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

就在傅作義想辦法怎麼解決城內存在的敵人特務以及漢奸的事而煩心時,太原城的一個普通院子的地下室裡,同樣有一批人聚集在一起,也在商量事情。不過這些人倒不是日軍特務以及漢奸,而是八路軍的幹部以及軍情局的情報人員。

“習書記,我們的人在城裡發現了很多日軍特務以及漢奸在活動,現在晉綏軍的傅作義也在爲這些人的煩惱,我們要不要把這些人的情報透露給傅作義的人,讓他們這些鬼子和漢奸給收拾了。”

此時的地下室裡,點着幾盞油燈,由於是地下室,倒也沒什麼風,油燈的燈芯在那安安靜靜的燃燒着。至於正在開會的八路軍人員中,一個年輕人正在向另外一個同樣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建議道。

“不急,現在敵人才暴露出一部分,現在動手容易打草驚蛇,隱藏更深的那些敵人我們還不知道有哪些。按照目前的架勢,傅作義的部隊估計頂不了多久了,到時候日軍佔領了太原之後,那些跳樑小醜就會一一跳出來,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出他們,爲以後我們的大軍到來做好準備。

到時候再把那些日軍特務以及漢奸敗類一網打盡,這樣我們才能爲那些死去的同胞們報仇!”

說話的正是新任的中共太原市委書記兼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主任的習中勳(習大大,這個位置可比你老爹歷史上的位置高不少,別給我和諧了!)。

在之前晉綏軍主力在閻錫山的命令下,大舉南撤時,太原的中共以及八路軍辦事處的人員都在由於是否一起撤離太原,但習中勳認爲留在太原對我軍的幫助最大,所以除了一些不適合留在太原的,其他大部分中共人員都悄悄留了下來。由於事情做得比較隱蔽,晉綏軍等都不知道這個情況,而李衛國知道後,也不禁誇獎了一番這位部下,認爲其眼光獨特,不愧是我黨的優秀黨員。

“我明白了!”

說實話,這些情報人員對於這幾天日本人以及漢奸,在太原城內的活動猖獗有點看不下去,特別是那些敗類,竟然幫着日本人對付自己的同胞。不過他們還是有大局意識的,知道孰輕孰重,特別是情報人員,最忌諱的就是意氣用事!

後面,習中勳與現場的幾位同志好好商討了一些最近的事情後,便各自散去了。由於情報局在太原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於太原的瞭解,可比傅作義這個外來者清楚多了,也知道如何避免被傅作義的部隊以及日軍特務發現。

八路軍的人員現在都在是潛伏在太原城,連電臺這些都是不怎麼使用,就是怕暴露,導致出現不必要的損失,而給之後的計劃帶來不好的影響。

。。。。。。

不管八路軍這邊的情況,此時的傅作義面臨的困難很多,城外的日軍在瘋狂的進攻,本來挺好的一個太原城被炸得不成樣子了,到處都是一片狼藉;而城內的日軍特務以及那些可恥的漢奸也在搗亂,讓傅作義的防守也面臨着不小的困難。

其實敵人的強大還不是最危險的,危險的事,他的軍隊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逃跑的想法,只是這一切傅作義作爲城內的最高指揮官絲毫不知道。

日軍進攻的第二天,由於日軍憑藉着火力優勢,硬生生把太原城的城牆給炸塌了一段,而城內守軍本就人手不足,於是就讓一部分日軍衝了進來,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傅作義的部隊費了很大的勁都沒法把這一小股日軍給消滅或者趕出城。

這件事發生之後,經過城內的敵人特務以及漢奸的宣傳,整個太原城的空氣異常的緊張,很多城內守軍都有點不知所措,相互在那討論着什麼,而且晚上都不敢睡覺,生怕出現什麼變故。

在日軍進攻太原的第三天早上,傅作義把自己的副軍長曾延毅叫到自己所在的防空洞裡,商討如何解決眼前的困境。兩人在防空洞裡也談了不少,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拿出合適的方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作爲目前城內守軍的第二把手,曾延毅在出了防空洞之後,並沒有回自己的戒嚴司令部,而是叫上自己的親信騎着馬來到太原城的大南門。

由於之前傅作義下令封城,也爲了防治日軍從城門處攻進城,所以在各個城門處,都用很多沙袋一層層的堆積而成,整個大南門都被堵得死死地。

“曾副軍長!”在曾延毅來到城門處時,在這裡防守的士兵都認出了這是自家的副軍長,便紛紛敬禮問候。

“來人,把城門的沙袋打開!”曾延毅一臉嚴肅的樣子吩咐着眼前的城門守軍以及身後的隨從,不過其嚴肅的表情中還帶着一絲焦急。

“曾副軍長,您這是?傅軍長不是吩咐不允許打開城門嗎?”在得到曾延毅的命令後,守城的營長沒有向對方的隨從一樣,開始搬那些密密麻麻的沙袋,而是一臉疑惑的問道。

“怎麼質疑我的命令?你這個營長還當不當了?”見這個小小的營長居然質疑自己的命令,便非常生氣地說道。

“不,曾副軍長,卑職不敢!”

“知道不敢,還不快點給我搬沙袋!”一聲嚴厲的命令傳來。

“是!兄弟們,都快點搬沙袋!”

有了這個營長的命令,附近上百士兵便紛紛過來搬沙袋,不過由於之前他們堆沙袋就沒想過從這裡出去,所以現在移動特別的困難。下面的士兵廢了很大的勁才把城門打開了一個縫,兩扇城門稍稍往後面移動一點位置,但是一個過去還是很困難,倒是城門上方出現一個較大的三角形的縫隙,倒是能過一個人。

“長官,兄弟們短時間實在沒法移動這些沙袋了,要想讓人出去,起碼還得半小時,我們得把這下面的沙袋給全部挪開,這樣城門打開的縫隙纔會大一點。”

只見曾延毅的參謀副官跑過來,大聲的對曾延毅說道,而此時的曾延毅卻是很不耐煩了。他是沒有經過傅作義同意採取的行動,而且還是臨陣逃跑,心裡難免有點心虛,所以就非常的着急。

“算了,你們幾個幫忙,把我舉過城門上方,我從上面的那個縫隙鑽出去!”着急的曾延毅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直接放棄了自己騎得馬,爬到那些沙袋上,不過隔着城門上方還是還是有着一點距離,他自己還爬不上去。

“是!”

於是幾個力氣大的士兵,便把曾延毅舉起來,讓其能爬到城門的頂端,然後曾延毅便通過那個三角縫隙,鑽出了城,不過一身也是非常的狼狽地往南方逃去。

曾延毅的作爲35軍的副軍長,又是太原城的戒嚴總司令,他的逃跑可謂是一個不好的開端。在曾延毅臨陣脫逃後,他的親信以及戒嚴司令部的副司令都通過其他城門,相繼逃出了城。於是乎,‘副軍長’、‘副司令’逃跑的消息便在整個城內守軍傳開了,由於‘副’和‘傅’同音,於是乎很多士兵便以爲傅作義作爲最高指揮官都逃跑了,頓時城內議論紛紛,人心惶惶。

誤認爲傅作義逃跑之後,城內的軍心大亂,當官的也不管士兵了,士兵也不搭理當官的,紛紛想辦法越城而逃。下面的士兵都沒有心思打仗了,對於日軍的進攻,就抵抗的很弱了,而這一切,下面的人都瞞着傅作義,不敢告訴他!

在太原城東北城牆位置,這個地方之前因爲守軍防守力量薄弱被日軍的一箇中隊的兵力衝了進來,現在這個中隊的日軍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是牢牢守着他們搶來的陣地。

。。。。。。

太原城外大約10公里遠的地方,日軍的指揮就在這裡,此時的日軍指揮部裡,坐着一個李衛國以及衛立煌都很熟的人,那就是第五師團的師團長也是這次日軍入侵山西最高指揮官,當然現在因爲失敗被撤了,由川岸文三郎暫代。

“阪田君,我感覺我們很快就可以拿下太原了,到時候山西就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了!”此時的日軍第二十師團的師團長川岸文三郎,放下前線剛剛傳來的電報,笑着對一旁的阪遠說道。

就在幾分鐘前,前線發來電報,說他們的軍隊發現城內的中國軍隊抵抗變弱,前線部隊兩個中隊趁機衝進了太原城,並且牢牢地守住了之前奪來的陣地。

“太原城,我並不擔心!支那人在太原就只有傅作義的一萬來人,我們的皇軍有着數倍於他的軍隊,拿下太原只是時間問題。我擔心的是其他方面,那纔是我們的大敵!”此時的阪遠並沒有感到高興,之前的失敗,讓他對中國軍隊的看法有所改觀,並不是所有中國軍隊都不會打仗。

“噢!難道阪田君是擔心你那位老同學閻錫山的晉綏軍?聽說他手上的還有十幾萬‘精銳’的晉綏軍,不過就是跑的有點快,不然還真想去領教這位也在陸士待過的人培養出來的軍隊。”

“閻錫山不足爲懼!別看他有十幾萬軍隊,那都是一些酒囊飯袋,我的一個旅團就可以打敗他的十幾萬晉綏軍!我擔心的是衛立煌的中央軍以及八路軍。

之前的忻口之戰,我是領教過衛立煌的能力的,他的部隊都挺悍不畏死的,而且他還支那中央政府軍隊在山西的最高統帥。

除此之外就是八路軍,對於八路軍我瞭解的不多,不過聽說其主官是黃埔畢業的高材生,在老蔣嫡系的黃埔系手下的影響很大。而且,第二旅團之所以全軍覆沒就是因爲這個人的指揮,所以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統領的軍隊纔是我們在山西最大的敵人。”

此時阪遠不像忻口大戰之前那麼驕狂了,經歷過失敗的他,也總結過自己之前的不足,也在反思,並想辦法尋找機會報仇雪恨。

“阪遠君,要不這樣!佔領太原之後,我把108師團的104旅團劃撥給你指揮,然後你再帶着你現在的部隊去對付衛立煌以及閻錫山,我去教訓教訓那個所謂的八路軍,至於109師團就負責晉東南的戰事吧!你看如何?”

雖然板垣徵四郎因爲之前的那次失敗,而被撤掉了山西最高指揮官一職,但畢竟對方也是能力非常強、根基深厚的將軍,所以川岸文三郎還是挺給對方面子的。

“多謝川岸君!”聽到對方的安排,阪遠站起來,對川岸文三郎深深鞠了一個躬,認真地說道。感謝其能給他一個洗刷恥辱的機會,他得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榮耀!

“阪遠君客氣了!”

遠在晉南的衛立煌不知道,他已經被昔日的手下敗將給盯上了,不知道下一次兩人的交戰會是什麼結局?是衛立煌繼續‘虐’阪遠,還是阪遠報仇雪恨,都不得而知。

山西局勢,繼續朝着歷史上的那樣前進着。11月3號(比歷史上提前了五天),傅作義終於知道了自己的副軍長已經逃走了,軍心也是嚴重的不穩,至於日軍則是已經攻進了太原城。

在一衆部下的勸解下,傅作義終於答應了突圍,放棄防守太原城!而其部下,也把早就印好的突圍電文,分發給城內各個守軍部隊!

3號晚上,傅作義待着自己的親信部隊,開始突圍,這也就意味着從之前的一號日軍開始進攻,到現在三號,他的軍隊堅守了三天的太原保衛戰宣告失敗!

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94章 東征(四)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38章 到達襄陽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95章 東征(五)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194章 東征(四)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34章 衝突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368章 交易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167章 西征(十)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
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94章 東征(四)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38章 到達襄陽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95章 東征(五)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194章 東征(四)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34章 衝突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368章 交易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167章 西征(十)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