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

李承幹走下龍首原的高坡,心情正好。

李績又道:“朝野中對太子提出的價格,還是頗有微詞的。”

“都說是價格了,當然是要得越多越好,再者說也沒將祿東贊稱斤論兩地賣。”

冷風吹過這片平原,李績帶着兵卒跟在太子身側,忽又嘆息,這太子殿下還把祿東贊當一個人看嗎?

應該是當一個人看的,不然那也不會讓祿東贊在四方館當值。

要說太子的品行,當年在東宮也罵過道祖與上蒼。

當年該是太子殿下年少不懂事而已。

李績自認在太子身側跟隨多年,對殿下的品行還是很中肯的,尤其是好的一面。

與祿東贊說的是現實,現實就是沒了他這個大相,吐蕃人依舊該吃吃該喝喝。

李承乾道:“英公,孤的話是不是太傷人了?”

李績抱拳道:“殿下對祿東贊所言句句真誠。”

“是吧,孤也這麼覺得。”

如果祿東贊與松贊干布相隔兩地,還一直念念不忘,未免太苦情了。

龍首渠的水流很平靜,今年關中各條支流的水位有所上漲。

李承幹就在龍首原的地界晃悠,當朝太子出來巡視了,從出城的一個時辰,到了龍首原的半刻之後,這個消息早已傳遍了各縣。

正在休沐的各縣縣官早早打開了縣衙,休沐期間也來當值,怕就怕太子看見他們在休沐。

李客師策馬到龍首渠邊。

李績朗聲道:“客師,是有何事稟報?”

聞言,李客師看向站在渠邊的太子,似乎是在數着渠邊的一棵枯樹上的樹葉。

“陛下命末將來問,太子殿下,當真要將今年各路宗室郡王的利俸減半?”

話音落下,李績也回頭看向太子。

李承幹依舊擡頭看着枯樹上的葉子,揣着手道:“怎麼?彭王認識到他的錯誤,決定上吊自縊了?”

李客師回道:“河間郡王與江夏郡王將彭王打了一頓之後,就被趕出了長安城。”

“原來是這樣。”

得知真是太子的安排,李客師就去回稟了。

削減宗室的例俸,不得不說這位東宮太子的手筆一直這般果決又令人咋舌,甚至沒有與宗正寺商量。

再一想這位太子掌握朝中用度,又將朝中各級官吏的俸祿都提高了三成。

如此一來,倒也沒什麼。

李承乾笑道:“英公可有顧慮?”

李績連忙道:“末將沒有顧慮,朝中用度由殿下主持,朝中各部都心服口服。”

“是呀,如果彭王真的餓死了,又不是孤害死他的,不是嗎?”

李績搖頭苦笑,太子心思實在是太難猜。

這個冬天很平靜,就是風多了一些。

回到長安的時候,李承幹又聽到了一個消息,因宗室的例俸減半,當彭王離開長安之後,他又被各路宗室的郡王給劫了,所帶的錢財都被洗劫一空。

至於這件事到了宗正寺手中,宗正寺卿河間郡王又一次告病。

其實他也根本沒生病,轉頭就找李道宗喝酒了。

休沐時節的京兆府很忙,忙到幾乎這個官衙沒什麼人,多數人都還奔走各縣,直到黃昏時分,纔會將一天的呈報送來。

因此從午時開始,這裡都很清淨。

如果不是一些好友前來看望,李道宗真的覺得自己像是個孤寡,獨自一人守着京兆府。

李孝恭喝得醉醺醺,一張老臉因酒意泛紅,道:“宗室那幫人很不省心。”

李道宗又飲下一口酒水,長嘆一聲,道:“都是自家的家事,不讓外人插手就好,不然就會一團亂。”

李孝恭平日裡就算不着調都能想明白,李唐的家事最好不要讓外人插手太多。

太子第一時間扼殺了東宮外戚與宗室之間的聯繫。

東宮太子行事向來是嚴苛的,現在看來已很客氣,多半是因剛大婚的緣故,殿下給了幾分薄面。

往後還有人再動外戚的心思,恐怕下場會更難看。

東宮太子的嚴苛是對整個宗室的,一句話而已,讓整個宗室所有王親郡王都減了俸祿。

李道宗醉醺醺道:“因一人之言行,懲罰宗室所有親眷,歷朝歷代還沒有哪一朝的太子如此嚴苛。”

兩人正喝着酒水,就有門外的小吏匆忙來報,道:“宮裡派人來了。”

聞言,李道宗醉意頓時全無,他收拾着酒碗與酒壺,慌張道:“就說了不能與你飲酒,現在倒好。”

李孝恭看着他慌亂的模樣,拍桌笑得更大聲。

“還笑。”李道宗瞪眼壓着嗓音道:“還不將酒碗收起來。”

說什麼都來不及了,宮裡的太監已到了正堂,這個太監先是聞了聞酒香,而後看向一旁爐子上還溫着的酒水,面帶笑容道:“今日太子殿下練字,給兩位帶來了兩副字。”

說着話,這個太監讓身後的工匠將一副裱起來的牌匾遞上,看了看四下,看向上首座的牆面,道:“那裡空蕩蕩的,就掛在那兒吧。”

幾個工匠上前,將牌匾墊手墊腳地掛上。

太監滿意點頭,道:“這樣就很好。”

李道宗擡頭看向牌匾,四個大字懸在頭頂,恪盡職守。

還未等人開口,這個太監又道:“太子殿下還練了一幅字,是送給河間郡王的。”

“哦?”李孝恭倒也不懼被人發現在官衙飲酒,而是道:“拿來,給老夫看看。”

又一個牌匾遞上,其上寫着四個字,心有正義。

太監道:“太子殿下說了,兩位叔叔這些年辛苦,就當是新婚賀禮的回禮,還望兩位叔叔收下。”

李道宗道:“還請回稟太子,我等定不負殿下心意。”

太監滿意地點頭,領着人離開了。

宮裡,李承幹帶着新婚妻子正在宮裡散步,與她說着這裡的宮殿是如何修建的。

本來是夫妻倆羨煞旁人的散步,太子殿下卻講述着宮裡的那一座座宮殿花了多少銀錢,似在算賬。

她心中不免有了一些責任感,這份責任感來自女主人三個字。

丈夫是太子,又掌朝中錢糧調度大權,成爲東宮太子的妻子,要面對的事更多了。

殿下沒說伯父遇到的事,之後皇后請家母來宮裡探望,蘇婉才從前來探望的母親口中聽說了伯父的遭遇。

這件事被太子輕描淡寫地化解了。

說起責任,東宮有這麼多與衆不同的孩子。

學識出衆的長樂公主,精通醫術的東陽公主,天賦異稟的小兕子,還有餘下的弟弟妹妹。

意識到太子牽着自己的手,蘇婉感受着殿下手掌的溫度,心中又踏實了下來。

“稚奴,你又打架了!”

走回東宮,就聽到了李麗質的呵斥聲。

李承幹領着妻子在爺爺身邊坐下。

小兕子抱着一迭卷宗而來,道:“這是朝中送來的,皇兄又把張柬之揍了。”

李承幹帶着笑容點頭,“快去勸勸你姐姐。”

蘇婉也有些困惑。

終於,捱了打的李治委屈在東宮門前罰站,“爺爺偏心。”

李淵道:“呵呵,伱父皇也偏心。”

李治欲言又止。

注意到蘇婉的目光看來,李承乾笑着示意她別擔心,也別去管。

聽着李治向着爺爺撒嬌,蘇婉倒也理解了,這個家和諧之餘,也有各自的脾氣。

之後李治也妥協了,他認了錯之後,就帶着慎弟一起去被罰去掃地了。

說起張玄弼父子,也不知是不是時運不濟,在洛陽捱了李義府的一頓打之後,奔赴長安前來告狀。

不過被李景恆給攔下了,雖說不知他與張玄弼說了什麼。

這兩個弟弟與張柬之似乎八字犯衝,稚奴又把張柬之打了一頓,就當是孩子間的打鬧處理了。

李承幹翻看着卷宗,這些卷宗都是西域送來的,說的都是郭駱駝在西域遇到的種種困難,以及西域的崇文館建成,就在安西都護府邊上,西域的崇文館有二十人,並且招收西域人來學中原文字與語言,當初提議這個舉措時,鄭公是極力贊同的。

東宮的勢力在西域算是紮下了根,李承幹看完一卷再拿起另一卷,如今西域的水土情況還沒這麼糟,可郭駱駝種植棉花的成效並沒有預想的好,種棉花看起來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種起來,遇到的問題不少。

他總結了去年一年種植棉花的經歷,其中枯萎的與收成差的棉花依舊佔據了兩成往上,他越發堅信在西域建設坎兒井的先決條件有多麼重要。

因此,郭駱駝還走了一趟焉耆,讓焉耆國王給了五千人的勞力,在安西都護府以西以北諸多地帶,開挖坎兒井。

關中正值寒冬,而在西域正有五千多人開挖坎兒井。

這是郭駱駝這一輩子,最大的事業。

張士貴一直駐紮在安西都護府,操練兵馬,熟悉西域的環境之餘還要不斷地派出斥候,查探伊犁河東西兩岸的兩位可汗的情況。

只待兵馬糧草整頓好,陛下一聲令下,帶兵掃平天山。

李承幹揉了揉眉間,思量着現在的情況,高昌國不在了,商路恢復了通暢,沒有高昌王從中牟利,唐人可以直接在安西都護府收取入關的稅。

如何制定市稅,在不影響商路暢通的情況,這條絲綢之路能夠帶動關中多少產業,這又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需要做很久的謀劃。

李麗質走出東宮瞪了一眼正在掃地的稚奴,她遞上一份冊子,道:“皇兄,都整理好了,東陽檢查了一遍,沒太大問題了。”

李承幹拿過冊子,道:“孤這去見父皇。”

宮裡,立政殿。

李世民聽着太監的話語,得知這件事,拼着拼圖道:“當真如此?”

太監點頭道:“是的。”

長孫皇后給小兕子改着道袍,坐在一旁聽着。

“心有正義李孝恭?恪盡職守李道宗?”李世民呵呵不屑笑着,道:“他還真是重視這兩位叔叔。”

長孫皇后一手拿着針線,道:“與承幹走得近的親眷也就這兩位了。”

李世民又道:“這小子的字寫得如何?”

太監回稟道:“很好。”

“平時沒見這小子有練字。”李世民看過兒子寫過的卷宗文章,承乾的字說不上太好,只能算是工整。

也僅僅只是工整而已,他賜出去的字也不怕被人指點,還很好?

李世民的神色上又多了幾分不滿。

太監意識到自己好話似乎是說錯了,只是想讓陛下高興一些,既是太子的字能說不好看嗎?

長孫皇后又道:“承幹長大了,也該讓他管管家事。”

不多時,又有太監來報,道:“稟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李世民喝着茶水,目光還在這塊巨大的拼圖上,頷首道:“讓他進殿。”

話音剛落,李承幹走入溫暖的殿內,母后就坐在一旁縫補着這件道袍。

“承幹,你賜了字給兩位叔叔?”

“兒臣的字,寫得並不好,僅是讚賞兩位叔叔的爲人。”

“倒是謙虛。”長孫皇后面帶笑意,擱下手中的道袍,拉過兒子的手,小聲道:“之前寧兒帶着太子妃來看望過母后了,往後應付外戚的事,你需要謹慎。”

李承幹頷首,“兒臣有分寸的。”

再看向父皇,李承幹行禮道:“兒臣今日來,是有事想要與父皇商量。”

Wшw⊙тт kǎn⊙℃ O

李世民道:“商量?”

“西域送來的棉花都是母后在安排,現在宮裡存放的棉花有兩千石,想開設作坊。”

李世民將一塊拼圖放下,看着拼湊的位置,道:“宮裡有人手織布做衣。”

“可這麼多棉花不製成衣裳,存放着也不會產生實際的價值。”

李世民道:“你的東宮都富裕成什麼樣了。”

“掌握生產纔是掌握財富,東宮的錢財不過是一時的。”李承幹又道:“兒臣命少府監改制了紡車,先從製造環節嘗試着手。”

見父皇沉默不語,李承幹遞上一冊奏章,“這是東陽與麗質編寫的棉花定價與成本的預算,還請父皇過目。”

冊子就放在桌上,而且很厚。

冬日裡,還有些風吹入殿中,李世民拿起冊子蹙眉看着,心想這兒子是不是忘了,現在是休沐時節,還是說他覺得朕不用休沐的嗎?

第181章 老師家事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79.第379章 歸長安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70章 家事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165章 難免的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39.第339章 議東征250.第250章 夜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01.第301章 親衛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69.第269章 蘇勖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127章 遊園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43章 一朝一夕間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25章 塞人騎兵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43章 吐蕃往事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23章 新爺孫第98章 奉命放假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68章 一夜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493.第493章 李孟嘗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24.第424章 重逢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28章 風波乍起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41章 大勝而歸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17章 大宛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186.第186章 杜正倫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
第181章 老師家事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379.第379章 歸長安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70章 家事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165章 難免的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39.第339章 議東征250.第250章 夜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01.第301章 親衛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69.第269章 蘇勖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127章 遊園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43章 一朝一夕間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25章 塞人騎兵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43章 吐蕃往事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23章 新爺孫第98章 奉命放假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68章 一夜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493.第493章 李孟嘗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24.第424章 重逢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28章 風波乍起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41章 大勝而歸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17章 大宛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186.第186章 杜正倫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