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

寧國縣,位於茂林地區以東,寧國縣城的南面有個村子叫作萬福村。平時的萬福村就是一個小村莊而已,但此時這裡卻是防備森嚴,有着大量的國民黨中央軍存在,村子中間的幾間屋子上面更是豎立着高高的天線。

“報告,40師方日英師長來電,發現新四軍的主力部隊,並與之在星潭以西發生短暫地交戰。”就在作爲此次剿滅新四軍的指揮官上官雲相正在跟下面的幾個高級軍官在地圖上商討的時候,一封電報傳到了指揮部。

“葉挺果然來了,這新四軍是主動把軍隊送到我們的口袋裡來。命令方師長,讓他的40師好好地給我守住星潭這個關鍵之處。同時讓劉秉哲師長的五十二師、段霖茂師長的七十九師趕往增援星潭的40師,務必給我擋住新四軍前進道路。

除此之外,命令新七師、一四四師、一四五師,進攻茂林西北之各個重要防守點。”

聽到新四軍終於出現了,上官雲相可謂十分的高興,他早就在等着這個時候,新四軍居然不做改變就鑽進了他的口袋。

因爲新四軍的路線,其實對於國民黨軍隊來說,也不是什麼秘密了,特別是新四軍在磨蹭那段時間,葉挺也沒少跟國民黨軍隊聯絡關係,希望對方能讓開道路,讓新四軍安然通過。

現在上官雲相的佈置都是根據這個來的,因爲他有很大把握,新四軍會按照上報給國民黨的那條路線走,沒想到新四軍還真的來了。

“是,長官!”

。。。。。。。

就在國民黨軍隊已經在調兵遣將,一共有八個師的軍隊朝着只有不到兩萬的新四軍壓了過來,而新四軍軍部再次因爲是否攻打星潭而爭論不休。

星潭,是一個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村落,雖然地方小,但卻是新四軍前進路線上的出口咽喉,是通向新四軍下一站--三澳的必經之地。但是此時國民黨的第40師已經控制了星潭附近的制高點,並在附近修建了不少工事打算以此來擋住新四軍的進攻。

40師此時是國民黨軍隊在皖南最強的部隊,裝備精良,而且火炮也都是德國原裝貨,跟新四軍比強了很多,至少是在裝備上。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項英等人一直下不了決心是否要去進攻,而此時他們周圍也都出現了國民黨軍隊,甚至有兩個師已經從新四軍前軍部所在地雲嶺追來。現在的局勢對於新四軍來說,已經十分的危險,但是將相不和卻是制約着軍隊的下一步行動。

“現在我們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不打一場惡仗並付出點代價,我們是衝不出包圍圈的,時間就是勝利,不能老是猶豫不決。

你們到底怎麼想的,也說說你們的看法,這麼拖下去對於處於戰場的我們來說,可是兵家大忌。”

指揮部裡,只見葉挺一臉憤怒的對着項英、袁國平、周子昆說道。從他趕到這裡開這個軍事會議的時候,到現在已經兩個小時了,可是項英一直下不了決定,時間和機會就在他的猶豫之中不斷流失着。

“葉軍長,我已經給中央發了電報,讓中央出面跟國民黨交涉停火,所以你不要擔心。國民黨不敢跟我們徹底撕破臉皮,再說40師裝備精良,我們的部隊根本無法在對方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衝開40師的防禦。”

項英淡淡地說道,自我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

“周副參謀長、袁主任,你們也別不吭聲倒是說句話呀,現在是我們新四軍生死存亡之際,你們難道都無動於衷嗎?”見項英還是這樣猶豫不決,葉挺也不想再跟其糾纏了,而是問向旁邊的二人、

只見袁國平一臉嚴肅的說道,“我贊同項副軍長的決定,中央不可能不管我們,跟國民黨交手,實在太吃虧了。”

聽到袁國平的話,葉挺有點失望,不過看到一旁的周子昆,也燃起了一點希望問道,“周副參謀長,你的看法呢?”

“我。。。”此時的周子昆看着葉挺和項英,也在猶豫,不過最後一臉歉意的對着也聽說到,“葉軍長,我也贊同項副軍長的看法,先等等吧!”

聽到周子昆在這關鍵時刻都還不支持自己的觀點,葉挺無疑是很失望的,他看了看三人,也終於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我葉挺雖然之前被國民黨俘獲關了幾年,但是我對黨的忠誠一直沒變,本來作爲新四軍軍長,我知道我接下來的決定不是很合適,但我不得不爲下面的士兵着想。

不管你們是怎麼打算的,我打算帶着右路縱隊跟國民黨40師好好打一仗,你們要是有向跟我一起的最好,不想的,我也不勉強。”

“什麼?葉軍長,你知道你說的什麼話嗎?作爲軍長,你這是在分裂新四軍。還有新四軍是我當家,我說不能打就是不能打,沒有我的命令都得我在原地待着。”

聽到葉挺有意單幹的話,項英當即就怒了,拍了拍面前的桌子,大聲地說道。

“項副軍長,要知道你是副軍長,我纔是軍長。雖然新四軍是黨領導軍,但是在戰時的時候就得聽我的,今天我已經把話說清楚了,你們什麼決定我管不了,但我不能讓跟隨我的部下被你們害死。

許司令,我們走!”

說完葉挺也不管項英的反應,就喊着許繼慎出了這個臨時的會議室。

“姓葉的,你給我站住!”看見葉挺如此挑戰他的權威,項英非常生氣,可是葉挺根本不搭理他,徑直就走了出去。

而看着葉挺跟項英徹底決裂,周子昆心裡也很着急,便追了出去。此時新四軍正是危難之時,若是正副軍長在此時決裂,對於整個部隊的士氣打擊很大的。

“葉軍長,葉軍長,你等等!”

“周副參謀長,你有什麼事嗎?若是勸我服軟,你就別廢話了,我葉挺受夠了他項英,我這個軍長被他一個副軍長壓得連決定權都沒有。若在以前我還會爲了大局,忍耐幾分,現在生死存亡之際,我可忍不了了。

你自己好自爲之吧,跟着項英一起行動,註定沒什麼好下場的。”葉挺看着自己這個昔日的部下,淡淡地說了幾句,就頭也不回的走了,他這一走也意味着新四軍在此時徹底分成了兩派。

“葉。。。”看着葉挺的背影,周子昆正要喊出來的話,卻是沒有喊出來,他就這麼看着葉挺幾人離開了這裡。

對於軍長和副軍長徹底劇烈的事,新四軍上下也都知道了,畢竟那麼大聲的爭吵他們不可能聽不見。而中路縱隊,卻是沒有跟隨葉挺走,而是留在了原地,對於此事他們也很無奈,更多的則是茫然。

也正如周子昆所擔憂的那樣,這事一傳出去之後,的確影響了新四軍的士氣,當然影響的主要是中路縱隊的士氣。這件事情自然傳到了中央,但是中央卻沒有做出任何決定,彷彿發出的電報沉入了大海一樣。

。。。。。。。

“同志們,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我也不瞞着你們。國民黨軍隊率領數倍於我們的軍隊,打算在這茂林地區把我們消滅,而且現在國民黨已經在我們外圍構成了一個大的包圍圈。

我們肯定不能坐以待斃,在我們前面是國民黨軍隊一個裝備精良的師,我將帶領你們去擊潰他們,你們敢嗎?”

半個小時後,右路縱隊的隊伍中間,只見葉挺站在一個山坡上,拿着他的那把手槍,大聲地說道。

“趕!消滅國民黨軍隊!”

“跟國民黨拼了!”

雜亂無章的響應聲在右路縱隊的整個隊伍裡響起。

“軍長,那中路縱隊呢?他們怎麼不來?”突然站在前面的一個士兵大聲問道。

“他們要掩護軍部機關,有我們打頭陣,只要衝破敵人的包圍圈,他們就能跟上來。”

在這些人士兵面前,葉挺肯定不會說跟項英的矛盾,那樣只會影響士氣。

在葉挺的那些鼓舞士氣的話起了作用後,便帶着三個團(共四個團)的士兵朝着防守星潭的國民黨第40師的部隊發起了進攻。對於新四軍的進攻,40師師長方日英並不覺得奇怪,便命令部隊依託有利地形展開阻擊,只要援兵到了,就是新四軍的末日了。

此時葉挺率領的新四軍可謂背水一戰,若是不能打開一個缺口,整個新四軍都會被包圍,到時候茂林地區的新四軍可就真的完了。當然他心裡還抱有一個幻想,那就是自己這邊打開缺口後,能讓項英明白自己是對的,從而帶着中路縱隊趕來匯合。

雖然他跟項英徹底決裂了,但是不代表他想看着新四軍在這裡白白送死。他是新四軍的軍長,更是參與了新四軍的組建,對於這支部隊他的感情可是很深的,所以他纔會與項英決裂,就是想打出一條活路出來。

但是就在他們正與國民黨40師展開激戰時,許繼慎則是慎重的拿來了一封電報,而且也沒有宣揚。看了電報上的內容,葉挺也很失望。

原來在葉挺帶着部隊進攻國民黨軍隊的時候,項英帶着中路縱隊7000多人,決定原路返回,該向西南前進,這可算是真的分道揚鑣了。

這個消息,葉挺不會跟下面的士兵說,而是當作沒有發生,率領着軍隊繼續朝着眼前的40師發起進攻。

別看40師裝備精良,但若是論起戰鬥力,不見得就有新四軍強,在葉挺的親自指揮下,他手下四個團都壓了上去,不斷地跟國民黨軍隊爭奪制高點。

新四軍士兵由於背水一戰,加上軍長葉挺、司令員許繼慎都在前線指揮戰鬥,大大提升了這個四個團5000多人的戰鬥力。在新四軍悍不畏死的進攻下,一萬餘人防守的40師陣地岌岌可危,這讓方日英大驚失色,連忙向上官雲相求援。

。。。。。。

“報告長官,40師方師長電話!”

聽到通訊兵舉起的電話,上官雲相以爲是捷報傳來,便高興地拿起了電話,並說道,“方師長,我是上官雲相!”

“長官,我需要支援,我的陣地快守不住了!”就當上官雲相說完後,他就聽到方日英語氣非常焦急的說道。

“怎麼回事?你的40師裝備精良,而且還作用地理優勢,怎麼會打成這樣?”上官雲相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了,語氣也變了。

“長官,新四軍都不要命了,綁着炸彈往我的陣地上衝,我的士兵死傷慘重,現在都有點害怕新四軍的不要命的打法了。還希望長官讓速派援兵支援,再晚點恐新四軍衝破我們的包圍。”

“豈有此理,方師長,讓你的士兵務必給我堅守星潭地區,我馬上派79師前來增援!”

此時的上官雲相心裡也很生氣,沒想到這才交戰不到半天,40師居然擋不住了,這讓他臉色很難看不過現在已經跟新四軍鬧翻,爲今之計只能加大兵力投入,擋住新四軍的突圍行動。

不過就在上官雲相這邊剛下達完增援命令後,他又接到一個消息,說是在西南方向發現一支新四軍的大部隊,具體人數不詳。這讓很是疑惑,眼前星潭的部隊是新四軍的主力部隊,那西南邊的又是怎麼回事?照理說對方應該集中一點進攻纔對,這個時候突然分兵讓他也有點不明白怎麼回事。

雖然不明白,但是他顯然也沒打算放過西南邊的那支新四軍,而是讓附近的部隊壓上去,先把包圍圈給做好了,到時候新四軍想跑也跑不了。

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192章 東征(二)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96章 東征(六)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199章 東征(九)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450章 後續(三)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194章 東征(四)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208章 諜影第367章 調動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29章 武漢之戰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34章 交易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62章 大撤退(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58章 西征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9章 武漢之戰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182章 長征(三)第84章 新年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34章 天津(九)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326章 天津(一)
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192章 東征(二)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96章 東征(六)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199章 東征(九)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450章 後續(三)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194章 東征(四)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208章 諜影第367章 調動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29章 武漢之戰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34章 交易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62章 大撤退(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58章 西征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9章 武漢之戰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182章 長征(三)第84章 新年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34章 天津(九)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326章 天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