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西征(十四)

“雖然我們是打算保存實力,不過老蔣都已經催我們用心圍剿,估計是也發現我們的應付了事了,讓孫蔚如那邊裝的像一點吧,不然老蔣這都得把我們煩死。

畢竟他是領導人,這點面子還是得給。”

楊虎城是拿定了現在老將不會跟他翻臉,畢竟他只是不積極剿共而已,加上老將還有更多的事處理,暫時還顧不上他。

“好的總指揮,我這就去辦!”

。。。。。

蘭州方面,雖然李衛國已經兵圍蘭州,但是並沒有急着進攻,這剛開始城裡面的馬家軍正士氣正高的時候,加上他還沒有做好準備,等他做好準備之後,那就是蘭州城破的時候。

此時,綏遠省毛烏素沙地,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位於陝西榆林地區與河套平原之間,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由於這裡降水還行,所以沙地倒也不像沙漠那麼荒涼,偶爾也能碰見不少綠洲之類的。

此時毛烏素沙地裡正有一支軍隊正在行軍,身上穿的灰色軍裝,有些人還是普通老百姓的服裝,武器方面也很雜亂。不過倒是有一點挺統一的,那就是頭上的帽子都有一顆紅色五角星,這也就證明這支軍隊是紅軍。

沒錯,這支部隊就是粟玉帶領的紅八軍的第一師的部隊,本來去年年底就決定實施這個計劃的,但是由於天氣原因,風險太大,所以取消了。在開春以後由於戰局需要,便重新開始了這個計劃。

此時的寧夏馬鴻逵的部隊絕大數都被牽制在固原以及寧陝交界的地方去,此時銀川的守軍不過一兩千的守備部隊,所以這個計劃便有了實施的可能性。

只要他能帶領部隊穿過毛烏素沙地,渡過黃河就能兵臨銀川城下,倒是防守薄弱的寧夏平原就任他粟玉馳騁的疆場。

當然這個計劃也有很大的困難,馬鴻逵料想不到的原因就是毛烏素沙地的環境惡劣,誰會帶軍隊從這裡過呀。毛烏素沙地雖然不像沙漠那麼誇張,但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就是馬鴻逵沒有往這裡想的原因。

開始的時候粟玉等一衆軍隊還不覺得,在翻過長城真正進入毛烏素沙地之後,他們才體驗到這裡的環境之惡劣。

ωωω✿Tтka n✿co

到處都是沙丘,只有偶爾出現的綠洲才能讓他們補充飲水這些。白天這裡的氣候非常的乾燥,風沙也大,由於由於一些沙丘是不固定的,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方向;晚上這裡的溫度卻又很低,所以他們也得找那種背風的地方安營紮寨,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挑戰。

從陝甘寧根據地到銀川的路程大概有300公里,若是按正常的行軍得需要六天,但從這裡走,他們的速度降到了正常速度的一半。

“副軍長,來喝一口水吧!”

一旁的一師政委習中勳拿着一個水壺來到粟玉身邊,臉上略微有些蒼白的說道,看樣子幾天的行軍也把他累壞了。

“習政委,你沒事吧!”

粟玉接過水壺,‘咕咕’的灌了一口,把水壺遞給了習中勳時,發現其臉色有點蒼白,便關心道。

“副軍長,我沒事,估計是太累了,我們這麼走,還有幾天能出這個鬼地方?”

由於身體原因,習中勳水說話也是有氣無力的,雙手按着自己的膝蓋,看着眼前一望無際的沙地,他有點虛弱的問道。

“我們已經走了一半了,估計還有四五天才能出這個地方,現在部隊怎麼樣了?”

粟玉的身體看着倒還沒啥問題,看樣子當兵出生的他身體素質還算不錯,比一直擔任文職的習中勳要好不少。屬於看着眼前正在行軍的士兵,一個個都是有氣無力的,看樣子都是累壞了,他開始有點擔心了。

“部隊還行,不過從出發到現在已經失蹤了二十幾個士兵了,也不知道是走丟了還是當了逃兵。剩下的倒是沒什麼事,就是身體太虛,光吃乾糧都沒什麼力氣了。”

習中勳說的沒錯,本來在沙地行軍就是個體力活,士兵們這次帶的都是乾糧素食,那有什麼肉類補充。

“這周圍也沒什麼人家,等碰到人家之後,想辦法買點肉吧,再怎麼也得讓士兵們有體力去打仗,不然即便我們到了銀川城下,士兵沒有戰鬥力,有什麼用呢。”

粟玉此時也沒什麼好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5天后,粟玉大軍終於走出了毛烏素沙地,在得知20公里外就是黃河之後,全體指戰員都非常的激動,但爲了不暴露等人,大軍並沒有立即到黃河邊上。

這裡是馬家軍的老巢,若是他們出現在那些百姓面前,估計立馬就有人去彙報,所以萬事得小心。

此時的粟玉大軍隱藏在一座山裡,附近5公里沒有多少人家,現在的他們是想辦法恢復體力,以及找到過河的方法。

“粟副軍長,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偵查附近的敵情,以及找到渡河的方法,我有一個建議那就是我帶着幾個士兵,穿成馬家軍的服裝,前去打探一下情況,然後再製定計劃。”

現在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這種事交給別人不放心,他習中勳別看纔剛剛20歲,但是他入黨很早,竟然豐富,對這種事手到擒來。

“習政委,我就不勸你了,凡事小心,安全第一。”

見眼前這個年紀輕輕的師政委打算親自去偵察,粟玉也不禁高看一看,這種情況必須得可靠地人去偵察,馬虎不得。

“那你們好好休息,我很快就會!”

說着習中勳帶着兩個人騎着馬,一身馬家軍打扮,反正馬家軍裡漢人不少,這個時候誰會去管他們三個‘自己人’。

“後面你兩叫我少爺,別漏嘴了知道不,從現在開始,你兩是我的僕人,明白了嗎?”

爲了保證萬無一失,習中勳對着身邊兩個人叮囑道。

“好的,政委!”

“我剛怎麼說的?”

“好的,少爺!”

就這樣,三人便快速的騎着馬來到銀川東北方向,黃河東面一個月牙湖鄉的地方。

三人的出現,在這個小地方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雖然這個地方小,但不時也有人路過,三人又沒穿奇裝異服,誰閒着沒事來關注三人。

經過觀察,這是一個小鄉鎮,不過確是黃河東岸的一個非常適合渡河的地方,因爲這個鄉附近沒有太多的居民,他又靠着黃河便有渡船可以過河。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地方沒有正規軍隊的存在,只是有着數十人護衛隊,不過都沒槍,這對粟玉這支軍隊來說那就是非常的適合。

當天晚上,粟玉的大軍就包圍並佔領了這裡,並封鎖了附近所有交通要道,以防消息走露。

。。。。。

就在粟玉大軍在行動的時候,吉鴻昌率領的第十師以及第二騎兵旅逼近了中寧縣,這讓馬鴻逵非常的驚慌。

щщщ. ttKan. ¢ Ο

馬鴻逵對於吉鴻昌也是知道的,在他進入寧夏地界之後,所過之處的勢力都紛紛投降,這要是讓其進入寧夏平原,他的這個寧夏省政府主席別想當了。

於是馬鴻逵把他的兩萬人部隊都派過來圍堵吉鴻昌,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大本營已經非常不安全了。

“主席,大事不好了,後方傳來消息,說是一股共匪出現在了銀川!”

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前線督戰的馬鴻賓耳中,這個消息就如晴天霹靂,讓得知這個消息的馬鴻逵直接呆坐在了地上。

“怎麼回事?哪鑽出來的共匪?除了眼前這股,剩下的不是被孫蔚如的部隊牽制在陝甘交界嗎?”

馬鴻逵此時特別的想不通,紅軍怎麼有股紅軍出現在他們後方,要知道此時他的部隊都在前線跟紅軍作戰,若是傳出肯定會軍心不穩。

“聽說。。。聽說是從毛烏素沙地那個方向過來的!”

來人不確定地說道,因爲他也不敢相信,一隻大軍會從那個鬼地方鑽出來。

“命令銀川城內的守軍一定要守住,等候我們的援軍回去增援。馬上讓騎兵一旅回去增援,記住這件事不能讓前線的部隊知道。”

馬鴻逵嚴肅的說道!

“是!”

然而吉鴻昌怎麼會不利用這個機會,就在馬鴻逵的騎兵旅前腳剛走,剩下的部隊都得知他們的老巢不保的消息。

知道的原因很簡單,在馬家軍的陣地外不知何時出現很多大喇叭,就對着他們喊,這讓這些馬家軍的士兵非常的恐慌。聯想到今早他們的一支騎兵旅突然北歸,他們逐漸相信了共匪的喊話,頓時馬家軍的士氣大跌。

“命令,全軍進攻!”

在看到這個攻心計奏效之後,吉鴻昌就命令部隊進攻,在紅軍的龐大的進攻陣勢下,本就軍心不穩的馬家軍瞬間崩潰。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銀川被粟玉輕而易舉的拿下,兩萬多馬家軍大部被俘,馬鴻逵帶着殘兵撤到了甘肅慶陽,找孫蔚如庇護去了。

而紅軍這邊則順利在潁川會師了。

銀川城,第八軍軍長劉志單、副軍長粟玉、參謀長兼政委李澤輝、第十七軍軍長吉鴻昌在這裡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吉軍長,久仰久仰!”

劉志單見到吉鴻昌後,便熱情的迎接着,對於吉鴻昌他也是第一次見,包括他身後的粟裕等人也是第一次見對方。而對於吉鴻昌這邊也不怎麼認識第八軍這邊的人,也就十師的副師長鄧萍等一些老四軍出來的人才認識第八軍這些主要的指揮官。

“劉軍長,吉某也是久仰大名!這次你們八軍可是打了一個漂亮的奇襲仗,要不是你們拿下銀川,我們對付馬鴻逵還得費多大精力,請問哪位是粟玉粟副軍長,吉某也想認識認識,這以後我們將會在一起共事,劉軍長你說是不!”

吉鴻昌笑着說道,一點也沒那種生疏的感覺,在紅軍的這一年多,他得多多跟這些李衛國這些老部下交流交流,起碼的關係得搞好。

“老粟,吉軍長想認識認識你,你就別在後面站着了!”

看吉鴻昌這一臉熱情的樣子,劉志單笑着對身邊的粟玉說道。

“吉軍長,你好,我就是粟玉,第八軍副軍長!”

粟玉這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是不善於交際,對於吉鴻昌的問候,也是以着軍人的禮節回禮。

“粟副軍長,這次你可是大展風采啊,相信你奇襲銀川的喜訊,這事已經傳遍了西北!”

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48章 後續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339章 天津第161章 西征(四)第96章 入川(二)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64章 大撤退(四)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367章 調動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367章 調動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98章 入川(四)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45章 五大召開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208章 諜影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59章 西征(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70章 崛起(一)第13章 北伐(二)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9章 在襄陽(二)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42章 大婚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
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48章 後續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339章 天津第161章 西征(四)第96章 入川(二)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64章 大撤退(四)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367章 調動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367章 調動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98章 入川(四)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45章 五大召開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208章 諜影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59章 西征(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70章 崛起(一)第13章 北伐(二)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9章 在襄陽(二)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42章 大婚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