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

“中國遠征軍?”聽到這個稱呼,林標心裡也是有點五味陳雜。他是中國人,他的部下很多都是中國人(此時很多華僑、華人都自稱中國人,因爲此時的民國承認雙重國籍),但是由於很多原因,他們並不能公開稱呼自己的這些部隊爲中國軍隊。

不過德欽丹東之所以提到這個問題看着眼前的林標等人,自然知道這些上司都是中國人。雖然中國遠征軍是由中國國民黨的軍隊組成,但是聽說此時中國兩黨正在合作抗日,他也就不確定南洋局對於這些進入緬甸的國民黨遠征軍持什麼態度。

“嗯,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進入了景東地區,跟我們的根據地離得挺近的。不過他們並沒有深入緬中、緬南地區,好像是英國人那邊出現了矛盾,具體的我們並不清楚。

現在緬甸境內因爲日本人的原因,對於中國遠征軍也不是很友好,我這邊下面的一些黨員也抱着不友好的態度,我想請示一下林書記你的意見。”德欽丹東對於林標非常的恭敬。

這個恭敬也是有原因的,別看林標以及張國套兩人長得挺和氣,但是之前在緬共清洗期間那可是下狠手,那些膽敢反對的直接被處死,也就德欽昂山因爲顧忌其威望並沒有處決,只是踢出了黨派。

正因爲其鐵血手腕,加上下面的軍隊得軍官大多是中共黨員以及親中的緬甸黨員擔任,軍權都在南洋局的掌控之中,所以讓現在的緬共根本不敢違背南洋的意思。

“不要相信德欽昂山以及日本人的那一套說辭。現在英國人註定在緬甸待不了多久了,但是緬甸想要自強,就必須打走日本人,而遠征軍只是爲了打通一條通往中國的道路,不是來侵略緬甸的,犯不着跟他們交惡。

可以的話,你們應該加強跟遠征軍的溝通,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至於英國人,你覺得後面還有機會來干涉緬甸事務嗎?”林標沉聲地說道。

當然這也是他的說辭,至於緬甸獨立?想多了!

現在林標的任務是給中國打下一片領土,到時候他憑藉着這個開疆擴土的功勞,就能碾壓黨內跟他一個等級的那些幹部。他現在不僅再爲黨和國家,也在爲自己努力。

其實林標現在也越來越佩服李衛國這個老上司了,眼光太絕了。按照現在的趨勢,國民黨已經龜縮西南地區,若是戰後國共開戰,他的這些軍隊就能直搗國民黨後方。

李衛國相當於在抗戰之初就在爲抗戰結束考慮了,他知道國共雙方必有一戰,畢竟雙方的理念以及以前的矛盾根本無法化解,戰爭是必然的。

至於緬甸後面是成爲中國一部分,還是怎麼弄,就看具體情況了。不過此時林標想的是,吞併整個緬甸肯定不行,不過把中國的邊境線南移倒是沒什麼大問題,因爲他的部隊現在就在中國南部邊境線活動,並且掌控了這裡。

想想自己會成爲開疆擴土的功臣,林標的心裡,那叫之舒服。當然舒服是舒服,不過前提是得徹底掌控南洋的軍隊,有了軍隊,纔是成功的關鍵。

“聽到林書記這麼說,我就知道怎麼處理了!對了,林書記!我們已經按照您的吩咐,選出了15名緬甸各族,包括緬族、撣族、華人等優秀的年輕同志。不知他們何時可以前往中國西安學習?”

“先不急,先讓他們把漢語學習好了好了再說,等半個月跟馬共、泰共、越共等選出來的同志一起前往西安。”林標淡淡地說道。

西安抗大,開辦了三個國際班,每個班30到40人不等,專門徵收南洋以及朝鮮的革命同志。其中有一個是專門給致公黨準備的,那裡除了不宣講社會主義的知識,其他的軍事知識都一樣。畢竟這個班,是跟致公黨達成協議的產物,中共幫其培養軍官,對方則給中共提供援助,不過這個援助大多是給南洋局了。

這也是爲什麼這兩年南洋縱隊發展很快的原因之一。不過雖然說不講社會主義的理論,但這些學員肯定會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

剩下的兩個班,纔是給南洋以及朝鮮準備的,其中朝鮮也是單獨佔了一個班,可見對朝鮮的重視。講的課,除了中共將領得學的,他們還得多學中國歷史,讓他們知道中國的底蘊。

當然南洋這邊的gcd分支不可能只有每年幾十個人進去軍校,這去西安的只是一些着重培養的,在清盛這裡還有一個抗大分校,主要是培養低層軍官。

德欽丹東一行人要在清盛待幾天時間,並且要參加南洋gcd的一次例行大會,短時間肯定走不了。

而在見面之後,林標也得知了進入景東地區的遠征軍是哪支軍隊了。原來是第6軍的49師和93師兩支部隊,軍長是甘麗初(黃埔一期),兩個師長分別爲彭壁生(黃埔七期)和呂國銓(黃埔二期)。

不過因爲英國怕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後搶奪緬甸,就在期間幾次阻撓,遠征軍進入緬甸並不順利。不過隨着南邊的毛淡棉等地被日軍佔領,日軍的兵峰直指緬甸首府仰光,這下英國人才着急了,又催促遠征軍入緬。

當然英國人不知道的是,遠征軍只是來打通一條道路而已,老蔣可沒有興趣佔領緬甸。而真正對緬甸有想法的,而是南洋縱隊及其領導的緬共武裝,不過等英國人最後知道的時候,它就只能看着事態朝着它不想看到方向發展。

。。。。。。

“司令官閣下,剛剛得到消息,中國遠征軍已經進入了緬甸,現在正朝着緬甸腹地而來。”

毛淡棉,位於緬甸東南沿海的一個城市,此前的英國殖民政府的市政府大樓裡,日軍第33師團的師團長櫻井省三對日本第15軍的司令官飯田祥二郎中將彙報道。

“他們終於來了嗎?都知道是哪些部隊嗎?”飯田祥二郎詢問道。

“是杜聿明的第五軍,甘麗初的第六軍,以及張軫的第66軍。”對於中國軍隊的情況,日本知道的很清楚,部隊番號以及軍事主官都很快查到了。

“就是說200師也來了?”飯田祥二郎詢問道。

對於200師,日本人可謂是咬牙切齒,恨不得滅之而後快,可惜都沒有成功。早前的200師是比八路軍裝甲師成軍還早的一支機械化部隊,號稱當時中國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機械化部隊,當然後面八路軍裝甲師的出現,這個稱號也就名存實亡了。

後來的200師擴編爲第五軍,杜聿明從200師師長升任爲第五軍軍長。但是擴編後的第五軍,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卻不是一支機械化部隊了,整個第五軍只有軍部直屬的那個戰車團,其他的部隊都是步兵部隊,包括這個200師。

但即便如此,200師的以及第五軍的威名還是在日本人那裡傳的比較厲害,飯田祥二郎自然對戴安瀾率領的200師很看重了。

“沒錯,不過他們現在剛剛越過中緬邊境,想要趕到緬南地區也需要一段時間,那個時候我們應該已經拿下了仰光了。”櫻井省三放心的說道。

“雖然如此,也不得不防,第五師團那種王牌師團都在200師手下吃過大虧,我們不能大意!”飯田祥二郎也是一個軍事才能很不錯的日軍高級將領,所以對於自己的敵人也沒有那種輕視之心。

本來他之前是第25軍的軍司令的,不過寺內壽一直接給他擼了,打發到了這個第15軍,進攻泰國、緬甸。至於25軍司令官換成了寺內壽一的愛將山下奉文,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在認真地攻打泰國、緬甸。

“嗨!”

“對了,跟吳努等緬甸獨立人士聯繫的怎麼樣了?”飯田知道,想要快速拿下緬甸,必須得有緬甸本地人的支持,否則他們會很困難。現在昂山的緬甸獨立軍已經跟日軍合作了,並且跟他們一起對英作戰,剩下的則是需要聯合那些緬甸其他謀求獨立的黨派領導人。

“司令官閣下,吳努等人已經答應了跟帝國合作,而且尚在監獄裡的巴莫博士取得了聯繫,他也答應在帝國佔領緬甸後出來組建新政府。

不過我們發現緬共也在跟昂山等人聯繫,不過昂山沒有答應,而是轉而跟我們說明。”櫻井省三擔憂道。

“緬共?這中共的手伸的真長,跟昂山說清楚,就說我們保證讓緬甸獨立建國。但是必須給我消滅緬共武裝,他們是中國人派來阻止緬甸獨立的,他們應該知道怎麼做。”

“嗨!”

飯田祥二郎提到緬共也是很不高興,之前泰國那個據點被偷襲就讓他火大了,不過那些泰共分子跑進了叢林,讓他拿對方沒轍。不過他卻是把火氣撒在了緬甸華人的身上,佔領毛淡棉後,毛淡棉的華人那叫之慘。

不僅財產被搶,人也被大肆屠殺,婦女被"qiang jian"的不計其數,日軍佔領的緬甸地區,恐怕就華人最慘,其次纔是英國人。而參加這些暴行的人,不僅有日軍,還有緬甸獨立軍,殘忍的程度可謂天怒人怨。

此時的毛淡棉附近地區,還有不少零散的日軍以及緬甸獨立軍在清除附近一些城鎮的英軍殘餘以及華人。

。。。。。。

直通,這是一個位於毛淡棉西北60公里處的一個城市。是一個交通要道,仰光通往莫塔馬(跟毛淡棉僅隔着一個狹窄的海灣)的鐵路和公路都經過這裡,是緬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個商業中心。

不過自從毛淡棉丟失後,這個曾經繁榮的城市陷入了炮火連天的戰鬥之中,煙塵和火海籠罩了整個城市。

戰前的那些鱗次櫛比的商鋪和民房早已被戰火摧毀,房屋大多都被炮火炸塌,夾雜着濃煙直衝天空,在風的作用下,瀰漫在城市上空。

此時的往北的道路上,大量的平民攜家帶口,帶着行李逃難,即便是時而呼嘯而過的炮彈也不能阻止他們的腳步。

逃難的除了普通百姓,更有大量的英緬士兵,人數還不少,不過此時他們毫無戰鬥意識,只知道匆忙的向北逃竄,把平民都扔在了後方被日軍蹂躪。很多的英緬士兵,此時手上的武器也不知道跑哪去了,十有八九嫌它是累贅給扔棄在哪個角落了。

軍隊的逃離,讓這些逃難的百姓也個個都面如土色,不過他們都手無縛雞之力,只能往北逃,留下來肯定是死路一條。

不過跟英緬軍的狼狽棄城逃竄不同,一支只有不到十人的小部隊的卻跟英緬軍的表現截然相反,他們正在城區掩護二十幾個女人和小孩在撤退,而他們身後則是有近百日軍和緬甸獨立軍在追擊他們。

這個小部隊不是英緬軍軍隊,而是中國軍隊,具體點是國民黨的軍隊。他們並不是遠征軍的主力部隊,而是一些參謀人員,主要是跟英軍接洽抗日問題的。

他們來的很早,在一月之初就到了緬甸。要不是英國方面的阻撓,現在他們就不是隻有這麼幾個人了,而是成千上萬的遠征軍部隊。

英國人的戰鬥力,這些國民黨軍隊都看不下去了,拿着那麼好的武器,抵抗沒幾個小時就敗退。毛淡棉更是很快丟失,這一行中國軍隊就是從毛淡棉撤下來的,彙集了在直通的中國軍人,掩護北撤的這些女人和小孩。

她們是這幾個軍人從日本人手中救下來的,是毛淡棉的一些華人老師和學生。老師都是年輕女性,學生又是不到十歲的小孩,以日本人的德行,這些人落在對方手中這些中國軍人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怎麼回事,於是幾個中國軍人便做主帶着這些人逃難。

若光是這幾個軍人逃難,日本人還不一定能追上,但是帶上一羣累贅後,速度就降了下來,要不是這幾個中國軍人撿了一些英軍遺棄的武器,並找到兩輛卡車,這才從日本人手裡逃了出來,不然早就被追上了。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損失了幾個人。

‘嗡嗡嗡’

突然天上出現了日軍的飛機,對着逃竄的這些百姓和軍隊就開槍,這一行開着卡車的中國軍人的隊伍自然成了重點照顧對象。好在在飛機來到之前,開車的中國軍人見勢不妙,把車快速開到了往旁邊的叢林裡。不過即便這樣還是出現了傷亡,密集的子彈在車子開進叢林裡之前,就掃到了兩輛卡車。

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181章 長征(二)第9章 空閒之餘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87章 陝北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87章 陝北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67章 西征(十)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14章 升職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48章 平叛(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13章 北伐(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71章 崛起(二)第98章 入川(四)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43章 四一二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69章 家的感覺第34章 衝突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40章 在襄陽(三)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32章 boss出現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74章 崛起(五)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164章 西征(七)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
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181章 長征(二)第9章 空閒之餘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87章 陝北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87章 陝北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67章 西征(十)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14章 升職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48章 平叛(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13章 北伐(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71章 崛起(二)第98章 入川(四)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43章 四一二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69章 家的感覺第34章 衝突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40章 在襄陽(三)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32章 boss出現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74章 崛起(五)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164章 西征(七)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