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

此時的李衛國在會議室裡說的讓在場的感到非常的震驚,他們沒有去想過老蔣死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只是想把老蔣整死就行,絲毫不考慮後果。

此時的會議室裡,每個人都在認真地聽,聽李衛國到底是怎麼說的,他們也才明白,這個年齡只有30歲出頭的人,爲什麼可以坐上幾大常委的位置。

不得不說,李衛國的話猶如石破天驚,老毛此時也在慶幸自己剛纔沒有表態,否則就丟人了,“衛國,你說的沒錯!我得承認,你說的這個我也沒考慮到,也幸好你想到的!”

“我開始其實也是跟你們想的一樣,可我就按照老蔣死了之後再去分析,這才得出剛纔的結論,所以這次西安事變,我們應該想辦法保住老蔣的性命,不能讓他死了!”

李衛國知道自己剛纔的話肯定會得罪一部分人,所以這個時候他得稍微收斂點,也給其他人一步臺階下。

“可是我們不能就這麼白白饒過老蔣吧,老蔣手上可是沾滿了我們同志的鮮血!”彭得懷見李衛國提出饒老蔣一命,他便不滿的抱怨道。

看着彭得淮的抱怨,李衛國知道這也是在座不少人的想法,所以他必須給出個合理的解釋,“老彭,我雖然建議留下老蔣的性命,但不代表我們會這麼輕易放過他!

你們不覺得現在這事,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嗎?我們可以讓老蔣答應合作抗日,並釋放抗日分子以及政治犯這些!”

“噢,衛國,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倒是不錯!我們之前跟老蔣的對峙,估計在這次時間之後,我們估計就會改變現狀!”聽李衛國這麼一說,老毛也覺得說的挺不錯,便笑着點點頭,也沒有了之前的尷尬感。

“主席,現在張學良那邊也邀請我們去西安共同商量之後的大事,你看怎麼迴應?”周恩萊拿着一封張學良發來的電報,問道。

“這樣吧,恩萊、衛國,這次事情重大,你們二人就一起前去如何?我們把底線定好,然後再去跟各方談判!”老毛想了一會兒,認真地說道。

“行,那我和衛國就親自去!”周恩萊看了一下李衛國,在徵得同意之後,對老毛說道。

。。。。。

就在中共這邊達成了關於這次西安事變的方針路線的同時,其他各界卻是鬧翻了。

在張學良的全國通電發出去後,在國內外宣起了狂然大波。這是一個國家的領袖,被下面的將領給囚禁了,這事太令人震驚了。

南京政府方面,親日派何應欽,推動武力圍剿張、楊軍隊,何應欽並出任討逆軍總司令,絲毫不管老蔣的死活,決定武力平叛東北軍和西北軍。

宋慶齡得知後,當場暈倒,最後再跟孔祥熙、宋子文等人商量後,決定先派宋美齡的澳籍友人端納去西安,會見張學良。而且跟何應欽等親日派的主張不同,宋美齡等親美派則是主張跟張學良、楊虎城和平談判,必須保證老蔣的安全。

12月14號,蔣夢麟、李蒸等22名此時中國有名的教育家,紛紛發電報指責張學良。

12月15號,《大公報》、《申報》這些國內知名的報館通訊社,一起聯名發佈了《全國新聞界對時局共同宣言》,同時還向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發表了緊急宣言。

反正此時是什麼情況,除了gcd支持張學良、楊虎城的這次行動,其他的勢力都表示擔憂或者反對,因爲他們覺得即便是讓老蔣抗日,也不能採用這個方法呀,太極端了。

而且中共這邊,在李衛國的力挽狂瀾下,中央才決定不殺老蔣。而就在第二天,斯大林專門從蘇聯發來電報,表示一定要保住老蔣的性命,爲此,斯大林還給中共送了一批汽車。

因爲在斯大林看來,老蔣的存在就能團結起整個國民黨,這樣對於牽制日本的才能起到大作用。

此時的張學良和楊虎城可是心力憔悴、焦頭爛額,內部都想把老蔣處決了。外部呢,張學良二人也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何應欽等人的討伐,全國各界人士紛紛發來表示擔憂以及指着的電報。

沒辦法的二人,便催着gcd馬上派代表過來,共商大事!

。。。。。

此時由蘭州前往西安的路上,一支上千人的騎兵隊伍正在不快不慢的前進。爲首的兩個人正是周恩萊和李衛國,至於後面的這一千人的隊伍就是他們此次帶的警衛部隊,由李衛國的警衛營以及200名特戰隊員組成。

別看人數就只有一千,但是裝備很精良,特別是那200混搭的特戰隊員,雖然不是特戰隊最強的,但個個是好手,兩百人在突發情況下可以當做上千人用!

由於是去談判的,整支警衛部隊又不能攜帶重武器,除了衝鋒槍就是搭配了一些輕機槍以及擲彈筒。估計等到了西安,東北軍以及西北軍也會大吃一驚吧!

“衛國,沒想到你這不僅指揮打仗厲害,練兵還是好手啊!你看看你這部隊,一個個的精氣神十足啊,還有這武器,都是花機關吧!”由於之前趕了一段路,所以此時一行人的速度就放慢了點,也正因如此,周恩萊纔有閒心跟李衛國聊這個事!

“沒想到主任你,還懂槍?”聽見旁邊周恩萊的話,李衛國扭過頭,笑着說道

“衛國,你這就小瞧我了吧,雖然我很少指揮軍隊打仗,但是不代表我對槍這些一竅不知吧!不過看着這槍,跟一般的花機關有點區別,是改進過的槍嗎?”

周恩萊接過旁邊士兵遞過來的槍,仔細看了一下,認真地說道。

“看來主任對槍還真有研究,沒錯,這個槍其實不算是花機關了。是我們兵工廠的技術人員,依據花機關爲模板,設計的一款新槍,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不過外形上面還有花機關的影子。”

花機關說實話若是在幾年前倒是一款還不錯的槍,在抗日即將到來的時候,花機關就有點落伍了,特別是對於特戰隊這種特殊部隊!

“這件事情結束了,我也得去兵工廠看看了。衛國,你也知道情報戰線的那些同志也需要不少槍,而且還是手槍,到時候你可得好好給我準備一些槍!”

跟李衛國聊天,周恩萊也不用顧忌那麼多,說話間也都是帶着玩笑意思,一點沒有去西安幹大事的緊張樣子。

“主任,你這說的,這事你還跟我打什麼招呼,直接去跟裝備部說說,他們敢不給你?”李衛國笑着說道。

“得,不說這個了,這次西安之行,你是如何打算的?”聊着聊着,周恩萊才把話題轉移到正事上。

“我的看法就只有十個字:靜觀其變,爭取最大利益!”李衛國面帶笑意的說道。

“噢?可有詳細的解釋?”

“這次我們是能影響全局的勢力,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給我黨多爭取點東西,具體的就得看到時候怎麼談了!”

周恩萊摸了摸自己下巴的鬍子,滿意地說道,“精闢,衛國,這些年你這是長進不小啊!我們也別耽擱了,估計那位張總司令都快急死了!”

“哈哈,讓他着急去,誰讓他把這事幹了呢!不過主任,還有一件事,我們得咬死,就說這件事我們黨毫不知情,黑鍋都讓張學良他們去背吧!”李衛國說到最後,突然想起一件事,對旁邊的周恩萊說道。

“衛國,你不說,我也差點忘了!這是我們還不能承認,不然我們就成了跟東北軍的同夥了,而且還得表明我們對兵諫這個做法的不贊成!”

周恩萊不愧是經常幹統戰、情報方面的老人了,李衛國一說,他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主任,看樣子我們想到一塊去了!”李衛國笑着說道。

由於情況緊急,兩人閒聊了一會兒後,便加快了速度,朝着西安城出發。在甘陝交界的時候,在跟駐守在這裡的紅二軍團的一衆指揮員告別後,就離開了紅軍根據地的範圍,正式進入了國民黨軍隊的地盤。

在進入陝西地界之後,東北軍的士兵都提前得知了紅軍的到來,所以東北軍這邊也派出一部分士兵,帶着紅軍隊伍趕往西安城。不過一路上,這些東北軍的騎兵的雙眼,大多都在紅軍士兵身上的武器上,那讓他們有點眼饞啊!

以前他們都是跟紅軍的正規部隊作戰,哪像這支警衛部隊,裝備這麼精良,這還是紅軍嗎?而且那些馬,也看的出來,是上好的戰馬,這支其並不簡單啊!

得知周恩萊以及李衛國的到來,張學良、楊虎城便早早來到了城門口等候。

“翔宇兄,好久不見!這位想必就是鼎鼎大名的靖華(李衛國的字)賢弟吧!”只見張學良笑着說道。

“沒錯,我來引薦一下!這是我們紅軍的副總司令,李衛國同志!衛國,這位是張學良張總司令,這位是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總指揮,你們二人應該沒少打交道吧!”

見雙方都還不怎麼認識,周恩萊就開始相互介紹道。

“衛國在這,見過漢卿兄、虎城兄!”

李衛國看着眼前二人,他可是早就聽說了,就是沒機會相見。不得不說,這個張漢卿不愧是民國四公子之一,長得還真不耐,也算名副其實!

“靖華賢弟!我們兩是老對手了吧,可惜技不如人啊!”只見楊虎城握着李衛國的手,笑着說道。二人從中原大戰後就一直打交道,但是兩人沒什麼機會見面,這也算是二人第一次見面,沒想到是這種情況。

“虎城兄說笑了,衛國是靠着秦嶺天險,不然早就成了手下敗將!”這個時候,李衛國也不介意貶低貶低自己,給對方點面子。

“你兩就別在那聊了,我們進城再說!對了,翔宇兄,你這身後的警衛部隊挺牛的啊,這一個個士兵的精神頭,還有那裝備,我都有點羨慕了!”

這會兒,張學良纔看見,周、李二人身後的紅軍部隊,頓時有點驚訝,便好奇的說道。

“漢卿,這你可別問我,這都是衛國訓練出來的。這次來,他非得把他的警衛部隊拉過來,說撐撐門面!”

“難怪貴軍作戰勇猛,但從這警衛部隊就看可以看出,靖華賢弟不僅是一個練兵好手,還是戰場的非常優秀的指揮啊!自愧不如啊!”一旁的楊虎城聽後,便感慨道。

“虎城兄誇獎了!”

“咱們別再這聊了,我們先進城!”

由於紅軍帶了一千人,也不算多,也就跟着一起進城了,不過安排住宿上肯定不會在一起。其中,那50名正式的特戰隊員,則是跟着二人,以防萬一。

在進程後,楊虎城這個久經沙場的將軍,看到紅軍帶來的人,都隱約的站在非常關鍵的位置,保護周恩萊、李衛國二人,防守十分嚴密,只要有人慾對其不利,身後的這些紅軍士兵便會立即撲上來。

想想自己以前跟李衛國打的那些交道,楊虎城對其的也是充滿了忌憚,幸好現在還是暫時的盟友,要真成爲敵人,那就是他的噩夢了。

在進城的過程中,張學良、楊虎城二人也是心思各異,對於中共代表的到來,他們既歡迎,又懷疑!

因爲之前很多事都說好了的,但是中共這邊跟之前商量的不一樣,對於這次兵諫,中共沒有表態支持。發出的通電裡,中共雖然也提出了老將很多罪狀,但是也表示不支持這種可能造成全國混亂的兵諫行爲。

看中共這麼說,張學良自己心裡也在犯嘀咕!

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49章 平叛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298章 援助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97章 東征(七)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32章 天津(七)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74章 崛起(五)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198章 東征(八)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326章 天津(一)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47章 平叛(二)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96章 東征(六)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章 汝城之戰第166章 西征(九)第194章 東征(四)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449章 後續(二)第98章 入川(四)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00章 東征(十)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63章 大撤退(三)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9章 空閒之餘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
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49章 平叛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298章 援助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97章 東征(七)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32章 天津(七)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74章 崛起(五)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198章 東征(八)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326章 天津(一)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47章 平叛(二)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196章 東征(六)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章 汝城之戰第166章 西征(九)第194章 東征(四)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449章 後續(二)第98章 入川(四)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00章 東征(十)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63章 大撤退(三)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9章 空閒之餘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