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

“什麼?48師遭到襲擊?”

塔木薩格布拉格,吳光浩接到這個電報時,一臉的不相信。他這邊剛派了一些人去把抗聯第三路軍整編成48師,這人才剛派出去沒幾天,突然就傳來這個消息。

一旁的吳煥先解釋道,“軍長,此次48師損失不小,有七個團的指揮機關遭到打擊。其中有兩個團被重創,部隊僅有之前的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死在日軍的槍口下或者被俘獲。

整個這次事件,我們損失了超過4000人,包括很多團營級幹部。”

吳光浩不敢置信,“到底怎麼回事?爲什麼突然就遭到重大的襲擊,不知道我們現在正準備對日軍發起進攻嗎?他們爲什麼沒有加強戒備,居然被日軍這麼輕而易舉的偷襲,他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此時的吳光浩可謂很生氣,起碼的警覺性都沒有,日軍居然長驅直入偷襲了七個團的駐地,如入無人之境。即便是抗聯部隊裝備差,但是跟日軍打了這麼久的游擊戰,不至於連這個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啊。他以爲是這些將士得知大部隊來了,有點高興過頭,所以才放鬆了日常執勤巡邏。

吳煥先看了一眼一旁站立的武庭,神色複雜的解釋道,“軍長,這件事雖然那些指揮員有一定責任,不過還是有部隊出了大量的日軍間諜。根據現在得到的情況,日軍的間諜巨大多數都是以朝鮮籍的名義混進48師的。

他們精通漢語、日語、朝鮮語,而且混進我們部隊的時間也不短了,其中綽爾獨立團的丁一權更是我們的隊伍的一個營長。

這些人對我們的情況瞭解的很透徹,加上這段時間那些同志是有些懈怠,讓日軍有了可乘之機。”

剛纔武庭還納悶爲什麼吳煥先看着自己,在聽到對方所說之後,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這次間諜大部隊都是他們朝鮮籍的,雖然跟他沒什麼關係,不過現在他是朝鮮獨立縱隊的司令員,也有點責任,傳出去會影響獨立縱隊跟其他部隊的關係。

看到吳光浩也看向自己,武庭站出來沉聲道,“吳軍長,這件事我一定徹查到底,並會親自向李司令作出檢討。”

雖然跟他沒關係,但後面那些朝鮮籍的將士都會是他的士兵,即便沒錯,他也得主動擔一點責任,這樣上面纔不會怪他。

“武司令,我沒有說你的意思,只是這件事發生後,你也知道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還損失幾千將士,難免不會有些怨言。

你的獨立縱隊之前那都是成立那麼久的部隊,那一萬多名同志都是經歷過數年戰鬥的考驗。他們肯定沒什麼問題,但是東北這邊情況複雜,日軍中有不少你們同族人,我建議武司令可以協助我處理好這事。”吳光浩客氣地說道。

武庭是朝鮮獨立縱隊司令員,跟他這個軍長平級。只是因爲他的作戰經驗豐富,暫時又是這次東線作戰的指揮員,武庭的朝鮮獨立縱隊才歸他管轄。既然是平級,他自然不能用命令的語氣去說,只能說是好好協商,至於怎麼處理,那都是軍區司令部的事。

除非王以哲來了這裡,那王以哲自然就有資格批評他們任何一個人。對方是軍區副司令,可比他們這些縱隊級的司令、軍長要高半級。

武庭也沒有怪罪什麼,認真道,“吳軍長的建議我一定會重視,不過這些人不再是我的同族,他們已經淪爲日本人的走狗,他們會收到審判的!”

武庭也知道,要想戰後掌握朝鮮,肯定得清除那些親日派。至於親蘇派,已經被**給收拾的差不多了,金大胖這類的親蘇分子早就在地下深埋多年了。

“首長,難道這事就這麼算了?”一旁的郭天明忿忿不平道,他派出去的人員都損失了一部分,自然咽不下這口氣。

“當然不可能這麼算了!”吳光浩肯定道,“郭師長,你的部隊不是都到了嗎?馬上派出一個旅進入大興安嶺地區,協助48師快速完成整編,並等候後續命令。

日本人爲爲他們這次的行動付出代價的!”

說到最後,吳光浩的語氣變得很冷,周圍的人聽到後都不禁顫抖了一下。

吳煥先遲疑道,“軍長,要冷靜啊!現在王副司令還沒有到,我們不能擅自發起進攻,不然軍長你會承擔責任的!”

聽到吳煥先的話,吳光浩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只是暫時指揮這幾支部隊,沒有作戰指揮權。可是他心裡一直有口氣,不嚥下去他心裡不舒服,“煥先提醒的對,不過這個事肯定不能這麼算了,給第七航空師那邊,說一聲,讓他們先給那些鬼子提前送點東西過去,等後面還有空再收拾他們。”

因爲八路軍涉及人事交接以及部隊未到齊等問題,面對日軍的先發制人,雖然不少八路軍將士心中都充滿了怒氣,不過也都只能忍住。八路軍的紀律非常嚴格,對於違紀的事情處罰也挺嚴厲的,面對上司的命令,自然不敢違背。

這也是八路軍戰鬥力強的原因,嚴格的紀律,加上對日軍的仇恨,現在在戰鬥力上,單個八路軍並不弱於日軍。

但這件事情自然不會這麼輕易過去。沒多久,乘坐軍機抵達塔木薩格布拉格的王以哲也聽說了這件事,不過王以哲並沒有衝動。對於外蒙以及東北的事,他沒有吳光浩等人熟悉,別看他是出自東北軍,但他離開東北都已經十幾年了,這裡的具體情況,他也是一頭霧水。

所以別看王以哲是這次作戰行動的真正指揮員,但要是沒有吳光浩和徐海東等人的協助,還真不一定能儘快熟悉這一切。

隨着王以哲帶着16縱隊的到達外蒙東部地區後,八路軍在這裡集中了七個步兵師,一個坦克師,一個機步師,半個炮兵師,一共二十多萬人軍事力量。

不過這七個步兵師的水分很大。除了第九縱隊的三個步兵師和第十六縱隊的獨46師是建制齊全的老部隊外,其他三個師戰鬥力都堪憂。

朝鮮獨立縱隊雖然老兵多,不過人太少;獨48師,也就是抗聯第三路軍,剛剛被日軍來了一下,士氣大跌,戰鬥力下降不少;獨49師還是個空架子,那些從於學忠部弄來的東北籍士兵都還沒進行思想教育,短時間肯定上不了戰場。

所以這次作戰行動,王以哲能夠仰仗的只有四個步兵師、一個坦克師、一個機步師六個師15萬人的部隊。雖然部隊看似兵力不足,不過王以哲還是決定在今年發起進攻,現在關東軍因爲山東那邊戰事還在糾結之中,要是等對方回過神來,他們再想進入東北可就得花費更大的代價。

而且現在海拉爾地區的日軍新敗,戰鬥力以及士氣都大不如前,要是不趁着這個時候一舉拿下海拉爾,等這股日軍恢復元氣,進攻難度將更大。

於是按照之前就制定好的計劃,王以哲便命令塔木薩格布拉格和桑貝子的八路軍,開始對海拉爾日軍發起了進攻,正式開起了進入東北之路。

北線,以徐海冬第九縱隊的119、獨29師爲主,沿着克魯倫河東進,奪取日軍在海拉爾以東的屏障新巴爾虎右旗。要是拿下新巴爾虎右旗,沿着呼倫湖西岸北上,爭取拿下滿洲里這個邊境要塞。作爲空架子的獨49師以及119師、獨29師留守部隊一起駐紮桑貝子,確保後方的安全。

中線是這次進攻的主力,集中了八路軍目前機動能力最強之二的第四裝甲師和第一機步師,再配以郭天明獨27師兩個旅、王克仁的獨46師全部,一個122mm重炮營,一個155重炮營,一共九萬大軍。

郭天明剩下的一個旅,協助獨48師組建好部隊,並負責東出大興安嶺,襲擾日軍交通線以及重要城鎮、據點。這就是南線的作戰部隊。

至於武庭的朝鮮獨立縱隊那個師,暫時負責後方安全事宜,是否參戰,視情況而定。

八路軍的東北自然瞞不住日軍的眼睛,不過戰鬥最開始並不是在地面打響的,而是在空中。

面對八路軍的進攻,草場辰己知道,現在的他只能憑藉諾門坎、滿洲里、海拉爾等地修建的要塞來阻擋。但是坐看八路軍的主動進攻,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關東軍司令部雖然沒有決定派遣地面部隊增援,但是卻派了空中力量。從新京(僞滿洲國建國後把首都建立在長春,並把長春改爲新京)、瀋陽等地調集了6個戰鬥機戰隊、6個轟炸機戰隊,約300多架各式作戰飛機,加上原本在海拉爾的100多架作戰飛機,一共500架作戰飛機雲集海拉爾、齊齊哈爾、滿洲里等地。

日軍的戰鬥機一共有300來架,皆是一式戰鬥機和零式戰鬥機。

而八路軍這邊則是以第八航空師爲主,加上第七航空師調來的100多架飛機,一共400架作戰飛機,在數量上少於日軍。不過八路軍的戰鬥機則是以殲三戰鬥機爲主,還有兩個團數量的殲六戰鬥機。

雖然殲三戰鬥機性能面對零式和一式有點差距,但是殲六戰鬥機卻是性能蓋過了零式,更別說比零式差點的一式。

雙方的空戰主要在三個地方爆發,一個是海拉爾的日軍飛行集團的前進基地,一個是八路軍中路軍進攻地---諾門坎地區,還有一個是塔木薩格布拉格地區。至於北線的新巴爾虎右旗這裡,空戰規模太小,沒有一次爆發超過50架戰機以上的空戰。

海拉爾是日軍靠近前線的最大機場,除了原本的一百多架戰鬥機,還有增援而來的數十架戰機,使這裡的戰機數量達到了兩百架,大多是以戰鬥機爲主。

這裡的空戰爆發是八路軍想敲掉這個機場,所以集中了一百多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組成的突襲部隊,雖然擊毀了不少日軍戰機,但是沒能突破日軍在空中建立的防線,自然沒能破壞海拉爾機場。

塔木薩格布拉格則是反過來,日軍也知道八路軍在這裡囤積了不少軍事物資,就想炸燬這些物資,要是能摧毀其機場更好。進攻這裡的飛機都是日軍從齊齊哈爾等地起飛,長途奔襲而來。

日軍的動向,早就被八路軍得知,在塔木薩格布拉格地區的防空力量那叫一個嚴密。雖然日軍準備充分,但是沒能給八路軍造成太大的損失,反而是被八路軍趁機擊毀了不少戰機。 百度@半(.*浮)生 —紅色帝國1924

持續幾天的空戰,可謂規模之大。當年諾門坎戰役,蘇聯和日軍投入的戰機都沒有這麼多。

當年的諾門坎戰役說白了更像一次遭遇戰,開戰前,雙方並沒有多少部隊,直到開戰後,兩邊纔開始快速調兵。但當年蘇聯沒有跟德國打,日本也沒跟美國打,兩國的戰鬥機器都沒有開到最大,規模再打也大不到哪去。

但這次不同,八路軍是提前準備好了的,日軍這邊也在準備,加上現在日軍面臨諸多壓力,自然不希望八路軍進入東北地區。所以雙方的戰鬥規模纔會變得這麼大,光戰機雙邊都快集結了近千架。

當然也就戰機能集結這麼多,畢竟飛得遠,只要有塊平地就能起降。地面部隊相對於空中部隊來說,就有點單薄了。

諾門坎地區雖然是那種山地丘陵地形,不過並不複雜,也沒有多少樹木存在,特別適合裝甲部隊的突進。第四裝甲師和第一機步師很快就拿下了哈拉哈河西岸、八音高崗等地,直逼新巴爾虎左旗。

不過進攻順利的裝甲部隊在這裡遭到了阻礙,兩天內,都沒能前進一步。

因爲日軍在這裡修建了一個要塞。

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114章 歸程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73章 崛起(四)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195章 東征(五)新四軍首戰一更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31章 班底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34章 交易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83章 會師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48章 後續第181章 長征(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
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114章 歸程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73章 崛起(四)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195章 東征(五)新四軍首戰一更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31章 班底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34章 交易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83章 會師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48章 後續第181章 長征(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