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

陝西潼關,這個名字的來源《水經注》有一些記載:“何在關內南流潼擊關山,因謂之潼關。”潼關建關於東漢建安元年,後逐漸取代了函谷關成爲關中的東大門,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潼關位於黃河渡口處,黃河對岸就是山西,關口以東就是河南,以西是關中平原,以南是秦嶺,位於晉、陝、豫三生要衝之地,可謂地勢險要。

歷史上因爲扼守長安(即西安)至洛陽的驛道,是進出三秦之地的關鍵,所以在漢末以來就成爲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以及關防要隘,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着‘畿內首險’、‘百二重關’的美譽。

正因爲着這樣,這個地方就被八路軍派了重兵在這裡駐守,現在駐守在這裡的是原東北軍王以哲的67軍。因爲關外就是國民黨大軍的駐紮之地--靈寶,那裡有着數萬中央軍部隊,有防範黃河北岸的日軍的想法,也有防備八路軍的想法。

隨着日軍佔領了中條山地區之後,潼關等附近67軍也在加緊防備,防務比之前嚴密了很多。之前由於中央軍在中條山擋着,壓力還不大,但是自從中條山落入日軍手裡,日軍與潼關等陝西之地就隔了一條黃河。

而且日軍也不是沒有想過渡過黃河,中間試過幾次,不過都被八路軍給打回去了。其他時候都是用火炮或者飛機前來空襲,在這些威脅下,67軍根本不敢有所懈怠,所以對於防務就抓的很緊。

由於潼關地理位置重要,67軍現在也成了一支數量不少、武器先進的精銳部隊,加上爲了後面的準備,所以主席就和李衛國一同驅車前來視察部隊,看看訓練情況。

潼關的67軍的軍營裡,大量的士兵正在進行各種各樣的訓練,包括步坦聯合行動、步炮協同、射擊等針對性的訓練。因爲67軍也是剛剛換完蘇式裝備的一支部隊,因爲都是新武器,所以要進行相關的適應性訓練,讓士兵跟武器之前的磨合更爲融洽。

而且現在兵工廠彈藥產量逐漸上升,後方的這幾支部隊都在進行密集的射擊訓練,以提高整個部隊的射擊水平。

“鼎芳,我看這67軍的部隊軍容還挺不錯的嘛,看來你這個軍長平時也沒下功夫!”看着那些在認真訓練的士兵,連主席也不禁誇讚着一旁陪同的王以哲。

“主席,這是我的職責,而且我還想着帶着這些部隊打回東北去,把東北在日軍統治下的3000萬父老鄉親給解救出來。”王以哲謙虛地說道。

“鼎芳,你放心。打回東北是肯定的,你現在就做得不錯,磨刀不誤砍柴工,好好把部隊訓練好,接下來的戰鬥好好打。”主席微笑着說道。王以哲以及何柱國兩位前東北軍將領,想的就是帶着軍隊打回東北,這是他們一直追求的夢想。

“王軍長,主席的說的沒錯!這段時間你先把部隊訓練後,應該幾個月後就有仗打,我希望到時候你別讓主席和我們失望,打出你們的應該有的水平來。”一旁的李衛國也認真地說道。

“請首長們放心,我和67軍全體將士不會讓主席和總司令失望的!”67軍有仗要打,在王以哲等人早就知道,不然也不會這麼密集的進行訓練。

這一段時間,包括未來的幾個月,他的部隊還將會接收很多火炮,到時候他們部隊的火炮數量將會至少翻一倍,而且都是新型的山炮以及野炮,甚至還有122mm的榴彈炮。

這段時間,潼關以及華陰等地的軍民都在秘密的造船,雖然都是小船,不過數量卻不少,這也是在爲後面的戰鬥做準備。除此之外,潼關等地的軍火庫數量也才增加,更是有着火車拉着一火車的武器彈藥。

就幾人在訓練場上視察的時候,旁邊來了一個人低了一封電報給主席,上面是有關蘇聯的一些大概情況。

“衛國,這個蘇聯怎麼回事?數百萬大軍,在短短的三個月裡就損失如此巨大,國土大量淪陷,現在德國人都逼近莫斯科了?難道這個共產主義的老大哥這就挺不住了?差距真的有這麼大嗎?”主席仔細看了一下電報,遞給了李衛國,並疑惑的說道。

這些情報,有些是蘇聯的中共人員發回來的,但是知道的並不詳細。其他大部分都是從德國以及英美等國的報紙上摘錄下來的,所以消息也算不上多準確,至少蘇聯紅軍的傷亡蘇德雙方的數據就相差很大。

“按照現在這個趨勢,在莫斯科打一仗是肯定的,不過現在德國人並沒有真正的逼近莫斯科。這蘇聯的冬天就要到了,要知道蘇聯的冬天可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特別是對於軍隊來說。當年的拿破崙遠征俄國,敗就敗在冬天之前沒有結束戰鬥,到了冬天,那就是俄國人的主場,我感覺得德軍估計也會吃虧。”

李毅淡淡地說道。

這個希特勒就是太過自信,你打蘇聯也不做好萬全準備,後面等嚐到苦頭才知道蘇聯不是那麼好惹的,這個國家可是一個很瘋狂的國家。

“衛國你挺看好蘇聯?你不是對蘇聯印象不是很不好嗎?”主席好奇道。

“我這只是單獨從戰爭的角度來看,雖然蘇聯現在損失很大,但是他畢竟是一個大國,而且還擁有着這個地球上最龐大的戰略縱深。德國的閃電戰的確很強,也讓蘇聯損失慘重,但是他衝的太快就跟現在日本人一樣戰線拉得太長,後勤也是一個大問題。

要知道他出動的是超過500萬軍隊,供應500萬人後勤得有多大的壓力可想而知,即便德國的工業實力很強,但是壓力肯定也不少。”李衛國解釋道。

歷史上莫斯科保衛戰德國失敗的原因,無非就是戰線太長,後勤跟不上;也有因爲太過自信,自以爲能在冬天之前結束戰鬥,結果戰鬥拖到了冬天,德國人的過冬物資都沒準備好。這些都是德國表面失敗的原因,其他原因則是更多了。

德軍在蘇德戰場上進展‘順利’的時候,在北非更是沒有敵手。因爲利比亞的石油,讓希特勒提前派隆美爾前往了北非戰場,指揮着爛泥扶不上牆的意大利軍隊佔領了一座又一座要塞或者城池。隆美爾在北非戰場的馳騁,讓他這個沙漠之狐的稱號來得更早,英軍提到隆美爾的名字無不咬牙切齒,但又流露出一些恐懼。

因爲利比亞的石油,讓德意兩國都很重視,兩國的投入也很大。除了在北非保持有相當數量的陸軍,兩國都增加了在地中海地區的海空力量,以保證石油通道的安全。特別是希特勒還向地中海派遣了一些潛艇,襲擊來往地中海的英國軍艦和商船。

因爲德意的大量投入軍隊,在北非,英國軍隊只能龜縮一些要塞,等待支援的到來。一時間德國的氣勢十分囂張,就連北非的意大利軍隊,也都開始狐假虎威了,十分的不可一世。

“沒辦法,他們的那種戰鬥,我們也就只能看看,國家的工業實力差距太大,我們還得努力才行。”主席不禁感嘆的說道。

因爲李衛國的原因,這個時候的中共的眼光都看的遠了不少,隨着對歐美以及蘇聯的瞭解的越多,他們才知道差距在哪裡。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認爲靠着什麼人力這些就能彌補差距的,這個時候的中共顯然更加務實。

“工業實力這個,是的慢慢來的。你再急也沒用,沒有一個好的基礎,你發展肯定慢,而我們現在就在打基礎。”李衛國笑着說道。

而就在這個時候,67軍的副軍長盧德銘拿着一封電報走了過來,臉上也很凝重,應該是有事情發生了。

“主席、總司令,這是西安發來的電報。第十縱隊王司令在突圍中被日軍挺進隊發現蹤跡,現正被日軍一個大隊給包圍;除此之外,日軍把第九師團調出了晉東南,轉而沿着北同蒲線北上,打算進攻大同。”盧德銘一邊把電報,遞給了主席,一邊說道。

“什麼?王爾琢那裡被日軍包圍了?”對於第九師團那裡,李衛國不是很在意,畢竟賀隆手上還有着幾張牌沒打。他擔心的是王爾琢,一個縱隊司令被包圍,影響可想而知,萬一出個意外,對於冀中、對八路軍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

冀中地區,王村以南有個叫作兵曹鄉的鄉鎮,此時的這裡已經陷入了一片火海。就在一個小時前,王爾琢帶着司令部一衆人員在這個小鄉鎮等侯王村那邊的消息時,就得知日軍正在往他們這趕來。

這附近都是平原,若是出了這個小鄉鎮,有着數百人的非戰鬥人員拖累,無異於成爲鬼子的活靶子,所以王爾琢便命令士兵固守待援。沒多久,在教導大隊還沒回來的時候,鬼子先一步到了,而且很快就包圍了村子,併發起了進攻。

雖然日軍不知道被包圍的到底是八路軍什麼幹部,但日軍仍然在全力進攻。所以戰鬥也就在這個兵曹鄉打響了,鬼子一個大隊一千餘名日軍士兵就對八路軍展開了激烈進攻,而且天上還有日軍飛機的前來助陣,局勢對於王爾琢來說並不算好,甚至還很糟糕。

現在他的身邊只有警衛團的一個營,大約500來人,剩下的都是司令部的非戰鬥人員,大多數人沒有槍,即便有的也都是手槍。而他面前則是一個日軍大隊,還有着兩門九二步兵怕,天上又有飛機情況可想而知。

不過他現在所仰仗的無非就是有着防守的地方,雖然這個小鄉鎮沒有堅固的城牆,只有一處處民房。但現在八路軍也沒選擇,只能憑藉這些建築來抵抗日軍的進攻,等待援軍的到來。

日軍第一波就投入了兩個中隊在飛機的掩護下對着兵曹鄉發起了猛攻。不過王爾琢身邊的這個營也不是吃素的,因爲是保護司令部的安危的,武器方面都要比一般的戰鬥部隊好點,所以在經過半小時的激戰後,打退了鬼子的第一波進攻。

“司令員,現在情況不太好啊!現在敵人除了眼前的這個日軍大隊,另外還有一個日軍大隊也在從北面趕來,還有一個多小時就可能到達我們這,到時候我們就危險了。”

兵曹鄉的一處大院裡的一個房間裡,林鐵擔憂地對着王爾琢說道。他們這個房間是兵曹鄉的一個地主家的,暫時借給他們使用,至於地主一家都躲在了地下室裡,免得被外面的戰鬥波及到。

天上的日軍飛機在揚威耀武的待了半個小時就離開了,活着的那些士兵正在跟那些非戰鬥人員一起搭建防禦工事。由於情況緊急,那些非戰鬥人員在敬着自己的一份力,有的拿起犧牲士兵的槍支彈藥在那與戰鬥人員一起投入戰鬥,有的幫助一起搭建防禦工事,還有的則是充當起醫護兵以及消防員,都在盡他們的努力。

“我們的增援部隊怎麼時候能到?”王爾琢此時臉色很平靜,雖然這個情況十分危急,但他卻沒有絲毫的害怕。他腰間的配槍裡早就裝滿了子彈,若是真的堅持不住,他會給自己留下一顆子彈。

ωωω ▪тт kдn ▪¢Ο “大約兩個團的部隊,還有幾支游擊隊,除了兩個縣大隊隔我們稍微近點,兩支部隊離我們都有20公里,這也就意味着我們得堅持兩到三個小時。”林鐵回答道。

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78章 營救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4章 升職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232章 天津(七)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448章 後續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73章 崛起(四)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327章 天津(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12章 夜襲(二)第232章 天津(七)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96章 入川(二)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196章 東征(六)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299章 援助(二)
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78章 營救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4章 升職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232章 天津(七)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448章 後續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73章 崛起(四)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327章 天津(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12章 夜襲(二)第232章 天津(七)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96章 入川(二)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196章 東征(六)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299章 援助(二)