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

休沐時節,忙碌完的衆人紛紛歸了家。

狄仁傑又多看了眼吃得正香的張柬之,走入朱雀大街中。

冬日裡的人們過得閒適又自在,人就應該過得更好。

皇帝對洛陽正在發生的辯論沒有說任何的言語,朝中也沒有任何的看法,似乎是任由人們去辯論了。

朝中的文治用的是鄭公的理念,這種理念根本不怕他們辯論,或者說他們越辯論,越是符合皇帝的心意。

皇帝是樂見其成的,再者說如今的崇文館學子是最擁護當今皇帝的人。

蘇亶走在朱雀大街上,看着人們臉上的神情,從破落的時代走到如今,現在的人們與當初的人們是不一樣的。

人們的眼神變得不一樣了,那是一種對未來有更多向往的眼神,這種眼神充滿了生機與朝氣。

盛世來了,這是長安城人們所有人的感覺。

又或者是現在的朝中儉樸的作風,勸諫人們節約,讓如今的人們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用水。

這都是很樸素的要求,人們都完成得很好,尤其是關中,如今關中絕大多數人都開始喝開水了。

無它,只因太醫署極力要求,以及人們自從喝開水之後,腹疾之症的確不常有了,人們自然而然地拒絕了生水。

也在這個寒冬,一位老者騎着驢來到了長安城下。

官兵剛要上前不太友好地詢問,蘇亶連忙上前行禮道:“孫老神仙。”

看到崇文館主事如此恭敬,一旁的官兵也只好退開。

孫思邈還在和自己的倔驢較勁,這頭驢死活不肯走向長安城,氣得這位老人家翻身下來拿着鞭子抽打着。

蘇亶站在一旁安靜地看着。

直到孫思邈也拿這頭驢沒有辦法了,乾脆就將它賣給了城前的馬販子。

“這是老道從山裡牽來的驢,難以馴服。”

蘇亶道:“老神仙的閒情,尋常人真是比不了。”

孫思邈撫須看着高大的長安城牆,又道:“這長安城真的不一樣了。”

蘇亶請着孫神醫走入長安城,問道:“這長安城更好了。”

“老道編寫了醫書,前來遞交給太子殿下,多年前就與殿下約定好的。”忽然一想,孫思邈又改口道:“是陛下,是如今的陛下了。”

言罷,這位孫神醫又開懷地笑了。

蘇亶道:“得知孫神醫前來,陛下一定會很高興的。”

因老太爺與老太公過世,陛下平日裡的生活雖說沒什麼變化,可朝臣都很擔憂,擔憂陛下從悲痛中走不出來。

蘇亶說着近來長安城發生的事,“那是兩位老人家對陛下來說是最重要的人,傳言就是這兩位老人家將太子扶上皇位的。”

孫思邈拿出一卷書,書中黃褐色的紙張因乾燥還有些捲曲,看來紙張保存了很久。

蘇亶雙手接過這卷書,問道:“這是老神仙近來編寫的醫書?”

孫思邈看着朱雀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低聲道:“老道就不去面見陛下了。”

蘇亶又道:“爲何?陛下若得知老先生編寫了醫書,陛下定會高興的。”

“老道年邁了,回杜家的宅院休息幾天,就走了。”

言罷,孫思邈邁着腳步走入了人羣中。

蘇亶還拿着醫書站在原地,愣神半晌才急匆匆前往皇城。

崇文館主事將孫神醫的醫書遞交給宮裡的內侍,待李承幹看到這卷醫書已是夜裡。

李承幹看着手中這卷備急千金要方,這卷醫書多了一些別的學識,比如說第一次將衛生消殺兩個概念,被更細緻地寫在了醫書中。

“他老人家不願意來宮裡嗎?”

楊內侍回道:“孫神醫住在了原來的杜府,長安城的杜府空置多年了,現在許尚書與上官御史正在照看着他老人家。”

好像是一切又都回去了,想起了當初第一次見到了孫神醫,他老人家就是住在杜府,也與許敬宗,上官儀同住。

那時候大家也都纔剛起步,恍如隔世,都已過去這麼多年了。

李承干將醫書放在一旁,擡首道:“朕終究是留不住他老人家。”

當年想要與孫神醫圖謀的醫療事業,終究是失敗了,當然了心中有了預期,這老人家早晚要離開,也就早晚會失敗。

人嘛,總是會失敗的。

好在孫神醫的弟子也不少。

“陛下,是否要將老神仙留下來。”

夜風吹過的時候,天氣還有些冷,又有內侍快步跑來,行禮道:“陛下,文學館的卷宗。”

夜風還在呼嘯着,

幹慶七年,在一片呼嘯的寒風中度過。

人們又度過了一個春秋。

如果一個朝代能夠穩定地延續一百年,那就有三代人活在這個一個百年中。

在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裡,反倒是能夠留下來的故事並不多。

其實爺爺與舅爺都是將生死看得很淡的人,或許早在貞觀年間就已看到了。

就像爺爺說的,看不清了也挺好的,老眼昏花的年紀看誰都是美人。

也就如舅爺說的,那些不想他死的人都是居心叵測。

兩位老人家都是那種年紀越大脾氣越怪的人。

李承幹坐在兩儀殿前,看着兒女們正嬉戲着,光陰好似在這個時候加速了一般,春秋眨眼就過去了。

這李唐的春秋,年復一年,人們依舊活在這片土地上,千百年又千百年,偶爾也會擡眼看看星空。

幹慶九年,春,金春秋殺了最後一批倭人,距離上一次得到天可汗的官服,已是過去兩年了。

他不確定是不是還有倭人藏匿着,但長安來了旨意,他不得不回去了。

金春秋看着眼前還沒挖空的銀礦山,往後還會有人來這裡挖掘,直到挖穿整個海島。

遠處的火山還在冒着黑煙,這種即將要噴發的樣子已持續了很久。

金春秋用這裡的溫泉將自己的臉洗乾淨,讓人用力洗着,在回長安的時候,他要成爲一個全新的人,成爲唐人才算是真正的人。

天可汗答應給他一個唐人的身份,並且給了他一個唐軍將領的身份,新羅道行軍總管。

這是一個大將軍的稱號,雖說在長安任職,可從此他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唐人了。

梳洗乾淨之後,金春秋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屍骨,這片千里無人煙的海島還有寒風在呼嘯。

戰爭就是如此,金春秋又用了一種更殘酷的手段,放火燒了山林,將這裡殺得屍骸遍地。

如果將來這裡還有人,還會再有後人,將這裡再犁一遍。

至少現在,放眼望去,搜尋了一個月,也沒見到什麼活人了。

坐上離開這裡的海船,金春秋又聽到了船上衆人的驚呼聲,回頭看去,那是火山開始開始噴發了,濃濃的黑煙直入雲霄。

好在海船已離開海岸足夠遠,沒有被這短暫地動山搖波及。

這是金春秋在這裡遇到了第七次地震,這裡不是人待的地方,熾熱的岩漿正在吞噬一切。

他還記得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折損了兩千新羅兵,爲此又殺了兩萬倭人平息衆怒。

那一次地震之後,山體中出現了銀礦,也讓金春秋找到了銀礦山的所在。

現在,他帶着滿船的銀礦離開,從此這裡在數年間不會再有人踏足。

濃煙遮天蔽日,像是厚重的烏雲遮蔽了天際,天上正在下着飛灰,已有了不少白髮的金春秋擡頭看去,天空被分割成了兩片,一片在東方,猶如人間的蔚藍。

另一邊猶如煉獄,烏雲厚重,彷彿天就要塌下來。

這個滿是屍骨的地方,金春秋再也不想來了。

幹慶九年三月,正是百里河開,役馬成羣的時節。

當河中的冰水消融,一膄膄的大船正在運河上行駛,在船上有很多的年輕人,正在議論着長安。

金春秋就坐在這艘前往洛陽的船上,聽着這些年輕人講述如今長安的變化。

楊廣當年修的運河並不好,朝中爲了讓運河通暢,又增加一萬民夫,纔將淤堵的河段重新暢通。

金春秋一直帶着笑容,他很高興,因爲終於來到了人間。

大船在運河邊上的一處岸口停下,從營州一路坐船而來的金春秋終於腳踩在實地上,在這裡可以短暫地休憩。

這裡是衡水,當年天可汗東征回來,便會在這裡停留過一段時日。

當初隨着天可汗東征,金春秋見到過那時候的河北,當年這裡是很荒涼的,河岸邊也沒有多少人居住。

現在這裡很繁華,成了一片人們的聚居地,有來往不斷的船伕在這裡忙碌,還有許多婦人開的酒肆。

“這位客人,可是要用飯?”

一個男孩上前道。

金春秋道:“好呀。”

來到這家酒肆,金春秋喝下一口酒水,問道:“以前這裡很貧瘠,現在怎麼如此熱鬧了。”

男孩坐在一旁擦着碗,道:“以前這裡是沒人住的,爹孃說是皇帝修建了河岸,重修了運河,我們就可以在憑藉運河這裡養活。”

金春秋道:“你們不怕河水會淹了你們嗎?”

男孩又道:“不怕,我們加高了河堤,還有溝渠引水,不會被淹的。”

金春秋吃了高粱飯,付了五錢飯錢,船要到明天早晨纔會再走,現在還有船伕正在裝貨。

人們在這裡忙碌,他們要將這裡的一切都運往洛陽與長安,很多商賈擠破了腦袋要將自己的貨物運上船,可這船上只能裝煤與糧食,還有御史看管着。

那些商賈只好在一旁叫罵。

金春秋又走到了這個河岸的遠處,距離熱鬧的河岸稍遠一些,這裡有一片書舍,在這裡還有成羣的孩子正在念書。

這個河岸沒有城牆,但它就像是一個小城,人們可以在這裡勞作,孩子們可以在這裡讀書,在這裡經營還能得到報酬,這就是一片安居的小天地。

金春秋覺得若他不做將軍,能夠在這個地方住下來,也是很好的。

一想到天可汗的旨意,金春秋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夜裡找了一間驛館留宿,這處房間的價錢很高,一晚要一百錢,打開窗戶就能看到運河的景色,看到了倒映在運河上的月亮。

屋門忽然被打開,三個不良人走入屋內,作揖道:“敢問可是從新羅而來金將軍?”

金春秋收回目光看着三人,他十分謙卑地行禮道:“末將金春秋。”

不良人問道:“不知護送將軍的兵馬何在?”

金春秋又道:“我沒有兵馬,我是一個人來的。”

三個不良人困惑地相看一眼,而後領頭地不良人行禮道:“我等奉京兆府命,前來護送金將軍前往長安。”

金春秋再一次行禮道:“有勞了。”

不良人退到門口,關上了門。

因大唐是人間最好的地方,金春秋就覺得不需要有人護送,孤身一人從新羅離開,過了遼東一路到這裡,也沒有遇到劫匪。

很早以前的大唐是有劫匪的,現在卻見不到了,金春秋覺得現在的天可汗很嚴苛,容不得有劫匪出現,將人們全部帶入作坊勞作,將閒散的人全部帶入軍中。

因此,也就沒有劫匪了。

翌日,大船上的鼓聲響起,人們開始登船了,金春秋再一次登上了這艘要前往洛陽的大船。

在船上,金春秋問道:“我們不能直接去長安嗎?”

船伕道:“長安是洛陽的上游,我們的船太大了,上不去。”

“以後能上去嗎?”

“這河水是不能倒流的。”

周遭的船伕也大笑着。

從運河往下前往洛陽很方便,船隻藉着河流與船帆,徑直朝着下游而去,船速越來越快,駛入一片開闊的河道,眼前的河水豁然清澈了許多,河面也平靜了。

如同鏡面的水面上,倒映着藍天與白雲。

在這裡的河面上,還停留着不少小船,有人在這裡打漁,還有人船上喝得大醉,人們是那麼地無憂無慮。

沿途而來,金春秋看到了不少繁華的河岸,還有河岸邊一羣羣的人。

這就是大唐,當你三五年不來這裡看看,它就換了一副新面孔,當年的關中也是如此。

一個時辰之後船隻離開了這一片平靜的河面,再一次駛入一片較爲狹窄的河道,河流湍急,船行駛的速度也快了起來。

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01.第301章 親衛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15章 你猜我猜?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77章 立冬宴席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116章 用心險惡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55章 狄家父子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76.第376章 封禪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58.第358章 軍心第168章 一夜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27章 遊園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60章 秋獵歸來499.第499章 千秋殿484.第484章 比試第12章 等暖風來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339.第339章 議東征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88.第488章 陳子昂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423.第423章 江邊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2章 爺孫倆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1.第1章 太子殿下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50.第250章 夜釣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85章 兵馬未動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41.第441章 塞人
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01.第301章 親衛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15章 你猜我猜?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77章 立冬宴席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116章 用心險惡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55章 狄家父子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76.第376章 封禪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58.第358章 軍心第168章 一夜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27章 遊園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60章 秋獵歸來499.第499章 千秋殿484.第484章 比試第12章 等暖風來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339.第339章 議東征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488.第488章 陳子昂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423.第423章 江邊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2章 爺孫倆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1.第1章 太子殿下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50.第250章 夜釣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85章 兵馬未動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41.第441章 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