簡單也簡單,每天各部官吏下值之前都要將明天要做的事彙報給中書省。

褚遂良就是整理各部彙報的主要人手之一,因此日夜忙碌。

趙國公依舊是頗有心事的神情,自從陛下出遊,他總是板着一張臉。

367.第367章 看洛陽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2章 爺孫倆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69章 願爲前鋒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174章 分寸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30章 請你道歉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37章 波斯奇物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514章 驚蟄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09章 指指點點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04.第304章 寒冬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13.第213章 旱情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53章 崇文館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68.第368章 新設第13章 耿耿於懷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0章 天分386.第386章 新年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2章 “人肥”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68.第368章 新設第175章 莫要內耗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50章 天分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70.第270章 新家250.第250章 夜釣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323章 新爺孫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93.第493章 李孟嘗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62章 對錯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519章 待價而沽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385.第385章 登基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
367.第367章 看洛陽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52章 爺孫倆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69章 願爲前鋒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174章 分寸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30章 請你道歉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37章 波斯奇物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514章 驚蟄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09章 指指點點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04.第304章 寒冬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13.第213章 旱情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53章 崇文館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368.第368章 新設第13章 耿耿於懷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0章 天分386.第386章 新年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2章 “人肥”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68.第368章 新設第175章 莫要內耗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50章 天分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70.第270章 新家250.第250章 夜釣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323章 新爺孫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93.第493章 李孟嘗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62章 對錯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519章 待價而沽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385.第385章 登基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