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

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

集體榮譽感大大增強了集體協作能力,而不是各部各自爲戰,把三省六部捆在一起,大家努力朝着一個方向進發。

這個時代還是很平凡的,大家都是平凡的人。

對內是集體的行動力,對外就是鬥爭。

真要說在這個平凡的世界的邏輯是什麼,真要歸根結底說,團隊的榮譽與力量,往往是勝過個人的。

所有人一致的意志,遠遠超過個人的勇武。

“待今日早朝結束,還請各部擬定章程交由中書省,到了晚上會有人送紙張與香皂交到諸位手裡,可在朱雀門前領取。”

李承乾重新面向父皇,又道:“父皇可還有要囑咐的。”

李世民壓着就要向上飄的嘴角,仔細審視着這個兒子,朗聲道:“各部若無事再稟報,退朝。”

太極殿內,羣臣高呼道:“臣等恭送陛下。”

剛走了兩步,李世民的腳步停下,目光深深地看着站在羣臣前的兒子,沉聲道:“太子來甘露殿議事。”

李承幹朗聲道:“喏。”

早朝結束,羣臣三三兩兩走出太極殿,李承幹站在原地許久,看衆人都走得差不多了,這才獨自一人走出太極殿。

鄭公魏徵腳步沉穩地走出承天門,道:“看來今天趙國公很高興。”

長孫無忌腳步不急不緩,道:“是嗎?”

魏徵雙手揹負,腳步不停,又道:“早朝的時候你笑了很久。”

長孫無忌錯愕道:“老夫笑了嗎:”

“嗯。”

魏徵點着頭。

長孫無忌撫須蹙眉,沉默不語。

魏徵看着監察御史馬周與殿中侍御史張行成,這兩人走在一起低聲交談着,又道:“殿下說了,早朝結束各部要擬定章程。”

長孫無忌道:“有勞鄭公。”

魏徵搖頭道:“太子殿下送給羣臣香皂,還是太奢靡了。”

對涇陽來說香皂要多少有多少,其實這也算不得什麼。

長孫無忌也走向中書省,舅父多半就要知道今天太極殿內發生的事,他老人家一定會很驕傲吧。

太子殿下聽從他老人家的建議,並沒有將心思放在涇陽一地,這位太子心中所想的一直都是社稷。

儘管這個太子還是有很多缺點的,比如說在同齡人眼中很孤僻,沒有朋友,不好交友,又或者是這個太子向來喜乾淨整潔,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又或者說太子殿下一直都在強調秩序,這讓朝中諸多文武面對太子的時候,都要衣冠整齊。

如果你的發冠歪了,太子殿下會盯着你的發冠一言不發,看很久。

那種咄咄逼人的眼神,令朝臣還是很緊張的。

朱雀門外,李泰腳步匆匆走到朱雀大街上,一路小跑地回到了府邸。

府中的僕從看着魏王緊張的神色很好奇,又見魏王殿下不停擦着汗水。

王珪提筆給括地誌寫着註解,問道:“魏王殿下是遇到了什麼嚇人的事了?”

“嗯。”李泰緩緩點頭,可又不住搖頭。

見狀,王珪提筆而起,筆未放下,又道:“那是怎了?”

李泰撫平自己的呼吸,道:“皇兄他……他今日在太極殿上,當着父皇的面竟然在吩咐羣臣。”

王珪目光又落在了書卷上,淡淡道:“陛下有說什麼嗎?”

李泰猛灌了一口涼水,大口出着氣道:“父皇什麼都沒說。”

“那就證明太子殿下什麼都沒有做錯。”

“可這畢竟是在父皇面前。”

王珪寫完一篇註解,提筆而起,另一隻手將這卷書放到另一邊,等待墨跡晾乾,又拿起另外一篇接着寫註解。

李泰又道:“皇兄現在未免也太……”

王珪道:“可知當初太子是如何評價魏王殿下的?”

“皇兄的評價?”

“嗯。”王珪耐心勸導,道:“當初有人說魏王殿下文采斐然,而又得知魏王殿下編寫括地誌,太子殿下常說孤的弟弟有如此成就,有如此才學,皇兄很是驕傲,爲這個弟弟驕傲。”

“那麼當下……”王珪笑道:“太子殿下能夠幫助陛下協理朝政,得到羣臣的支持,魏王殿下也應該爲太子這位皇兄感到驕傲,切莫慌張,也切莫自我懷疑。”

李泰冷靜下來,又想起了當初皇兄的話語,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伱的成就。

現在,李泰很迷茫,坐在自己的府邸內,又不知此刻自己該做什麼好,腦子裡全是皇兄當着父皇的面,號令羣臣的場面,這輩子多半都忘不了。

王珪將一卷書放在魏王面前,道:“這是老朽註解的第一卷,還請魏王殿下校閱。”

李泰望了眼這個鬚髮皆白的老師,連忙道:“弟子這就看。”

王珪滿意點頭。

皇宮內,李承幹揣着手,走到了甘露殿前。

“進來。”

自己還沒開口就聽到了父皇的話語。

李承幹暗暗嘆息,走入殿內。

李世民也剛剛坐下,灌了一口茶水道:“餓了吧。”

“有點餓。”

話音剛落就見母后領着幾個宮女,端來了飯菜。

“東宮早就準備好了飯食,知道陛下今天要召見你,便讓東宮提前準備了。”

宮女小心翼翼地將太子殿下面前的碗筷擺放整齊。

李承幹這才坐下來拿起碗筷吃着飯菜。

李世民也早就餓壞了,吃着一張餅,微微擡頭使勁嚼着。

注意到父皇碗邊還放着一碗酒水,李承幹皺眉看着,良久不語。

殿內很安靜,父子倆一言不發地吃着飯菜。

長孫皇后微笑地陪在一旁,道:“知道麗質這孩子喜吃甑糕,今天命人送了一些過去。”

“嗯,弟弟妹妹好久沒有吃甑糕了。”

說話間,就見到一個小丫頭快步跑來,她的臉蛋圓乎乎的,一直跑到母后的腳邊,抓着母后的裙襬,好奇地盯着眼前這個大哥哥。

長孫皇后道:“忘記了?這是你皇兄。”

小兕子奶聲奶氣道:“皇兄。”

李承乾笑着道:“兕子都長這麼大了。”

“這孩子每天都在長高。”

見妹妹來到自己的桌邊,伸手抓起一片肉,放入她自己的嘴裡。

李承幹觀察着她,攬過她,問道:“幾歲了?” 小兕子伸出三根手指,嘴裡還在用力嚼着肉。

李承幹攬着這個妹妹,她的呼吸很用力,她的心臟跳動更有力道,在這個妹妹身體裡好像有一股很強的生命力。

“皇兄要用飯,來母后這裡。”

小兕子邁着還有些不太受控制的短腿快步跑入了母后的懷中,母后用布巾給這個小女兒擦了擦嘴。

李承幹吃完了一張餅一碗黍米飯。

李世民也打了一個飽嗝,灌下一口酒水。

“父皇,平日裡還是要少喝點酒,多喝點茶也好。”

“怎麼?你覺得朕喝酒不好?”

“對身體不好。”

“朕的身體有太醫署看着。”

長孫皇后嘆息一聲,憂愁地看着還懵懂不記事的小女兒,本來心平氣和地吃一頓飯,這父子三兩句又讓氣氛變得不好了。

“你父皇呀,當年常常領兵打仗,夏天的時候脫下甲冑,脖子與胸口處都被沉重的甲冑壓得通紅,那時候不喝一口酒水,便喘不過氣。”

聽着母后的話語,李承乾道:“當初如此,那麼現在父皇更應該注意身體。”

李世民冷哼道:“難道朕也要像你爺爺一樣嗎?”

李承幹反問道:“有什麼不好的嗎?”

“你……”

本想在父子之間勸一兩句,承幹作爲兒子少說兩句,陛下這個當父皇的也少說兩句。

可是這父子之間話不過三句,就會像點了火似的。

李世民又喝下一口酒水,問道:“祿東讚的事朕聽說了,你怎麼不向朕稟報?”

李承乾道:“當初是父皇讓兒臣寫信叫他們收兵的,現在到了這個局面,兒臣也讓大唐佔足了道理,佔足了情面,難道父皇當初讓兒臣寫信的時候,沒有考慮過之後的事嗎?”

李世民沉聲道:“你身爲太子要注意言行。”

“兒臣很注意言行。”

“以後你也不用作詩了。”

“這跟作詩有什麼關係!”

雖說他們父子倆都還好好坐着,三言兩語火氣越來越大。

眼看陛下的呼吸起伏,面色隱約漲紅。

長孫皇后又道:“行了,朝中的事情交給朝臣們去辦,你們父子倆吃個飯,就應該多說說家裡的事。”

父子倆又低着頭,各自坐着沉默不說話了。

小兕子在母后的懷中低聲道:“母后,想睡了。”

長孫皇后又看了眼這父子倆,氣餒地抱着小兕子離開。

皇后快步帶着一隊宮女離開了,甘露殿內就剩下陛下與太子,還有兩個太監。

李世民拿起一份文章,這份文章美曰其名乃是東宮太子的實踐報告。

“你與朕說說,這份實踐報告中的文化戰是什麼意思?”

注意到兒子想當然的目光,李世民接着道:“說說你的方略。”

李承乾道:“當初與李百藥說過,讓各國使者都學關中話,學中原文字,只不過近一年來,儘管鴻臚寺與禮部都這麼做了,可還是收效甚微,因此兒臣很苦惱。”

“之後呢?”

李承幹又道:“因此兒臣要求拿着文書來往互市的西域人也要學會關中話,高昌王子且不說了,他本就會熟練的關中話,想要互市就要學關中文字與關中話,有了這個要求,想要參與互市的人自然就會主動去學,而在大唐的來往中,成爲一門必學的本領。”

“朕聽說你還想要掃平西域?”

“兒臣從來沒有這麼說過,修建河西走廊,種葡萄與橫掃西域沒關係。”

“呵呵呵……”李世民淡淡一笑。

“好吧。”李承幹揣着手道:“看來這個誤會解釋不清了,孤的解釋連父皇也不信了。”

“父皇也請放心,以後若有別人問起,兒臣一定會解釋清楚的,要是還有人不信,兒臣就在承天門前貼一張佈告,就說東宮太子絕無橫掃西域之意。”

李世民道:“你主持朝中用度已一年有餘了,就寫這麼一篇文章嗎?”

“兒臣愚鈍,兩年間才辦成了這麼一件事。”李承幹站起身道:“父皇,天色不早了,孤今天也不能午休了,還要趕着去中書省辦事。”

“是朕耽誤了你的午休?”

“兒臣絕無此意。”

李世民鼻孔出着重氣,沉聲道:“國事重要。”

李承幹行禮道:“兒臣告退。”

等太子殿下離開了甘露殿,殿內很安靜。

能夠聽到陛下的呼吸聲,兩個太監站在原地戰戰兢兢。

安靜良久,李世民忽然拍案道:“混賬小子!還說不想橫掃西域,他修建河西走廊,種出葡萄是爲了什麼,還說不是朕耽誤了他午休!”

兩個太監被陛下忽然拍案而起,嚇得一個激靈,跪在了地上,哆哆嗦嗦道:“陛下息怒。”

儘量剋制着心中的怒氣,李世民道:“召工部尚書閻立本來。”

“喏。”

半個時辰之後,閻立本邁着慌忙又不敢邁開的腳步,走入甘露殿內。

李世民手裡依舊拿着兒子的實踐性報告看着,這篇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尤其是團結朝臣,提倡加強朝中各部集體協調與執行力的論述。

這是以往治理朝政上,沒有說明白的要點,也沒人說過這些。

閻立本躬着身子站在殿內已很久了,陛下一句話沒說,而是一直在看着一張紙。

又不敢出聲打擾,只好繼續站着。

東宮已很久沒有送來文章了,現在足以可見陛下對這篇文章的喜愛。

如果太子與陛下能夠和睦相處就更好了。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文章,揉着眉間似乎在斟酌這篇文章的深意,這才注意到站在這裡的閻立本。

“你來了。”

還未到閻立本回話,太監便在陛下耳邊低聲道:“閻大匠已站在這裡半個時辰了。”

李世民扶着額頭道:“賜座。”

閻立本如蒙大赦,道:“謝陛下。”

接過太監沏好的一杯茶水,李世民沉聲道:“其他事暫且不論,凌煙閣的事準備得如何了?”

閻立本連忙道:“回陛下,這件事是工部侍郎徐孝德在安排。”

就要放下的茶碗,在手中一滯,蹙眉道:“你是工部的尚書,你還要看他臉色行事?”

今天暫且兩更,明天爭取再加更

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6章 德智體美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75章 莫要內耗436.第436章 老將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58.第358章 軍心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70章 多錢善賈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191.第191章 查到底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68章 一夜第87章 通達?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20章 戰前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13章 班底構成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95章 合力撈魚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5章 你猜我猜?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02章 科舉揭榜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38章 從不退讓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60章 秋獵歸來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274.第274章 新年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54章 無底洞第514章 驚蟄267.第267章 蘇亶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
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6章 德智體美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75章 莫要內耗436.第436章 老將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58.第358章 軍心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70章 多錢善賈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191.第191章 查到底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68章 一夜第87章 通達?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20章 戰前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13章 班底構成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95章 合力撈魚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5章 你猜我猜?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02章 科舉揭榜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38章 從不退讓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60章 秋獵歸來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274.第274章 新年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54章 無底洞第514章 驚蟄267.第267章 蘇亶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