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

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

兩駕馬車緩緩來到軍營邊,李治站起身看向坐在板凳上的狄仁傑道:“回去了。”

狄仁傑遞上一壺酒,道:“長安見。”

李治拿起酒壺,將壺中的酒飲盡,朗聲道:“長安見。”

尉遲恭還在與程咬金說着話,就看到了晉王與紀王上了馬車,一路被侍衛帶着離開了。

程咬金撫須道:“老兄弟們在長安可還好?”

尉遲恭搖頭道:“都一把年紀了,秦二哥與衛公的身體越來越差了。”

聞言,程咬金心中頗有感觸,在冷風中縮了縮脖子,沉聲道:“都老了。”

尉遲恭拍了拍程咬金的肩膀道:“走!設宴了,我們幾個老兄弟好好喝一場。”

程咬金被他一路推着走,指着後方的尉遲恭笑罵道:“某家這一次沒有上陣殺敵,你們這羣老兄弟可不要笑話。”

“哪能笑話你。”尉遲恭大聲笑着。

“哈哈哈!”程咬金大笑道:“看你們笑話某家,總比看伱們一羣老兄弟哭好。”

兩位老將軍大笑着離開。

裴行儉站在一側,道:“張大將軍不去嗎?”

張士貴正用針線修着靴子,道:“與他們說不到一起去,不去了。”

朝中的老將軍很多,也不是誰與誰都能打成一片。

有人騎着一騎快馬而來,來人是薛萬備,他先是掃視一眼軍營,朗聲道:“陛下有令,命諸位將軍明日歸朝!”

衆將士皆是站起身,起身行禮道:“喏。”

龍首原北面的安寧村,至於這裡爲什麼叫作安寧村,沒有什麼人知曉來由。

只有李世民知道這是兒子承幹所取名字,本來應該叫貞觀村,或者是天策村。

但最後還是定下了安寧村這個名字。

只因越簡單越安寧。

五十多歲的李世民坐在田埂邊,穿着一身粗布衣裳,頭戴着斗笠,十分愜意地看着漫天的雪景。

“朕到現在也想不明白,承幹是一個想把國事變複雜的人,對朕的村子怎麼就如此簡單地應付。”

站在一旁的是個穿着一身白色衣裙的女子,正是李世民的女兒,東陽公主。

她解釋道:“父皇啊,皇兄就是希望父皇可以將世事想得簡單一些。”

李世民提高語氣,攤手道:“朕是個很複雜的人嗎?”

東陽又道:“人都是複雜的。”

兩個老農走在官道邊,踩着積雪說着各家的事,他們聽到身後的馬蹄聲,就見到了一隊騎兵護衛着兩駕馬車飛馳而過。

看得這兩老農直蹙眉,隨後見到了馬車進了安寧村,隨後又收回了目光。

一人低聲道:“你看看,那個村子又去了馬車與官兵。”

另一人道:“都是這麼窮困的村子,怎麼他們那裡總會有這麼多兵馬路過?”

“知不道。”

兩位樸素的老農皆是搖頭,對那個看似尋常卻出入人物非富即貴的村子,已見怪不怪了。

馬車進了安寧村,在村中心的一處屋前停下。

李治與李慎各自走下馬車,在內侍的陪同下一路走在田埂上。

不論父皇穿什麼樣的衣裳,是什麼樣的背影,兄弟兩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他們快步上前齊聲道:“父皇。”

“嗯。”李世民先是應了一聲,而後回頭看了看兩個兒子,上下一打量,又收回了目光,依舊看着遠處。

李慎上前道:“東陽姐姐。”

李治也道:“皇姐。”

東陽看着兩個弟弟道:“今天有很多老將軍要來喝酒,女兒就先回去了。”

李世民依舊望着遠處,一臉的深沉地點頭。

東陽拍了拍兩個弟弟的肩膀,離開了此地。

李慎上前道:“父皇,這一次我們打得蔥嶺胡人都翻不了身。”

“嗯。”李治也重重點頭道:“兒臣上陣殺敵,在戰陣中殺了幾個來回。”

李世民忽然嘆息一聲,道:“東陽是個很厲害的姑娘,她一個人主持着上千個醫者經營的醫院,有本事的大夫都去了她的醫院,就連太醫署的醫官都只有寥寥幾人了。”

李治還想再說蔥嶺的戰事,卻聽父皇說起了姐姐。

李世民又道:“還有啊,承幹也是個很有手段的人,朝臣都被他安排得服服帖帖,掌管着偌大的社稷,步步爲營,不徐不疾。”

李慎與李治呆愣在原地。

李世民像是忽然想到了什麼,又道:“杜荷送來一頭豬,你們兩個去殺了吧。”

“啊……”

李治張嘴一度失語。

李慎好一會兒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扯了扯身邊的皇兄的衣袖,便默不作聲離開。

安寧村,太上皇的居所前,李治大喊道:“慎弟按住它。”

李慎雙手環抱着這頭豬,卻被它一個翻身又給溜了。

看到了兩個小子竟然打不過一頭豬,長孫皇太后搖頭不語。

李治提着棍子,一路追着這頭豬,大喊道:“休走!”

兩個孩子追着豬跑了一路,漲紅了臉一路飛奔追趕。

李慎一躍而起又撲空了,李治舉着棍子還在追着。

直到一支箭矢呼嘯而來,重重扎進了小豬的腹部,這並不能阻止這頭豬的飛奔。

緊接着又是接連幾箭,箭矢不停地呼嘯而過,它終於摔在了田地裡,不再逃竄了。

李治着提着棍子走上前,拖着這頭豬的腿一路走。

李孝恭收起長弓,隨手丟給了一旁的侍衛,便笑呵呵迎向了一羣正巧趕來的老將軍們。

李治很狼狽,李慎也好不到哪兒去,一身的泥濘。

“皇兄,我們已很厲害了。”

李治頷首,“嗯,不用皇叔出手,我也能拿下這頭豬。”

李慎重重點頭,道:“正是。”

安寧村的夜宴很熱鬧,朝中能來的大將軍都來了,除了幾個病重需要養病的老將軍不能來赴宴,今晚的夜宴也有十餘位將軍。

衆人說起了蔥嶺的戰事,還說了將來可能接着打仗。

“稚奴。”李世民沉聲道:“大食人是什麼樣的。”

李治嘴裡還在嚼着紅燒肉,嚥下一口口中的肉道:“黑衣大食人好劫掠,薛仁貴將軍說不過如此,裴都護說大食人不會兵法,樑建方將軍說他們只是一羣人很多的劫匪,也不知道是怎麼拿下波斯的。”

李孝恭將酒碗重重摔在桌上,道:“若能再年輕十歲,定要上陣殺敵。”

程咬金道:“真羨慕他們吶。”

李世民喝着茶水沒有言語,近來這位太上皇話語越來越少,顯得也越來越內斂了,穿着一身粗布衣裳,若是走在外面根本感受到他就是當年的天策上將,當年貞觀一朝的皇帝。

現在的李世民雖說鬍鬚都已泛白,可言語與眼神中顯得更加地平靜。

要說這種變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大概是因柴紹的過世,又或者是因李衛公的病重。

讓諸位老兄弟喝個盡興,李世民自顧自喝着茶水,又對一旁的內侍道:“給衛公的魚送去沒有。”

“老奴親自交到衛公手中的。”內侍十分肯定地道,那是陛下釣了幾天,纔在這寒冬中釣到一條魚。

得魚之後就讓人交給了衛公。

雪夜,安靜的長安城,書房內傳來了李靖的話語,還有陛下的話語聲,一衆家眷都在門外。

東陽給李衛公診脈了片刻後,叮囑道:“哪怕睡不着,也一定要閉目養神。”

李靖點着頭,“有勞公主殿下。”

東陽起身便去了書房外。

李承幹坐在一旁道:“此番揚威蔥嶺,數十年內不會再有人冒犯伊犁河。”

李靖點着頭從一旁的書架上拿下一卷書,道:“陛下,收下吧。”

李承幹拿過書卷,打開看了眼。

“陛下。”李靖輕拍着李承乾的手道:“蘇定方也辭官了,但朝中需要能夠統率全軍的大將軍,若陛下覺得誰能擔此大任,便將此書交予他。”

李承幹感受着衛公手掌的冰涼,又道:“衛公一定要好好的,注重休養。”

李靖點着頭。

看罷李衛公,李承幹離開衛國公府,一路走在回宮的路上,還在想着明日的朝會。

看東陽與明達一起要去看星象,李承幹也回到了兩儀殿。

老內侍端上一個木盒,木盒上放着一卷卷的書,他將木盤放在一旁道:“陛下,這是宗室諸王與各處小國送來的朝賀書信。”

“就放那裡吧。”

見陛下也沒心情看這些,老內侍會意退到一旁。

燭臺的火光照應着這處宮殿,李承干將衛公交付的書卷放在了書架上。

當陛下坐好,寧兒這纔將雙手放在陛下的肩膀上,低聲道:“是有心事?”

桌上放着幾枚金幣,還有一塊大玻璃,以及一支炭筆。

鋼筆的難題依舊沒有克服,對這個樸素的大唐來說,鋼筆還是太過奢侈了。

李承幹回道:“只是牽掛衛公的病情,無妨的,有些事該面對總要面對的。”

蘇婉剛將孩子哄睡下,這才讓宮女收拾殿內。

一直到夜深了,李承幹也沒有翻看各國的賀書,也沒將這些朝賀的國書放在眼中。

翌日,本來正是休沐時節,陛下忽然要讓羣臣上朝,也不知是何意思,如今的早朝比貞觀年間的早朝晚了一個時辰,這是陛下特意安排的,朝中很多老臣都習慣了早睡早起,有些不適應。

今天的早朝各部官吏稟報了各自事宜之後,朝中就開始議論了這一次對征討蔥嶺的各路將領的封賞。

朝中草擬的旨意並沒有收到異議,但陛下還是沒有正式下發旨意。

直到早朝結束,出征蔥嶺的將領都站在承天門,等候陛下的召見。

從樑建方到年紀最小的狄仁傑,衆人整齊地站成一排。

路過的官吏紛紛對這羣將領投去敬重地目光。

有內侍腳步匆匆來報,“樑建方將軍,薛仁貴將軍。”

兩人應聲跟着內侍走入承天門。

裴行儉站在衆人間,思索着與當初一樣,陛下還是一個接着一個地召見。

新殿內,李承幹正在觀察着幾枚金幣,又覺得波斯的金幣雜質實在是太多了,少府監重新煅燒之後折損了兩成。

這多半與波斯人的鑄造工藝有關,先前大食與波斯使者帶來的金幣質地還算是不錯,但這一次從蔥嶺各地收繳而來的金幣質地就差了些。

如果說波斯利用金幣的質量做手腳,其中可以牟取的利益該有多少?

岑文本一把年紀了,給他賜座後還在講述着大唐的國本。

殿內侍衛領着樑建方與薛仁貴站在了殿外,李承乾道:“朕知道,糧食一直是國本,糧食的事向來是重中之重。”

岑文本道:“陛下如此明鑑,老臣慶幸。”

李承幹放低語氣,也沒有不耐煩,而是平心靜氣地道:“未來數十年,朝中會依舊加大糧食官收的範圍,並且鼓勵在耕種糧食時,鼓勵果蔬的種植,司農寺近年來所做的,一直都是這些事。”

岑文本手持着柺杖,坐在椅子上,又道:“近年來河北各地出生的孩子越來越多。”

“朝中依舊會按照人口來分配田畝,即便是關中與洛陽作坊再興盛,糧食依舊是大唐的根基。”

岑文本重重點頭。

相較於舅舅的幫扶,默默無聲地各種幫助。

岑文本就像是個時刻都保持清醒的老人家,他會時刻提醒國本的重要。

內侍見話語聲停下,就上前道:“陛下,兩位大將軍到了。”

見岑文本就要起身離開,李承幹又道:“岑老坐着吧,無妨。”

他應聲點頭,再一次坐下。

岑文本已很年邁了,朝中下一個宰輔重臣是誰,這是朝野近來爭論不休的原因。

樑建方與薛仁貴走入殿內。

李承幹看着兩位將軍,道:“英公對兩位在蔥嶺的戰果,頗有讚賞。”

樑建方朗聲道:“末將願再爲陛下出徵,蔥嶺以西還有大宛國,大宛的戰馬很好,還有安康兩國的無色鹽,末將願意爲陛下取來。”

李承乾麪帶笑意。

薛仁貴也道:“陛下,末將也願再出徵。”

這人的話語比樑建方還要更敞亮幾分。

李承乾道:“不着急,後方的治理也很重要,等安西四鎮與安西大都護建設好之後,再論以後的事,如何?”

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4章 臣來告老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161章 監察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325章 佳節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17章 善意的話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13.第213章 旱情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97章 謠言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175章 莫要內耗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47章 伏允的下場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38章 從不退讓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360.第360章 歸心499.第499章 千秋殿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96章 以前的事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78.第78章 解氣?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58章 講學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17章 善意的話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179章 效益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30章 請你道歉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
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4章 臣來告老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161章 監察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325章 佳節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17章 善意的話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13.第213章 旱情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97章 謠言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175章 莫要內耗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47章 伏允的下場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138章 從不退讓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360.第360章 歸心499.第499章 千秋殿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96章 以前的事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78.第78章 解氣?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158章 講學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17章 善意的話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179章 效益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30章 請你道歉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